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外语人才培养必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08 11:50:03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单一的语言人才已不能满足當下的需求。外语专业自身发展的局限和当下形势都

【摘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单一的语言人才已不能满足當下的需求。外语专业自身发展的局限和当下形势都呼吁外语人才多元化。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国家急需掌握多重技能的外语人才,以及在国际组织中能代表中国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外交沟通的人才。本文将阐述培养多元外语人才必要性,并试图探索多元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多元外语;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刘佳宁,女,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李洁,女,河北唐山人,硕士,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外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跨学科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X2015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培养多元外语人才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涌现了很多新兴技术和理念,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外语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是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虽然英语专业毕业生数量众多,但是单一的语言方面知识使其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工作需求。所以,无论从现代社会背景还是从英语专业本身发展前景来看,培养多元外语人才都是当务之急。

传统外语人才,以英语专业为例,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大多需要一定的非外语技能,例如营销、法学、管理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外语与任何其他专业技能相结合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这就是为何非外语专业的优秀人才,若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等外语,在人才市场上会备受欢迎,甚至会抢占与外语专业相关的工作的原因。因此,提高外语专业学生其他学科的知识背景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在国际外交、政治、法律等领域缺乏专业的人才,这使得培养语言与专业知识全通的人才问题亟待解决。尤其在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外语人才。

以翻译方向为例,通常高校外语专业承担起了为社会和国家培养翻译人才的任务。然而,翻译人才的培养却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全国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过多,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人才培养过剩,但整体质量不高;翻译人才由于对科技、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欠缺而无法精准地完成翻译工作。因此,外语人才培养需要改变思路和培养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新要求。

二、多元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在逐步尝试英语+第二外语甚至第三外语的培养模式,有些高校跳出语言专业,尝试外语与国际法、国际新闻、国际政治、国际金融、外交学等学科的交融。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为例,高级翻译学院开设了俄英汉、法英汉、西英汉等复语口译专业,国际关系学院下设了国际关系、国际商务、国际政治、外交学等专业,国际商学院下设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管理,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在原有英语专业基础上加入另一学科的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一门甚至多门外语,还能学到另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的人才在就业中不会因为只是掌握一门外语而不具备其他学科知识和技能而被淘汰。许多高校的研究生院以“国际”打头的专业都受到报考者的热捧,这说明英语+第二技能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了国际组织学院,为国际组织培养更多的中国人才,弥补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外交领域的人才空缺。2017年,河北大学也启动了“英语+法学”双学士学位试点班,探索培养跨学科外语人才的新途径。

对于开设英语专业的院校,不一定要效仿“英语+第二学科”的培养模式,但是可以在多元化外语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外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基础是解决一切问题和跨学科的前提。若在外语专业技能、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和基本的文学知识方面缺乏训练,要实现多元化和跨学科也是天方夜谭。高校可在学生一、二年级学习阶段主要夯实语言基础,为以后的“转专业,跨学科”做准备。其次,可在学生三、四年级将学习重心从单纯的语言转移到其他学科和技能上来。可以为学生提供国际贸易、国际法、国际新闻等专业课和学习资源,规定在这类课程修读一定的学分,让他们能够在毕业之前至少了解一门跨学科内容,这样无论是升学还是从业,竞争力都将大大提升。再次,应对学生进行国际事务等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大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学生应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国际交流中能做到不卑不亢,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维护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利益。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可以在语言学习基础上开设逻辑学等课程。在通识通选课程中,加入心理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开设辩论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逻辑论证能力。

三、结语

当今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学生应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快速学习语言学科之外的知识、了解其他学科的基本内容是毕业后胜任相关工作的重要基础。学生也应该提高自身的跨学科、多元化和国际化意识,将自己打造成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精通语言,还掌握外贸、法律、管理、金融、新闻等学科中的一项或几项的知识,主动学习相关课程,训练相关技能。高校则应重视课程设置和教师配置,优化教学资源,将外语学院打造成“精进外语,通晓世界”的高端人才培训基地。学生和高校的双方共同努力,将会为社会、为国家输送大量的多元化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素杰.“多元观”外语人才培养要素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2015(2):247-248.


相关热词搜索: 人才培养 性及 外语 培养 策略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