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高烧,物理降温行吗

时间:2022-07-11 11:50:03 阅读:

内容摘要:前不久,我和同事去市医院探望好友张局长,他因患重感冒已住院两天,那天他还发着高烧(体温39 5℃)。

前不久,我和同事去市医院探望好友张局长,他因患重感冒已住院两天,那天他还发着高烧(体温39.5℃)。恰好他妻子丽娟正准备去买冰袋给他做物理降温。我说:“为何不让他口服托恩(一种退烧药),效果还来得快些。”“以前发烧不都是进行冷敷和用冰袋降温吗?这样降温不好吗?”丽娟不解地问。

看到张局长已经吃了药,趁着空闲,我干脆给丽娟仔细讲解起来。

物理降温是场激烈的竞争

长期以来,物理降温物因其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价格便宜等优点在临床上广为应用,成为高热患者降温的首

选方法。但世界卫生组织的新近研究表明,传统的物理降温对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者弊多利少。

这是因为在发热患者中,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升高,机体为了遵守下丘脑“升高体温”的命令,早已做出相应反应——产热增多,散热减少。此时如果单用物理降温方法包括冰敷(冷湿敷)或酒精擦浴从外部给患者降温,就会出现外部冰袋不停地抢热量,而体内却拼命减少热量外泄,要保存热量。于是皮肤附近有限的热量成了稀缺物资,冰袋和机体“你争我夺”。经过激烈的竞争,冰袋通常是无功而返,也就是物理降温以失败告终。也有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机体只有不断新陈代谢来弥补失去的热量,结果是发热时间不仅没有缩短,反而延长。

这场竞争的最大受害者还是患者,发热无法控制不说,还会感到全身不适,如冰敷(冷湿敷)所致寒冷刺激可引起畏寒和浑身颤抖,加重低氧血症和原发病(如肺炎等);此外,小儿皮肤薄嫩、皮下毛细血管丰富,皮肤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使用酒精擦浴还可经皮肤吸收产生中毒症状。婴幼儿由于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神经髓鞘尚未完全形成,易诱发高热惊厥。

发高烧,“擒贼先擒王”

众所周知,持续高热(腋温≥39℃)会直接威胁患者健康,它不仅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而且可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染的能力降低。因此,适当应用退热药可以快速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如高热惊厥等)。

基于以上原因,现在多数医学专家指出,治疗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应该“擒贼先擒王”,即通过药物将下丘脑体温调定点降至正常,升高的体温就会在下丘脑的指挥下平缓下降。

目前常用的退热药有两大类,一类是对乙酰氨基酚(代表药是泰诺林口服液);另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代表药是口服托恩液)。这两类药物均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物理降温并未退出高烧治疗的舞台

当然,对物理降温也不能一棒子打死,物理降温(首选温水浴)在以下几种情况还是可以使用的:

★3个月以内的婴儿发高热(>39℃)时。

★超高热(>41℃)时,退热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无效的。此时先做物理降温可使体温迅速降低1~2℃,预防超高热对大脑的损害,为去医院就诊争取时间。需注意,此时仍不宜使用酒精擦浴。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至今沿用的喝姜汤后用被子捂盖、通过发汗治疗感冒的方法不属于物理降温范畴,该法只限于伤风感冒早期患者,至于其他感染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所致高热用此法降温,多数是无效的。


相关热词搜索: 发高烧 降温 物理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