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命题方法研究(10篇)

时间:2023-07-05 11:05:04 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命题方法研究

篇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命题方法研究

  

  请联系实际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试题命题原则

  请联系实际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试题命题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试题设计,既要做到符合新课程理念,更要做到有所创新。

  一、坚持试题的人文性、教育性原则

  试题的人文性、教育性原则是中考语文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新课标中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试题大都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火花,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多年以来,初中语文试题的结构模式多由“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四大板块组成。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完成一次考试还是一次艰难的学习过程。那么,如何尽可能消除学生在应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紧张害怕心理,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一项学习任务,达到预定的评价目的,每一个设计者都会认真考虑的。比如考题《生命的选择》一文,看似写花,却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对考生进行直接的思想教育和深刻的人文启迪。又如试题中,有很多小题突出强调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整份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非常重视考试的教育功能,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化特点。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测试题必须有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反,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在新课改理念下予以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引导教师把握母语教学的规律,重视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点,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在具体命题上,我们要摒弃静态的、概念化的语文基础知识考查,注重在语言运用的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比如,考查“名著阅读”。按新课标要求,第四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藉此推动学生扩大学习资源,提高语文素养。在题目设置上,命题者同样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查,既可以采用知识积累题的形式呈现,诸如了解作者、书中人物、书中的有关故事等,也可以设置名著阅读的感受、鉴赏、评价类试题。相比而言,后一类试题更能真实地检测到学生名著阅读状况,但相对难度更大,如:某班要举行一次名著阅读专题交流会,要求每位学生在规定的书目中任选一本,围绕下列话题中的一个话题准备材料。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把你的发言内容写在下面。(不少于40个字)书目:《水浒传》《西游记》《骆驼祥子》《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毫无疑问,与往年试题相比,这类试题并不仅仅是形式上发生了变革,更是体现了语文学习观的变革。

  二、坚持试题的开放性、创造性原则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主体性、创造性,决定了考试命题的倾向性。开放性、创造性试题就是在现代教育的这种特点影响下,出现的一种较为典型的题目。所谓开放性、创造性试题,一般是指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它的主要特点是答案灵活,不求唯一,鼓励考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意见。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考生展现其独特个性和发挥自己的特长。近两年来,这类试题逐渐增多,无论在积累运用还是阅读试题中,都体现得比较明显。这种开放性的题目不仅能考查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多向思维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火花,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作文题设计类似于悄然入试的话题作文。能否多角度地观察,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用文章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感情真挚,甚至有创意。这是作文训练的重要课题。通常情况下,作文题的命制要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依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选题富有新意和鲜明的时代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作文题应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一般来说,作文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如: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毕业在即,离情渐浓,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三、坚持试题的发散性、综合性原则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科的渗透性、发散性、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因此,试题就设置了“听一听,看你能否听出弦外之音”。然后设置了“说一说,看你话说得得体恰当否”。这些试题内容没有呆板的书卷气,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当学生们完成这些题目时,会感觉如同在生活中,就会明白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口语交际的所学----“生活处处有语文”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初步学会“听与说”。例如:请你参加下面的实践活动,完成后面的题目。学校征集体现办学理念、学校特色以及切合学生实际的校训。初一(3)班同学经过认真准备,召开“校训交流主题班会”。

  (1)假如你是初一(3)班的班长,请说一段简短精要的开场白。

  (2)作为班级一员,请你把收集或拟写的校训写在下面,与同学们交流。要求不少于两个词语。(3)你若是初一(3)班的班主任,活动结束时,请你作简要总结

  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应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开放、更灵活,发散思维、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以适应考试的要求。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语文素养的考察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5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的考察,又都涉及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发展状况。因此,在“命题原则”中强调,命题时要注意“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要适当控制难度及篇幅,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

  评价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测试题的命制要具有发展性,要为被评价者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被评价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成功。实践证明,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测试内容,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较强的测试内容,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篇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命题方法研究

  

  基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命题研究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使用掀起新教学变革,学业评价要求也相应产生变化,试卷命制要体现《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重视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等方面整合交融”理念,着力区分不同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以有效引领教学。以下以温州市2019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以下简称“期末试卷”)为例,浅述基于统编教材试题命制应关注几个点。

  一、践行教材理念,呼应课程体系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构建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命题者要仔细研究教材、教学用书与配套作业本,归纳教材显著特点与明确要求,在命题时紧扣语文教学常态。

  (一)抓住教材重、难点设题

  跟教材配套《教师教学用书》指出,“七年级以培养一般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单元导语”与“积累剖析”反复强调朗读与默读技巧,这显然是七年级(上)语文教学重点。对此,期末试卷第1题以沈从文《湘行散记》中经典语句为材料设题:

  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需要,对语句中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形式加以强调。请标出画线句重音,并简述理由。

  题干中“重音”定义取自教材第一单元课文《春》注释。这一试题既考查学生朗读时语感,又考查学生对重音作用理解。

  此外,期末试卷第8题,要求解释选自《世说新语》如下几个加点字:

  ①盐空中差可拟

  ②王仲宣好驴鸣

  ③顾语同游曰

  ④俄而齐王败

  这几个加点字均为课文重点字词,可以考查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迁移运用能力。

  (二)呼应从“教读”到“自读”课程体系

  “考试既是检测评价,又是学习指导”。让语文知识介入评价,根据材料给予适当学习方法或策略,指引学生灵活运用并完成规定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能有效检测语文核心素养,规避大量应试训练对检测效度造成干扰。如期末试卷中古诗词赏析题:

  《天净沙?秋思》与《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名词之美]“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组合,给人秋风萧瑟凄寒之感。

  [色彩之妙]“夕阳”让人联想淡黄色微光笼罩大地,晦暗色彩更衬托出游子漂泊孤独与哀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名词之美]。

  [色彩之妙]。

  《天净沙?秋思》取材课内,与《天净沙?秋》在表现形式上诸多相似,此题紧扣两首元曲核心技法――名词与色彩,呼应教材编写体系结构,努力搭设助读系统,形成由“教读”到“自读”试题脉络,检测阅读水平与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

  (三)研究《作业本(语文)》命题价值

  作为浙江省内与统编教材搭配使用教辅,《作业本(语文)》是课前预习重要工具,为教学提供了清晰有效设计思路,也是课后拓展学习主要载体。命题者可深入研究《作业本(语文)》试题,厘清其与教材关联,参详试题背后理论依据,并充分利用《作业本(语文)》改编试题。如期末试卷第9题:

  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个方块汉字都是一个个有趣密码,常常蕴含着无限想象空间。“阅”字给你怎样联想与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参考题目:小兔“阅”历;我年度“悦”读史;“阅”兵,“阅”中国……

  这一写作题以“汉字密码”切入,改编自《作业本(语文)》中《天上街市》课后拓展“联想大树”,融合教材第六单元写作板块“发挥联想与想象”,指引学生以“阅”字为基点,从组词、读音、字形等角度加以联想想象,激发写作兴趣,铺设读写之路,强化了《作业本(语文)》在教学中效用,又呼应“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与写作习惯”学段要求。

  总之,期末试卷将“教材―课堂―评价”视作整体推进延伸,力求每道题都能检测学生语文学习成果,每道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依据。

  二、倡导名著阅读,渗透阅读策略

  统编教材注重向课外名著阅读延伸,倡导“1+X”教?W策略,“名著阅读”成为“三位一体”阅读课程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要体现名著阅读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加大分值上,而且应加强考查名著阅读方法与策略,并在其他试题中巧妙渗透名著阅读,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有效整本书阅读指导。期末试卷以“爱阅读?诗画旅途”“爱阅读?文学欣赏”与“爱阅读?新少年写作”三个真实读写活动为线索,强化了阅读氛围。

