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行业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10篇)

时间:2023-07-06 17:50:05 阅读:

内容摘要:路桥行业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篇一:路桥行业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试论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本的崛起,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养却常常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在就业中难以胜任。因此,本文将探讨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传承自古代的文化精神,是指精益求精、注重品质、敢于创新、注重实用、坚持工匠精神以及传承技艺等核心价值观念。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体现在对技术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对实际操作的精益求精、对工作质量和细节的高要求、对技能传承和创新的刻苦耐劳和不屈不挠精神等方面。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技能培养,而技能的学习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把技能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技术原理和技能操作。

  2.培养对技术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要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深入思考和理解,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探索技术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精益求精、注重品质

  在职业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注重品质的意识。在实际操作中,要引导学生注重每一个细节,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操作,不断提高工作品质。

  4.注重技能传承和创新

  在现代社会,技能传承和创新至关重要。职业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意愿和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技能传承和创新中找到平衡点。

  5.坚持工匠精神

  坚持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只有通过打造师德师风、注重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等手段,营造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让学生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保持其延续与发扬。

  三、结语

  “工匠精神”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精神,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则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应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以期能够在培养复合型、综合型技能人才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篇二:路桥行业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

  中职学生是指接受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其中工匠精神是最为关键的素质之一。那么,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是什么呢?

  一、创设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要创设浓郁的工匠文化氛围,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爱岗敬业,勇于探索。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各科教学要围绕职业素养教育,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教学计划中。同时,学校也应该在课外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和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工匠精神。

  二、强化职业素养教育

  学校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历史、发展、实践与前景,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树立职业观念,让学生懂得自己选择的职业真正意义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学校应该配备好相应的设施和器材,建立模拟实训室,提高学生纯熟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让学生在竞技中感受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落实职业道德标准。学校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学生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职业道德心理,从而对职业从事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严格管理与考核制度

  学校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营造竞争与激励机制,让学生在严密的管理和考核下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践技能和战斗力,并且在竞争中得到提高。

  五、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的重要力量,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培训,提高其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拓展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同时,学校也应该对教师进行监督和激励,让教师成为学生工匠精神的良好榜样。

  总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学校需要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断营造浓郁的工匠文化氛围,加强职业思想教育,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与实践技能的培训,通过竞赛、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水平。

篇三:路桥行业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合集5篇]第一篇: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

  摘

  要: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工匠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院校的兴学之基、强校之魂、育人之石,职业院校要担当起工匠精神培育的重任。本文分析提出,文化是学校的血脉和灵魂,也是发扬和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守“匠心”的同时,注重在师徒心手相传中承“匠技”,是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

  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重点资助课题《“芙蓉工匠”新生代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阶段性成果、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系统开发》(课题批准号:XJK17BZY031)阶段性成果。

  《周礼?考工记》有云:“知者创物,巧者述守,世谓之工。”从中可以溯源“工匠精神”的内涵:心无旁骛的专注、铁杵成针的琢磨、一丝不苟的严谨和精益求精的品质。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处处都有工匠精神,很多技艺精湛的工匠更是耳熟能详。比如在青铜、丝绸和瓷器的精美绝伦中,在故宫博物院、万里长城、大运河的磅礴气势中,无不闪耀着工匠精神之光。还有善于解牛的庖丁、酌油的卖油翁、木匠祖师爷鲁班、纺织高手黄道婆等,也是匠心独运。毫不夸张地说,工匠精神一直助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可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我国已经将工匠精神提高到了国家层面。这是一个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特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这也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工匠,培养他们恪尽职守、崇尚精益求精、将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对产品和服务完美追求的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培育对职业院校的重要性

  1.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的兴学之基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是实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作为未来技能型工匠人才职业生涯的重要出发地,职业院校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蕴含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也让尊重职业教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的强校之魂

  工匠精神培育,关键在文化,而文化是学校的血脉与灵魂。通过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再造,培养、熏陶一代又一代中国产业工人,从而制造出真正让人心动的产品。这样,职业教育的“灵魂”因工匠精神的注入而强大。工匠精神不仅成为高职教育坐稳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力量之源,也是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精神之源。

