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6篇)

时间:2023-07-04 18:15:05 阅读:

内容摘要:探析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篇一:探析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

  要::新课改对思政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教师在充分了解现阶段思政教学的现状下,应该学习新课改对思政教师的教学要求,从而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升整体的思政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时期;思政教学;现状与改革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思政学习的关键时期。而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看到学生的优势,即他们性格活泼、接受能力强,也要看到他们思政学习的劣势,即学生的思维相对不完善,不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意识。因此,需要思政教师统筹思考学生在这个时期的思维和性格特点,并将学生的特点与思政教学现状进行结合,从而创设符合现阶段的思政教学策略,提升整体的思政教学水平。

  一、小学思政教学现状

  (一)德育与智育教学比例分配不合理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学校以升学率为最终的教学目标,而家长和学生也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大部分任课教师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自身教学能力的唯一参考项,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而这种德育与智育严重失衡的状况将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主观想法,从而对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大大挫伤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学校和教师很少关注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会造成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从而产生消极的心理。以上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现阶段思政教学的弊端。

  (二)教育体系以及理念不健全

  新时期背景下,新课标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其中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其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化,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此阶段对世界的认识也不清晰,极容易对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造成冲击和影响。在此状况下,教师和家长应加强正确引导,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成熟,形成良好的心态,并使学生对国家自豪感及历史责任感增强。目前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个人意志力较低,对世界实事关注度不高等问题,并且学校教育对小学生思想政治课缺乏足够重视,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1]。思政教学观念不合理,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大部分思政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传输思政知识。而在实际思政教学中,思政内容相对较为宽泛,而思政教师仍沿用课本开展教学,致使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局限性。另一方面,大部分思政教师由小学语文教师兼任。由于语文教师本身的课业压力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在思政教学上花费的时间不多。加之教师没有健全的思政教学体系,这是导致整体的思政教学质量差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内容以及手段过于单一

  通常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针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健康的心态进行培养,使学生的爱国情怀及法律意识增强,但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依托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而思政教学内容偏于成人化,不符合此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导致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较差。此外,思政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通常采用标准式、流程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单向地灌输思政知识,忽视学生主观想法,从而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二、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一)树立正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新课改对社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更要侧重他们的品德素养。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学生学习能力和道德品质素

  养提升并重的原则,甚至更注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思政教师更要从小事着眼,从中讲述相关的思政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促进他们品格的完善。此外,学生以及家长应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他们的唯一标准。而在学生成绩退步时,家长应与学生进行深入地溝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培养他们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建立完善的思政教学体系以及正确的教学理念

  思政教学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在制定思政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思政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心理诉求,而且还要考虑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思想觉悟能力,从而创设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思政教学体系。第二方面,思政教师要不断了解新型的思政教学动态,并及时与其他思政教师交流教学方面的心得和问题,提升思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而在树立正确的思政教学观念方面,思政教师要转变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唯一标准的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课堂上积极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而这种方式也能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信心,反作用于他们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均衡、良性发展。

  (三)创设符合班情的思政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思政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触动学生心灵体验的思政教学案例,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与此同时,思政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合理引导,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提升整体的思政教学水平。此外,从思政教学方面而言,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思政教学的内容合理删减,从而增强思政教学的有效性,激发整体学生学习思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总结

  虽然我国思政教学面临诸多的问题,但是,思政教师应从现实的学情出发,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而在课下,教师可以与学生进

  行积极沟通,了解学生对思政学习的独特想法,适时调整思政教学的内容、教课方式以及教学进度,让思政教学与学生的认知习惯更加贴合,从而提升整体的思政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粟坤忠.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学周刊,2015(18)

  [2]我们准备这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J].江苏教育,2017(19)

  本文系2021年度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大中小幼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专项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思政课创新教学实践探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2021]PLSZZ059

篇二:探析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探析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寻新时代提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水平的有效路径:着力推进课程教材一体化,稳步促进教育教学一体化,扎实推进教师队伍与专业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组织管理一体化,为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

  近年来,尽管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尝试,但在落实层面仍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重点问题,探寻解决之道,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思路。

