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22-03-03 09:57:30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动物学基础是我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及水产养殖等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摘 要 动物学基础是我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及水产养殖等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教学制度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动物学基础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根据动物学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现有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索,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动物学基础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54

Abstract Animal Science Foundation is our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animal medicine and aquaculture and other related major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s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system is need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current animal science basic theory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 science foundation course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teaching experience, explores the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means and ways of assessment reform,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Animal Science Foundati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动物学基础是我校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相关专业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及水产养殖。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都在不断进行改革,增加课程,必然导致一些课程被删减、压缩,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一些传统的主干课程受到了较大冲击。在2013年以前,我院动物科学专业和水产养殖专业的这门基础课一直由我校动医学院基础课部老师授课,由于专业的侧重点不同,加上动物学这门课程内容量庞大、知识体系繁杂,且重理论教学,轻实际操作,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就。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经我院教授委员会反复论证,将“动物学”更名为“动物学基础”,并根据生源情况对动物科学和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分开进行授课。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动物学基础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笔者分析了当前动物学教学的现状,结合两年多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索。

1 当前动物学理论课堂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与遗传、分类、分布移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有关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和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由于动物门类较多,内容十分庞杂,易混淆的知识点和记忆性内容较多,纯理论的教学显得更加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压力与排斥心理。①比如生活中不易见到的一些生物物种,无法在脑海中直接产生联想,造成他们对这些门类的动物特征认识不深,认为这些学习内容没有实际应用价值;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动物门类,如鱼、鸟和哺乳动物等,又常常以自己原有的认识和理解先入为主而失去学习兴趣。而且目前大多数动物学教材又太注重讲述各个动物门类的生物学特征,平铺直叙地介绍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内部解剖和分类分布,各章节之间缺少有机联系的串线,具有“现象罗列、概念不突出”的通病。②

1.2 教学方式和手段

填鸭式教育模式仍是教育中的常见于传统教育形式,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③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状态,上课时只忙于记笔记或只对新鲜知识点感兴趣,这就导致学生自主思考不够,逐渐对老师产生依赖。在教学手段方面,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多由老师结合黑板板书及描绘简图讲授课程内容,虽然教师能通过幻灯片、挂图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授课,但仍然给人以枯燥、抽象的感觉。学生能够接受的信息十分有限。故课程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积极性不高。

2 动物学基础理论教学改革

为了生动有效地讲解动物学基础的课程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动物学课程的精髓及知识体系的意义,笔者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研究。

2.1 立足专业基础,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近年来,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发展趋势下,专业课的课时被大幅压缩。就我们学院而言,动物学基础理论课程由原有的40个课时压缩到24个课时,想要在短短的24个学时内,让学生对动物学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如果仍按照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将面临着教学内容多、范围广但深度浅的问题。因此,在讲授动物学基础理论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动物学课程和生命科学发展的特点,以动物的进化和演变史为主干,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重点讲述各门类动物在演化发展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生物学特征,比较不同门与纲特征之间的共性和特性,最后粗略介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在讲述节肢动物的时候,笔者会着重讲述这个动物界中最大的动物类群,为了保护自己适应广阔而复杂的大自然,在不断进化中具有了发达坚实的外骨骼;同时与软体动物同样是为了保护自己柔软的身体而“背”上了厚贝壳做对照。这样的讲述,既简单又通俗,让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及其出现的意义,同时又复习了软体动物的主特征,加深学生们的记忆。

另外,还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结合动物学科研前沿动态调整授课内容。对于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将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放在脊索动物门类上;而对于水产专业的学生,将着重讲解与水产养殖生产紧密联系的动物类别,除鱼类外,像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也会重点讲授。在介绍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时,以其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为例来讲述,结合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事迹,并要求同学们在课后查找文献来解答青蒿素怎样抑制疟原虫的问题。通过结合这些科研前沿动态,既可以带同学们了解最新的专业资讯,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动科专业的学习兴趣。

2.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动物学基础的理论教学中,我们尝试融合多种教学手段,以期从视觉和知觉上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高他们学习动物学的兴趣。首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尽量用图表、摄像、视频和动画资料将书本上的文字知识生动、立体地转化出来。例如在讲授节肢动物外骨骼的特点时,先通过图片展示外骨骼的层膜构造及蜕皮过程,然后再以虾蜕皮过程的视频资料为例,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节肢动物是如何通过外骨骼运动和蜕皮的,从而更加准确、高效地掌握此知识点。

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量改变“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关系。授课时,与学生相互分享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思考和知识体系,采用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语言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轻松课堂教学氛围,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如在讲授环节动物蚯蚓的再生功能时,引用了蚯蚓孩子把自己切成两段去打网球,蚯蚓妈妈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将的笑话,让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深刻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在解决学生不了解动物学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对其后专业学习意义的问题时,我们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基础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动物学基础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对动物生产的指导意义。例如在讲授软体动物的种类时,以其与人类的关系为主线,如有些类别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等,介绍这些类群在市场上的价值,使学生了解到这些动物的现实意义。另外,可以结合湖南省常见的动物物种资源讲授相关知识点,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3 更新课程考核方法,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动物学理论课程传统的考核方法主要是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学生大多在考前突击复习,考后书本一丢就全忘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取了分步计分方式,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几部分组成。由于我院动物学基础理论课程采用“大班”上课方式,上课学生有时多达100多人,老师挨个点名是不可能的事情。个别学生认为自己不去上课老师也不会知道,因此将出勤率与课程成绩结合起来是有效减少学生缺课逃课的方式。大学的学习全靠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部分自律性差的同学,课前不对新知识点进行预习,课后又不进行复习,造成对知识不熟悉,学过很快就忘记的情况。④为了减少这类现象,我们采取了课前提问、课后布置作业的方式。即在开始上新课前,对前一次的授课内容进行随机提问;授完一单元内容后,布置一些与当前科研相关的作业,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该单元内容,甚至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才能完成,然后将上课回答问题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计入平时成绩。通过改进课程的考核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思考及时巩固知识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 进一步的课程改革设想

网络的发展使得获取丰富的最新信息变得非常快捷,也为动物学基础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方便。⑤经过教研小组的共同努力,我们已制作出集图表、摄像、视频和动画资料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并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下一步动物学基础课程改革,我们计划通过网络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动物学教学资料,时常对课件进行更新,尽量把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再次,通过对微课和慕课等先进教学手段制作技术的学习,我们计划在动物学基础下一步教学改革中根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某些重点章节制成微课上传至校园网,开展小范围的网上互动式教学,加深学生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不断的积累,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制作一套动物学基础课程的慕课课件,用于平时学生的自学和知识检测,有效解决因课时缩减而导致课堂传授知识容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问题,将这一新鲜、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在实践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

注释

① 顾俊杰,岳艳丽.动物学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4(11):66-67.

② 陈红,李松,熊荣川等.《普通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26(2):80-82.

③ 何文平,李萍,郑宗林.高等院校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963-6965.

④ 李安宁,董武子,史怀平,武丽娟.《动物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家畜生态学报,2014.35(8):94-96.

⑤ 苏时萍,方富贵,丁淑荃.课程小型化背景下普通动物学教学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1.28(5):105-107.


相关热词搜索: 动物学 教学改革 基础理论 课程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