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学校年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究(3篇)

时间:2023-07-05 14:35:03 阅读:

内容摘要:核心素养下学校年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究

篇一:核心素养下学校年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究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全场域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探索

  作者:***

  来源:《中国德育》2021年第19期

  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以学生的兴趣、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情境为基础,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在原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善于创变,设计能够连接学生的真实生活与学校学习的全场域课程,全面挖掘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育人价值,兼顾学生科学与艺术素养的培育,力求使学校开设的课程体现趣味性、关注需求性、融合教育性。

  新的课程实施计划提出“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这类课程重点要让孩子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带给师生美的享受。康乐里小学尝试从一年级探索全场域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力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连接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与学校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载体,助力教师实现跨学科交流,挖掘实践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

  本文将以“雪的世界”主题活动呈现学校全场域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雪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教师重点围绕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学生与“雪”有关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学生对“雪”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各学科可以与“雪”相整合的教学内容有哪些?有哪些学科可以围绕“雪”进行跨学科活动设计?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重点落实学生哪些方面的核心素养?围绕上述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进行了多轮研讨,也对学生进行了以班级为单位的调查。经过研讨,形成了“雪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与反思是动态生长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设计过程帮助各学科教师理解如何连接自然现象、生活经验与学科学习,如何围绕主题进行跨学科活动设计,甚至是在活动结束后结合学生的作品进行反思改进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而言,通过在生活中观察、记录、思考,在学校中通过各项活动增强探究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学校管理者而言,通过“雪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探索了学校进行跨学科课程设计的组织管理以及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在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我们重点关注了学生在健康生活、审美情趣、科学精神、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上述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及跨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教学”升华为“教育”。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协同开展

  伴随家长育人理念与水平的提升,学校也积极邀请吸纳有热情、有育人智慧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让家长从学校教育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与校长、教师一道共建育人环境,众筹育人智慧。我校一年级在一个独立的校区,孩子独立分组完成活动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邀请了100多名家长志愿者参与其中。“雪的世界”活动前一天,所有教师和部分家长志愿者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悄悄地装饰校园,在教室里、楼道里挂满了大雪花、摆上了小雪人,为孩子们制造惊喜。活动当天,所有人都穿上了带有雪花元素的服装,所有的游戏项目也都与“雪”有关,整个校园仿佛真的成了一个“雪的世界”。活动过后我们共收集近100份志愿者建议书,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活动对学校的教学和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加利于在今后配合学校工作,有效地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其中还不乏一些有“课程意识”的家长提出这次活动不同于以往的新年联欢,愿意带着学生回到家庭中持续开展关于“雪”的研究和学习,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故事。更有家长愿意协助学校对接校外博物馆、研究院所,让学生可以持续关注有关“雪”的主题和研究。通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激发了学生、教师、家长几大主体的参与热情,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始于学校,延续在学校与家庭之中。

  核心素养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通过“雪的世界”各类学科及跨学科活动,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但是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传统教学时学科间的交流很少,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意识到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这就给了各学科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如美术课上,教师结合美术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利用各种形状进行创作,特别是以圆为重要创作图形,加入了雪人和雪花的元素,让学生了解图形与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科学课结合学校“水资源”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水与雪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在下雪后收集雪花,并观察雪花的融化,做雪花融化实验,学生还利用休息的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有关雪的资料,了解雪形成的原因,并画出雪花的样子以及水和雪是如何相互转化的。音乐教师也搜索了很多国内外与雪有关的音乐,帮助学生感受雪花主题音乐的美妙,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这样的学科实践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收获了知识和