  一、着力推进课程教材一体化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离不开对课本教材这一重要载体的针对性变革。围绕思政课教材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大中小学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进行重点突破。首先,要避免各个学段教材内容的重复交叉,但要点部分可以多次反复以增强对知识的加深和理解。教材内容的敲定需参照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循序渐进,体现各个学段的差异性。但盲目追求差异性也是不可取的,一体化建设应当是各有侧重但并非各自为战的一体化,小学阶段打好“地基”,初中阶段进行基础“建设”,高中做好加固“工程”,到了大学阶段则已经基本完成“建设工作”,要使学生从思政课获得更高阶的提升即强化学生的使命意识,敢于担当作为。其次,要提高学段间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在考虑区分度的基础上做到过渡自然,从一个学段跨越到另一个学段应当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欲速则不达”,不可操之过急,也绝不能只把眼光单

  一放置于某一学段而不考虑学生后续长远发展。只有整体考量和全面布局,才能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二、稳步促进教育教学一体化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除了关注思政课程教材内容的一体化,还必须狠抓教育教学的一贯性。首先,思政课教学必须切实考虑各个学段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特点,既要关注学生在本学段的学习成长状况,又要不断向前和向后看,将学生各个阶段的成长心理和特点等直接影响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都融入到整个教学之中。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避免刻板僵硬的灌输式教育,不断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始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各个学段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学会运用个人智慧和魅力去打造出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独特韵味,以此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其次,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多学科互动,实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良性互动。这就为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不仅思政课教师要懂思政、讲思政,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讲好思政课程;其他学科教师亦是如此,在讲好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因子,提高课堂活力,建设课程思政,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所形成的强大合力。在思政课一体化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点是要以正确价值观为引领,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时除了要抓住课堂,还要带学生们大胆地走出课堂,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和活动中感受真善美,无形之中便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扎实推进教师队伍与专业发展一体化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着重解决思政课教师队伍补充配备和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首先,关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补充完备。第一,学校应结合思政课教师备课授课及宣讲任务繁重的问题,及时吸收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师,缓解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压力,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第二,要多领域吸纳人才进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可以邀请优秀校友、本地区的杰出人物或行业代表等担任特聘思政课教师,让他们在思政课堂上以崭新的视角为学生们展现思

  政课的实践魅力。其次,打造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团队。组织各个学段教师集体研读备课,打破各自为战的学段壁垒,学习彼此的教学经验,争做彼此的教学导师,共同进步,一同成长。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建设研修平台和研究基地,开发思政课教师培训课程,组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修访学,使本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深入推进组织管理一体化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构建和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组织管理体制机制。首先,要建立一体化领导机制。比如通过在本地区成立思政课创新发展委员会来促进国家或省市关于思政课建设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强上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领导,向上传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管理上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大破解,及时解决一体化建设遇到的疑难问题。其次,要健全一体化督导制度,重点解决思政课设置是否合理、教育教学是否达标、队伍建设是否合规以及各学段思政课是否实现顺畅衔接等问题。通过这些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可以强有力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大中小学多学段的衔接、过渡、融合没有现成的标准和模板,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韩震.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思路下的德育教材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20,41(3):14-18.

  [2]石书臣.以问题导向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5):24-29.

  [3]王立仁,白和明.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的构想[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11-16.