  (一)由“细节识记”转向“阅读能力”命题导向

  名著阅读(或“整本书阅读”)是最真实、最常态阅读形式,它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重要载体,对“阅读能力”要求比单篇课文精读更甚。评价不应只注重对表层信息识记性考查,“基于对名著阅读理解基础上体验、感悟、思考,应该是文学阅读价值追求,也是名著测评基本方向”[1]88。期末试卷在名著阅读考查上组合了《西游记》中悟空成长三个阶段片段命题:

  大话悟空

  ――《西游记》研读札记

  在期末试卷“爱阅读?文学欣赏”板块中,六道试题以“名著推荐”“阅读交流”“《西游记》研读”“《安徒生》童话细读”“古诗词赏析”“《世说新语》选读”为线,层次分明,凸显阅读策略。

  “名著推荐”考查自主阅读篇目内容辨识能力,三句推荐语来自书本扉页,直指主要内容,引导教师导读名著意识;“阅读交流”鼓励阅读后进行交流剖析,让思考在碰撞中走向深处;“大话悟空”指向人物主题阅读,给学生以阅读、思考立足点与聚焦点,辅以旁批、尾批等常用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粗略研读与剖析意识;“童话细读”选取《五颗小豌豆》,照应《皇帝新装》,用阅读任务记录单形式考查,呼吁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文言文板块组合《世说新语》文本,对批注考查,呼应助读系统中“旁批”与“阅读提示”。

  学生是初级阅读者,只有让他们确立阅读目标,掌握一定阅读技巧与策略,他们才能在主动阅读行为中有收获,因此命题者须在阅读技巧与策略上不懈剖析。

  (三)剖析名著由“篇”到“本”命题思路

  《考试说明》将名著评价纳入阅读板块,是“大语文”理念在评价中重要实践,命题者应着力思考名著在阅读中考查形式及价值。

  期末试卷阅读题多处采用了由“篇”到“本”命题思路,如依据文本特征设题着重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并为整本书阅读考查张本:在“《西游记》研读”中,前3题考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悟空成长,为最后一题剖析发现作铺垫;在“《世说新语》选读”中,前面设题为剖析该书是否适合作为七年级学生阅读书目作铺垫;在“《安徒生童话》细读”中,前3题分别涉及童话情节梳理、语言特点及理解指向核心主旨关键句,第4题以SOLO评价理论为依据,要求学生结合《五颗小豌豆》内容,联系自己阅读积累,剖析安徒生被誉为“儿童文学太阳”原因。

  当然,命题也可尝试以整“本”书入手,考查学生对“篇”理解程度。如期末试卷第4题,要求举例印证《朝花夕拾》中“丰富社会内涵”,便是由“本”溯“篇”。

  三、强调学以致用,引导高阶思维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统编教材充分体现这一思想,“课后练习”与《作业本(语文)》中许多题目,涉及创新、问题求解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渗透剖析、运用、评价与创造等多种思维类型,旨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所以,试题命制须设置适当难度高阶题,以起到检测与区分作用。

  (一)体现综合性与实践性

  统编教材强化语文学习综合性与实践性,要求合理安排各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学以致用。因此,试题要着眼于检测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期末试卷中一道“古诗文名句积累”题:

  学校要开展“文化班级”命名活?樱?请你化用诸葛亮《诫子书》中语句,给班级命名。班名:;语句:

  。(可填一句或多句)

  此题营造真实情境,在考查学生背默、理解《诫子书》之余,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古文知识解决“班级命名”这一现实问题能力,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勿过分强调死记硬背,鼓励教师设计综合性强活动调动学生充分运用古文知识积极性。

  (二)介入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包括解释、剖析、推论、评估与说明等多种思维能力。温儒敏教授说:“中国语文教育总体在进步与改善,但在具体教学中,语言文字批判性思维还是弱项。”长期应试训练让学生盲目崇拜标准答案,丧失了发表主观见解意愿,不利于其思维发展。在评价中适当加入涉及批判性思维试题,能引导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合作剖析意识,进而改变这种局面。如期末试卷“《世说新语》选读”中以下两道试题:

  ●“遂”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是“于是”与“最终”。请联系上下文,为[丙]文“遂命驾便归”中“遂”选择正确义项,并说明理由。

  ●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丙]文。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内容,推断这个成语意思。

  两道题考查学生对“遂”字与成语推断能力,指向思辨能力。学生需综合文本各要素进行假设与猜想,并经过缜密推断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而下面这道题则体现了批判性思维开放性:

  有老师将《世说新语》作为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阅读书目。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三)运用SOLO评价理论

  浙江省在学业评价中努力尝试基于SOLO分类理论评分机制,不仅考查阅读后收获,同时考察阅读时思维动态。相较采点赋分,它能更有效地规避应试训练带来影响。统编教材倡导“1+X”教学与“整本书阅读”理念,强调阅读策略与方法,要求努力达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版)》提出课外阅读量400万字要求。这为SOLO评价理论在命题评价中运用打下更坚实基础。

  期末试卷“《安徒生童话》细读”试题中第4题(见上文),命题者以SOLO评价理论区分学生思维水平,依照“有无结合本文与其他童话、答案有无存在关联性、有无进行论述”等思维序列分三层赋分,能有效区分阅读思维深度、答题时逻辑与阅读过程中思维动态。

  在试题中渗透高阶思维,进而倒逼教学改革,对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至关重要。此外,还有一些试题类型也是统编教材追求方向,如PISA阅读测试理念、写作情境化等,但在期末试卷中未能充分体现,囿于篇幅不再赘述。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篇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命题方法研究

  

  “初中语文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

  区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改造研究是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局申报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初中改造教学过程项目研究”的子课题,“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是其研究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全面落实《济南市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基本规程》,贯彻202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综合提高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水平,特制定此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1、课程改革背景(宏观领域)

  2021年,我国教育部在全国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轮改革,是历次课程改革以来力度最大、内容最深刻的一次。新课程实施至今,许多难题、瓶颈问题亟待攻关,特别有待于实践层面的理论研究与验证、反思。新课程语文教学,也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面临着系列新问题。尽管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施了这么多年,许多矛盾仍然没有解决,更不要说新课程开辟的新的教学领域。本课题所研究的正是这类问题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基本点。

  2、教学的实际情形(微观领域)

  考试的内容和样式成为强有力的隐性目标,怎么考试就怎么教,教育的功利目的太强势,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学和考试之间到底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矛盾逻辑关系,要认真研究。

  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评价,主要受高利害的中考、高考的影响,教师在这个领域严重失语,而这类高利害的考试还处在摸索阶段,需要听到一线教师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建议和诉求。

  3、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情形

  一是同类型的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考试评价方面,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关的指导纲要,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多数人能够认可的实施方案和示例性成果。第二是缺乏整合,缺乏以实践为基础、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认真研究与实验的平台。

  4、区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改造的要求

  2021年8月,历城区教育局制定了《济南市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基本规程(试行)》,规范初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同时提出:让教学成绩成为教学过程改造的自然结果的基本理念,要求塌下身子改造教学过程,继而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在《规程》的引领下,全区开始了改造教学过程的实践探索。

  2021年8月区教育局开始建设规范的学科教学活动,在修订《规程》的基础上,颁发了新修订的《济南市历城区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主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体,将规程落实在学科教学的过程,目标是建立各学科教学的规范体系。区域初中教学过程改造研究方案强调:教学过程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辅导、考试评价与反馈五部分构成,因此,对“考试评价与反馈”的改造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021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初中阶段新的课程标准,为规范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202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其根本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2021年3月30日,在教育局规程和语文教学工作评价方案的引领下,“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方案”制定,为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的可行性上提供了保障。

