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3篇)

时间:2023-07-05 17:45:04 阅读:

内容摘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

篇一: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拨与有效评价

  217------2018学年

  上学期

  双滦三小

  罗爱玲

  摘

  要:

  评价与点拨是课堂教学的有机构成环节,是促成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好的评价语可以激发学生心智,使学生产生思维火花,使学生爱上这位老师,爱上这门课程,从而有利于促进发展。

  关键词:点拨

  语文课堂

  有效评价

  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指的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是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反馈。教师的评价语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及课后积极反思。下面,我结合教学经历再加上反思,简单谈谈有关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思考。

  一、评价内容的正确性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规律。”因此,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体现正确性原则。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确的评价,明确学生的回答是正确还是错误的,这样使听课学生知道回答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记得在《小池塘》这篇课文里,小朋友们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句。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就是让小朋友知道比喻句的妙处,并且会说一两句简单的比喻句。为了解小朋友对比喻句的掌握情况,在公开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小朋友们观察白云图,以白云作为开头练说比喻句。课上,有小朋友这样说了:白云像飞机。小朋友这样回答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到的,因此短时间内我没有对他的回答作出评价,而是直接请他坐下,继续请下一个小朋友起来回答。评课的时候,顾老师说,在课堂上对那位小朋友的回答应该直接给予否定。因为,比喻句中被比喻的两种事物通常形状是相似的。我出示的图片,那朵白云很明显的就是花朵的形状。我在课上的评价,小朋友根本不知道是正确还是错误,这样的练习起不到任何效果。顾老师引导我应该这样评价:如果老师没有出示这张图片,那么你说的比喻句是可以的。因为大自然云朵的确是千变万化的,但是老师出示了图片,那么你就应该根据图片上的形状说这个比喻句,因此你的回答是不合理的。这样评价,小朋友在以后练习过程中就知道思路了。由此可见,教师评价时首先应该坚持正确性原则,体现科学性原则。

  二、教学评价应有启发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的原则,课堂上应该是学生唱主角,改变传统“满堂灌”现象。课上最好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

  后一起讨论完成,老师进行及时的、合理的、启发性的评价。一次语文课上,我指导孩子们以“太阳”为词说一句拟人句。我们班的小越一直低头玩美术课上用的水彩笔。我看到之后,走到他身旁摸摸他的头,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等我转身之后,他两三分钟又故态复萌。这时,我请他起来回答问题,我对小越说:“没想好吗?让老师帮帮你吧!我对他太阳公公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啊。千万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他听了之后立刻涨红了脸。“你先坐下想想,想好了再举起手告诉我,好吗?”小越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小越便高高举起了手,说了一句很好的拟人句:“太阳公公慢慢爬上了山头。”这堂课上接下来的时间里,小越再也没有玩美术学具。如果当时课堂上,针对小越不知所措的回答,我只是一味批评,没有启发性语言评价,我想他就应该不会很好地作答。由此可见,教学评价的启发性在课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启发性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三、教学评价要真诚

  “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课堂上,很多教师会用夸赞和激励法宝,但观察实践效果,发现教师的夸赞和激励有时并没有让学生眼前一亮。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夸赞和激励缺少真诚与专注,学生知道教师的夸赞只是随口一说,当

  不得真。教育是需要真诚的,爱也是需要真诚的。执教《练习6》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教室里摆放了哪些东西。”经常举手的甲同学一口气站起来说了十个,我对他的回答没有作出任何评价。接着,学困生乙站起来说了剩下的一个,我立刻说:“乙同学真棒。”话音刚落,乙同学的脸就阴沉沉的,我猜到了她内心的想法――为什么甲同学说了十个,老师没有表扬,我只说了一个老师就表扬了呢?意识到小朋友内心的疑惑,我开始解释了:“小朋友们一定很奇怪,为什么甲同学说了十个老师没有表扬,而乙同学只说了一个老师就表扬了。我告诉大家,说出十个当然要表扬,而乙同学对一个更应该表扬。因为乙同学说的一个没有和甲同学的十个重复,说明乙同学听课非常认真,且积极开动脑筋。你们说,我该不该表扬?”这是,乙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小朋友心中的结也解开了。课堂上,小朋友们需要真实、具体的评价,当他们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能力的时候,廉价的表扬可能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教师都应该真诚、真心、真挚,“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我们从课堂教学评价开始。

  四、评价语幽默风趣

  课堂上教师优美的语言是给学生的最美教育享受。要想把握教学语言技能,关键是把握教学语言的魅力所在。课堂

  上,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回答能声情并茂地点评,且夹杂着幽默风趣,那么我想学生对你的课将非常感兴趣。如果在课上对学生的回答总是平平淡淡的,如读得真好,读得好极了,读得很有感情,这种评价就如出一辙,缺乏情趣。教师评价时如果能置于文本深入解读,积极寻求教师评价语言与文本情感的结合,用风趣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可以增加评价的趣味性。如我在执教《母亲的恩情》指导第二自然中母亲说话朗读中,当第一位同学读得不是很到位时,我是这样点评的:“如果我是孟郊,听了母亲的话,我心里是不会时刻惦记着早点回来的。你知道为什么吗?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新朗读一下。”(这位小朋友又重新读了一遍)“娘,我会尽量快点回来。”(这位小朋友想了想,又重新朗读了一遍,读得很到位了)“娘,我答应您一定很快回来,我在外时刻惦记着娘啊!”这种与文本情感紧密联系的幽默评价语,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反思,活跃思维,在反思中提高朗读水平。同时可以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学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文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尤其是评价语言素养。在课堂上,可以灵活、恰到好处地运用评价语,使课堂焕发活力,使学生深受启发,喜欢听这位老师的课。

  参考文献:

  [1]李慧军,主编.名师最有效的赏识教育细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第1版).