  作者简介:唐艺婧(1997),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篇三:探析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德育窑建设课程教育研究CourseEducationResearch2022年第7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探析渊苏州科技大学江苏苏州215009冤揖摘要铱2019年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袁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袁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遥本文正是基于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背景袁从重要意义尧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三个角度袁浅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探析这一时代命题遥揖关键词铱思想政治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衔接揖基金项目铱本文为野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冶创新项目叶野四史冶教育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探析曳渊项目编号院202110332015Z冤的阶段性成果遥揖中图分类号铱G64揖文献标识码铱A揖文章编号铱2095-3089渊2022冤07-0040-0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袁顾名思义袁是指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尧螺旋式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课遥2019年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院野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袁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遥冶[1]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行动指南与实践遵循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保障有着重要意义袁因此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袁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遥一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1.概念认知缺失思政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实施者袁在思政课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袁因此袁教师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认识与理解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遥然而袁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院在58名受访的教师及准教师中袁只有19人表示了解思政课一体化的概念袁其中更是仅有7人表示非常了解曰而剩余近七成的受访者则表示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思政课一体化的概念遥由此可见袁教师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认识与理解的情况不容乐观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进程遥学生是思政课教学的对象袁也是思政教育成果的集中体现袁学生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学生自觉串联思政课内容袁进而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遥但我们的问卷调查反映出的结果仍窑40窑不尽如人意院在111名受访的各学段学生中袁有大约83%的学生认为所接受的思政教育存在零散尧缺少完课时的直观感受袁也揭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在学生角度认知的缺失遥正是这样的现状极大地阻碍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进程遥2.教学内容断层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袁是确定课程内容尧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遥思政课的总目标是立德树人袁围绕这一总目标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袁不同学段的思政课也各有其详细的课程目标袁然而袁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却存在着衔接不畅甚至断层的问题遥以中学和大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为例袁中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是野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冶袁大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则是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冶袁仅就这两个学段的课程目标而言袁野道德认识冶与野理想信念冶之间仍存在着一条较大的鸿沟要要要野道德认识冶与野理想信念冶的关系是什么钥野道德认识冶能否转化为野理想信念冶钥野道德认识冶又该怎样转化为野理想信念冶钥噎噎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袁我想仅靠野高考冶或野升学冶还难以解决这些问题遥由此不难看出袁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课程目标缺乏连贯性袁存在着断层的问题遥而课程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内容袁课程目标的断层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重复尧缺失甚至混乱袁而现实情况也是如此遥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院在58名受访的教师及准教师中袁共有37名受访者认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困整体系的问题遥这一数据体现了各学段学生学习思政刘世元宋春秋惠树倩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EducationResearch2022年第7期德育窑建设难是野教学内容不连贯冶袁所占比例高达64%遥此外袁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袁还存在着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情况袁这不仅加剧了教学内容混乱的问题袁更不利于思政课统一意识形态的输出遥正是以上种种问题导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受阻遥3.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形式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袁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的进行活动的结构遥当前我国思政课的主要教学形式为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袁虽然班级授课制有其优势袁但对于思政课来说袁仍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遥一方面袁体现在实践性上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院思政课野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袁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冶遥[1]由此可见袁思政课不仅停留在理论上袁对实践也有较高的要求袁而班级授课制受制于其固有的局限性袁注定难以满足思政课的实践需求遥另一方面袁体现在适应性上遥不同学段的学生有其特定的学习和认知特点袁而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则几乎采取完全相同的教学形式袁这不仅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袁更消磨了教师教授思政课的热忱袁我们的问卷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院在对111名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调查时袁有超过85%的学生对思政课提出了希望野教师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袁进行多样化教学冶的诉求曰在58名受访的教师与准教师中袁有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将野教学形式单一冶列为阻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遥由此可见袁教学形式单一阻碍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成为师生的共识遥4.评价机制不健全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的过程遥当前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院首先是评价方式形式化遥思政课评价分为课程考试和德育手册填写两部分遥对于课程考试袁中小学往往紧抓成绩袁忽视德育曰而大学又总是出现无差别高分的现象遥对于德育手册填写袁其初衷是记录学生成长点滴过程以及把握学生道德思想品质发展方向袁但事实上袁仍存在着学校大规模赶工程应付检查等乱象遥现实表明袁思政课的评价方式流于表面尧形式化严重遥其次是评价内容固化遥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家校要求影响袁大部分思政课教师会将学生知识掌握度和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袁这就背离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总目标遥同时袁对于思政课教师教学的评价内容也往往固化为即时课堂效果尧学生成绩优秀率袁这就导致忽略了思政课教师德育方面的贡献遥最后是评价主体单一化遥思政课一体化的评价机制要求纵向把握思政教育大方针袁横向聚焦教育主体遥虽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政课的主体袁但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袁我们往往只能看见教师评价学生袁而少见学生评价教师遥即便将评价的权利与机会交给学生袁出于对教师绝对权威的忌惮与顾虑袁学生也很难实事求是地给出中肯评价和可行建议遥在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机制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袁俨然已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不利因素遥二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1.加强建设袁弥补认知缺失一方面袁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遥其一是加强对概念的学习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尧创新和发展的关键举措和重要工程袁思政课教师理应自觉学习和了解有关概念遥教育行政部门尧学校等也应定期组织有关内容的集中学习与培训袁确保教师精确把握其概念袁认识其内涵遥其二是加强跨学段沟通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各个学段接续发力袁不同学段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尧衔接性尧过渡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袁教师是教学的主要设计者和参与者袁因此教师跨学段沟通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遥另一方面袁要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遥学生作为思政课的教育对象袁是思政课改革尧创新和发展成效的直观反映袁因此袁加强学生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概念的认识与理解是十分必要的袁既可以使学生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念袁指导自己的思政课学习袁自觉串联起所学知识袁理顺思政课体系曰还可以使学生善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袁跳出原有的应试评价体系袁从整体性和一体化的宏观角度科学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袁提高思政课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袁从而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遥2.建构体系袁理顺教学内容首先要理顺课程目标遥一方面袁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袁锚定不同学段的教学重点与发展方向袁明确适龄化课程目标遥例如院小学阶段应注重情感的培养袁使学生体会有益的情感价值曰中窑41窑