  纵观历城区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适切的学习目标来科学命制试题,试题难度过大,科学性不强。

  2、检测试题命制粗糙、随意,形式单一,内容单板,缺乏创新性和探究性。

  3、试题结构模式化,试题材料陈旧化,题型设计单一化,试题答案标准化。检测试题很少根据学生实际设置选做题。

  4、许多试题没有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不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5、阅读试题的考查中出现考点重复,试题设计不科学,开放性试题没有处理好“放”与“收”的问题,出现了毫无边际的主观试题。试题形式只要以简答的形式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不够。

  6、阅读试题的设计中也严重出现了“就此文出此题”的情况,缺少对学生迁移拓展能力的考查。在试题题干的设计引导上缺少语文特有语言魅力,没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上述问题,影响了教师检测所应该达到的效果,不利于更好地开展语文学科的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严重制约着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提高检测试题的命制水平,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二)意义

  语文教学与评价一直是难以解决的一对矛盾。按照新课程精神教学,又怕考试成绩不理想,迎合考试又阻碍国家新课程的实施。这对矛盾,长期困扰着学校、教师和学生,引起无数家长的不安,也是社会对基础教育意见的热点问题。本课题研究,目的在探究语文新课程的教学规律,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并在二者之间寻求能够缓解矛盾、两全其美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之路。从而为区域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整体改造画上圆满的句点。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对语文教学过程的认识。

  教学过程的根本属性是人类智慧复演的过程,教学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教与学统一和学科规律。对语文学科而言,2021年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明确的定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同时规定: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即教会学生会读书,能写作;丰厚其文化和精神;构建起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课堂要尤其注重学生对教学重难点部分学习方法的构建、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和语文思维的培养;尤其注重指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语言的品味和赏析,形成个性化体验。语文教师要努力把握整个学科规律,自觉敬畏课程标准。

  (二)研究目标

  基于对课题“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的理解,本课题研究力图达到以下目标:以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为指导,基本建立语文新课程标准统领下的语文教学过程规范体系,研究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紧密结合本校教学实际,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学生合作学习中薄弱环节的改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通过对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带动对中考语文试题的研究扩展到对初中语文考试命题的性质和作用、结构和功能、程序和要点、原则和导向等理论层面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我们教师平时测验和考试命题的科学性,提高学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考试命题的“科学性”界定为试题设计的情境性、层次的基础性、智能的自觉性、题型的开放性、选材的规范性和教育的综合性。如语文试题的教育性不能是赤裸裸的说教,而是在测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考查其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水平,即命题中的德育渗透。

  教学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是环环相扣的,对考试试题的研究必然会引起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其他四个环节的审视和研究,这些研究是相辅相依的,(.WTT.)该课题的研究是以考试试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四个环节质量的提高,以之提高学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使教研组成员的专业自身发展更上一层。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评价改革进行综合研究。包括中考这样的高利害考试和平时学业合格性的考试、诊断式考试、过程评价式考试等等,如何科学实现科学评价,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学习阶段,什么样的评价内容,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对语文课程教学起到正确导向、积极督促的作用,使考试评价客观有效,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

  根据本课题的实践性质,列出如下10个子课题:

  (1)语文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2)语文古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3)语文综合性学习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4)语文名着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5)语文古诗词赏析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6)课内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7)课外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8)语文说明性文章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9)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可按体裁进一步分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10)写作教学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这些子课题从教学和考试结合的角度切入,较为生动具体地体现了总课题的基本研究领域,主旨明确,提出了一线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冲击力,受到老师们的普遍欢迎,觉得做这种课题是在做自己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这个课题的最大特点,是与常规教学同步,不会造成“额外负担”。

  到目前为止,以上10个子课题,都由本校语文教师专项承担,定点突破。

  现在的问题是,课题立项后,该怎么做。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进行本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和研究层面上要着重注意哪些问题,或者说从哪些方面探索,才可能让这个课题做得有意义,这需要我们共同思考。下面我列举一些在本课题研究领域内需要重点探讨的系列问题。

  (1)检测如何体现对过程的评价,是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诸多难点的有效的钥匙,如何测评阅读过程、写作过程,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等等,都应作为研究重点。

  (2)写作教学要把写作教学做成学生发展的一部分,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生命的需要,这样的目标只能通过有创意的表达、个性化的表达路径才能达到。研究和实践如何把作文同学生的理性世界、感情世界真正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把写作文做成一种技术活,只在作文方式方法上做文章。

  (3)综合性学习是新的教学领域,要研究怎样设计和实施才能接近课程设计的理想状态。

  (4)语文知识教学怎样走出误区,怎样使这种过去的无效教学真正能够具备支撑学生阅读和写作功能,能够发展学生智慧。

  (5)什么样的考试是合科学、合人心,真正实现考试功能的?

  (6)怎样兼顾语文测评中显性的近期效益和远期的隐性效益,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运行方式及步骤

  (一)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辅以实验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资料分析和比较法、调查问卷法、经验总结法等。

  实证研究法即通过试题命制过程中大量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在教学事实中发现问题,然后对教学事实的分析归纳,寻找改造教学问题的规律、方法,在新的教学事实中运用得出的规律和方法,验证改造的效果,这是本课题实证研究的基本路径。

  行动研究法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使研究与推进工作紧密结合,落实于改造教学过程的实践上。

  (二)课题研究的运行方式。

  1、全区维度。教研室从全区的层面基于学科对教学过程改造进行研究;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员以突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主线,进行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构建学科教学过程的行为系统和学科建设的评价系统。

  2、学校维度。学校以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为主线,进行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的研究,构建学科教学过程的行为系统和评价系统。

  3、级部维度。以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的研究为主线,研究适合各级部学生特点的维度,以更好的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总负责人:

  陈允红

  陈法国

  赵延勇

  王孝珍

  负责:(1)设计总体计划、安排人员分工;联络指导机构,保障经费开支。

  (2)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协调各项研究工作。

  (3)设计研究方案,搜集研究数据,分析研究情况,撰写阶段性成果或研究报告

  2、各年级负责人:谷立华

  王元勋

  张甲芳

  负责:(1)督促本级部人员按照分工开展语文命题的课题研究

  (3)整理并总结本级部课题实施的相关资料(数据

  成果

  教育随笔

  论文等)

  3、阶段实施者:谷立华

  王加梅

  宗西涛

  梁伟

  马长英

  陈允红

  李善红

  王燕伟

  王元勋

  冀翠萍

  陈法国

  庞立莲

  王孝珍

  赵延勇

  王英

  张立华

  孟祥国

  张甲芳

  王吉东

  负责:(1)按照分工开展语文命题的课题研究

  (2)整理并总结所研究课题的相关资料(成果、教育随笔

  论文等)

  “初中语文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课题研究

  内容及分工

  序号

  子课题名称/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

  1、语文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张立华

  2、语文古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梁伟

  王加梅

  3、语文综合性学习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谷立华

  赵延勇

  4、语文名着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马长英

  陈法国

  5、语文古诗词赏析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王燕伟

  王元勋

  6、课内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陈允红

  李善红

  7、课外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冀翠萍

  宗西涛

  8、语文说明性文章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庞立莲

  王吉东

  9、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检测试题(可按体裁进一步分类)的命制研究

  王孝珍

  张甲芳

  10、写作教学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孟祥国

  王英

  (四)课题实施步骤:

篇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命题方法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摘要: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中,离不开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这是一项基本能力,需要不同的词汇和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实现自己交流的目的,词汇和语言的能力离不开语文,他是人生、学习、工作的基础,而将语言和词汇如何有组织的罗列出来,形成逻辑严密的语言,就要用到写作能力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是语文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在学校的教学任务中,语文自始至终都是重点学科,是教学的的重要教学任务。目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网络化的语言对书面语言冲击很大,导致学生对语文水平的关注度不够,使得中学语文写作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语文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写作课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导言:

