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7 08:55:03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为了实现日常生活情况下能持续不断、舒适便捷地测量人体的常规项目,目前业界对面向社区家庭医疗保

【摘要】为了实现日常生活情况下能持续不断、舒适便捷地测量人体的常规项目,目前业界对面向社区家庭医疗保健的物联网应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医疗物联网的应用向普通家庭提供一种有效的模式。本文就物联网在社区医疗中主要技术及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进行浅谈。

【关键词】物联网;社区医疗;移动医疗

1.绪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保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正逐步从传统医疗行为的诊断和治疗,向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医学方向发展,形成以日常保健为主、诊就医为辅的健康生活理念。因此,社区医疗对日常健康监护等医疗保健的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此时,物联网技术应用能给社区医疗服务带来的最主要好处是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响应速度,提高管理水平。通过RFID感知技术的应用,健康小屋的建立、远程病情监测等应用,可以避免病人奔波、避免医生重复检查、询问病史;向行动不便、独居老人等特殊病人提供便捷服务;同时降低费用,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2.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引发新一轮信息产业浪潮的核心领域。我国“十二五”规划将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列为发展的重要内容。国际通用的物联网的定义是:物联网是指将物体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传感设备,利用通信手段,按约定的协议,实现全面互联,包括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包括人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中RFID是物联网应用的主要载体。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远程监控、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也同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社区医疗中采用的物联网技术

3.1 无线射频识别

无线射频识别(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当前移动医疗领域热门技术之一[2]。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空间电磁感应或者电磁传播进行通信,在通信链路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传递和数据传输,从而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工作。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无线传感网技术、GPRS技术和RFID走向融合,并辅之相应的软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基于RFID技术的医疗急救系统正是这一融合的产物,对于推动移动医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集成RFID技术的社区医疗产品有:

3.1.1 一卡通

社区医院面对的主要是老人、慢性病人、孩子等,因此采用的射频卡应该主要选用远距离感应RFID卡,以方便患者。比如,患者携带射频卡进入社区医院门口,系统就可以自动识别其身份。一卡通里面包括患者的身份信息、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还应该包括其电子健康档案编码、医保信息等[3]。

3.1.2 病患标签

病患标签采用腕带状,方便佩戴。一般的病患标签可仅作为身份识别用途,对于特殊病人可整合脉搏、体温传感器件、报警按钮功能。通过电子标签,可以防止老年患者走失、误入等情况,以及发生危险时的呼救和快速定位。电子标签还可以整合电子病历的功能。对于转诊来或向上级医院转院的病人,医护人员只需用手持阅读器扫描标签信息,就可以迅速了解主要病情和救治事项。比如是否需要输液、注射药物品名、规格,已经进行的治疗事项,是否有不良反应等等。所有这些信息的输入输出都可以通过RFID读写器完成,减少不必要的手工录入,避免人为错误[3]。

3.1.3 身份卡

主要作为身份识别、权限管理和员工日常管理。例如考勤、门禁、工作情况统计、药品库授权等[3]。

3.2 传感器

传感器是物联网应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传感器的种类很多,压力、拉力、温度、湿度、重量、流量、转速、光敏、红外传感器等,应用在医学上的传感技术无处不在。使用传感器,可以自动获得患者的体温、心跳、脉搏、呼吸等数据,自动监测患者健康状况并发出预警。个人健康监护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爆发出的种种社会问题使得人们尤其关注独居老人或无人照顾的患者的实时监测,家用医学传感设备近年来得到了发展。传感器应用在饮水机以监测老人的活动情况;应用在床铺下以监测人的呼吸和心跳等生命体征;应用在佩戴在身上的求助装置,进行紧急情况的呼叫[2]。

3.3 无线和移动技术

无线技术使得设计、开发和部署不同性质的移动无线网络成为可能。据统计,全世界仅对无线手持设备交易税收收入就已超越30亿。在未来的几年,无线和移动技术将会实现基于行业特点、位置定位、用户喜好、上下环境等不同因素展开应用,也会被集成到人们的衣物、器械装置、交通工具、库存管理以至于书本、眼镜等繁多的物品中。基于以上应用,无线网络必然在未来的无线健康监护和医疗照护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无线和移动网络的多样化发展提出了要求[2]。

患者家庭网络可以采用3G手机移动网络,在智能手机或专用手持终端集成患者端应用程序。或采用USB接口终端传感设备+电脑+高速宽带网络,实现生理监测数据、音频、视频数据的高速、实时传输。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网络采用无线局域网(WLAN)+双绞线或光纤高速星型以太网。这种网络架构在保障数据高速传输的前提下,可以减少网络布线,增加网络的移动性、灵活性。RFID读取设备也主要选用无线方式将信息传送到计算机。与上级医疗机构网络采用高速、高带宽的光纤连接.目的是适应高速传输信息量大的医学影像资料、患者信息等[4]。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信息涉及患者个人基本信息、生理医学信息、视频信息、医学检查图像信息、电子病历等处理;在患者远程监测端则涉及到视频、音频数据传输;在部署有RFID感应的点,涉及到前端感应数据的收集、处理等。信息通过应用端收集后,统一数据格式,最终集成在卫生部推广的HIS平台上,以方便统一处理,实现数据共享和格式兼容。

