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市经信工作完成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报告

时间:2022-05-20 18:35:03 阅读:

内容摘要:2012年全市经信工作完成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2012年全市经信工作完成情

2012年全市经信工作完成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2012年全市经信工作完成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讲两方面的问题。

  一、2012年经信工作回顾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组织工业经济运行,狠抓重点项目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实现了稳步发展。

  (一)积极应对下行压力,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3%,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6.5%和5%,较年初分别提高1.5个、15.68个和25.38个百分点。强化运行监测。加大对经济运行的预警预测、组织协调和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建立完善了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和经济运行三级协同圈,有效预防了重大经济事件发生,促进了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通过重点项目对接会、政银企合作推介会,向金融机构推介项目近400项,签订授信协议1700亿元,目前落实贷款573亿元。用足用好各项扩内需、稳增长政策,有106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2.18亿元的资金支持,全年利用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13.05亿元。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先后组织企业参与30余场国际国内重大展会,召开美林电子IGBT产品推介会等活动,积极为新产品推广市场。

  (二)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工业投资稳定增长。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投资727.36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74.3亿元,同比增长29.4%,增幅居全省第3位,预计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700亿元。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102项重点工业项目开工94项,竣工46项,完成投资152.2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4.24%。119个国家、省技改专项项目竣工70项。IGBT等电子信息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相继投产达效。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8%,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税、利润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左右,创新成长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25%以上。物流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增加值293亿元,占全市GDP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8.3%和23%;完成投资174亿元,同比增长72%。53个重点物流项目开工51项,竣工29项。新增国家4A级物流企业3家。29家企业落后生产设备全部拆除并通过省审核验收,全面完成国家、省淘汰落后任务。全市钢铁行业淘汰落后和重组工作稳步推进。行业准入工作有序开展,有3家稀土企业获得行业准入,5家印染企业通过准入初审。

  (三)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工业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7家,全市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212家,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71%,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40%以上。全年开发新产品、新技术2000余项,有282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计划。产学研合作扎实推进。建立技术创新项目库,制定并落实年度产学研合作任务,成功举办陶博会、精细化工产学研洽谈会、新医药论坛等一系列产学研活动,组织270余家企业与47家高校、20多家科研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对接,实施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50余项,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团队20余个,新建各类创新研发平台30余个。全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金城医药、淄柴集团的2个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漂浮式液压海浪发电站、锂电池隔膜、海藻纤维等一批重大项目产业化步伐加快。军民融合不断加强。核级泵等军民结合项目进展顺利,水环真空泵、余热利用汽轮发电机等项目的合作加快推进。

  (四)稳步推进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7%以上,能够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节能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制度和节能突出问题约谈制度,完善了三级预警调控机制。强化项目源头控制,累计对600余个投资项目实施了节能评估和审查。围绕“四大节能改造工程”,实施了134个重点节能项目,累计实现节能量65万吨标准煤。“节能30项”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年可节能23.7万吨标准煤。组织实施“325”节能环保产业倍增工程,公布了20家节能环保示范企业和20项节能环保示范项目,8个项目列入省节能环保产业重大项目导向计划。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2个项目列入省循环经济专项资金项目,90余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五)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增长。预计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20%以上,软件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2.6%。1个园区和3家企业分别被认定为省级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两化融合深入推进。成立两化融合促进中心,搭建了国内首家纺织服装虚拟信息化平台。10家企业入选省两化融合“四个一百”工程,高新区被认定为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物联网重点示范企业。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电子商务企业,卓创资讯、乐物科技等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山东城联一卡通公司正式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牌照,成为全省第二家可以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的非金融机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进展。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系统、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备份系统、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无线城市”基本建成,“智慧淄博”建设开始启动,淄川般阳社区“三维数字信息平台”、高新区“智慧城市数字港”等项目有效助力社会管理和政府服务创新。

  (六)加强管理创新,企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组织评选市级管理创新成果38项,其中有32项被评为省级优秀成果。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养。特邀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工信部总工朱宏任等领导专家,举办了2012鲁中经济论坛、国内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报告会等活动。在清华大学、上海交大、香港金融管理学院成功举办三期高级研修班,培训企业家370名。抓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以“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为抓手,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升级建设,有370家企业通过达标或升级验收。集中开展四次重点行动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排查整改各类隐患1488项,打非治违445起,全市工业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平稳,全年工业企业发生各类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57%和29%。