  德育窑建设课程教育研究CourseEducationResearch2022年第7期学阶段应注重理想信念的构建袁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目标与远大的理想曰大学阶段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遥以上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各有侧重袁却又共同发力袁助推思政课总目标的实现遥另一方面袁在明确适龄化课程目标的同时还要兼顾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遥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总目标袁各学段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制定都应围绕其展开袁并一以贯之遥此外袁在制定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时袁应充分考虑不同学段间的衔接与过渡袁确保用循序渐进尧螺旋式上升的课程目标引领课程渐进式开展袁以顺利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总目标遥其次要衔接教学内容遥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最终要依托教学内容来实现袁不同学段间教学内容衔接的落脚点就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一体化遥一体化体现的是程序化尧规范化尧专业化袁因此袁要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袁从构建精准式尧科学化尧衔接性的内容策略系统着手[2]袁以严谨的顶层设计切实解决思政课教学内容衔接不畅甚至断层等方面的难题袁进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进程遥3.推进改革袁丰富课堂形式推进改革袁首先要解决实践性的问题遥要善用野大思政课冶的课堂形式袁盘活思政课程资源遥野大思政课冶要求组织学生深入到红色旅游点尧革命纪念馆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袁将严肃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遥[3]推进改革袁还要解决适应性的问题遥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袁采用具有学段特点的课堂形式十分必要遥例如院小学生注意力短暂且不易集中袁形象思维占主导袁因此袁小学阶段要注重思政课的活动性袁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驱动教学曰中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袁思维能力更加成熟袁因此袁中学阶段应积极进行拓展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曰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较高袁而且开始利用所学来达到某种目的袁因此袁大学阶段袁教师应结合社会现实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现实价值遥此外袁课堂形式还应紧跟时代潮流袁保持创新性与革命性遥我们应积极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技术拓宽思政课的场域尧创新思政课的教法袁着力推动网络新媒体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袁发挥线上线下的集成优势[3]袁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窑42窑取得实效遥4.调整标准袁重构评价机制重构评价机制袁前提是评价主体多元化遥建立学生尧教师尧家长尧教育集团尧教育实践基地等多元的评价主体袁能够突出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同主体对思政课一体化的体验反馈袁以便教育者实时高效地开展教学反思尧调整教育细节遥重构评价机制袁重点在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遥将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有机结合袁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评价标准层层累进尧逐条细化袁以确保评价形式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遥对于教师袁思想认识尧教学工作尧科研水平尧学生家长反馈等方面都可纳入其评价标准的参考遥当然袁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教师底气尧勇气以全身心投入到教育过程中袁严厉打击学校中教师教学不作为尧学校领不务实等不良风气曰对于学生则应从野德智体美劳冶五方面按比重尧分形式袁科学尧系统尧公平地给出评价意见袁同时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尧道德品质袁坚决反对唯分数论英雄尧唯成绩分优劣的单一尧僵化评价方式遥此外袁还应重视学生对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开放性评价袁选取具有普遍性的评价和意见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袁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保障遥参考文献院键课程[J].求是,2020(17).[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2]赵浚,白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3]陈锡喜,吕列霞.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作者简介院刘世元渊2001年-冤袁男袁汉族袁河北承德人袁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在读袁专业院思想政治教育遥宋春秋渊2002年-冤袁女袁汉族袁江苏连云港人袁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在读袁专业院思想政治教育遥惠树倩渊1998年-冤袁女袁汉族袁宁夏固原人袁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在读袁专业院思想政治教育遥践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5).的价值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5).