  [2]陈大伟,主编.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第1版).

篇二: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李新会“点拨”就是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巧妙而灵活地启发诱导学生的教学活动。“点拨”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同时强调教师的“教”是点要拨疑、启发诱导。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锻炼学生思维,使学生茅塞顿开、思路畅通;通过教师的归纳点拨,促使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点拨”也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功力深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灵活的应变力、思考上的摧生力、组织上的凝聚力、知识上的综合力、争议上的拨乱力,能够高瞻远瞩,区分主次,抓住关键,使学生受到点拨后,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下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点拨:一、于无疑处生疑,课堂上创设点拨亮点我在执教《再别康桥》一课中通过创设点拨词深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在分析诗歌第五节时,同学们基本都能体会到徐志摩欣喜的情感,在词语上找到“寻梦”、“漫溯”、“放歌”,我对同学们的分析表示肯定,同时抛出问题:“‘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你们能不能分析一下‘更字?”对一个看似简单随便可以轻易放过的副词进行赏析,本身就是对学生诗歌赏析能力的一种培养。学生们谈论发言后,我做了总结:“‘更字是再远再青一些的地方,在空间、意境上有延伸感,也是作者理想的延伸。”二、联系生活知识进行点拨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课文中某一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可能与这一问题涉及到的某些生活知识有关。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这方面的生活知识,然后再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例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提问几位学生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他们都答不出来。于是我提问另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称呼另一个人总喜欢在这个人称呼的前面加上‘我的这一词语,表明这个人与对方是什么关系?”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亲密关系。”自然就引出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三、表面通而实际未通时点拨

  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善于捕捉学生表面通而实际未通的情况。那么,什么叫表面通而实际未通呢?这个问题通常表现为两种现象:一种是部分好学生的正确回答起了迷惑作用,看起来人人都会说,就觉得学生懂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还云里雾里,没理清头绪。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老师上公开课抽好学生,而实际教学中却总喜欢抽了优生还要抽学困生的根本原因。因为每位教师都明白几位优生的正确回答并不能代替全班的理解。第二种是字面意思的理解起了迷惑作用,也就是学生能跟着字典或教材鹦鹉学舌照搬下来,而并没有理解内在的深层的含义。这两种现象因为披着“答案正确”的外衣,所以要求我们老师必须要有敏锐的透视能力,看到学生正确答案后的实质。这时候,我们的点拨就应该是一种“主动出击”。四、在促进创新思维的开放性时进行点拨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再造想象又是最活跃的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我们在对某一篇课文进行阅读理解时,往往总在努力寻求统一的或唯一的认识,而自觉不自觉地淡化了思维的开放性发散,这无疑会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语文课的提问设计、问题点拨,应当特别具有培养再造想象的功能,应当充分显示创新思维开放性之优势。如在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曹操生性多疑,怎么黄盖的一封假信就让曹操深信不疑了呢?想象一下,黄盖信上会说些什么?”学生甲说:“黄盖可能会写:‘曹将军您有八十万大军,周瑜才三万,这不是明摆着周瑜死路一条吗?”学生乙说:“黄盖会写:‘周瑜是个一意孤行的暴君,我可不愿替这个莽夫去送死,我情愿效忠曹将军您。”学生丙说:“黄盖会写:‘曹将军如果肯收留我,后天早晨我会趁着浓雾,带着数十只大船和粮草,来投奔曹将军。”我继续点拨:“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从不同角度想象了黄盖的聪明机智。再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曹操收到黄盖的信后,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一学生说:“曹操会手捋胡须,哈哈大笑,说:‘赤壁很快就是我的了!”第二位学生说:“曹操会对手下人说:‘黄盖有自知之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第三位学生说:“曹操会大摆宴席,等着为黄盖接风洗尘。”这里,我凭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再造了黄盖的聪明机智与曹操的骄傲轻敌之形象,全开放性地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深化了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的进一步认识。这种再造想象,正是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五、点拨的形式要灵活,类比对比、旁征博引、温故知新等类比对比、古今征引是点拨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方法,我在《沁园春·长沙》中欲深入分析毛泽东词中“秋”的文化内涵时,就征引了曹操《观沧海》、杜甫《登高》、曹雪芹《秋窗风雨夕》中关于秋的描写进行对比,又征引了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诗句进行类比。温故而知新则需要教师对教材有系统性的把握,这样才能发挥效果。我在《再别康桥》第6节为同学挑出“笙箫”一词进行分析,由于问题较深,学生一时沉默,不知从何处入手,我引导说:“为什么一定用‘笙箫这类乐器呢?用钢琴、笛子行不行?”学生答:“不行。”追问“为什么不行?”一时又没有了声音。我启发道:“想想我们学过的《赤壁赋》,客人吹的是什么呀?”“洞箫。”“那箫声给我们什么感觉啊?”(找学生背诵《赤壁赋》第二段)“对,箫声在我国古代就是凄冷悲伤的代言,用在本诗中能恰如其分地表示徐志摩此时的落寞和伤感。”这样温故知新式的点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由旧入新,便于理解,使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不但课堂效果好,也避免了老师硬问、拷问式教学的问题。六、多媒体演示中点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趣味性、多样性、新颖性等特点,激活了语文课堂。课堂中我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使它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常教学时针对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主动思维,获取知识。如教学《边城》时,学生不了解湘西的地理特点、风俗民情等,我就先放电影《边城》给他们看。总而言之,点拨确实是一门精妙的启发艺术。教师的点拨应该像一根导火线,只要找准原因,抓住时机,在学生“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之时点燃它,必定会迸射出绚烂夺目的火花。