  3.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的育人之石

  成就大国工匠离不开工匠精神文化与精湛技艺的传承,职业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和事业发展也需要工匠精神文化与精湛技艺的保障。因此,工匠精神文化与精湛技艺对于未来工匠人才培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必须双管齐下,不可偏废。纵然在职业教育阶段,要想将一名普通学生直接培养成大国工匠是不可能的,但是职业院校可以为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一方面,通过不断培植工匠文化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不断锤炼精湛技艺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给学生成长为未来的大国工匠提供有效支持。

  二、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探索

  1.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守“匠心”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在校期间,无形之中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各种熏陶和影响。校园文化是发扬和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抓手。尤其是要在注重传承和发展学校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相关行业、产业、企业的文化,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关键作用。

  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注重“硬”文化建设。“硬”文化也就是显性文化,主要是指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和物质文化。职业院校可以打造学校历史文化、相关行业产业企业文化及工匠精神文化于一体的校园器物文化。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加强“软”文化建设。“软”文化也就是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举办工匠人物讲座和先进事迹宣传、开展职业精神方面的征文或演讲比赛等,让崇尚“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学生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下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

  下面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说明文化建设的途径。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隶属空军装备部,是全军唯一一所国民教育性质普通高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是学院的优势所在。

  一是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学院致力于把军队文化、航空文化、湖湘文化、航修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融为一体,大力推进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构建具有浓郁军队和航空特色的文化体系。将“始终不忘航空情怀,始终牢记使命责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守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的理念渗透到全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中,致力于培育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的“四有航院人”。建立功勋战机馆、湖南航空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航空科普知识园地,通过文化的引领和环境熏陶,实现以文育人。

  二是融入航空特质文化。飞机的特殊性给航空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学院要求学生时刻抱着“使命高于一切、质量重于泰山”的态度,不懈锤炼匠志、匠心、匠技,把“零差错,无缺陷”的职业素养注入血液,把“敬仰航空、敬重装备、敬畏生命”的航修精神植入内心,将“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W全过程。

  三是引入军队优秀文化。学院传承发扬军队优良传统,把“姓军为军”“一切为了打赢”“航空报国”“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等理念引入校园,建设士官营区文化,对学生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爱国报国、崇尚荣誉、勇于担当的精神特质。校园航空军队文化特色浓郁,像空气一样浸润着学子心田,为培养航空工匠新生代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是在校园内设置专业巧匠名人雕塑,或者在实训场所绘制工匠劳动壁画、张贴工匠精神相关标语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价值,感受学校文化和行业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工匠文化的认同和对工匠精神的追求。

  2.在师徒心手相传中承“匠技”

  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得益于各级部门尤其是职业院校对技能训练的高度重视。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就联合相关部门和组织举办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在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大力弘扬了工匠精神。笔者认为,在传承工匠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匠技”的传承,“匠技”的传承更需要师徒心手相传。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方面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技艺。“师带徒”的方式是指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聘请校内外技能大师直接参与技能教学,通过大师和教学名师们以活态传承,留住技艺,口传身授,让学生心中有职场、手中有专长。比如聘请技术技能大师,成立大师工作室,在有针对性地培育引导教学名师的同时,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精细培养。通过这种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在锻造一支“上得了讲台,能上一堂好课;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同时,也突出发展了学生的一技之长,使学生真正精通一门技艺。

  另一方面是以典型示范传承“匠技”。典型示范是指通过身边的优秀人物和典型事迹来带动学生对“匠技”的追求,可以是卓越教师示范、优秀学生引领、杰出校友传播等。需要职业院校重视先进典型培育和传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和“传帮带”作用。

  李克强总理对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作出重要批示,他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职业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葛昌明.培育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更要全面给力

  [N/OL].http://pgy.voice.edu.cn/rp/rp_detail.html?docid=35259.2017-10-27.[2]周?d中.工匠培养的关键在精神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7-03-21.[3]何伟,李丽.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4).[4]朱厚望.在精细化管理中走向卓越[N].湖南日报,2017-08-24.(作者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申论精选: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

  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作态度着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以上为每日甄选优秀申论范文“培育弘扬工匠精神”的完整内容,希望对考生复习申论带来深刻的借鉴意义,对其提升申论写作水平能有切实的帮助效应。