4.物联网社区医疗的应用

4.1 社区医疗信息数字化

物联网在医疗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医院对医疗信息管理的需求主要集中于:身份识别、样品识别、病案识别。其中,身份识别主要包括病人的身份识别、医生的身份识别,样品识别包括药品识别、医疗器械识别、化验品识别等,病案识别包括病况识别、体征识别等。具体应用分为以下几方面:

病息信息管理。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各种检查、治疗记录、药物过敏等电子健康档案,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医生和护士可以做到对病患生命体征、治疗化疗等实时监测信息,杜绝用错药、打错针等现象,自动提醒护士进行发药、巡查等工作[1]。

药品存储。将RFID技术应用在药品的存储、使用、检核流程中,简化人工与纸本记录处理,防止缺货及方便药品召回,避免类似的药品名称、剂量与剂型之间发生混淆,强化药品管理,确保药品供给及时、准确。

血液信息管理。将RFID技术应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够有效避免条形码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减少血液污染,实现多目标识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医疗器械与药品追溯。通过准确记录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产品使用环节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产品信息、可能发生同样质量问题产品的地区、问题产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问题产品位置等信息,追溯到不良产品及相关病息,控制所有未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与药品,为事故处理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共享互联。通过医疗信息和记录的共享互联,整合并形成一个发达的综合医疗网络。一方面经过授权的医生可以翻查病人的病历、息史、治疗措施和保险明细,患者也可以自主选择或更换医生、医院;另一方面支持乡镇、社区医院在信息上与中心医院实现无缝对接,能实时地获取专家建议、安排转诊和接受培训等[1]。

报警系统。通过对医院医疗器械与病人的实时监控与跟踪,帮助病人发出紧急求救信号,防止病人私自出走,防止贵重器件毁损或被盗,保护温度敏感药品和实验室样本正常。

4.2 健康小屋及智慧家庭医疗

4.2.1 健康小屋

健康小屋是设立在社区内,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系列健康服务和咨询的场所[6]。配备一些体质检测的设备(如身高仪、体重仪、血压仪、肺功能仪、血糖监测仪、骨密度仪等),通过使社区卫生服务和居民健康管理紧密结合,数据上传进数据库,更新健康档案,使社区医生更加有效的了解本小区居民的健康情况。每次检测后,社区医院配有专人对体检报告进行讲解,使居民更好的了解自身健康状况,避免数据看不懂等问题。通过物联网的建立,形成一套以“医患合作、人机互动、健康自理”为核心的行为干预服务模式。同时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对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水平。

4.2.2 智慧家庭医疗

远程会诊。将农村、社区居民的有关健康信息通过无线和视频方式传送到后方,建立个人医疗档案,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允许医生进行虚拟会诊,为基层医院提供大医院大专家的智力支持,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构建临床案例的远程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等,提升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质量。

移动医疗。通过监测体温、心跳等一些生命体征,为每个客户建立一个包括该人体重、胆固醇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信息的身体状况,实时分析人体健康状况,并将生理指标数据反馈到社区、护理人或相关医疗单位,及时为客户提供饮食调整、医疗保健方面的建议,也可以为医院、研究院提供科研数据[5]。

4.3 医疗物资的监控管理

借助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避免公共医疗安全问题,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从科研、生产、流动到使用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7]。

物联网技术在物资管理领域的应用方向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医疗设备与药品防伪。RFID标签依附在产品上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难以复制,可以起到查询信息和防伪打假的作用,将是假冒伪劣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查处措施。

医疗垃圾信息管理。通过实现不同医院、运输公司的合作,借助RFI D技术建立一个可追踪的医疗垃圾追踪系统,实现对医疗垃圾运送到处理厂的全程跟踪,避免医疗垃圾的非法处理。

5.结语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应用技术,可给予社区医疗强大的生命力、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本文对物联网及其在社区医疗中的功能进行了阐述,对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作用进行了浅析,其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必然有更多的应用空间有待研究。物联网本身的技术特点使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和范围非常广阔,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势必在医疗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将对医疗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卢云,王丹,翟红,等.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实现方式[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03):54-56.

[2]曾庆勇.物联网系统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应用分析与设计[J].微型电脑应用,2012(28).

[3]王新蕾,杨丽,刘乃丰.物联网建设下的移动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12(29).

[4]林敏,乔自知.移动医疗的需求与发展[J].移动通信, 2010,3(6):31-35.

[5]陈利群,王蓉,曹晓玲,等.自助式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17):1-3.

[6]陈利群,王蓉,曹晓玲,等.自助式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17):1-3.

[7]薛青.智慧医疗: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0(5).

作者简介:章京(1988—),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城市、医疗领域。


相关热词搜索: 联网 医疗 技术 社区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