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素质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时间:2022-07-13 19:20:02 阅读:

内容摘要:加强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是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教师具备安全教育素质是关键。

加强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是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教师具备安全教育素质是关键。但由于过去我国师范教育在培养教师安全素质方面缺乏相应的课程,造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结构性缺失。为了适应中小学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不可回避的时代话题。

一、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

1.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

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进行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基础。只有具有安全教育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良好安全素质的学生。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7年2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这段时间,安全教育课程并没有进入师范课程体系中,也没有进入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中,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缺失。加之许多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要目标,与升学无关的其他内容不重视,在观念上忽视学校安全教育,因而教师不仅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也缺乏相应的安全自救自护的常识与技能。因此,当前学校要开展公共安全教育,首先就是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安全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教育素质,对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性的缺失进行必要的弥补。

2.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现代公民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

现代社会是一个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社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就是对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最好的概括。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高是有目共睹的,在不长时间里,就连续出现了王家岭矿难、玉树地震、福建南平、广东雷州及江苏泰兴等多期校园重大血案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反映了我国在预防与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与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也说明我国公民的安全素质与科学素质的严重缺失。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公民的安全素质偏低是造成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公民的安全素质成为现代社会对所有公民的时代要求。专家认为,如果我们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安全素质,80%的意外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同时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大大减小事故或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要迅速改变这一现状,极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公民的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安全素质。我国教师队伍人数有1414.84多万,占总人口的0.11%,提高全体教师的安全素质,减少教师在公共安全事故与灾害中的伤亡,是教师适应现代社会的客观需要。

3.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者与落实者,是学校进行安全工作的根本力量。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安全工作的成效。首先,教师是学生在校安全的第一保护人,当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教师是学生安全的保护者。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杜正香、张米亚、严秀等人民教师,就是用他们柔弱的血肉之躯,用鲜活的生命抵挡住死亡,保护了学生的宝贵生命。同样,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由于有了一群具有安全素质的校长与教师,从而使所有学生的生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其次,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可以减少校园内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对象是教师,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与教师的安全素质和师德有直接关系。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安全教育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处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的基本精神,把学生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学生的生命安全作为最高追求,就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相处”的安全意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反之,就会成为学校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根源。如常发生的师源性伤害、职责性伤害、课业性伤害、引导性伤害、方式性伤害等,就是由于教师安全素质低下而造成的。

二、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结构

教师安全教育素质就是教师从事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方法与能力的综合。它包括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公共安全知识,安全防范能力和生存技能,有效选择安全教育方法的素养等。

1.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

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是教师对教学、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安全现实的反映,是教师个体自我保护层面与保护学生的先在要求。它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心理形式,是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基础。

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具体包括:首先要认清公共安全事故与灾害的严重性,认清安全对于现代教育教学及生活的重要性。事故与灾害的发生,一方面造成社会、企业、人民的重大经济损失,使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受到威胁;更重要的是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对国家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这种现象我们已司空见惯,如上述的三鹿奶粉事件等。面对现代社会的这种发达与危害并存、利益与风险相伴的现实,我们基本的法宝就是依靠科学,利用科学的安全方法和手段,来防范现代社会的灾害与事故。充分认识确保校园安全是涉及千家万户根本利益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以保护学生安全为核心,树立六种意识。即教师必须树立:时时处处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意识,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遵纪守法、保护自我的法律意识,每时每刻、每处每地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等。

2.教师的公共安全知识

公共安全事故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且有些突发事件是人类认识领域至今还没有涉足到的领域,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适应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不仅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做到终身学习。当下,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教师的公共安全知识基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理涉及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及传染病防治、危险化学品管理、体育安全、校舍安全、交通安全、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平安校园”创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国家安全、重大事故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纲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等。

(2)进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和公共安全教育必备的知识。主要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预防和应对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和遭受侵害事件,预防和应对火灾、拥挤踩踏、涉及学校和学生的交通事故,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预防和应对影响校园和学生安全的其它事故事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师德修养与学校安全等内容。重点是教师在各类安全事故、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过程中以及在安全教育过程中所必需的系统知识与基本方法。

3.教师的安全防范能力与生存技能

安全防范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学习、生产等活动中自觉规避、处理安全隐患,掌握生存技能,进行自救自护的方式方法与心理特征。生存素质既是现代公民的安全素质之一,也是教师必备的安全素质之一。而具备应有的现代安全生活和工作技能,则是安全素质的重要方面。一个合格的教师,基本的安全技能包括:

(1)工作岗位的安全技能。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为了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必须掌握的安全技能有:具有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安全技能。教师要根据所带学科的不同要求,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如体育教师要具有防范运动损伤的能力,化学教师要有防范化学物品的毒害及试验事故等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具有安全上网及防范网瘾的技能等。教师应具有防范学校公共安全事故的技能。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率较多。如踩踏事件、火灾、学生打架斗殴、性侵害等,教师要具有应对这些事故的技能。教师应具有保护自我健康的技能。用嗓过度与使用粉笔,多坐少动是教师职业活动的鲜明特征,许多教师由于不会科学利用嗓子,缺少运动,咽炎、颈椎病等是教师职业的常见病,教师要掌握保护嗓子等健康的方法。

(2)公共安全生活的技能。现代公民的公共生活丰富而多彩,但是如果没有安全的保障,公共生活将会成为痛苦之源。教师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掌握的公共生活的安全技能包括:乘坐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技能,公共场所防火与逃生,躲避与应急娱乐场所危险、公共场所危险的技能,在公共道路上行走、骑车的安全技能,在人口繁密、交叉路口等危险之地的行动;野外雷电、大风、暴雨等环境中的安全技能;公园娱乐、春游等活动的安全技能。

(3)家庭安全生活的技能。教师生活在每一个家庭中,是家庭的成员之一。家用电器、化学物品、燃烧物质是每一个现代家庭的必需品;家庭生活的空间和过程会出现运动和高能量的形态,如居住高层建筑、使用电梯、在阳台上活动、接触高温的物体等,这就使得家庭生活充满着危险。因此,现代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应有的安全生活技能。如防止室内运动损伤,预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预防食物中毒,防止利器伤人,家中危机自救等。除掌握上述预防意外事故的技术性家庭生活安全技能外,家庭生活的安全保障还需要有防盗、防扒、保险等社会安全生活的知识与技能。

4.教师选择有效安全教育方法的素养

指教师具有能够根据安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活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起作用并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有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人的因素,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另一个是物质的因素,即有关教学工作的各种物质设备和这些设备的有效使用,能够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一方面要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访问法;研讨法;宣传娱乐法等外,一方面还要具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如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实景模拟的教育方式、案例教学模式等来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特别强调教师要根据安全教育的特殊性,熟练掌握现场说法、案例分析与学校公共安全应急演练等方法。

三、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培养

如何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我国教师教育需要迫切应答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的内容没有进入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是教师教育内容的一个空白。为此,目前要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好职后的安全培训与职前的师范教育两个基本途径的作用。

1.职后的安全培训是在职教师提高安全教育素质的主要方式

由于安全教育内容在师范课程体系中的结构性缺失,造成了我国在《纲要》颁布前,在职教师中几乎全部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安全教育。教师所具有的安全知识与意识,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师会议,学校或班级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的摸索与自学得到的。就以教师素质整体水平较高的北京市为例,据调查,接受过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师人数也仅占12.6%,近九成的教师是没有接受过培训的[1]。要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对全体在职教师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为此,《纲要》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水平。”

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如各省教育厅、各市区县教育局等,在各教师培训机构举办中小学教师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专项培训,如陕西省教育厅从2006年开始,利用了两年半的时间,首先对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等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了安全管理的专题培训,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再用两年半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培训;二是各学校利用校本研究的方式,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学习掌握有关安全知识与技能;三是教师利用业余方式进行自学,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在职培训针对性强,时间短,见效快,能很快解决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安全素质不高的现实;但教育投入大,教师学习内容不系统,具有头痛医头的应急行为的不足,不利于教师安全素质的形成,因而也只能是暂时提高教师安全素质的方式。

2.职前的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基本方式

师范教育是教师产生的摇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公共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现状,必须从教师素质培养的源头着手,在师范教育课程中加入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把它作为教师的公共必修课程。正如前述,由于我国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缺少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师范生在学校没有接受系统的公共安全知识教育,这是造成我国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根源。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认为:一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公共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师范教育到底要不要开设该门课程。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客观需要为依据。如果我们要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那么高师就必须要开设这门课程。如果大家对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共识,那么在师范教育中开设课程也就顺理成章了。二是解决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或教材)、教师、教学时间(或学分)等问题。目前,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在我国还没有公认的教材。研究制定该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教材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如何培训教师,规定多少教学时间等问题就有了依据。为了适应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有条件的师范学校,目前可以先把该内容作为师范生的选修课程进行开设。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未成年人进行公共安全教育也将日益成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目前,培养具有安全教育素质的教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与核心。但应该如何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涉及许多具体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让我们在《纲要》的精神指导下,结合我国中小学的实际,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努力探索培养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艳虹,等.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实施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教师教育研究,2008(1).

(责任编辑任洪钺)


相关热词搜索: 素质 安全教育 必备 教师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