  第三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

  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第四篇:浅谈关于培育工匠精神的认识

  浅谈关于培育工匠精神的认识

  2015年五一期间,央视曾推出8集名为《大国工匠》的系列短片。节目讲述的是8个来自不同岗位的普通劳动者用灵巧的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这8个人出身普通,在茫茫人海中就是最毫不起眼的身影,他们没有感人至深的事迹,也没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发明创造。然而就是这么普通的人却在平凡中成就了不平凡。小到一张纸,大到潜艇、航天飞机、海底隧道,8位匠人以极致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为这些东西赋予了新灵魂。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物欲横流,大多数人缺乏甘贫乐道、勇于钻研的精神,过分追求

  “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为此我们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现在经济形势触底企稳,各行各业在面临考验的同时,也迎来了

  发展的机遇,我们烟草行业也不例外。山东烟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奋发有为状态全力推进“泰山”品牌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而这一切要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工作在一线、默默奉献的“工匠”们,更离不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跟大多数人不同,工匠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谋生手段,而是一种责任。他们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获得快乐。他们都能够耐得住寂寞,安贫乐道,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大学毕业初到成型车间工作,我的第一位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匠人。她兢兢业业工作于滤棒生产岗位几十年,练就了一身专业技能,能够熟练解决各种问题,无论多苦多累她也从来不会抱怨。原因很简单,用她的话说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产的滤棒一根根在生产线上传送的时候,就一个感觉漂亮、好看,这种自豪感多少钱也买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烟草行业对于产品质量要求和把控都很严格,比如滤棒的圆周长度精度需要准确到毫米,吸阻偏差要控制到±50Pa,要生产合格的产品我们离不开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为保证滤棒质量,机台上的挡车工们自觉增加测量频次,以便及时调整机器参数。从机台到测量仪只有几米的距离,他们每天要走的路加起来却可以达到几公里,从机器传送带拿滤棒每天要拿几百次,甚至每个人测量用的铜块都磨损的失去精度。正是这些一丝不苟的匠人们为我们潍坊实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匠也许从事的工作不一样,但他们着共同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敢于创新,敢于不断地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不是所有的工匠都能成为企业家,但所有的企业家都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企业应该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作为企业该怎样培养员工的“工匠精神”,怎样培养出“大国工匠”?

  注重工匠培养,也就是注重人才培养。烟草行业岗位门类众多、人才需求量大,培养工匠的条件优越、潜力巨大,企业应根据发展目

  标,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在广揽人才的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技术骨干到高等院校、知名企业学习、培训,造就一批有知识、有经验、精明能干的高素质人才。可以预见,通过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引领,烟草必将迎来工匠云集的黄金时代,实现行业发展水平的大提升。

  注重精神培养。“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一种用心、踏实、专注的气质和认真敬业、一丝不苟的态度。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行业从业人员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切实转变观念,把事业当作责任、把职业看成是“天职”,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认真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质精品。只有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一丝不苟、对完美孜孜追求,烟草人才会在烟草事业的天地中,有劳动成就和人生价值的获得感。

  注重能力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中国烟草与跨国集团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其中既有产品的竞争,又有服务的竞争,还有管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人才能力的培养。烟草企业要更加重视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各级企业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

  注重创新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而“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要创新首要任务是要调动广大员工担当“大国工匠”重任的积极性。全面建成创新型行业,广大员工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刻的推动力量。只有把“大国工匠”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体现到每个员工身上,让创新在全行业蔚然成风,创新型行业才能全面建成。

  注重环境培养。良好的环境是培养工匠的沃土。一是在生产一线

  鼓励技术工人总结实践经验,发明劳动小工具、钻研小窍门等,营造“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氛围;二是推广“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模式,通过“师带徒”将优良品行和精湛技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使事业后继有人;三是要通过技能比武、竞赛等活动,挖掘和发现基层技术匠人,并扩大培养教育的范围,造就大批能工巧匠;四是改善和提高技术工人薪酬福利待遇,真正让技术工人在企业受到尊重。

  企业为我们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作为我们个人来说更应该时刻思考——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创造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向这些“大国工匠”们学习,学习他们对职业、对技术的坚持与热爱,学习他们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与极致追求,我们唯有对自己所干的,所从事的职业保持着一颗不懈努力,永不言弃的心,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未来,才能更好的回馈整个行业!第五篇:推崇工匠精神

  培育中国工匠

  推崇工匠精神培育中国工匠

  摘要: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必须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作为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创新发展也需要秉承工匠精神。中国工匠培育需要在制度层面有更好的设计,还需要改革职业教育体系和营造平和的社会心态。