  写作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表达能力。它不仅是增强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当代语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的痕迹越来越明显,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有了新的方向,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教育者和家长越来越重视语文写作课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目前现行的教育模式下中学语文传统写作课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写作课的学习效果。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写作课的教学效果。

  1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

  1.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中,离不开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这是一项基本能力,需要不同的词汇和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实现自己交流的目的,词汇和语

  言的能力离不开语文,他是人生、学习、工作的基础,而将语言和词汇如何有组织的罗列出来,形成逻辑严密的语言,就要用到写作能力。而写作也是我们日常交际的一种书面提现。作为当今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必备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新课程标准中规定,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必须通过日常教学内容发展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当面沟通与写作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语和书面语言。因此开设语文写作课程,可以保证学生培养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1.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根据目前教育部发布新课程标准下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学教学中,我们要保持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内容。而是要通过中学语文写作课,充分利用学生的写作规范、严谨的训练过程,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这不仅有利于语文课程的全面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良好的视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汉语课程,而且对学习其他学科也有重要作用,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2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不重视,写作训练不足

  写作环节,在语文应试教育模式下,卷面的最后一题永远是协作,而且分值占比越来越重,同时写作功底深厚后对政治、历史等学科成绩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此外,他们随机收集单词数量,导致测试结果减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毕竟,不是每个学生们都是对作文感兴趣的。

  2.2语文教师写作素养不丰富,教学不具有吸引性

  目前在我们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里面,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自身缺少文学积累,在进行自身写作的时候,对很多题材无所适从。另外很多教师在写作课中喜欢使用标准化作文训练,虽然标准化的写作训练可以在学校中推广,但是这类的作文训练注重指导作文限制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他们的个性,不能释放他们天马星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导致学生缺少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针对初中写作教学的有效应对策略

  3.1在写作前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有过写作经验的人一定会有这种体验,就是当你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没有思路,可能一个小时也写不了一百字,但是突然之间灵光一现,思路打开之后,文如泉涌可以洋洋洒洒的写下数千字。所以说写作前的思路最重要,在写作前,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途径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2作文教学也应讲究因材施教

  对每个学生的来说,他们的作文水平不能一成不变。在写作课上,教师应注意一步一步地引导没有写作灵感的学生。可以让学生仿照范文去写作,使他们知道自己也可以写出好文章,然后逐步引导他们自行按照命题或者材料进行写作,逐步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3.3使写作向生活化迈进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用在写作上同样适用,因为丰富的生活阅历是写作的源泉。在写作实践中,如果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他们的词汇量将很匮乏,他们往往无法把握生活的灵性和美。教师应学会将生活与写作课结合起来,安排一些课外作业,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实践过程记录在一本书中,以确保他们能边写边写。

  3.4研读国内外有关写作的刊物

  教师是学生写作的领路人。如果他们想教育人们,他们就不能对知识和教学方法知之甚少。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本课程学生的模式作为参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3.5批语更加情感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教育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评价。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刻板的评论不能激励学生。年轻学生迫切需要老师的鼓励。

  4学生写作学习的有效应对策略

  4.1在书本中积累间接经验

  中学生经验有限所以应该注重学习和收集写作材料,每天观察和记录,并将其应用到作文中。

  4.2在生活中积累直接经验

  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不能只靠文字的堆砌,要有自己的真实情感流露,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有血有肉作品。我们应该更多地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奇迹。

  4.3加强写作训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写作练习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教师可以每天给学生做短期作业,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结论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将教师的力量和学生自身的努力结合,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李晓瑞.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21(07):114-115.

  [2]梁云堂,王立丰,王振.浅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原则[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1):63-65.

  [3]吾古提汗·提买拜.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天地,2020,2(9).

  [5]

  [4]朱丽丽.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析[J].文学教育(上),2020(11):86-87.

  [5]咸晓凤.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1):104-106.

篇五: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命题方法研究篇六: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命题方法研究

  

  浅谈新课标下中考语文命题及对教学的导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实验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新课标、新教材与原来的教学大纲、旧教材相比变化很大,对中考语文命题和初中语文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导向。

  一、命题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在学习方面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中考命题担负着指导初中教学的任务,因而不能片面追求难度和拔高要求,否则可能加重学生负担而违背义务教育精神。另一方面,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应向测试考生能力方面倾斜。

  以上两方面互相制约,决定了中考命题的难度控制和选题倾向。《考试说明》中明确了我省中考语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突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要本着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二、命题的主要特点和思路

  1、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应成为语文学科中考不可逆转的潮流。

  过去的中考试卷中阅读和表达一直是重点,现在阅读和表达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分比过去更大了。一方面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大幅淡化了语文知识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扩充和强化了阅读与表达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由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强力调整,明确提出了“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当前语文中考高扬阅读和写作两面大旗,可以说是近年来语文学科开展课程改革、推进中考改革的结果。

  2、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应更加注重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和人文性,体现理解探究、迁移拓展的考查特色,突出当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

  阅读能力以语段和文章阅读的方式考查,选择阅读材料会注重其熏陶感染功能,突出人文性,在强调选文的文学品味、审美品位、文化品味的同时,还会打破过去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阅读的格局,作为阅读选文的文章,不再追求文体的典范性和代表性,也不追求三种文体的全面考查。在全面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强调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重视考查学生的初步阅读鉴赏能力和迁移拓展能力。

  3、文言文的考查会得到强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的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减轻文言文在试卷中的分量,还会有如下几点变化:一是重视文言文的整体阅读,采用整篇文章的形式考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是从课外选材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三是加大文言诗和文的考查深度和广度。文言考点不会都集中在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句子的理解、基本意思的理解等几个方面,还会涉及到品味、鉴赏和拓展等考查方向。

  4、作文命题“淡化文体,不设审题障碍”,追求作文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从作文题材来看,中考作文应切合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从题型来看,中考作文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类: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

  中考话题作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明确话题,围绕话题作文;一种是给一段材料,要求在材料中引出话题,题目自拟。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话题作文,它的最大特点是自由、开放,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写作能力的空间;同时,特别关注有个性的作文,特别注重发现作文中有创意的表达,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向

  1、以标靠本,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中考命题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

  2、加强双基的训练,注意能力的培养、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一个脚踏实地的积累过程。教师应在平时认真并扎实地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在学习中要重点体现积累,关注语文知识的运用。“积累”的内容主要是文言诗文的背诵、字词积累和课外阅读积累等。

  3、强化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学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教学应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篇七: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命题方法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江苏省睢宁县教育局教研室

  张建华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长期的调研和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作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尽管每周都有作文练习,每篇作文教师都是按照“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模式辛苦地进行教学,但是作文教学的收效却微乎其微:学生的作文内容仍然单薄,缺乏真情实感,文中充斥着“假话、大话、空话”;学生对习作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老师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感到束手无策,指导乏术。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习作空间封闭;教学模式单一;训练方向的偏差;学生学习的被动;阅读范围狭窄;写作束缚太多;命题随心所欲;评价千篇一律;文风华而不实等等。正确认识这些原因,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素材,并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就能有效地改变初中作文教学的低效现状,帮助学生树立作文信心,提高作文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变革了传统的写作手法,倡导“以人为本”,提倡用“开放式”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写作“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里提倡的“以人为本”的作文写作手法,实际上就是要求淡化“文体意识”,强调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于让他们鼓励学生采用自主表现手法,从而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作文评价的这四个标准,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它要求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从学生作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方面入手,避免评价过程的繁琐化,提倡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三者的统一。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县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明确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是作文教学的核心。

