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标准的德国Abitur考试课程选择模式及其启示

时间:2022-07-10 18:20:02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高等教育入学招生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德国Abi

摘 要:高等教育入学招生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德国Abitur考试以教育标准为价值导向,将教育标准纳入考试实施标准,考试中课程选择的模式、计算方法及录取程序等都有严格的程序与要求,保证了学生自主选择与考试公平公正之间的有效衔接。当前我国正在有序推进新高考改革方案,以教育标准为基础的德国Abitur考试对我国创立以教育标准为导向的教考结合的新模式、多元化考试科目的引入机制、高中课程评价与高考之间的良性互动、课程选择多样性背后教育资源支持、高考考试计分制度的创新等都具有诸多启示。

关键词:教育标准;德国;高考课程;新高考

高等教育入学招生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德国作为传统教育强国,其高考制度受到文化联邦主义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具有各州特色的高等教育招生入学制度。与我国不同的是,德国没有统一的高等教育入学招生考试,高等教育招生入学是以高等教育入学资格制度和资格审核制度为核心,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作为重要的高等教育入学资格,Abitur考试也扮演着普通高中毕业文凭(Die allgemeine Hochschulreife)的角色,可以说,Abitur考试的成绩对于高等教育入学行为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

德国Abitur考试制度以教育标准为价值导向,将教育标准纳入考试实施准则,使得考试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检测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多样性,从而保障和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德国的高等教育入学招生制度,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和考试的公平公正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德国Abitur考试中课程选择的模式、计算方法及录取程序,希冀对我国的高考改革带来新的思考与启示。

一、教育标准影响下的德国Abitur考试

TIMSS、PISA、IGLU等一系列的国际教育测评的结果向德国教育界揭示出一个重要事实:当前的教育质量与社会预期仍有较大差距,而清晰、明确的考试要求和教育质量检测制度对保障学校内部、外部质量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为此教育政策必须做出相应的制度反应。国际教育测评结果也引发了对于传统的“以投入为主”的教育质量控制程序的变革诉求,投入控制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教育内容,以教学计划或者课程大纲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内容,由于教育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很难达到教育目的的应有之意[1]。而基于教育标准的教育成果的检测则能够在总体上保障学校教育质量,“以产出为主”的教育标准的引入能够对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产出控制是一种以学生应该在学校获得哪些能力为检验标准的来对教育质量进行管理的手段,能够在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提升教育质量。

标准(Standard)作为一种日常话语概念,经常被运用于生产领域。Klieme认为,它被认为是“平凡的、合作的、正常的,被剥夺了每一种无节制和自我意识的”。而在教育领域,“教育”具体来讲是通过教学来限定特定人群入学资格的重要存在。高中阶段所接受的基础性学术教育以及从过程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能力,是获得高等学校入学资格的前提条件,而教学、课程则是获得知识能力最为关键的因素[2]。基于此種原因,教育标准成为了一种对于教育活动成果所期望的一种准则和规定,是衡量和辨别教育的具体标志和符号。教育标准构成了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系统发展基础,旨在为教育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外在评价和内在评价的清晰标准,以满足教育机会平等、人口流动的要求。在当今社会,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的同等价值、学校毕业证书的可比性以及教育体制的相互渗透性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重要举措。[3]而教育标准则服务于学校发展,对内帮助学生对特定学科的成就期望提供清晰的取向,为教师提供分析、规划和检验其特定学科核心领域的教学效果;对外帮助学校的督导和咨询提供工具和基础,以帮助其获得教学工作的标准化反馈[4]。总之,教育标准可以对所提出的要求加以检验,并能够确定教育系统在何种程度上履行了其职责。教育标准的制定为中小学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有效的价值导向和评估、检测框架。德国学者对于教育标准概念的理解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一是教育标准是教育系统内部期望目标的具体描述;二是教育标准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系统中具体行动的要求;三是教育标准是在社会教育背景下解决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Abitur考试作为一个重要的检测手段,在传统的高等教育招生入学制度中,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采取以教学计划为主的考试模式。从教育计划过渡到教育标准是社会关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提升受教育人群质量的重要表现。教学计划是一种课程的输入模式,关注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及获得的能力。教学计划不是联邦统一制的教学标准,具有单一性和独特性,缺乏对于学生全方位能力的考察和学习过程的关注。具体的教学任务是在教学计划框架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学计划提供给每所学校足够的空间决策支持,针对特定学科或跨学科的教育教学,确定学习的基本原则以及需要达到的具有约束力的普遍性和专业性的能力和资格目标。此外,还确定了教学领域、学习领域、活动领域和研究领域的指导思想和标准,以及课程的内容[5]。而教育标准则关注特定时间点(与毕业有关)的核心领域,不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标准化描述,也不规定通向标准的途径、学习时间的确切分配和学校的必要的支持措施。在产出控制的系统中,需要加以检验的是,所期望的成就在何种程度上得到实现。在投入控制方面,教学计划会给教育者以方法的和教学论的提示。教学计划详细地列举了单一学科的学习目的和内容,而标准关注的则是一种累积性的学习结果。教育标准聚焦某一专业的核心领域,并不覆盖整个学习领域,是有助于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的单一学科和跨学科的基本素养。学校教育质量自然要远远多于借助教育标准而对学校成就的测量。学校教育的任务也远远超越了教育标准的功能要求。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应该被教育为成熟的公民,能够负责任地、自我批判地建构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私人生活,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教育标准的功能与学校教育的目的并不相互矛盾,而是对后者的补充。但是,教育标准并不替代教学计划,它们相互联系,但也有着彼此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关热词搜索: 德国 启示 模式 课程 选择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