  关键词:制造工匠精神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092-02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服务,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成为去年的热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直接关乎中国的品牌塑造,关乎中国的创新创业,关乎中国经济成功转型。

  一、工匠和工匠精神

  考察工匠精神首先从理解工匠开始,传统工匠产生于手工业时期,那时也称作匠人,如木匠、铁匠、皮匠等,泛指熟练掌握某项专业技能的手工业劳动者,一般是个体劳动或是规模较小的作坊等。后来随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手工业逐渐衰落,产品在生产线上规模化生产,传统工匠越来越少,开始淡出人们视野,工匠逐渐演变为熟练的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

  有人认为在工业化今天已经不需要工匠,无须讳言,机械化和自动化是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传统意义的工匠,但工业化并不代表工匠群体的消失,产品设计要凝聚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消费升级的今天,私人订制成消费新宠,也需要工匠的独特创造;而且即使在后工业化的今天依然有一些机器无法代替的工种。

  而今天我们更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作为精神传承,在漫长的手工业时期逐渐形成,是对传统工匠所具备精神内核的抽象,表现的是工匠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专注执着的工作态度,心无旁骛的精神境界和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手段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但消费者对产品品质、性能和设计满意度要求没有变,甚至有更高的期待,这就要求设计和生产者对职业心存敬畏之心,日复一日,专心致志研究、打磨自己的产品,以苛刻、近似完美主义的要求对待自己产品。正如总理提到的那样,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二、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能工巧匠”、“巧夺天工”,从这些成语中可窥见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技艺高超的工匠,西安气势恢宏、神态各异的兵马俑让世人叹服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鲁班、庖丁都是古代匠人的杰出代表。遗憾的是,自古以来,工匠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折射出古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职业等级观念和推崇做官的心态,而“工匠”和“商贾”列为“三教九流”的末流,更形象反映出工匠社会地位低下。沧海桑田,时至今日,职业学校和大学热门专业招生冰火两重天,而公务员更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这也反映工匠尴尬的社会地位。

  1.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在全球遍地开花,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制造大而不强。改革开放40年来,从初期“三来一补”到后来加入WTO,中国外贸出口快速增长,中国产品以其低廉价格称雄海外,但价廉也意味着中国制造缺乏核心竞争力。国人竞相在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的行为折射出中国制造在设计、质量、产品标准、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欠缺,而这些制造业短板与工匠精神的欠缺密切相关。

  日本是制造强国,强就强在它所秉承的工匠精神。日本有很多中小规模企业,专攻一样产品,长久打磨,用心制作,即使是一颗螺丝钉也要把它做到极致。日本的哈德洛克公司,这个只有45人的小公司生产全世界只有他家别无分店的永不松动的螺母。老板若林克?┠昵崾倍月菽覆?生兴趣,和别人组建公司销售自己生产的螺母,打出的广告语是:永不松动的螺母。结果有客户投诉,说螺母松动,合伙人认为这只是一句广告词,不必理会。但他认为产品应该如广告所说,永不松动。他独自离开公司,潜心研究他的螺母,终于研制出永不松动的螺母,他成立了自己的新公司,但因为产品价格较高,开始并不为市场所认可,困难的时候,他必须去兼职才能保持公司的运转。后来日本新干线用了他的螺母,从此,他的产品声名远扬,包括英国、美国等科技发达的国家都要向他订购螺母。他的诚信、敬业、执着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也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目标,必须以质取胜,以品牌取胜,当务之急是要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2.创新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虽然是制造大??,但许多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一些重要的零部件和材料依赖进口。总理曾坦陈:一支小小的圆珠笔笔尖珠芯都需要进口。而我国每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分享了全球化红利,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是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分得一杯羹而已。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要为

  未来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科技创新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一提到创新很容易联想到“创造”新事物,和工匠精神中日复一日的坚守似乎不大契合,但任何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通过对原有工艺的改良、对现有产品的不断改进,使产品性能更好,质量更优,用户更满意,这本身也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所谓“独具匠心”中的“匠心”指的不就是由工匠精神体现出的创新性和创造力,更何况在对产品不断优化过程中,灵感迸发,新产品也可能横空出世。