  2、通过调研勘察,找出目前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引导师生查漏补缺,纠偏补弊。

  3、通过课例及全县大型研讨活动,引进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和新颖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使广大师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用名家理论引领教学,用课改新法指导实践。

  4、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和案例综述,探索提高学生写作情趣的途径,引领师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5、通过作文实战演练,探索作文教学的先进的教法和学法,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入手,摒弃作文教学模式化现象,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文献综述。重点学习《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指导性概述。

  2、目前睢宁县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对策。从近两年来的考场作文和日常习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入手,认真查摆,及时纠偏。

  3、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方法。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应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改变以往的以教材为本的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

  4、有效作文教学的课例研讨。以“一”举而反“三”,触“一类”而“旁通”,通过课例的引领,带动全县作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5、作文教学的教法和学法指导。讲究教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引入学法,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法与学法的研讨,对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6、有效作文的实战训练。通过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教法学法的探讨,指导师生进行有效的实战演练是落实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效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作文教学行动的研究和考察,了解作文教学现状,归纳总结出作文教学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

  2、观察法。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对师生教学方式的观察,分析形成作文低效的原因,从而更有效的对症下药,进行整改。

  3、调查法。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有助于掌握一手材料,更有效地进行研究指导。

  4、对比法。通过对比,新课程理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别就一目了然。

  5、问卷法。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是一种更科学,更深入的调查方式。

  6、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

  7、训练指导法。通过对课堂教学和实战演练的指导,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研究周期: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

  (二)研究进程:

  1、准备阶段(2008年10月——11月):对该课题方案进行设计,初步确认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深入县城几所初级中学调研,并请有关语文教育同仁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听取意见,形成方案,报市教科所审批。

  2、实施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月11月):

  (1)理论学习:通过语文教研组长会议传达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理念,并通过组长回到各初级中学召开的语文教研组活动,把这些理论贯彻落实下去,敦促语文教师撰写读书笔记和作文新理念方面的论文,并把这些理论应用于作文教学实践。

  (2)行动研究:对全县初中学校作文教学状况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包括:对教师作文教学方式和学生习作方式的调查;对教师作文教学重难点把握情况和学生作文兴趣方面的调查;对作文批改状况和评价方式的调查等。通过行动研究,形成一定的材料,再通过全县大型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把初中作文教学现状通告语文教师,指出其中应该改进和完善的环节,并作进一步的研究要求。

  (3)观察究因:通过对师生教学方式和学习状态的观察分析,找出作文低效的根源,帮助师生查漏补缺,进行有效整改。

  (4)问卷调查: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把形成作文现状的几个关键环节设计成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分析归因。

  (5)总结经验:通过行动研究、观察究因、问卷调查和对比研究形成一定的材料,把这些材料分类总结,整理成文,通过公开讲座和研讨会贯彻落实到教师学生中去。

  (6)实战训练:通过大型的县级作文教学研讨课,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作文教学实践中,引领教师转变观念,更新教法,注重学法,更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3、结题阶段(2009年11月至2009年12月):

  整理课题的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教学理念创新,引领作文改革。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全县广大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很多教师能主动运用新课程标准的观点和理论来指导教学,他们充分认识到“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共有112位教师撰写了作文改革方面的论文,其中很多教师的作文理念走在了新课改的前列。

  围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门的研讨,很多教师参与活动并撰写论文,从中可以看出很多语文教师的作文观念的改变与创新。撮其精要,摘录如下:

  【例1】睢宁县庆安中学的朱晓燕老师的《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反思》:“‘在阅读文本中想办法’---‘以读导写’‘以读激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个性。”

  【例2】睢宁县城西中学王新普老师《新理念引领新作文》:首先,必须解放学生,解放学生的心灵。其次,要正确地引导,激励和唤醒。1、强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2、注重作文讲评和指导的针对性。3、加强写作与阅读、与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的联系。4、加强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写作。5、教无定法,贵在得法。6、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例3】睢宁县南门中学丁瑞环老师:《创新形式

  强化意识》:

  1、学校的课程设置形式要创新——比如,作文教学由专门的教师担当,作文批改可以由作文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学生自批,并将教师批改和学生自批结合起来,充分调度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

  2、真正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策略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我的尝试:1、系统培养学生阅读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充实作文的“米仓”。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从我写起,从点滴的思想感受和生活细节写起。

  3、强化随堂写作的几种重要的意识:

  快速构思的意识——10分钟之内成思路

  创新立意的意识——立意务必准高新

  创新选材的意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匠心布局的意识——形式新颖夺眼球

  典型文体的意识——拿手文体得高分

  精心包装的意识——好题好体显新意

  精彩开头的意识——好的开头不超过3行

  通过几次作文教学研讨,全县语文教师几乎都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创新,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现状反思深刻,查漏补缺到位。

  在这次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全县作文教学行动的研究和考察,发动广大教师针对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找出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纠偏补漏,有的放矢。这期间,我们进行了一次网上实时教学研讨活动,并留下了网络作业,要求参与教师撰写个人体会,很多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在课题博客中也撰写了一篇笔记(见课题博客中《初中作文低效现状剖析》),摆出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低效”现象。学生的日常习作和考场作文中“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满天飞。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空间限制;2、教学模式单一;3、训练方向的偏差;4、学生学习的被动;5、阅读范围狭窄;6、写作束缚太多;7、命题随心所欲;8、评价千篇一律;9、文风华而不实。

  找出存在的问题之后就是反思和整改,为此,我们专门召开了一次教学研讨会,主题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反思”。研讨案例我也发在了课题博客中(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反思》教研案例)。在这篇案例分析中通过对十篇代表性的反思材料进行分析,可以从中看出一线语文教师在课题的引领下进行的一系列颇有成效的尝试。主要成就概述如下:

  1、真情作文: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作文其实就是做人,写作教学渗透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学生说真话、作真文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育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周围的情与理,日积月累,笔耕不辍,学生定会写出感情真挚,文质兼美的作文。

  2、注重独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确实需要引领学生以“感情真挚”和“独特感受”为突

  破口,指导学生写作。如果各位语文教师都能注意到这点,相信作文教学的低效状况定会得到改变。

  3、以读导写:新课程标准强调: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阅读当然是这些方法当中的最快捷的方式。

  4、身教胜于言教:确实,作文教学的低效与教师关系很大,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诚的爱。一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5、释放、激励和唤醒:释放心灵,激励和唤醒是对学生作文的深层次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真的能从以上五个方面去引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教师的极大热情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热情回报,形成教与学的共鸣。

  6、快乐作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写作的快乐应该是心灵的快乐。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培养写作的兴趣。快乐命题,快乐构思,快乐表达,自然就能快乐的写作。真诚的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快乐的执笔,并把这份快乐传达给读者。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生的历练和内化完成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8、坚持下水引路,引导学生产生写作兴趣: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写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而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写“下水文”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中的作用。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谈论写作的切身体会。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是身教胜于言教。

  9、“我以我手写我心”:《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意思是有真实的感情才能感动人,让我们语文教师不解努力,鼓励学生放开手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吧!

