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点
篇一: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点
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意义和基本知识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它们既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关系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在这里,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知识。
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概念
碳达峰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达到最大值,并且在随后的时间里逐渐下降的过程。碳达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环节,因为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碳达峰,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碳中和是指通过控制、减少或吸收二氧化碳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过程。碳中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植树造林、生物炼制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
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
碳达峰和碳中和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缓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升高所导致的。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等)是造成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减缓全球变暖,就必须控制和减少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达峰和碳中和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应对策略。通过达到碳达峰,并采取碳中和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
高浓度的温室气体不仅会导致全球变暖,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的必要元素,但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植物生长变得过度,导致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使植物变得脆弱,易受病虫害侵扰。此外,高浓度的温室气体还会使土壤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对土壤生物造成影响。因此,通过碳达峰和碳中和措施,可以帮助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护生态环境。
改善人类健康
高浓度的温室气体不仅会对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空气污染是造成全球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通过碳达峰和碳中和措施,可以帮助减少空气污染,改善人类的健康。
三、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知识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系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碳达峰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达到最大值,而碳中和则是在碳达峰之后采取的应对措施,旨在通过控制、减少或吸收二氧化碳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缓全球变暖的过程。因此,碳达峰和碳中和是相辅相成的,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战略。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途径
碳达峰和碳中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推广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从天然能量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中获取能量的能源,它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推广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
提高能源效率:能源效率是指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有效能量与能源输入的比率。提高能源效率可以帮助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促进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是指通过改善交通运输系统,使其更加环保、高效、安全的运输方式。促进绿色出行可以帮助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提高植树造林能力:植树造林是指通过种植树木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吸收,并转化为有机物,从而起到碳中和的作用。提高植树造林能力可以帮助提高植树造林的效率,从而起到碳中和的作用。
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因此,各国之间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国际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际谈判: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是通过讨论、协商、达成共识的方式,来解决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分歧和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各国可以就碳达峰和碳中和等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相应的国际协议,以促进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
转贷计划:转贷计划是指各国之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资金和技术交流。通过转贷计划,发达国家可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国际合作机构:国际合作机构是指专门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的机构。这些机构可以通过开展研究、培训、技术支持等活动,来帮助各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四、碳达峰碳中和的未来展望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问题,使得各国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存在分歧。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各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同时,各国也应该在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促进绿色出行、提高植树造林能力等方面加强努力,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此外,在未来的工作中,各国还应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影响。同时,各国也应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增强自身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总的来说,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它们的实现对于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改善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各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并在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促进绿色出行、提高植树造林能力等方面加强努力,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篇二: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点
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全球、国家、城市、企业等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点即碳峰值。?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碳排放进?下降通道。我国?前碳排放虽然?2000-2010年的快速增长期增速放缓,但仍呈增长态势,尚未达峰。(碳中和是指?为排放源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等?为吸收汇达到平衡。碳中和?标可以设定在全球、国家、城市、企业活动等不同层?,狭义指?氧化碳排放,?义也可指所有温室?体排放。2.?类历史应对?候变化的三个?程碑式的国际法律?书1992年的《联合国?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2015年的《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是在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为实现?候公约?标?缔结的针对2020年后国际?候制度的法律?件,共29条,包括?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技术、能?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协定的核??标是通过加强对?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21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温升幅控制在?业化前?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将?温升幅限制在?业化前?平以上1.5℃之内。3.我国“?四五”规划?向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标2021年3?5?《政府?作报告》提出,落实2030年应对?