  众所周知,苹果手机是现在市场最畅销的手机,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是摩托罗拉1984年上市销售的,在2006年之前,大家根本不知道苹果手机为何物。当时手机市场三分天下: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而今天,苹果手机独领风骚。曾有人问乔布斯,为什么跟随市场成熟产品走,他回答:”你想赚钱吗?看市场再卖什么你就做什么。但是你能做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产品吗?如果能做出来,那你一定成功。”而苹果手机的成功是乔布斯和他的团队用了7年时间研发的结果,这正是工匠精神的完美体现。

  三、大力培育中国工匠

  1.营造适合工匠成长的制度环境

  1.1保护知识产权

  很多企业都受过山寨产品的困扰,往往研发的产品还没投入市场,仿制品已铺天盖地,严重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而企业想要维权,又要面临取证难、维权成本高,周期长,倍偿低的难题,在赔偿标的不高时,当事人往往不了了之。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要尊重工匠价值和劳动,应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行上有突破。一是对被侵权者实施司法救济。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最大限度降低其损失,可使用诉前禁令,即在案件判决前,由司法机关发出指令,禁止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二是适当降低被侵权人的举证难度。对举证确有困难的,应灵活使用登记保存、抽样取证等调查取证手段。三是加大打击力度。加大侵权者的违法成本,同时改变维权案件中“判易执行难”的问题,尽快使判决落到实处。

  1.2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和地位

  目前在就业市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短缺,究其原因是因为技术工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吸引力不大。政府应引导企业在薪酬体系设计中增加一线技术工种的权重,使薪酬能真正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而在德国,既使是初级技师,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工资也不低。而经过若干年历练和经验积累,再取得相关文凭成为工程师后,工资就相当可观,收入仅次于律师和医生,进入前三甲。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宣传一些工匠典型,引导公众逐步消除职业偏见,引领社会新风尚。

  2.改革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的摇篮。由于受传统择业观念影响,我国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并不高,大都是上高中无望和高考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职校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有所脱节,重理?传授,轻实际操作。因为职业教育的短板使我国的技工队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有关资料表明欧美国家技工组成中,中高级技工占最大比重,而在我国技工组成中,初级技工占最大比重。

  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值得借鉴。德国制造业闻名于世,成功的关键要归功于德国特色精致的职业教育制度――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和中国成绩好的学生不愿上职校不同,在德国,有近80%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置很细,而且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生一方面接受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操练,培育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更有特色是的是每个学生都要经过为期三年由师傅口传心授的学徒生涯,才能获得合格的职业培训资格证书进入就业市场。当然德国没有在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设置人为的障碍,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如果想进入大学,可以补习文化课达到要求而进入大学学习,这种教育体系内部的自由切换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使学生更公平地分享教育资源。

  3.培养平和的社会心态

  中国的很多企业注重短期利益,片面追求利润,急于求成,对企业缺少长远发展规划,缺乏质量意识,潜移默化影响技术工人的心态,使他们缺少钻研技术的动力。这与浮躁的社会心态有关。

  3.1摒弃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在社会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拥有财富多寡似乎成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这助长社会浮躁心态的滋生、曼延。诚然合法取得的财富是成功的一种表现,但不应是唯一标准。要推动全社会形成这样的共识和价值取向:任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恪守职业操守、尽心尽职,为社会做贡献,这就是成功,就应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

  3.2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国大部分制造业利润不高甚至微薄,而金融和房地产等行业却利润可观,导致一些企业朝秦暮楚,偏离主业,参与与实业不相关的投资投机行为。这种状况导致企业很难集中精力静心打造产品和开展研发活动,员工也无暇钻研技术和提升自己专业水平。政府应制定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引导资本“避虚就实”,给过热的不理性的房地产市场降温,使企业和一线技术工人对未来有稳定的预期,提振信心。

  参考文献

  [1]2016、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蔡秀玲,余熙.德日工匠精神形成的制度基础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16(5)

  [3]周民良.建设制造强国应重视弘扬工匠精神[J],经济纵横,2017(1)

篇四:路桥行业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精品文章

  《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内涵及培养路径》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社会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高职、中职作为我国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的主阵地,应当积极丰富自身教学理念,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日常教学,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为此,本文联系实际,就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培养路径展开探讨,希望能为相关教学工作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内涵;培养路径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稳步发展,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出的人才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与职业操守,但却缺乏工匠般的职业态度,缺乏工匠的专业精神,难以很好的适应岗位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职业教育要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下面联系实际,首先就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做具体分析。