  10、解决“三大难”----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去改进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过程,必须有计划、有目标、系统的进行,深入到学生中去查漏补缺,有序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名家引领实践,作文教学改观。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让广大语文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我凭借语文教研员的特殊身份为一线语文教师开设了专门的语文研究平台,公布了电子邮箱,网内手机号码,设立了语文教学研究QQ群号,并通过调研和研讨会等形式,为大家介绍了很多先进的作文教学范例,在课题博客中我专门辑录了初中作文教学特色设计方案六辑,介绍了“想象作文构思训练”“促真情,写实感”“合理运用描写”“将创新思维融入作文教学”“从模仿到创新”“把作文融入人生的过程”等具有创新特色的作文案例模式。在这些案例的引领下,一线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涌现出了很多作文有效教学的典型。其中通过教师的引领而形成的学

  生有效作文成品不胜枚举,在课题博客中,我择优选录了我县新世纪中学的六篇学生作文案例。(见课题博客“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研究案例之一至之六)从中可以看出,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习作风格都发生了根本转变。

  针对不少教师教学评语枯燥、乏味、单一、模式化等弊病,我专门组织教师学习了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余映潮先生的作文讲评风格,并择优选择了余映潮老师的作文评语50例发在课题博客中,(见课题博客《余映潮作文评语50例》)不仅让一线教师从余先生的细腻、丰富而深邃的作文讲评中受到教益,而且也能从具体而直观的作文评语中学到评语的基本技巧和评价方法。其中的第十则《良师》的“简评”是研讨时作为范例和教师一块解读的。

  【例】《良师》的“简评”:

  “此文的美点不少。

  你看,标题多美。三个小标题,形成一个反复式排比句,带有抒情的意味,又清晰醒目地标示出文章的层次。

  你看,文面多美。三个段落,用差不多的字数,组成篇幅大致相等的板块,给人一种匀称之感、清爽之感。你看,情感多美。三个段落,每段都是先咏物,再抒怀,“我把……视为良师”反复出现,既显现结构,又点题扣题。

  更重要的是,你看,角度多美。在考场上,在大家都以“人”为良师的时候,作者却别出心裁地以“物”为良师。这样的新意,怎能不会迅速跃入评卷老师的眼帘?”

  这则明白如话的点评让教师悟到了很多道理,原来评语也可以这样去写,我们平时费时而又费工的评语模式真是让老师们伤透脑筋,如果我们不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我们做的很多工作都是事倍功半啊。

  此后,教师们的作文点评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评语风格更加接近学生的作文实际了,评语中的“套话、大话、空话”少了,关注的视角也起了变化,很多教师的评语更具有人文性,选择两例与大家共飨:

  【例1】新世纪中学周亚萍老师给孙山同学的《做自己的守护天使》这篇作文写的“教师寄语”:请让我除却身上的浮华,静下心来倾听,倾听那泻自心灵的丝丝哀伤。木木夕用心灵弹奏了一首悲曲,我能感受得到那句发自内心的呼唤。木夕,从今以后做自己的守护天使,绝不再自我戕害和压抑心灵,要珍惜自己的身体,要用全身心的爱投入到每一天,最主要的是爱自己,只有这样,才会认真检查进入自己身体、思想、精神、头脑、灵魂的一切东西。绝不让头脑受到邪恶与绝望的引诱,要用智慧和知识使之升华,试着爱世上的一切――飞鸟、清风、海浪……自然界的万物,恐惧时,勇往直前;不安时,提高嗓音;沮丧时,引吭高歌;悲伤时,开怀大笑;病痛时,加倍学习;自轻自贱时,想想自己的人生目标……木木夕,“桃花也红了,心情也应该好了,冰封的情感,请解除冬眠……你的心窗打没打开?对着阳光许个心愿,阳光就会走进来……”,和“沸腾的阳光”比起来,“路灯的昏黄”完全算不了什么!

  【例2】新世纪中学张旋老师给晏婷莉同学《及笄》这篇作文写的“教师寄语”:被誉为天才球员的瑞士足球运动员穆勒说:“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已的好奇心若已消失,人生就没有意思了。”本文小作者既有朝气又有好奇心,以

  “及笄”之名借象传意,幻化出一春又一春的花事,精彩纷呈,匠心独具。

  (四)问卷调查归因,纠偏补弊及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进行了很多次调查研究,针对作文教学低效现状,专门设计了一套问卷,针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问卷见博客《初中学生作文情况调查问卷》)调查之后,根据问卷情况,写成了《初中学生作文情况调查问卷分析》。将反馈结果总结如下:

  一、第一题是针对学生自我的作文认识设计的题目,出乎意料,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在一般以上,认为很好的占33%;认为一般的占59%;只有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很差。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学生的自我感觉与老师甚至考试考查出来的水平是不一致的,学生自己在一个纵向的流程中看待作文,而我们则是把他们放在全班甚至全年级的学生中比较,不容易看到学生作文水平的进步和提高。

  二、第二题是针对作文命题方式的,大部分学生喜欢自由命题,喜欢自由命题的学生比喜爱教师命题的多,占被调查人数的68%。究其原因,一是自由命题在选材、立意、谋篇、表达等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灵活性,符合青少年自由、活泼的天性;二是有些教师命题或脱离学生生活,或过俗过滥,限制过死,以致倒了学生的胃口。适当地让学生做一些自由命题作文,即古人所倡导的“放”或“先放后收”,是一条契合学生写作心理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汲取。刘国正先生提倡让学生多写“放胆文”,即让学生自己拟题自由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当然,完全“放”长期“放”是不行的,可将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结合起来,间隔反复,形成螺旋形上升。而教师的命题一定要切合学生的生活、情感实际,点燃他们写作的欲望。

  三、第三题的作答比较分散,年级不同,学生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喜爱命题作文的同学略多于喜爱材料作文的同学。从具体的调查材料来看,喜欢命题作文占32%;喜欢材料作文的占23%;喜欢话题作文的占18%;喜欢半命题作文的占27%。这说明学生的个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我们的作文形式也应该多变才能适应学生的作文需求。

  四、第四题是针对初中学生的文体意识所设的题目,学生作答的情况是这样的:喜欢记叙文的占66%;喜欢议论文的占15%;喜欢说明文的4%;喜欢散文的占13%;还有2%的同学喜欢戏剧、诗歌或其他文体。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喜欢记叙文和叙述、描写表达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因势利导,引导初中学生多写记叙性的文章,从具体、生动、形象等角度强化指导。

  五、对第五题的作答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学生竟然分成了三个方阵,认为作文目的是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占33%,为应付考试、升学、应付学校检查又占34%,表达内心的想法33%.也许是因为题目限制了他们的作答范围,但是这样的回答也充分说明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作文的认识还是存在偏差的。

  六、第六题是关于作文评改方式的问题,作答情况是这样的:赞成老师改的占54%;赞成互评互改的占8%;赞成老师指导下学生自改的占20%;老师改与学生改相结合的占18%;原以为学生一定都赞成学生间互评互改的方式,没想到绝大部分学生不赞成,有同学说:老师改,可以与老师交流;老师改可以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而同学的水平不如老师的;还有个别同学说作文中若有个人隐私,不希望被同学看到宣扬,老师改则不会有这个顾虑。这可能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的批改习惯和指导方式给学生定下了一定的思维定势,这有待于我们以后在作文改革中不断引导和优化。

  七、第七题是关于课外阅读时间的调查,情况并不乐观,能阅读6小时以上的同学只占42%;几乎不阅读的还有13%;4小时以上的占25%;2小时以上的20%;了解学生,你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但是情况不允许,有的是因为其他作业太多,有的是学校没有这个条件。调查反映的情况值得我们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足够量的阅读是必须的。

  八、第八题的题目是:你希望通过什么途径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从所给的选项中可以看出:学好语文占68.3%多读课外书籍占98.3%参加活动丰富生活占96.7%勤练

  笔,常写日记占18.3%91.6%教师加强指导占91.6%培养兴趣磨练意志占20%。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缺少自我磨练意识,把希望寄托在老师的指导上。

  九、第九题是对学生课外练笔情况的调查,经常练笔的学生占总数的11%;有时练笔,但不经常的人数较多,占63%;很少写和不写的却占26%。从调查情况看,练笔情况并不乐观,我们应大力提倡、鼓励、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练笔,使“有时练笔,但不经常”的学生向“经常练笔”转化,而不致滑向“很少写”乃至“不写”;使“很少写”和“不写”的向“有时练笔,但不经常”甚至“经常练笔”转化,形成人人经常练笔的可喜局面。要形成这样的局面当然需要教师的热情鼓励和精心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调动多种手段,精心培育、保护、增强学生练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乐于练笔,勤于练笔。

