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心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

时间:2022-07-10 10:50:03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是血液中心的生命线,而仪器设备直接或间接影响血液的质量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受血

摘 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是血液中心的生命线,而仪器设备直接或间接影响血液的质量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受血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血液中心设备管理现状、血液中心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推动血液中心设备管理的科学化。

关键词:血液中心 设备使用 设备维修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151-0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医疗设备逐步向专业化、自动化和高速化方向发展,血液中心仪器设备装备水平不断完善。血液中心的仪器设备对血液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科学使用、维修和管理设备,确保其正常科学工作,为血液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已成为当前血液中心一项重要工作。

1 血液中心设备管理概况

1.1 血液中心仪器设备的新特点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中心的仪器设备走向高度智能化,如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血细胞分离机、血型鉴定系统、全自动生化仪等,这些设备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但由于其专业性较强,日后的维修及更换配件都比较困难,且设备更新时间也大为缩短。

1.2 血液中心设备管理概念及意义

血液中心设备管理是以血液中心各项专业使用的仪器设备而开展的一系列组织与计划,包括对设备的选择、采购、使用前确认、使用、维护、维修、直至报废处理工作过程的全称。设备能否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血液中心业务工作能否正确有序运行[1]。因此,重视设备的科学化管理,以保证设备为血液中心各项工作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持,有利于血液中心各科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2 血液中心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设备掌握不到位,缺乏对设备的正常维护和保养

目前血液中心的大多数设备为进口产品,几乎全是英文界面、全电脑操作,对操作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能够完全掌握、精通设备操作的人员有限,在实际运用中出现异常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由于血液中心设备多,原理结构不同,维护保养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血液中心无法做到对设备进行正确的维护保养。

2.2 对关键设备缺乏有效控制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对可能影响到血液质量的所有设备要进行校准,特别是血液检测设备如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酶免分析系统等,但是目前很多血液中心认为设备开机自检后即可使用,没有进行必要的检定校准工作,使一些关键设备处于半失控状态。

3 设备维修保养中存在的问题

3.1 观念落后,设备维护不及时,缺乏良好的维修模式

设备维修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但是片面夸大的维修的作用是不科学的,有些血液中心无法正确处理维修和设备更新之间的关系,不利于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开展[2]。同时对设备管理和维修缺乏正确的定位,维修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局面。目前,各血液中心的设备维修没有统一模式,大都事后维修,维修工作不规范,没有纳入质量体系中,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相对薄弱。另外,各血液中心对国外先进的预防维修、状态检测维修等维修方式缺乏了解、研究和使用,维修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化设备技术发展的要求。

3.2 维修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能适应设备维修需要

目前血液中心维修指导思想落后,维修人员在工作中往往以经验为主,维修方式过于单一,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预防维修等先进维修方式得不到应用。维修人员缺乏对血液中心质量体系及业务知识的了解,对设备管理理论、设备费用经济分析缺少系统研究,且内部缺乏必要的经验交流。

3.3 制度落实不严格

按相关规定,血液中心的设备要建立专门的仪器设备档案,实施分类管理,并指派专人负责。但有些单位没有按规定落实,未明确责任,管理不规范,各种制度落实不到位,使得设备档案资料不完整,设备维修、保养记录不全,操作规程卡片描述不清等现象时有发生。

4 加强血液中心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

4.1 加强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完善设备管理体系

传统的单纯依靠维修部门负责设备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需要,应将设备的使用维护及维修纳入血液中心质量体系,明确责任、维护和维修相结合,制定操作和维护规程[3],对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保养、提取折旧费、处置报废都实施科学的程序,使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和设备巡查制度,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维修中心测查原因并予以解决。

4.2 对关键设备进行有效控制

血液中心设备种类多,应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化验室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酶免分析系统等关键设备,可委托厂家维修站专业工程师每年对设备进行检测校准,并注意保存测试校准报告;对酶标仪及其它常规计量设备应按照计量仪器要求由当地计量部门进行强制性周期检定;另外多与厂方沟通,了解设备特点、校准方法等,通过仪器自检、类比测试、标准品测试、高精度对低精度等方法,保证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3 提高维修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注重培训

为有效提高血液中心设备管理水平,要求维修人员技术全面,并善于学习新技术,对新引进的设备从前期论证、安装调试、培训、维护应全程参与;另外,维修人员应更新观念,积极参加设备管理工作,推进设备管理和维修的规范化;血液中心也要加强设备维修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促使其全面掌握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和维修技术。

4.4 重视设备的前期论证,积极推行设备维修的社会化,建立维修预防制度

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与设备的前期调研密切相关,在购买前,应进行充分的论证,充分考虑设备性能、可维修性、零备件、耗材能综合因素。积极推行设备维修的社会化,对部分专业性强的进口设备,可借助网络通信技术,通过厂方工程师的指导完成维修工作。实行设备预防维修模式,根据设备说明书及设备状况和特点编制预防性维修计划,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4]。建立完善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对设备的原始材料、资产、计量、故障维修等实现动态管理,同时通过历史数据查询,对预防维修进行不断的调整。另外,应完善和健全检修组织,明确设备检修管理方法程序、检修范围要求,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加强血液中心设备的科学化管理,才能保持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血液中心应采取科学合理化措施,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校验、建立设备档案、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完善预防操作制度,将设备的使用维护及维修纳入血液中心质量体系,保证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申喜叶,张瑶婵,潘斌.血液中心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2).

[2]王林.海南血液中心检验科设备维修后确认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8).

[3]师玉红.血液中心关键设备的科学化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19).

[4]韩惠云,王祖江,窦茉莉.血液中心关键设备的管理及使用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7).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血液 改进 策略 维修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