篇四:探析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教学实践研究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刍议马千惠(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

  402167)摘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

  论课一体联动、一体建设,对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高大中小学思想政

  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二)

  遵循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讲话中明确指出:“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关于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

  工作水平。国家强,教育教学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的重

  要体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

  明确指出:“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

  学工作的重要

  治

  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大中小学循

  序渐进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和

  的重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

  主新时代,和国

  重教发展改革,思想政治教,一些学校思想政治学工作

  重,在

  教

  教学

  程中

  式主

  出,思想政治教教学工作

  、量和效果远远没有跟上新时代发展的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中小学思

  育教学改革

  于略,深刻认识大中小学思想政

  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势在必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

  教学工作必须遵循教教学改革要,认真研究大中小

  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把握大

  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

  治理论课一体联动、一体建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内涵式发展,进一

  大中小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教学的时代新内涵,紧扣青少年时代

  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一、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基

  本原则新特点,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推

  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与

  时偕行,切

  断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教学工作的水平。(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

  的本要求,是,是

  (三)

  打造思政教育的新生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教

  的教学模式。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

  进行

  的的,习

  总书在学培

  、理论主渠道和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办

  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习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时代要想巩固

  的是要

  、培养人、为培养的教

  :主阵地,必须多措并举整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创新。

  培养

  。”小学

  新势、新

  和新挑,改革创新大中小、中学

  和大学

  是学生身体心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应遵循生态化构建思维和发

  、思想

  、价值

  的重要时,学展理,准确把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改确的、和价值

  关重要,大中小学思想政、涵德化人的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在教师长、授课式、学

  生培养、考核方式

  进行一体化建设探索,为大中小学治理课作为

  、培

  课程,在培

  i地特、作、发

  和,在新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效率最优化、效能最佳化和效果最大

  用关,的教,化寻找途径,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同时,改

  革创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还需要建

  :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大中

  小学思想政治课

  于

  程

  、重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投入

  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竞的意义,争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保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

  202

篇五:探析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究

  摘要:思政课始终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标杆,也是检验素质化教育的试金石,贯穿于大中小各个学段发展的全过程,在教育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从一体化的视角出发,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打造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思政课程;大小学生成长;一体化分析

  引言:

  早在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就已经针对新时代的学校政治课程发展做出了全新的论述,并出台了全新的方案和机制,进一步明确了一体化建设的需求,这就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能够破解大中小学段思政课发展各自为政的问题,实现无缝衔接,做好步调的协调和配合,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真正成长成才。

  1.

  打造同心圆的模式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必须要同下一盘棋,要以一体化建设理念为核心引领,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成长特点和基本学情,做好规律性的设计,由此来构建同心圆的框架,准确定位不同学段的内容和宗旨。从同心圆这一结构来看,内环到外环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这4个学段对应的圆心是一致的,但半径却有所不同,相互之间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统一结合体。如果是去小学段的内环,那么整个圆形也不够完整,如果失去大学段的外环,那么圆形也会有所缺失,这4个学段必须要统筹发展,同向同行,异段同构,这样才可以做好课堂结构的调整。除此之外,要把握好不同阶段发展的形态,思政课同心圆的不同学段并不是静止且固定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所以就需要把握好动态变化的规律,要理清不同学段的教育重点,明确各自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构建一体化建设的考核与评价标准。还有,要推进同心圆的建设,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看,要保证思政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统筹大中小学教学领域的专家,共同研制完整的方案图或者是责任书。从教育资源的收集来看,要打造共享的资源库,打造资源共通的机制和体系,要让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交互培训,交叉上岗,实现场地和资源的互联互通,这样可以让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和思维。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学术沙龙,教学沙龙,集体备课等形式,让教师可以互相配合,吸取有用的经验与教训。

  1.