  1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

  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从业人员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一种职业精神。[1]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从业人员对自身所做成产品完美程度的追求,我们所说的精益求精当属于一种工匠精神。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工匠精神,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更需要工匠精神。作为新时期的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更要具备追求精品、“慢工出细活”的价值追求,要有工匠精神,对待自己的职业、工作,要认真负责,不

  精品文章

  怕麻烦、不惧吃苦,有耐心、有信心生产制造出精品,只有如此,中国的制造业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领先地位,从而推动国家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改变。此外,学生、工人还要乐于奉献,要在具备踏实肯干良好素质的基础上具备创新精神,从而不断推进产品、工艺创新,推动我国制造业前进。[2]

  2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2.1转变思想,融入工匠精神。在新时期背景下,职业教育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不断创新自身教学理念,重视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能结合工匠精神具体内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教育态度与思想,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味追求“短平快”,要以自身正确的态度与精神培养学生对行业、工作岗位的热爱,让学生认同自己的工作岗位,认同自身价值,进而以无穷的动力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同时,教师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理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养成勤奋进取的美好精神,能在岗位上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实现自身价值的充分发挥。此外,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稳步推进,社会上具有专业技术的劳动技工虽日益增多,但具备高超技能、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级技工却相对缺乏,针对这一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真规划自身未来发展,使学生具备远大的思想抱负以及科学正确的职业规划,毕业从业后能不甘平庸,努力奋斗朝着高级技工的方向迈进。且新时期背景下,职业院校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应当体现在每一教学

  精品文章

  活动、每一节课程中,要于理论学习、实训等各个阶段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例如在专业课教学中将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操作训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将导线规范连接、正确使用工具仪表、安全规范用电等。总之,职业院校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确保专业课程教学既具备专业特点又具备职业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3]2.2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不仅要保证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更要确保学生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要推进学生能力素质的综合发展。古时皇家宫廷的优秀工匠门不仅在自身的行业领域拥有高超过人的技术,更有着德才善美的至高境界。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激素养的培养,合理分配课时,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在指导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习人文历史,实现对文化与历史的有效传承。此外,职业院校还需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具备细致、精益求精以及专注的专业精神,能对自身工作负责,对产品的品质负责。最后,职业院校要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让工匠精神的教育真正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去。

  2.3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长期的精神,需要学校、企业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新时期背景下,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体验、感受,以获得对工匠精神的真切理解。此外,精品文章

  企业也可结合自身用人理念、用人要求参与学校教材的编写、课程体系的设置等,让学校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例如温州市职业中专、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共同合作,开设了“双元制中高职一体化创新班”。在教学过程中,亚龙公司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求创设培训教学班,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设施设备等,并指导学生技能实操与技能考核,以此让学生接受到真正的职业教育,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此外,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应适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根据工匠精神内涵与国家生产制造业未来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对学校的教育提出实质性的指导,让学校能够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素质与工匠精神培养需求,科学制定教育方案,有效落实对学生坚强意志品质、完美工匠精神的教育与培养。

  3结语

  综上所述,于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应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工匠精神内涵,不断革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并抓住机遇创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曲伟峰.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外企业家,xx(27):151.[2]姚红雪.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内涵及培养路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xx(12):

