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实验室建设初步设想

时间:2022-07-02 17:25:03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阐述了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设想、内容和建

摘要:阐述了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设想、内容和建设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天津;农业;实验室;建设;设想

中图分类号:G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500(2008)04-0073-04

实验室是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平台,是科技创新项目的执行场所,是成果创新的根本保障。为保证地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天津市农科院农业基础研究水平的稳步提高,必须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构建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以稳步推动天津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逐步增强,加速天津市农业科技骨干人才的培养,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的水平,并确保天津市农科院“十一五”规划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最终为天津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沿海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坚实的技术和成果支撑。

1 天津市农科院实验室的建设现状

(1)现有实验室平台25个。服务于动植物育种、安全健康生产、农产品保鲜加工、检测与生物技术研究等学科,包括蔬菜细胞工程(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与生理(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农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畜禽与生物制品、动物营养与饲料、家畜良种繁育(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昆虫、植物病理及生防、杂草(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作物遗传育种(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植物分子育种、植物细胞工程、农业应用微生物、耐盐植物(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食用菌、农产品加工(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植物营养与肥料、农业微生物、土壤和水资源(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园艺综合实验室(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院中心实验室(天津市农科院中心实验室);植物组培(天津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等。除我院两个主要侧重软科学研究的研究所外,其他所有肩负农业科技创新任务的12个所级研究单位都设有数量不等的实验室,约有230名科技人员在长期进行科研工作。

(2)重点建设7个院重点实验室。为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增强我院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我院先后设立农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农作物遗传育种、禽病与生物制品、蔬菜细胞工程、黄瓜育种新技术、植物营养与土壤肥料新技术和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等7个院级重点实验室。通过在项目、资金和人员上重点扶持,形成了蔬菜和杂交粳稻育种、农产品保鲜等一批全国知名学科,而动物疾病防控、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国内有竞争力的学科,已创新出大量优秀的科研成果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3)一批实验室进入市级和国家实验室行列。农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市唯一的农业领域市级重点实验室,并开始被农业部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考察范围;院中心实验室已经获得国家实验室认证考核。

(4)实验室条件逐步完善。我院实验室现有各类仪器设备近700台套,价值2544万元,其中40万元以上仪器13件,10万-40万元仪器50件,1万-10万元仪器207件。

(5)发挥了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十五”以来通过实验室支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81项,获得登记成果105项,获各级奖励66项,申报国家专利104项,发表论文414篇,出版论著26部。

2 实验室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相对滞后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限制了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主要表现在一些学科实验室在仪器设备的系统装备水平远远落后于科研发展需要,加之运转费用不足,很难有效、持续地开展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

2.2科技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无法保证农业科技持续创新的需要

由于创新整体环境不够稳定,导致创新人才队伍不稳定,高层次科技人才尤其是全国顶尖领军人才短缺。同时,由于科研条件较差,科技人员得不到充分锻炼和培养,影响人才的成长。

2.3学科小而全,分散了整体科技创新实力

目前,我院学科设置数量多,学科间差别小,个别领域学科过于密集,农业科技力量分散;科技队伍相互之间协作少,产学研、农科教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研究机构规模小,重点学科不突出。除蔬菜、水稻和保鲜等个别学科优势突出外,我院的大多数学科优势还不明显,全院的总体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不够显著。

2.4缺乏有效的平台管理机制,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合作和共享

由于各单位地理比较分散,一直没有建立统一的综合协调机制,因此,相近学科资源难以共享,实验设备重复购买;没有开放方便的文件检索和资料查新平台,造成科技人员知识更新的渠道不畅,科研项目水平不高。

3 实验室建设思路

未来一段时间是我市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及发展沿海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历史时期。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定位为我院的学科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与沿海都市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是我院“十一五”期间的重大任务。

3.1整合现有资源,突出条件共享

本着“少花钱、多办事、重管理、求实效”的精神,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资源和工作基础,加大机构、队伍、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避免重复建设;注重农业科技条件建设的质量,提高资金投入效益;合理调整研究仪器设备布局,理顺相互关系,以“大件共享、小件必备”为原则,提升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行效率。