篇三: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拨

  俗话说:“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可见点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同样,语文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教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培养兴趣,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语文课堂朝着容量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施以点拨简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在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点拨

  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初次读来觉得内容浅显,结构简单,学生必定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并不需要下多大的工夫就可以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认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透彻地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语言的运用特色,教师还是必须要下一番研究的工夫,深入地钻研课文,采用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学习好每一篇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点拨。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最初读来,学生觉得课文冗长,头绪繁多,对课文的内容似乎不大好把握,在整体感知课文使时,我便采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尝试阅读课文,然后教师出示尝试思考题: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

  什么?

  2、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学生围绕这两条尝试题尝试学习,对课文的基本内容,详略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于第二题中的最后一问,自然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抓住这一点,启发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各自简述对课文的理解,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师最后总结性点拨:“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的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山海经》的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这样安排,就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点拨,使学生对课文的主旨、结构层次有了确切的了解。

  二、在发掘教材思想内容,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点拨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许多课文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发掘教材的思想因素,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思想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中“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有些课文的主题思想较浅显,学生稍加留意或多读课文就自然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染,从中受到教育。但有些课文的思想意义就比较含蓄,蕴涵在词句中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深挖和点拨,达到教育影响学生的目的。如在教学古文《周处》一文时,课文只是简要叙述

  周处成为三害之一,通过杀虎斩蛟才意识到自己被人们当作了祸害,从而产生了悔改的念头,通过拜访当时的名人,接受别人的指点,痛下决心改过自新,最后成为忠臣孝子。至于通过学习本文要吸取哪些思想因素,如何利用课文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施以教育影响,课文并没有任何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思想因素,给学生加以点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因此,教师在讲完课文内容后,加以总结点拨:“周处作为一个失足青年,曾经在村中横行霸道,为乡人所痛恨,但他在杀虎斩蛟后看到村民们的态度,认识到自己曾经对乡民们产生过极大的危害。他能认识到这一点是多么难能可贵,而作为一个犯过大错的人要改正错误,是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和信心,而在改正过程中,要是有人冷嘲热讽,又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恒心。在这些困难面前,周处都挺过来了,最终彻底改掉自己的缺点,在名人的指点下,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教师通过简要的板书,加以归纳:“三横之一──杀虎斩蛟──自知为患──欲自修改(勇气、信心)──请人指点(毅力、恒心)──忠臣孝子(成才)”。这样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对文中的思想内容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感染。教师还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凸现课文的现实意义。

  三、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延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点拨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比较旺盛,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知识,而对课堂以外的知识必定怀有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拓展学生

  的学习思维,抓住教学契机和激发点,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点拨,撩拨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自觉投身于课外的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教学阿累的《一面》一文时,文中提到两本小说:《毁灭》《铁流》,教师简要叙述这两本书的故事梗概,同学们便瞪着大大地眼睛静静地听着,然后教师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本书的具体故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那就请同学们到图书室借阅吧!”课后同学们纷纷主动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了这两本书,还主动与老师谈读后的体会。

  又如在教学程乃珊的《吾家有女初长成》一文时,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她爱看《围城》,几乎背得出其中好多她认为的精彩之句;她也爱读《洗澡》,但她仍拒绝《安徒生童话》,也不喜欢我的偶像──张爱玲的小说。”教师抓住这个激发点进行点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者的女儿为什么爱读《围城》和《洗澡》?这两本书到底写得怎样,你想不想知道?是不是《安徒生童话》和张爱玲的小说写得很遭糕呢?如果你想知道的话,请去阅读这几本书吧,用自己的眼光作个评判。”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被点燃了,他们在课后纷纷想办法借阅这几本书,并被这几本书深深吸引住了,许多同学还从书中摘录了好多好词好句和精彩的段落。

  不仅以上几点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在古诗词方面,现代诗教学,作文教学以及作业练习的指导都需要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使语文课堂教学朝着容量大,高效率的方面发展,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有效地提高和良好地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 点拨 浅谈 语文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