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07-18 16:15:03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中职语文在中职课堂上普遍表现为效率低下,教学质量相对于教学目标来说比较低下,导致这一现象的根

[摘           要]  中职语文在中职课堂上普遍表现为效率低下,教学质量相对于教学目标来说比较低下,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由于中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对此,主要从诗词曲赋、经典著作等各种形式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带进中职语文课堂。

[关    键   词]  中职;传统文化;教学;文化经典著作;诗歌;对联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26-02

中國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下不断壮大与增强,同时也在滋养与哺育中华民族伟大的国家。作为一个民族的底蕴,文化传统记载一个民族的兴衰历史与发展历程,而文化传统的呈现方式正好通过语文这一学科展示。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的场所,如果语文课堂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重要性,必然会导致学生缺乏坚实的文化素养,我国的人才根基就会受到动摇。此外,中华民族精神是学生价值取向的前提与指引,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一、语文课堂与文化经典著作的渗透和联系

作为文化经典著作的精神灯塔,孔子、孟子、庄子等学者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圣贤,他们所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精髓也是我们不断努力学习的方向。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章是在众多文章之中最为经典的著作,也是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新增“文化经典著作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突破平时语文教材的经典著作,与学生一同探讨其他古代的经典著作,由浅入深、从点到面一步步让学生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底蕴。

选修课程的文化经典著作选取范围不拘于某一朝代的著作,同时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例如,《论语选读》这一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可以是论文解读、流行读物的介绍等。《论文选读》的主要核心内容围绕着三纲五常、礼义廉耻等中国传统道德,对此,中职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传授与解读《论语》的传统道德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值得注意的是,孝心的传承与体现的是《论语》的主要内容,具体表现为要服侍父母到晚年,到父母去世之后也要虔诚祭祀。

二、语文课堂与诗歌的渗透和联系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烙印,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展示中华民族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学习诗歌过程中不仅可以完成学习目标,同时也可以接受诗歌的熏陶,培养一种发现美、追寻美、真诚美的品质。

(一)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抒写爱国主义情怀的诗篇数不胜数,其中大部分诗篇我们也有大致的了解与熟悉。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最能号召中华民族儿女凝聚力的是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的诗篇,例如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等诗篇,都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领悟诗篇中所传递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学生在诗篇学习过程中深刻认识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发展历史。

(二)热爱家乡情感的感染

家乡这一词是每个人所牵挂的精神家园,正如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其中,在古往今来的诗篇中,李白的“举头望明白,低头思故乡”、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等不同诗句均深刻揭示了思乡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对此,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离家研学旅行与留宿的机会来体验一下离家的滋味,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家乡的美好。

(三)其他情感的培养

诗歌文字的背后蕴含着不同情感因素,一般赋予的情感类型有喜怒哀乐、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等不同层次的情感。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与思维,从诗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三、语文课堂与对联的渗透和联系

对联这一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历史发展中衍生出来的,是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对联的使用形式也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传统的私塾中,“对联”是私塾教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私塾教学方式,将对联引入中职语文课堂之中。同时,增添一些生动性与趣味性来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开拓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一)对联导语是课堂的主要导入方式之一

俗话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给中职语文课堂导入方式一个重要的启示:一个好的开头能让课堂教学目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生动而有趣的开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好奇心,从而更好集中注意力在整个课堂之中。例如,讲授《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引导语来作为课堂开始的环节,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从这对联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对联中所阐述的有远大志向的项羽、勾践等人的故事,并引出本堂课所学习的课文内容。

(二)对联故事是增添课堂乐趣的润滑剂

对联导入一般过程是先介绍人物,此外通过介绍人物的相关故事情节来导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这种导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比直接讲授课文更大,学生通过倾听故事的发展来明白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故事以对联的方式来讲解,可以使学生对对联的使用形式与形态加深印象。例如,鲁迅的入学应对的故事“比目鱼”对“独角兽”等,对联以故事形式插入中职语文课堂中,有利于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学习,既能提高他们在课堂的注意力,又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对联总结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催化剂

一堂有效的教学关键看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如何强化学习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如提问、小测等。这些检验方式颇为传统,学生的应对往往以被动为主。这时如果以巧对对联的方式检验学习效果必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在分析完词的主要内容和意境后,请学生根据老师出的上联“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对出下联。由此学生既要总结本词中周瑜的特点,又要结合作者苏轼的遭遇,对出“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通过两个人的人生况味的比照,怀人念己感叹人生,直观揭示出苏轼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突出了苏轼释怀、旷达、乐观的情怀。

对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与传承在中职语文课堂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中职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使得语文课堂与中国传统文化充分融合与联系。同时,中职语文教师必須学会调动语文课堂的气氛,让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有趣的方式来增添课堂的趣味,使得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四、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传承与传授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任重而道远。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中职教师应该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引导者,以身作则,通过教授传统文化知识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底蕴的传承与继承是依赖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继承等,才能使民族精神得以永恒。

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着较大的影响,具有很高的教育前景。目前,中职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逐渐发生了改变,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扭曲的情况,这就更需要中职教育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更多的营养,并利用各种手段作为载体,使中职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树立正确的人格,健康快乐地成长。在经过长时间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占有重要的位置,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带来了益处。在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下,特别是在当今的发展形势下,中职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也为我国培养了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石慧.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132-133.

[2]李彩玲.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5):220.

[3]颜虹,韩志芳,袁静,等.执迷主做奴 痴狂人变鬼:解读《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4]石雪飞,薛峰.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培训的绩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1).

◎编辑 原琳娜


相关热词搜索: 试论 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 课堂教学中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