3.2科学整体规划,突出支持重点

按照“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实用性”的建设要求,统一规划实验室设置,提升农业科研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农业科技条件建设,促进全院科技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

3.3强化创新功能,推动体系运转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实验室建设的中心原则。通过完善基本科研条件,提高设备科技水平,满足我院科技人员的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科技创新体制运转,进而提升我院在现代农业和沿海都市农业发展中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3.4财政支持主导,多方参与共建

发挥财政在农业科技条件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坚持财政资金主导与多方参与并举,充分调动科研单位、科研课题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所、课题组购置小型仪器设备,形成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4 建设内容

以服务学科建设为宗旨,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为核心,整合我院农业科技研究的人才、技术与资源优势,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条件的整合,建立我院农业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在完善已有院级重点实验室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

需要,通过增、促、调、助等手段,完成我院实验室布局。

4.1新建一批新领域创新实验室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在我院现有的学科、成果、技术、人员和设备条件的基础上,新建一批新型实验室,开展新领域的科技创新,满足社会新需求,弥补我市在该领域实验室的不足,提高我市该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4.1.1新建滨海盐碱绿化实验室,积极参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主要开展:耐盐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引进、筛选、应用;耐盐植物新品种的选育;乡土树种筛选与改良技术研究;耐盐植物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研究;植物耐盐生理和机理研究;植物耐盐性快速鉴定方法研究;耐盐基因的克隆和应用研究;盐生植物快繁技术的研究;土壤改良与栽培技术研究等。

4.1.2新建数字农业实验室,提升农业信息技术研发能力主要开展:土壤及农作物信息的快速采集、传输、处理及发布;土地及水资源监控和高效利用;田间作物生长状况及病虫害发生遥测及有关模型的建立;农作物精确(变量)施肥与节水灌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基于webGIS的天津地区农作物病虫害信息系统研究;研发基于WEBGIS的滨海新区农用土地评价系统;水产及畜禽精细养殖关键技术等。

4.1.3新建农产品转基因成分检测实验室,配合部级检测中心建设主要开展:转基因农产品及加工品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农产品及加工品(包括深加工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定性检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建立转基因生物信息数据库;建立转基因产品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国外转基因产品检测新技术推广应用等。

4.2做优做强一批高水平高素质实验室

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择优选择一批实验条件较好、人才队伍能力强的实验室进入更高级别的实验室行列,争取更多更广泛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创造更多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成为国家和地区创新平台。

4.2.1农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主要开展:果蔬生物涂被保鲜剂、新型高效保鲜剂1-MCP、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及新型生物果蔬保鲜剂、天然活性物质的提取和仿生保鲜剂等项研发;多重渗透聚烯烃果蔬保鲜膜、二氧化碳传输促进保鲜膜、减压及等离子体双重处理保鲜技术、保鲜冷库数字化监控系统等项研发;冷链流通关键技术及数字化控制、动态气调保鲜包装、果品双控运输保鲜纸等研发;果蔬分子诊断技术与贮藏预测等。

4.2.2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争取获得国家实验室认证主要开展:农产品近红外及非破损性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定量评价中的应用;功能食品的检测技术研究;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产品(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农产品(包括中药材、中成药)有毒有害物质及质量检测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土壤、植物、食品及农产品重金属及微量元素检测技术;农药多组分检测技术等。

4.2.3畜禽疫病与生物制品实验室成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新的快速、准确的生物诊断技术体系的建立;动物重大疫病预测预报系统的研发;建立和规范动物重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畜禽新型疫苗的研制开发;畜禽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等。