  当前,全市经济和信息化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严峻复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找准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努力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力抓好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7%。

  (一)着力抓好工业经济运行。一是进一步做好对工业经济的组织协调。在市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着力构建多部门联动、多层次协作、多渠道信息采集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协同体系,加大对全市工业经济的组织协调力度。二是提高预警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完善运行监测网络,定期从全市、区县域、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五个层面做好监测分析。加强市区两级联动,做好企业资金链等方面的监测,发布预警信息,提高突发经济事件的应对能力。三是扎实推进政银企合作。继续组织好政银企对接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投贷力度。探索研究政银企合作的新方式、新方法,筹建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即时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项目信息。四是大力开拓市场。组织新产品发布会、推介会,加强市场推广。继续开展“品牌建设示范企业巡礼”、“名家、名企、名品”等主题活动,加快品牌建设步伐。

  (二)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强对项目的调度管理和服务协调。围绕工业“转调创”,更加注重项目质量,筛选确定全市百项重点工业项目。简化办事程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坚持实施“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二是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围绕优势产业链拉伸、新兴产业培植壮大、科研成果转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优势,积极跟踪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加大招商引资引智,策划引进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吸引一批高端科研人才。三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计划,建立激励考核机制,按照市、区(县)、企业逐级分解落实年度技术改造目标任务,并制定年度技术改造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重点技改项目,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800亿元,力争五年内对全市传统产业改造一遍。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省千项专项资金等技改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四是全力支持园区建设。引导新上项目入园发展,围绕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延链条、强配套、增效益,推动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汽车、核电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等特色园区加快发展。依托园区建设,新培育一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努力争创一批国家级基地。加快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提升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着力加强自主创新。一是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支持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升级晋档,争取拥有重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发费用占比达到4%。二是加强创新主体建设。整合全市政策资源、要素资源,集中力量扶持全市“创新发展500强”企业,形成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群体,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加强创新成长型工业企业培育,力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30%以上。三是全面推动产学研合作。分行业制定年度产学研合作计划,力争全市重点行业均与2家以上行业、领域内顶尖高校院所建立起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产学研作为全市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引进高新项目和引进高端人才等的主渠道。支持面向行业的技术创新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争取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依托省产学研网上合作对接平台,构建创新项目信息库、专家人才库和企业技术需求库,加快项目、技术和人才引进。四是加快推进重点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省重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抓好超大容量水环真空泵、蠕墨大型铸件、集成电路等重大产业化项目。鼓励行业领军企业探索建设开放式中试平台。五是深入推进工业设计。以新材料、传统产业、工艺美术为重点方向,与高层次设计公司开展合作,加大设计团队、人才的引进。加快建设多元投入、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工业设计产业示范园区,为全市制造业增添“设计增值”。策划组织好“创意淄博”工业设计大赛,以陶瓷、轻工、纺织等产业为突破口,打造工业设计、工业创新、人才引进的大平台。加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以我市现有职业院校为载体,建设工业设计实训基地。六是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军工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加快推进高超特大型真空成套设备、余热利用汽轮发电机等项目建设。策划一批新能源汽车总成及关键零部件项目,积极推动小型纯电动汽车管理试点工作。

  (四)着力抓好现代物流业发展。一是抓好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全市四大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社会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化应用,提升物流园区经营管理水平。突出抓好临淄齐鲁现代化工物流园建设,努力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重点物流园区。二是加大重点物流企业培育。深入开展物流十佳企业和省级以上名牌企业争创活动。重点培育20家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物流强企业,新增国家4A级物流企业10家以上。三是突出抓好重点物流项目。进一步完善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物流项目的认定制度,抓好20个重点物流项目的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四是规范物流市场和行业管理。制定淄博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淄博市物流业重点项目管理办法、淄博市十佳物流企业评价考核办法,推动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争取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9%以上。