  十、第十题是对学生作文信心的调查,你希望写好作文吗?88%的学生填的是希望;12%的学生填的是无所谓。这说明我们的学生还是希望能把作文写好的,这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师一个提示:学生(讨厌)作文现状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不是学生自身造成的,他们也希望那自己的作文写好,只有我们给以一定的方法导引和方式激励,学生的作文兴趣一定会大大提高的。

  十一、最后一题是主观表述题,根据“你对作文指导有什么要求和建议”的提问,学生作出了令人深思的回答。这些发自内心的回答对我们改进作文指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文指导要着力于激发写作兴趣,打开思路,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第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建议老师着重开发同学们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从而使同学们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体会最深的人和事,而不是按老师讲的一般套路去刻意虚构。第三,适当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老师能在阅读指导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导引。

  从调查表的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初中作文低效现状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学生作文兴趣不浓、无话可写和水平不高的根源在于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太单薄,再加上教师作文指导不力,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兴趣、信心等多方面因素,教学过程模式化、简单化。没有注意对学生各方面状况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认识到这些,真正去思考、去改进,作文教学现状的改变指日可待。

  (五)课堂改革实践,实现有效作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在全县共组织开展了三次大型的作文教学研讨活动,有近800位一线教师参与了听课评课。在教研活动中,从全县选择了六位骨干教师开设了作文公开课,他们根据自己对作文教学的新理念的理解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都或多或少了展示了改革的成果,与会教师一致认为,他们的课堂改革是值得肯定的,作文有效教学的实践是成功的。其中,新世纪中学的张旋老师的《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一课非常成功,课堂根据当前流行的话题作文方式进行教学,对拟题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又针对学生的具体拟题情况进行技巧的点拨,课堂效果很好。这一课后,我也和与会教师一样,写了一篇关于拟题技巧的案例(见课题博客《话题作文之拟题》案例分析)从拟题这一个切入点,对作文教学的整体予以关注。此外,针对命题作文存在的一些不足,我又撰写了一篇案例《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一并发在了课题博客中。(见课题博客《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在研讨活动结束后,我在全县的调研中,有意识地选听了很多语文教师的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发现大部分教师能改掉以往的作文指导模式化的弊病,能主动地把一些新理念,新观点,新做法应用于作文教学实践中。这一点很值得欣慰。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也看到了课

  题研究引发的变化,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了,作文态度端正了,错字病句减少了,教师的评语也更加实用了。

  (六)经验总结落实,考场作文见效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从一开始,我就注意到初三学生的作文现状,由于初三年级接近中考,很多同学更加关注考场作文,似乎有些“急功近利”倾向,基于此,我专门写了《初三作文有效教学着力点》一文,针对初三现状,提出了“把握评价标准,有的放矢指导”“搞点考试研究,了解本质要求”“明确美文要求,改写升格并举”几个初三作文的注意点,并特别强调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研究课标,了解作文的本质要求;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考场作文的具体要求;研究考题,摸索考场作文的具体规律。”

  在具体指导时,我又根据中考作文的具体情况写了一篇《考场作文训练综述》(见课题博客),根据徐州市近年的中考作文情况,总结出了几条适宜于学生提纲挈领把握的作文规律:

  一、认真审读题目,准确理解题意

  1、注意题目类型。2、注意题目含义。3、注意题目题眼。4、注意文体形式。

  二、主旨健康向上,力求新颖、深刻

  1、立意要健康。2、立意要新颖。3、立意要深刻。

  三、精心筛选素材,精当组织材料

  1、材料要紧扣主题。2、材料要真是可信。3、材料要力求新颖。

  4、材料要艺术加工。5、材料要使用得当。

  四、布局要合理,结构要巧妙

  考场作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首尾照应式。2、先抑后扬式。3、多向辐射式。4、对比衬托式。5、虚实结合式。

  五、开篇漂亮似凤头,结束有力如豹尾

  开头技巧:1、直奔主题,开门见山。2、设置悬念。3、引用材料。4、描写环境。

  结尾技巧:1、顺其自然。2、呼应篇首。3、揭示主旨。

  六、精心锤炼语言,力求妙笔生花

  1、变空泛为具体。2、变冗繁为精美。3、变平庸为神奇。

  七、创造新意,张扬个性

  1、砸破选材的框子,寻觅选材的个性。2、松开立意的绳索,张扬立意的个性。

  3、拓宽构思的路子,探求构思的个性。4、打开语言的匣子,发展语言的个性:求“新”;求“朴”;求“意”。

  在去年的中考高考结束之后,考场作文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重视作文指导,客观地评价考场作文的得失,我专门搜集整理了《09高考作文漫谈》系列文章(见课题博客《09高考作文漫谈之一至之九》),意在引导教师对考场作文的审题和辨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以期更好的指导学生备考。

  针对学生生活范围狭窄,作文题材不够丰富的状况,我又专门搜集整理了一些作文题材,供一线教师教学时借鉴。在课题博客中,我转发了22篇美文,(见博客中《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励志故事之一至之五》等)其中很多都是学生作文可以选用的题材,还专门发了两篇作文题材方面的文章,(见课题博客中《写作素材》和《时事写作素材集锦》两篇文章)以期引领教师关注学生作文题材缺乏的问题。虽然都是一些故事,但是故事当中透露出的对人生和社会的关注会给广大师生以有益的启示。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考场作文有很大的改观,在调研测试和几次大型的考试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考场作文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阅卷老师也一致认为,考场作文的临场指导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认识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效工程,需要广大语文教学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尽管我们在这次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面对广大的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作文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尝试一刻都不能放松。以后我们再做此类的课题研究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

  1.理论学习适当拓展,广泛发动教师读书交流。

  2.调查研究范围应适量扩大,尽量多关注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状况。

  3.问卷调查不局限于时间地点,可以根据调研情况随时进行。

  4.作文课题研究还有必要深入下去,关注面更广一些。

  【附】与课题关联紧密的八篇文章

  案例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反思》

  《话题作文之拟题(作文教学案例)》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学生作文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读书笔记:

  《初三作文有效教学着力点》

  《初中作文低效现状剖析》

  《中考前作文训练注意点》

  《考场作文训练综述》

篇八: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命题方法研究

  

  初中语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郑亚红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2017年第16期

  郑亚红

  (永春达埔中学,福建泉州362600)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的方法与情感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教学改革当中。通过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斗志,让学生认清学习目标,强化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能够将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改革与思考;情感教学;分层教学

  一、研究学习语文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1.给学生创造出有趣的教学情景

  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多利用合作学习的办法,这样才能够主抓教学,还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创建出更多有趣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保持住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提高教学模式。

  2.提高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和意识

  学生的导师应在教学中,要不断地给学生讲解合作学习的思想,从而激发同学的合作学习习惯,让同学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感受到乐趣。导师应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让学生喜欢自主的融入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中,这样才是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新观念。

  3.初中合作语文学习和初中语文教学

  老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给学生分配小组,并且明确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责任分工,让小组之间的成员互帮互助,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导师应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来培养学生规范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学习价值的知识,从而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和乐趣。导师要给学生营造好的学生氛围,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互相帮助的好习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之间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够不断地进步与发展。

  二、初中语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学生分层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习程度的好坏与接受学习的快慢等方式,将学生分出层次,因材施教。这种合理的分层,能够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学习不在是一种负担。初中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一定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考虑以下两点要求:第一,老师要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语文基础的好坏与学习能力的大小进行分层,在教学