4.3完善充实一批传统领域实验室

合并分散的科技资源,调整研究方向,完善加强一批实验室建设,以集中优势力量,充实攻关实力,在新的思路下争取获得新突破,继续创造更多更新的成果。

4.3.1整合农产品深加工实验室.提高加工学科研发与创新水平主要开展:农产品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技术;天然产物定性鉴定与定量分析技术;植物资源优选与改良;功能性终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农副产品、废弃物及可再生资源生物转化技术研发;萃取技术、膜分离、现代干燥技术、微胶囊技术、粉体技术等农产品加工新技术研究等。

4.3.2整合蔬菜遗传育种实验室,保持蔬菜育种技术优势主要开展: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创新蔬菜种质资源;利用单倍体突变技术创造优异种质资源研究;开展非对称细胞质细胞融合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蔬菜育种;黄瓜品种指纹图谱构建与良种质量检测技术体系研究;黄瓜单倍体育种体系优化及胚胎发生机理研究;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等。

4.3.3整合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拓资源环境研发新领域主要开展:化控(保水剂、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抑制剂)节水技术应用;农艺综合节水技术集成;微咸水高效安全利用技术研究;天津市农业废弃物种类、数量、分布及对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与评估;不同类型废弃物分类处理技术应用工程;畜禽废弃物好氧快速堆肥化技术应用工程;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控及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建立畜禽重要疾病的控制和养殖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技术体系等。

4.3.4整合病虫害生物防治实验室,保障生态农业健康发展主要开展:作物虫害及天敌昆虫的资源调查;建立重要天敌昆虫的商品化繁殖体系;重要天敌昆虫繁育、商品化生产技术创新;天敌昆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示范;病害分子快速诊断、准确诊断技术研究;高效生防菌剂和生防机理研究;高效生防药剂研发与应用技术研究等。

4.4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实验室

重点扶持一批基础好、水平高、成果转化前景好的实验室,做大做强新成果的研发和贮备。

4.4.1进一步加强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室.提升畜禽健康养殖水平主要开展:动物营养需要量研究;新饲料资源加工利用技术研究;饲料配方优化技术研究;畜禽高效饲养技术研究;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饲料工业和畜牧业标准化技术研发等。

4.4.2建设农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提升大田作物育种技术水平主要开展:分子标记技术在农作物优良性状标记上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在外源基因转化上研究;农作物品质育种研究;预测和评价育种材料品质特性的模式研究;筛选优质抗逆高产新品种;小麦品质遗传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等。

4.4.3建设动物胚胎工程实验室,提升我市动物繁殖整体水平主要开展:围绕动物克隆技术平台的建立,完善山羊胚胎克隆的技术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奶牛胚胎克隆的研究和波尔山羊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围绕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开展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研发生物医药产品,应用转基因动物生产人体备用器官;利用转基因技术选育优良动物品种,研发重要畜禽传染病基因工程疫苗;围绕奶牛性控开发,开展体外活体采卵技术、性别控制技术、同期发情及早孕诊断等奶牛胚胎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的研制与开发;动物性别控制技术研究。

5 实验室建设的保障措施

(1)在学科建设上,根据天津地域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调整学科发展思路,做大作强原有强势学科,扩大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增加新兴学科,填补急需领域科研空白;培养扶持传统弱势学科,拓展社会服务能力;淘汰落后无用学科,避免科技资源分散和浪费。

(2)在资金筹备上,争取持续稳定的市财政投入,用于实验室条件设备改造和新仪器购置;加大自有资金投入,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转和维护;加强横向联合,吸引企业和社会投资弥补资金缺口。

(3)在科研队伍上,加强对各学科领军人才的引进,壮大科技创新队伍;加大现有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强化自觉管理意识。

(4)在管理制度上,制定科学的评估办法,准确公正的完成实验室考核和评价;建立严格的挂牌资助制度,奖优去劣;修订现有管理办法,完善管理措施,规范管理行为;建立共享机制,实现更广泛的资源共享,真正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

(5)在信息资源上,为实现快速化、科学化,开发专门实验室管理系统;开放信息资源,实现科技资料检索及时免费查阅;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利用好本市公共平台,减少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促进多学科技术联合。


相关热词搜索: 天津市 科学院 设想 农业 实验室建设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