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永不言败 ——读《老人与海》有感 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说过:“《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
永不言败
——读《老人与海》有感
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说过:“《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正是这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一次,他乘坐的船即将在暴风雨中沉没,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搭救了他。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小说的主体情节便是6年后富恩特斯的亲身经历。时隔15年之后,海明威才将其转化为文字,并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呢,相当得短小精悍。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在第85天的时候发现了一条超大的马林鱼,于是开始了长达3天3夜的搏斗,大鱼才筋疲力尽浮上水面,最终被他杀死。但是,在归程途中由于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了鱼骨。
他们说,书中的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用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用大海象征变化无常的人类社会,而狮子则为勇武健壮,仇视邪恶,能创造奇迹的象征,老渔人圣地亚哥则是人类中的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硬汉子”代表,他那捕鱼的不幸遭遇象征人类总是与厄运不断抗争。
虽然艺术家们在创作作品时可能并不会太多地去考虑象征意义,但是带给读者的却是无限的能量,至少给我的冲击是无法言语的。因为一次意外,我从小右手就发育不健全,虽然我习惯了用左手处理日常事务,但是到现在,有时看到正常人,我都会暗自神伤。后来,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我读了这部小说。欲罢不能,我又重复读了很多遍。对于一颗寂寞愁闷的心来说,他就是一个起搏器,让我的心跳动地更有力。我清楚地记得,在书中提到过,老人的渔船上那破旧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败的旗帜,仿佛在宣告着老人永远都捕不到鱼的倒霉运气。但是,他没有放弃,一直跟随的小男孩离他而去,84天都没有捕到鱼,可老人仍然出海捕鱼。85天终于得到条大马林鱼,三天三夜后赢得了胜利,可归航途中又失败了。虽然书中没有提及后来的事情,但是我相信,老人会一直坚持下去,89天,90天……不管成功或者失败,只要出海就有希望,因为生活就是这样!也正如老人所说的“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铮铮永不言败的气势与决心,又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是的,他就是本书的作者海明威。他是一个酷爱打猎、钓鱼的作家。他到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他的身上中过237片弹片,头上缝过57针,他曾在非洲两度遭遇飞机失事,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不过他顽强的活了下来,不向困难低头。在他的经历面前,今天的我,还有大多数人都是无缘也无法企及的。在困难面前,是逃避低头还是永不言败,我想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如果我是一个幸福的人,那我也只是千百万个幸福者中的一位;如果我是一个不幸的人,那我也只是千百万个不幸者中的一位。生活一直都在继续,关键是要保持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相关热词搜索: 残联 征文 永不言败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