  快乐,他们的科学素养与艺术审美素养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活动中,所有的科任教师都提升了学科之间,尤其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推动下,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学习获得跨学科的共性内容,促进头脑中知识结构的迁移,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达到好学、善学、乐学的目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迭代优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实施过程不断迭代优化的。“雪的世界”学科实践活动前期的学习,让学生对雪有了丰富的感知认识,但接下来出现的问题又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美术教师分析了学生画的雪花,发现每一幅画上的雪花画得都很漂亮,样子、大小都不同。但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雪花中能把雪花的结构画准确的却很少。这使我们意识到,我们也需要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找到一个融合点,兼顾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艺术素养的统一,而不是割裂。我们再次重温了科学与美术学科的课标,找到了学科间的共通点,并修改了学生后续的学习计划,由美术和科学教师共同制订方案,把科学与美术进行整合。课上学生首先和科学教师一起了解雪花形成的原因,教师通过视频、图画、信息提取的方式让学生知道雪花真实的结构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再由美术教师对雪花的创作进行重点讲解,学生利用美术课学到的色彩、构图的绘画技巧将雪花的美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当学生再次呈现以雪花为主题的作品时,再也没有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每一幅作品都是科学与美术的完美结合。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的及时分析、有效应对,让我们看到,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兼顾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重要价值,学生在形成了对“雪花”这一自然物的科学理解的基础上,也能够在生活中以艺术的视角与审美去欣赏雪。

  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学校针对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对教师进行了访谈。教师看到了在活动中学生超越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并为下一轮“雪的世界”主题活动的实施提供了诸如组织“家长小课堂”“小小科学家”“小小艺术家”等活动的建设性建议。教师把教材整合出了“美”,通过大家团结协作创作出和谐的“美”,学生体验到合作创造出的参与“美”,整个过程带给师生“美”的享受。

  课程改革推动到今天,我们认为学校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域,但家庭与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育人环境。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校要配套以相应的制度、机制保障对教学时空、师资的重新调整。在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系统而全面的反思也会保障综合实践活动始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家长的参与性与教师的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王珂,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党总支書记,高级教师】

篇二:核心素养下学校年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管理实践

  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科学思维能力、信息素养、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在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群体中,如何有效地课堂教学管理已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管理实践。

  一、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通过科学研究方法,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演绎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该倡导科学思维,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例如,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从而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二、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评估、整合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该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辅助、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信息交流等。

  三、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与别人和谐相处,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受和价值观,并能够有效地解决冲突的能力。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例如分享经验,小组合作等,从而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追求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供平台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例如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进行创意思维课程等。

  五、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和责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识和行动。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该强调社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管理手段,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篇三:核心素养下学校年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班级量化管理的实践研究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不断深化,班级管理也逐渐从传统的纯行政管理向素养管理转变。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素养管理,成为了班主任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本文以某小学高年级班级为例,探究了如何将核心素养贯彻到班级管理中,提高班级教学质量与素养水平。

  一、班级核心素养的界定

  班级核心素养包含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班主任应该将这些素养转化为实际的管理措施,贯穿在日常教学管理中。

  1.综合素质

  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量化的评价,综合每个学生的素质表现,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例如,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加强培养其领导力,让其带领其他学生做一些团队活动;对于表现糟糕的学生,可以加强对其心理辅导,提高其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2.学习能力

  通过定期的测试,量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例如,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其进行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加强对其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加强学习方法的训练。

  3.社交能力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其家庭背景的了解,量化其社交能力,并根据其情况制定社交能力提升计划。例如,对于较为内向的学生,可以通过组织游戏等活动来培养其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对于具有攻击性的学生,则需要加强其情感管理的能力,引导其安全地表达情感。

  4.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督促学生做好每日作业记录、课程笔记整理等方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同时,还需激励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其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5.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活动和科学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班主任可以在每周安排的课外时间中,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科技实验、艺术创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创新过程的快乐,同时也能提高创新能力。

  采用定期考核或测试,量化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同时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素养表现提出具体的评价和反馈,及时鼓励学生在优点上继续保持,同时提醒学生在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这样的评估和反馈,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身行为习惯,提升核心素养水平。

  班主任应将班级核心素养落地实践,成为日常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具体实践包括:

  1.制定班级核心素养提升计划

  结合学生的不同班级核心素养表现,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明确提升的目标和计划,及时跟进学生的表现情况。

  2.建设班级核心素养课堂

  坚持“渗透式教育”,在日常课堂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丰富班级活动

  在班级活动中,尤其是在每周例行的班级集体活动中,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例如开展班级龙舟比赛、文艺演出、义卖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锻炼通用能力。

  综上所述,班级核心素养的量化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班主任应该依据学生不同的表现,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地到班级教学管理中,从而提高班级教学质量与核心素养水平。


相关热词搜索: 核心素养下学校年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究 素养 探究 核心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