  (五)着力抓好企业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做强做大企业集团。支持全市综合实力100强企业上新创新、上市挂牌、兼并重组,做强做大,力争今年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1家,过十亿元的企业超过50家,形成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二是大力开展“管理创新驱动年”活动。重点推行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6S现场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选树一批在对标管理、战略管理、质量管理、企业营销及品牌建设方面的典型。更加注重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企业管理创新优秀企业,集中扶持30个重点管理创新项目,认真做好第二届淄博市企业管理创新奖评选表彰和第三届山东省企业管理奖的推荐工作。三是加强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项目管理、资本运营、供应链管理等专题培训。支持做好首届职业经理人评选活动,营造良好的职业经理人成长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推进企业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四是扎实做好工业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全面巩固、提升工业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水平。抓好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制定完善特殊作业环境、关键工序危险作业环节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安全技术操作规范,狠抓岗位安全责任落实。加大春节等重大节日和汛期、冬季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坚决杜绝“三违”、“四超”行为发生。加强民爆、电力等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继续开展好专项整治行动,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果断解决苗头性问题。着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夯实企业安全基础,确保全市工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六)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抓好集成电路、MEMS微系统器件、IGBT等产业链发展,推进LED外延片等一批高新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和壮大电池行业。以淄博信息技术产业园为载体,引进国际管理策划团队,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整合提升淄博软件产业园,策划好文昌湖区软件园建设,推动淄博动漫产业园项目落地,促进软件业加快发展。实施重点软件企业培育计划,培育龙头企业,实施规模扩张,尽快形成有影响力的软件骨干企业群体。二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以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为重要抓手和技术支撑,积极开展信息化助企行动,搭建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数字化,推动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跨越。加强典型示范,重点抓好20个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加快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加强物联网基地建设,努力将高新区打造成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三是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按照“六统一”的要求,加快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推动全市资源信息开发和整合。依托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支持规划、住建等部门建设相关地理信息系统,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快企业法人数据库、诚信数据库、项目数据库、运行监测网、节能减排监测网等信息资源平台的互联互通,形成全市统一的企业、项目信息数据平台。四是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实施宽带上网提速工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加快云计算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城联一卡通,进一步完善手机支付、公用事业费一站式自助缴费等功能,加快建成涵盖全省、跨行业、跨系统使用的一卡通共享平台。

  (七)持续推进节能降耗。继续坚持“积极稳妥、均衡持续”的原则,扎实推进节能工作,确保完成今年GDP能耗年度和进度降低目标任务。一是健全完善节能降耗长效机制。定期发布节能情况晴雨表,完善三级预警调控机制。继续实施地方节能标准提升和引领工程,促进分行业节能减排。做好对区县、部门及重点用能单位年度考核工作,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及时兑现考核奖惩。二是抓好节能技术改造。推进“四大节能改造工程”,争取年实现节能量80万吨标准煤以上,拉动万元GDP能耗降低1.2%以上。重点策划储备100项节能产业项目,力争实现节能量xx万吨标准煤以上。三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制定淄博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意见,以“产业基地—示范企业—重点技术—重大项目”四位一体为总抓手,组织实施节能环保产业倍增工程,力争全市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增长25%以上,三年实现翻番。积极引导我市企业开展节能产品认证、能效检测,争取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支持范围,加快我市电机、泵、变压器等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四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建设,鼓励基础设施和信息集成共享,培育扶持一批关键链接项目,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做好行业准入和淘汰落后工作。按照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部署要求,科学制定钢铁企业重组方案,打造区域性钢铁集团。着力抓好稀土、水泥、铅酸蓄电池、钢铁、食品等行业的准入工作,力争全部企业达到准入门槛。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八)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围绕企业生存发展,把改进机关作风的着力点放在优化服务上。一是努力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充实经信系统“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年”活动内容,强化窗口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继续为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送政策上门,送信息上门,送指导上门,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为地区发展、企业转型出谋划策。二是狠抓项目建设责任落实。坚持“服务企业以项目为纲”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联系项目”活动,根据项目性质和服务需求,实施“一个推进方案,一名挂包领导,一个工作小组”的工作机制,切实将重点项目帮扶责任制落到实处。三是加大政策争取和落实力度。密切与上级部门的工作联系,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特别是吃透国家和省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准确把握国家和省政策动向,集中优势力量,高水平、高效能地做好各类重大专项的策划和争取工作。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经信工作,事关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局。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发展再发展、实干实干再实干”的主旋律,在落实落实再落实上下功夫,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 全市 安排 情况 报告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