篇九: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命题方法研究

  

  新课改指导思想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摘要: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探索与开发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有效质量的可持续提高,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快速发展,从而才能保证教师课堂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产生,所以本文通过新课改指导思想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为题,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观,提高兴趣化教学导入、重视信息技术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表现、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三个方面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各项学习能力和学科成绩的稳定性发展。

  关键词:课改思想;初中语文;方法研究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性,那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和学生观,建立“学生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教学方式下,才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课程知识的获得性和素养能力的发展性。为此,本文基于新课改指导思想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为题,通过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谈论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教育价值。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提高兴趣化教学导入

  传统的教学观不能够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指导精神上,改革自己的传统教学观,能够围绕学生为教学基础,不断探索与开发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是好课产生的开始,那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认知兴趣上,不断探索与开发不同导入方式,以此提高后期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只有在立足学生为教学根本上,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各项学习能力、良好学习习惯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快速发展,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兴趣化教学导入的过程,从而为好课的产生奠定一个良好的教学开始。例如,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一课的内容上,为了促使学生

  了解作者课文表达的真情,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谈母亲、抒真情”的主题谈话,来起到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如:教师通过表达自己与自己母亲之间的趣味与温情,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与母亲之间的事情,这样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在导入新课,一起探索作者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意,从而保证学生具备情感层面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此实现真正代入作者的表达立场中,达到高效化教学的目的。

  二、重视信息技术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表现

  传统教学的单一性、枯燥性,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应该彻底改革传统教学观和教学方式,建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能够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础上,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高效化的教学过程,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教育使用,因为,信息技术具备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逼真性的教学优势,有效将传统教学无法口述表达的隐性知识,通过信息技术的工具使用,为学生直观呈现到课堂中,这样不仅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理解能力,而且能够增强教师的引导力,从而更好的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的内容上,其课文重点是组织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欣赏雪后奇景,以及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白描;其课文难点在于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使其真正掌握课文的思想情感。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一个仿真性、立体化、情境化的课文画面,这样将会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联想能力,为学生建立一个思维联想的锚定,从而在教师图文并茂的引导下,将会大大提高学生有效学习质量。

  三、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自主化学习意识和科学探究学习意识有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只有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的转化课程知识,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推动学生从被动化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化学习者,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意识的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提高学生这两项能力的重要教学途径之一,为此,在初

  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继而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优势,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保证学生知识有效获得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故乡》一课的内容上,由于小说思想容量较大,且课文所描述的距离学生生活太远,所以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性活动,以教师根据小说所描述的故事脉络,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线索,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去思考、去交流、去总结,这样不仅带领学生掌握课文的思想表达,而且还能够推动学生在自主学习与讨论过程中,推动学生全面能力的综合化发展。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指导思想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中,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观,提高兴趣化教学导入、重视信息技术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表现、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三个方面研究,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各项能力,还能够保证学生学科成绩的稳定性发展,所以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学习反馈上,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针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格桑曲珍.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究[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中).[出版者不详],2021:1157-1159.DOI:10.26914/c.cnkihy.2021.061304.

  [2]李萌.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探究[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七).[出版者不详],2021:441-443.DOI:10.26914/c.cnkihy.2021.058392.

  [3]杨小敏.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究[J].学周刊,2021(35):19-20.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5.009.

  [4]欧旸.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1):7-9.

篇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命题方法研究

  

  浅探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命题方略

  深圳市华侨城中学:张学新

  语文新课改以其强烈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意识逐渐受到大家的认可,虽然还有待改进,但其鲜活的生命力和以人为本的时代特点还是成为了我们的热点,教了十几年“八股套路”的语文教师们终于可以再次驰骋于人文的世界里,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点灵性的成分和古今文坛大腕进行心灵的交谈,但语文考试究竟该怎么考?这也许是我们讨论的焦点。笔者认真阅读了语文新课标,粗浅的写了几条,愿与大家交流。

  一、关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法:

  1、识字的考察:中学教材的识字任务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对于这一项我认为可以将它放置在现代文中一并考察,如:根据上下文你认为A这个字读(),在此句中的意思是();

  2、古诗文的考察,如:A玉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以春景来烘托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任选两项进行默写。

  陈胜:

  范中淹

  陆游:

  C写出古诗中写“春”、“花”、“秋”“月”的诗句各写一句:

  D与“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反感情的诗句是“,”

  E程远独在异国,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不好受。感叹之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觉脱口而出。

  F父亲叮嘱刚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不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G鲁迅在《故乡》一文的末尾,用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面,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憧憬"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__________的沙地来,上面__________的天空或挂着一轮的圆月。"

  二、关于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法:

  1语感的考察:

  如:爱心是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

  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D.一片冬日的阳光

  2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A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仿照下面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3语文素养的考察:

  上联:站起来当伞,给群众遮风挡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态度。)4文化素养的考察:

  a岁寒三友是指:,,b“三曹”是指:,,c“三苏”是指:,,d“花甲”是

  岁,“而立”是

  岁,“豆蔻”是

  岁

  e《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分别指:,,,(至少写四个)贾宝玉和林黛玉是

  亲戚关系,宝玉的父亲是,母亲是,王熙凤的外号是;黛玉住的的地点是,宝钗则是;你知道黛玉葬花,宝钗

  、晴雯

  吗?黛玉是贾母的。f《水浒传》中智多星是,赤发鬼是,豹子头是,母夜叉是,母大虫是,黑旋风是,立地太岁是。青面兽是,你还知道哪些人的外号:

  g《三国演义》中“义”的代表是,“勇”的代

  表是,“忠”的代表是

  智的代表是

  “桃园三结义”的三个人物是,,。

  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三、关于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法:

  1、听话能力的考察:

  ①、听下面一句话,话中强调"离乡时间很久"的一句是(2分)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②.听下面一段话,判断话中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西海域急需治理的原因?(2分)

  A.五个

  B.四个

  C.三个

  ③.听下面一段话,判断"音乐艺术之路"止于什么地点?()(2分)

  A.鼓浪屿鹿礁路

  B.原日本领事馆

  C.林巧稚纪念馆毓园

  ④.听下面一则广告,判断它是为以下哪一项做广告?()(2分)

  A.眼镜

  B.装修

  C.照相机

  ⑤.听下面一段话,判断它的中心句是什么?()(2分)

  A.苏萨是美国著名管乐作曲家

  B.这首曲子体现了笛子的光彩特点

  C.苏萨写了一百多首进行曲

  ⑥.听下面一段话,判断车内标语中"方便"的含义是什么?()(2分)

  A.上厕所

  B.合适

  C.便利

  ⑦.听下面一段话,判断鲁迅的真实意思是什么?()(2分)

  A.评价许广平的论文写得好

  B.批评许广平的论文抄录哆嗦的话太多,很少有自己的见解

  C.称赞罗素的话很精彩

  ⑧听下面一则小幽默,简要回答:

  A怀特太太话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B.孩子们说:"我们就有六兄弟啦"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情境对话能力的考察:

  3、巧问妙答的考察:

  4、对话机智力的考察:

  5、弦外之音的考察:

  四、关于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法:

  1、有用信息的分类:

  2、有用信息的筛选:

  3、由课外材料形成假设或观点,而后证明:

  4、多种学科知识的运用:

  五、关于语文阅读能力的考法:

  1、整体性把握:

  2、阅读体验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3、主题的多样性,非错误性和偏执性

  4、阅读鉴赏的多样性

  六、关于作文能力的考法:

  1、命题的能力:

  2、选材的能力:

  3、创意的能力:

  4、修改的能力:

  以上几点仅是本人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的解读后的命题思路,和大家探讨。


相关热词搜索: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命题方法研究 新课程 命题 初中语文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