内容摘要:2012年5月,在东京电力公司的员工陪同下,记者参观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他们身后是已经损毁了的4号反应
希腊神话中,宙斯制造了潘多拉魔盒,给人间带来了灾难。现在,人类一手缔造的核工业将这个神话变成了现实。
2011年3月11日,地震所产生的惊涛骇浪席卷了日本东北部地区,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惊天的骇浪早已退去,但整个日本还沉浸在因海啸产生的福岛核事故的梦魇中。
日本共同社10月24日报道,前一天在福岛第一核电站高活度污水储罐区附近的排水沟中,检测到活度为每升最大14万贝克勒尔的锶90等释放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该数值刷新了22日最高的5.9万贝克勒尔的纪录。而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允许的锶90排放标准仅为10贝克勒尔。时至今日,福岛周围20公里的区域内俨然变成了一座“死城”。


比福岛更让人刻骨铭心的是切尔诺贝利大地上的“石棺”。1986年4月,这座前苏联最大的核电站由于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发生爆炸。1992年乌克兰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核污染。灾后两年之中,有26万人参加了事故处理,清洗了2100万平方米的“脏土”,包括发电减少的损失在内,共达80亿卢布,约合120亿美元。
假设世界继续发展,将会有100亿人口过着高能耗资源密集型生活,地球将消耗多少资源,我们无法估算清楚。对清洁能源的渴求让许多人在直视核工业可能带来的巨大灾难的同时也在考虑它的发展。自1954年前苏联的奥布灵斯克核电站投入运行至今,世界上已经有400多座核电站建成运营。它们就像是悬在地球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许我们无法将它移走,但我们可以通过科技让它变得更安全。
诚如潘多拉魔盒神话中所讲的那样,在灾祸降临人间的同时,希望被留在了盒子里,让人向往。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会再为核工业的安全担忧,就像福岛和切尔诺贝利的荒凉不会是永恒一样。






相关热词搜索: 潘多拉 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