  实现链条化的模式建构

  大中小学的思政课一体化必须要遵循链条化的思维,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待,锻造不同的链接,这样才可以形成完整的循环体。具体来讲,要精准的锻造链接,小学是链条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学生启蒙的黄金期,中学就是链条的中间段,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学就是链条的结尾段,也是青少年趋于成熟的黄金期,每一个阶段都要明确主心骨,这样才可以发挥出育人的作用。除此之外,要有机的组件链接,这也是推动思政课程一体化的关键步骤,要做好课程目标上的统领,用目标去引领价值取向和方向,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让内容凸显出人文的价值,用价值来牵引教学活动,做好资源的平均分配,避免出现内容重复或者是不符合学段这些问题都要产生。除此之外,要做好教师素养的锻炼与引导,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能够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约束思想和行为,遵循政治纪律,坚定4个自信。还有,要积极推动链条的高效传动,笔者在上文中已经强调,大中小学的思政一体化是动态的活动,所以要实现上下的双向沟通与交流,这样才可以及时的借鉴有用的方法。

  1.

  打造网格化的模式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要借鉴网格化的思维,以一体化建设的理念为指导,把大中小学思政课程都编织到同一张网格之中。首先,要理顺网格的核心要素与基本脉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各学段都有各自[1]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这些就是网格中的独立要素,需要得到针对性的梳理以及归类和排序。在这里,要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段命名为主要网格,并把与主网格相关的要素列为副网格,这样可以让要素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后期的管理与运行提供参考。其次,要做好对网格的管理,必须要做好教材的一体化建设,要做好队伍的分类和总结,保证教材和教师能够交叉契合,由此来建立更为紧密的交互关系。还有,要构建起完善的网格修复系统,在这里,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要素并不是单独作用的,而是能够与周边的环境相互配合协同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多种要素的同时运转,也会带来一定的矛盾和冲突,需要进一步改善教学评价体系,打造综合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1.

  结束语

  总的来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更需要学校与学校之间互相配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本文通过同心圆模式建构,链条化模式建构,网格化模式建构这几个角度,论述了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充分结合了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特色,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欣.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1(15):3.

  [2]杨静.新时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析[J].2020.

  [2]

