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过程中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7-23 17:45:02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输液过程中患者发热原因,提出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将柳州市工人医院2001年1月

【摘要】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过程中患者发热原因,提出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将柳州市工人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门诊输液过程中600例发热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年龄、用药情况、输液器材质等资料,分析发热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结果:门诊输液过程中患者发热原因以输液反应多见,少部分为感染性疾病,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别。输液反应中热原反应与过敏反应无显著性差别,500例占(83.3%)与感染性疾病占(16.7%)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输液反应中的热原反应与过敏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儿童输液反应发生率高,以中成药多见。结论:门诊输液过程中患者发热以输液反应多见,少部分见于感染性疾病,输液反应以儿童发生率高,多见于输注中成药,应该予以重视。

【关键词】 门诊输液发热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 0061( 2014) 12 - 00024 - 01

门诊输液具有方便、快捷和不需住院等优点[1],很多轻症患者喜欢选择在门诊输液室进行静脉输液。随着门诊输液患者逐年增多,输液过程中出现发热的患者比例高达0.6%,如何判定其发热原因及采取进一步防治措施,是摆在我们医护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现将我院近10余年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热患者6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寻其发热原因及寻找预防治疗措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将柳州市工人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门诊输液室输液患者10万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门诊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发热有600例,按年龄分为儿童、中年人、老年人,其中儿童238例,老年人260例,中年人102例。

1.2 方法。对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发热的原因进分析总结。

2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输液反应[2],: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细菌污染反应。门诊输液反应所致发热:280例(46.7%),过敏反应所致发热220例(36.7%);输液反应所致发热与过敏反应所致发热,两者无显著差别(P>0.05),输液反应及过敏反应分别与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儿童输液反应及过敏反应比例较成年人高(具有显著差异),儿童输液过敏药物以中成药多见。

3.1 输液反应[2],: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细菌污染反应。

3.1.1 热原反应:指输液过程中致热原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的发热反应,常见致热原为细菌内毒素,具有耐热性、不挥发性、水溶性、滤过性和吸附性。共计200例。

3.1.2 过敏反应:表现为输液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部分伴有皮疹、斑丘疹、风团、瘙痒,共计220例。主要以清开灵、双黄连、穿琥宁等中成药居多,占150例,其中儿童占100例(66.7%),老人40例(26.7%),中年人10例(6.6%);其次为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32例),青霉素类(20例),氨基酸注射液(18例:其中老人4例,占22.2%;儿童12例,占66. 7%;成人2例,占11.1%);输液过程中过敏反应以儿童多见高达66.7%,且以输注中成药物多见。

3.1.3 细菌污染反应:见于护理人员将液体配好后,因患者输液速度偏慢或输液管道阻塞等原因,液体未能及时输完,药液留置时间过久,细菌污染液体,尤其是夏天。共计80例。

3.2 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100例,儿童60例,老人25例,中年人15例,感染性发热以儿童多见。询问病史及结合辅助检查,静脉输液前大部分患者血象白细胞及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有感染病史。4防治措施

4.1 将我院门诊静脉输液室分为两部分:发热门诊输液室及非发热门诊输液室,防止感染性发热患者如甲流等对非感染性患者造成感染。进入门诊输液室前,对于输液患者,予以温度检测仪器(仅仅需要1秒扫描),对额头初步测定,若发现温度升高,说明患者未输液前存在发热,则予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者,考虑感染性发热,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安排进入发热输液诊室,这样可以筛除部分感染性疾病发热患者,(部分患者在医生诊室就诊时体温不高,准备输液时体温升高)。

4.2 输液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患者,部分伴有皮疹、斑丘疹、风团、瘙痒,多见于药物过敏反应[3],。处理措施:(1)应立即停止该药物输注,在保持静脉通道前提下,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地塞米松静脉注射,非那根抗过敏治疗,有过敏性休克时,予以肾上腺素注射、患者寒战时,注意加强保暖,补液支持,吸氧对症治疗。(3)将剩余过敏药物输液瓶、输液管,用无菌材料封存好,送药剂科及检验科检查。(4)事后通过院内无纸化系统上报药物不良反应,提醒医务人员,对某批次、剂型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率的高低,从而杜绝药物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

4.3 输液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不伴有皮疹者,以输液反应中的热原反应多见,也可见于部分细菌污染反应。,无菌封存好,,临床应对易发生人群及易发生药物予以高度重视,处理措施:(1)、应立即停止该药物输注,不能拔除静脉穿刺针,在保持静脉通道的前提下,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立即报告医生,请医生指导治疗,予以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对症治疗,患者寒战时,注意加强保暖,补液支持,吸氧对症治疗。(3)、将剩余液体、输液瓶、输液管,用无菌材料封存好,送药剂科及检验科检查。(4)、静脉输液室护理人员配药时应该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注意观察药液外观检查是否澄清,有无异物。静脉穿刺前护理人员进行三查七对,再次注意观察静脉输液液体,注意输液器械有无过期、包装有无破损,记录该批号、厂家、保质日期。(5)、事后通过院内无纸化系统上报输液反应事件,提醒医院药房及采购部门,对某批次输液器材进行抽样调查,防止不合格输液器材进入各家医院,减少输液反应发生率。

总之,门诊输液室输液过程中患者发热原主要原因见于输液反应,少部分为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输液反应以热原反应及过敏反应居多,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器官组织发育不全,血脑屏障和脑组织发育不完善,儿童输液反应的发生率高,临床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其危害性。

参考文献

[1] 包新慈,门诊输液管理中风险因素的评估与干预措施,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2):106. 107.

[2] 孙凤霞李蔚莉输液反应中的热原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浅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年第6期

[3] 张丽春,陈瑞雪,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关系与区别[J]临床合理用药2012,10( 05) 10B


相关热词搜索: 输液 门诊 发热 过程中 患者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