侯变化国家?主贡献?标.加快发展?式绿?转型,协同推进经济?质量发展和?态环境??平保护,单位国内?产总值能耗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4.1%。2021年是“?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单位国内?产总值能耗要下降3%左右,将制定国家及省级碳达峰?动?案,进?步明确达峰路径和相关政策,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标打好基础。4.能源转型的重要性能源转型是实现?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的基础,?前我国化?能源消耗的年增长率在2%左右,??电、核电、风电?产总量增幅在10%左右,化?能源消耗的增量完全可以由低碳能源,包括可再?能源、核能、天然?(相对低碳的化?能源)等能源的增长来满?。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标,“?四五”期间,我们若能进?步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同时??发展新能源,提前实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消费?为和消费内容转型,将有可能推动实现提前达到排放峰值?标。5.氢经济的含义“氢经济”是指以氢作为?业原材料、能源为基础的?个经济体系,以实现温室?体的零排放,明显减少对地球资源的开采,做到尽少对地球环境的损害。“绿氢”是指利?可再?能源、核电等零碳能源制备的氢?。如果要实现碳中和?标,?业和交通等?些难以减排的部门需要开发新的?产?艺和技术来实现减排。氢是很好的还原剂,以及?部分化?和?化产品的组分,氢同时也可以作为不排放CO2的零碳能源使?,因此氢可以在未来?业等?业深度减排中扮演重要??。
篇三: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点篇四: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点
碳达峰碳中和必背知识点
一、碳达峰、碳中和基本情况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2020年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根据国家安排,初步计划2027年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就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x月xx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二、碳减排工作要求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x月x日正式启动,2021年x月x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印发配套的《20xx-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推进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行业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作用。
同时,碳减排已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市对区考核。2021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为:
碳考核:完成市级下达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目前未下达)。
碳达峰:编制辖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辖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摸清温室气体排放基数,支撑碳达峰工作。
十四五规划:开展辖区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以“十四五”规划为统领,谋划并组织推动一批节能、降碳、零碳及气候适宜类工程项目,支撑规划落地。
碳市场:做好碳排放权交易,指导督促辖区内控排企业开展核查、报告、履约等工作。
二、从挑战来讲,有两个约束条件
第一个约束条件,现在中国人均碳排放达到x吨以上,超过了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当然我们还有时间,但在碳达峰前,排放增加的空间并不大,最多xx%,否则下一步碳中和难度就会增加。
第二个约束条件,目前我国人均GDP才x万美元,欧盟国家是x万到x万美元,我们已经定了一个目标,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这两个约束条件之下,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草、少排放,甚至零排放。
发达国家如xx是在xx世纪xx年代初碳达峰的,xx是在xx年代末,xx是在20xx年。实际上,碳达峰与碳中和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区别。碳达峰没有减碳的压力,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比如服务业比重提高或新节能技术的应用,碳达峰自然会出现。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在没有或者很少有减碳压力的情况下实现碳达峰的,但是这条路已经走不通。
本来有两条路,一条路是传统发展道路,就是高碳排放下实现较高的增长。第二条路是低碳排放低增长。但是,若让人均GDP停留在x万美元,这条路我们肯定不愿去走。所以,这两条路都走不通,只能走第三条路,就是低碳或者零碳,同时还要实现比较高的增长的道路。也就是说,我们要采取低碳和零碳的绿色技术和产业体系,同时实现高的增加值和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力争实现减碳和增长双赢。
中国是一个超大型经济体,现在处于人均GDPx万美元发展阶段,在碳中和目标巨大压力之下,仍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这在发达国家行列未有先例。我们现在面临严峻的挑战,可选择的空间很窄,且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转型以后出现优势
这样看来是否会比较悲观,这其实是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问题。在重压之下必须要转型,转型以后反而就会出现优势,具体来看,有两点优势。
一个优势是中国作为后来者,既有短板,也有优势。我们还有相当多的产品没有达到历史需求峰值,发达国家是达到峰值以后才开始转型,我们还没有达到峰值就开始转型,可以直接用绿色产品来替代。比如汽车,发达国家每千人车辆的保有量中,xx是xxx辆,xx是xxx辆,xx是xxx辆,中国目前才xxx辆。假定未来我国达到xxx辆水平,还有xxx辆左右的增长空间。这样从历史跨度看,绿色转型的成本相对较低,发达国家为了造汽油车,所有的投资都用完了,重置成本或者沉没成本很高,我们提前转型了,这部分成本就比较低。
另外一个优势,我们现在的增长速度比较高,绿色产品的创新和推广市场范围大,市场需求对创新来讲最重要。中国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形成商业模式。我们希望有更多创新或者新的竞争优势,但在现有的车道里超过先行者很难。现在绿色转型是一个换赛道的新机遇,中国有成本优势、需求优势,再加上技术,已经有相当多的技术积累,中国的技术企业也将更多地去争取创新。
篇五: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点篇六: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点
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
碳达峰(CarbonDioxideTippingPoint)是指地球上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超过全球平衡所能承受的程度,当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全球平衡时,将会触发灾难性的气侯变化效应,严重影响人类社会及生态环境。当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超出全球平衡的容量后,这及时一种“技术极限”,即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这一条件也被称为“碳达峰”。
当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超出了全球平衡的极限,天然气温将会急剧升高,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致使深刻的生态环境变化,比如海平面上升,导致部分沿海地区受到洪水灾害,缺水区域悬崖勒马等。
为了避免温室气体排放量超出全球平衡的极限,维护环境稳定,各国有必要采取应对措施,应当从源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调节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碳排放中和效果。
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中和效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温室气体减排”,即在温室气体产生因素中减少温室气体引起的排放量;第二种则是“碳中和”,即通过技术手段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转化或移除,从而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与大气稳恒平衡。
温室气体减排主要是通过采取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节能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技术包括: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工艺流程,提高用能设备的性能,采用新型清洁能源,使用洁净能源,并安装节能设备。
-1-
碳中和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植物来捕获、转化温室气体,或者利用吸收技术,将温室气体吸附在吸收剂上,将其进行转化,从而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并达到“碳中和”的目的。
碳中和技术的实施可以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常见的方式主要有“植物捕获”、“土壤碳净化”、“谷物碳捕获”、“生物膜分离”等,当前已经部署了“植物捕获”技术,使用植物吸收、转化温室气体,实现碳的捕获、存储和利用,从而实现碳的中和,起到减排的目的。
不论是“温室气体减排”还是“碳中和”,它们都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量超出全球平衡极限,实现碳达峰的核心技术手段,都是走向我们建设节能环保、低碳新经济的重要步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各国都应当重视、加快碳排放中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期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稳定,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2-
相关热词搜索: 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点 知识点 中和 碳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