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时间:2022-03-17 10:42:41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要培养一代新人,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以“以德育人,

摘 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要培养一代新人,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以“以德育人,因材施教”为德育工作要求,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品格。

关键词:更新观念;因材施教;道德信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实施,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如何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育方法和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突出抓好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是四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德育建设都被鲜明地提到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的位置上。可见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以“以德育人,因材施教”为德育工作要求

要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任务十分艰巨。在思想教育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首先,要加强爱国、爱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教育。许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在家庭里习惯以“我”为中心,到了一个新的集体,这种自我意识表现出来就是自私,集体主义思想淡薄,缺乏关心帮助他人的观念。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明确向学生指出,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就是爱自己的学校、班级,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其次,培养学生的动手自理能力。

三、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

在此以前,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认为是道德认识,忽视了学生的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也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实行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培养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良好的品格。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只有让学生在当家做主的实践中才能促使学生主体性发展,锻炼成未来的“当家人”。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

?誗编辑 段丽君


相关热词搜索: 中要 课程改革 思想品德 重视 学生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