篇六:探析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维度及实施方法探析马高峰(潍坊(上海)新纪元学校,山东潍坊261108)摘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复杂育人工程体系,是将育人目标逐渐深入、不断完善,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实施螺旋式上升的一体化建设结构体系,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联系,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育人体系的构建,同时引导学生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避免出现“中学大学化”和“大学中学化”这样与学生实际发展阶段不符的思想政治建设情况。通过不断加强思政课一体化的结构建设,来加强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重要维度;实施方法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7-0006-02不符合学生个体情况等一系列问题。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思政课程建设就显得格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来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理念。立德是育人之根本,中小学生正处于思想结构建立、外重要。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式发展”。其中提到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符合时代要求,也贴近新时代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是纵向的深入发展。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面对中小学生的不同知识结构以及社会经历,教师需要构建不同的思政课体系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丰富级进行思政课建设的比较以及改进,其主要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所有参与人员需要同纵向发展的良好基础是开展横向发展工作不可或缺的部横向的培养标准体系。即同一时期的不同学校、不同班向同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协同发展的育人体系建设。分,即只要纵向工作到位、思政课体系构建基础良好,横向发展工作则水到渠成。下文对现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着重从纵向教学体系的构建来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发展建议。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指导作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过程中,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必然存在着个体差异,而其次是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以及阶段情况。在教学且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基础也不同,所以,教师要根据时,还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来制订不同深度的思政课程内容。的,现在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信息比原来的学生要丰富得代针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就这需要教师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而收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二)教学内容螺旋式上升存在断层与重复学生实际情况建设更加完善丰富的思政课程体系,同最后是机械地照搬原有理论。时代是在不断发展多。现阶段,原有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新时改革创新,拓展新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程,这两个课程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期间,在大中小学都有涉及。建设螺旋式上升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就是要在学生学习的过下两方面的问题。程中,不断加深思政课程的学习深度,使学生拥有完善的思政课程学习理念。现行的思政课体系建设主要有以如,高中的“文化生活”中,涉及文化传播与思想政治系构建的理论断层。一方面是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课程断层。例用,指引人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使人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006-2021年第27期(总第279期)建设等内容,与中小学的思政课程以及大学思修等一系列的思政课程没有进行有效的衔接,形成了思政课程体容。在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思政教学中,有许多重复学资源浪费。不足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重复的简单内发展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帮助中小学生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没有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位,坚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但在现行的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错误认知。教学的基础,将育人目标完全转化为教学目标,将会使在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第一首先是片面地将育人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育人是的简单内容,造成了基础课程重复授课以及不必要的教(三)教学形式、方法存在差异,造成学习方式衔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开展过程出现教学内容过于机械、社会经历以及思想政治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挖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现有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方法进行创新。对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当前的思政课程教学形式、方法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但是大学的思政教学更加侧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其并没一方面,中小学思政教学更加注重实际案例的讲述;作的工具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结合。(三)把握发展规律了在两个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时的学习有设置过多的实际案例以及实践活动教学。因此,造成其社会经验发展程度,并根据学生相应的发展情况选择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方式以及学习理念衔接不到位。有效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中少相关理论、另一方面,中小学德育课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学生大学化、大学生中学化”等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了必要的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的网络教实践的支撑;在大学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除学习情况,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客观社律的现象。教师在教学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分析学生的会经验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来建习阶段学习情况的不同造成的学习方式衔接上的不足。学平台对思政教学进行补充。因此,出现了由于两个学学过程中能够使不同阶段的学生接收到更加符合现阶段设不同内容、不同深度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确保在教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丰富发展情况的思政课程教育。教师应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必要的补充,从而与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授课方式进行中小学思政教学形式,对中小学思政课堂理论知识进行现不同教学阶段的衔接不到位,以及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有效衔接。建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体系。重复教学,造成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进而更好地构(一)引导学生逐渐认识、理解思政课程的理论思想二、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建议在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政治工作建设,而中小学生恰好处于思想政治观念以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思想结

  语生逐渐认识、学习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由于思政课程理论性较强,思政课程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思政价值体系构建的重要阶段,所以,中小学生教学工作中的抽象性,而中小学生的价值认知体系尚未成形,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难度大、积极性不高。同时还有学生提出疑问:“这些思想都是几十年前甚至几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希望能促进中小课一体化建设的多维度、全方位分析,针对现行体制中百年前的思想,是否真正符合现代要求呢?”这就需要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稳步发展。相关的思政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向学生解释说明思政课程的根本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而且马克思主义[参考文献]是在不断与时俱进的,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也从未丧失[1]李寒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课程逻辑与实践理路[J].课程·教材·教法,2021(3):55-61.政教师可以针对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其理论的真理性与科学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思[2]赵菁,陈俊.红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案例分析与介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15):146-149.(二)注重以人为本[3]杨永庚,第五太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学生是课堂学[J].中国高等教育,2021(1):44-45,48.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更加合适[4]白洪文,徐诗悦,郭天宇.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同时,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文存阅刊,2021(11):58-59.为所有学到的思想理论最后都要付诸实践,进行理论的中,不仅要注重思想理论的教学,还要加强学科实践,因[5]郭亚红,张洪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路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2):82-85.[6]常城.新时代思政课纵向一体化建设探讨[J].教学励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情况展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鼓检验以及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拓与管理,2021(9):106-109.进行分析处理。这也是在实现理论教学价值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坚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作者简介:马高峰(1965—),男,山东寿光人,中学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学。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007-2021年第27期(总第279期)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探析 政治理论 新时代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