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杨振宁、李政道二位先生的公开感谢信

时间:2022-07-09 15:05:03 阅读:

内容摘要:【中图分类号】0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4-0078-0

【中图分类号】 04—0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4-0078-01

晚生王立功也是属狗的,比杨先生小一轮,故称晚生。二位先生在60年前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样的卓越成就在中国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我和千千万的知识青年一样,在这一热潮中立下了献身科学的志向。这是我要感谢二位先生的理由之一。

为了向科学进军必须首先要达到大学的知识水平。可是当时去只是在安东(后因战事迁到吉林市)高职和沈阳俄专的学历。虽然按规定达到了大学本科的同等学力,而且因在工作两年中翻译出版了几本技术书,被《化学工业出版社》接受为编辑,但自知应进一步深造学习高等数学物理化学这知识。所以在1961年考入北京化工学院夜大学化工机械专业,并于次年考入北京回民学院红旗夜大外语系英语专业,在1965年从这两个学校同时毕业,是在四年的工余时间修读了(4+3)七年学业。我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最基本的向科学进军的资格,当然是为了将来报效祖国,也是要向二位先生学习。这是我再次感谢的理由。

第三个感谢的理由,是我在1978年的10月份发现了《科学》杂志月刊。它的各期,内容丰富多彩,正好适合我的需求,真是如获至宝。于是乎业余时间大多专注研读这份期刊,其中不少综述文章列为我的精读内容:全篇抄录,包括图表,一字不落,力求消化。如此保持了近三十年,累计笔记本三四十册。该刊被誉为科学的卫星云图,这样我逐步了解了科学各领域各学科的来龙去脉发展变化情况。我当然知道这份期刊的形成缘于当年杨先生回答周总理的问话:“要推动科学发展应该做什么事?”您说:“是不是全文翻译出版美国的《科学美国人》期刊?”如果没有杨先生的建议,没有这种中文版本的高级科普杂志,我是无法达到现在的程度!

在1996年,我退休的第二年,有幸在《科学》杂志发表了文章,刊于3月号第53-58页,标题为“无情的地狱之火”。主旨是太阳月亮对地球潮汐摩擦制动力,导致地球自转减慢。摩擦热(收入)和地球各项能量(支出)可以进行地球的热平衡定量分析。其中许多基本数据来源于该刊的笔记。这与当今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的主流说法不同。孰优孰劣,有待时间的决断。

第四个理由,是杨先生在《自然杂志》6卷4期第243-246页发表的论文:《P、T和C的分立对称性》。从“宇称”的概念开始介绍了其起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从中我发现关键问题在于对照镜子时如何理解镜像?错误地以为镜像与所照的物体不是一个东西!从这个错误开始发展下去,给所有物体、粒子,甚至宇宙都找了“对称”的参照物!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科学家》杂志今年第17期第82、83页发表了“论宇称守恒与不守恒并存的理论基础----根據发射光子的具体情况而定”。晚生竭诚恳请二位先生批评指正!我的本意是回应杨先生自己文章末段的意念:“但是,分立对称性失效的根本原因,今天仍然是未知的。事实上,对于这些失效的潜在的理论基础,我相信必定是存在的。因为从根本上说,我们已经知道,物理世界的理论结构决不会是没有原因的。”是的,杨先生。您的论断完全正确。晚生举双手赞成!并且希望由我的文章担此重任。衷心希望我国广大知识阶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先后,勇敢地向科学进军。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现在已经在科技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在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被引用次数上,达到了与经济上类似的地位。但是科学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导作用还赶不上需求。在当今这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了完成党的十九打报告提出的宏伟目标,要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先锋开路作用,在战略决策方面起到保驾护航开拓创新的作用,彻底改变中国科学平庸无奇边缘化的面貌。我想这也一定是你们二位的衷心愿景。我说的对吗?最后,祝愿二位尊敬的科学家身体健康!再建奇功!

(晚生:王立功)


相关热词搜索: 感谢信 二位 公开 李政道 杨振宁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