  精品文章

  [3]施玉梅.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培养路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xx,17(01):10-15.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五:路桥行业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课题研究当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胡摘欣要:如何将当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是近年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文章在分析当代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以当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索其实现路径,旨在为其他专业提供借鉴。关键词:高职教育;当代工匠精神;路桥专业;人才培养作者简介:胡欣,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与实训。(湖北武汉430065)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委员会路桥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课题“当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LQZZW2018243)的研究成果和2018年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立项课题“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路桥专业科研团队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802-89)的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0)32-0011-0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高职教学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将课程思政、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工匠精神具有传承性、时代性、进步性等属性,必须展现时代特征、满足时代需求,并随着客观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当代,工匠精神主要包含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其中,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是第一位,注重品质是主题,具有团队精神是要求,勇于创新是根本,服务用户是灵魂。培养当代工匠精神,教育是基础,学校是重要阵地。如何将当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是本文思考与探索的主要内容。一、当代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1.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不高,影响了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方面,由于新兴行业和新办专业的冲击以及高职连年扩招,路桥类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持续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路桥类专业的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内容单调,很多考生不愿意报考。此外,部分在读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探究性,缺乏主动掌握新技能、新工艺的意愿,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这些突出问题致使当代工匠精神在路桥类专业学生中的培育缺乏良性土壤。2.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受重视,当代工匠精神并未真正深入师生之心。第一,受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影响,“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还未形成。这主要体现为技术技能人才在就业和发展上仍受到一些不平等待遇,影响了社会对于当代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因而一些高职毕业生在求职就业时不愿意当“蓝领”的比例仍然较高。第二,在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很难将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落到实处,致使学生既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又缺乏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3.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发挥不足,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缺乏实践。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缺乏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的相关课程或活动设计,开课不足意味着顶层设计存在薄弱环节。同时,课堂教学内容滞后,影响了学生对当代工匠精神的学习。此外,在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对学生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和检验力度不足,只满足于学生完成实训实习任务,在企业不出事、不惹事,而未能将其作为检验和提升当代工匠精神培育质量的重要渠道。-11-

  新课程研究2020.324.具备当代工匠精神的专业师资缺乏,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的机制不完善。教师应意识到,高职院校的每门课程都有课程思政的功能,每位教师都有培养学生当代工匠精神的责任和义务,但现实状况并非如此。从教师队伍结构看,师资来源单一,教师能力素养参差不齐。从师生关系看,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力不强,影响力不够。此外,一些学校还未形成企业能工巧匠参与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指导的机制,这就导致高职院校与企业难成合力,学生当代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不佳。二、当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1.确保生源数量和整体质量,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把好当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入口关”。首先,拓宽生源渠道。除了从普通高中、中职招生外,还可将企业员工、退役军人、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作为招生对象。利用全面推进当代学徒制工作这一契机,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其次,设立具有专业特色的班级以吸引优质生源。可与行业内名企合作,设立具有标杆引领作用的实验班、特色班、订单班、技能大师班等,开展教学改革,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后,将当代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聘任企业高管、技术专家为校外导师,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任课教师+企业高管和技能型人才为主体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师队伍,邀请行业、企业界人士到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讲授职业道德、职业发展、职场适应等专题知识,传递、培育当代工匠精神。2.重视校园文化和专业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好当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氛围关”。高职路桥类专业应以校园文化和专业文化建设为引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积极传播、弘扬当代工匠精神。其一,举办与当代工匠精神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能工巧匠来讲课”“兼职教授讲堂”“优秀毕业生回校分享”等活动,展示本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宣传一些本领域的知名工匠事迹,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其二,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专业技能大赛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展示学生技能风采、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窗口。教师要根据专业设置和发展情况,把技能大赛的要求贯穿于课程实训教学和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刻苦钻研专业技能。-12-3.提升校企合作深度,聚焦课程教学开展自我革新,把好当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关”。当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最为核心的实现路径在于提升校企合作深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第一,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岗位工作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并及时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引入本专业近年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此避免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脱节。第二,发挥校企双方的场所、设备、人员、资源、技术等优势,共同开发一批适合教学的新型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相应的信息化资源,线上线下教学相互补充。第三,改变“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的教学现状,做到在学校里是教师教学生、在企业中是师傅带徒弟,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4.加大从企业引才力度,建设双导师团队,把好当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关”。当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有一支具有当代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键。为建设这样的一支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从具有3年以上路桥类相关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专职教师。同时,制订聘任企业兼职教师的相关规定,以使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能够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实现双向流动,在挂职锻炼、科研课题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此外,在学生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每名学生应配备一名学校专业教师和一名企业师傅,两位老师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总之,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能为当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的师资保障。参考文献:[1]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张文财.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8.[3]郑大发.什么是当代的“工匠精神”[N].人民政协报,2018-8-30.[4]闫立文.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责任编辑彭思敏

篇六:路桥行业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路桥行业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和建筑工程的不断投入,路桥行业也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然而,在这一行业亟需后备人才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却面临着技术工人短缺、工作难度加大等问题,导致项目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工匠精神”,成为了路桥行业职业教育的重要议题。

  “工匠精神”是指技术工人优秀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具有精益求精、勤奋、敬业、注重实践和创新、懂得思考和学习等特点。培养“工匠精神”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一、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技术工人在工作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职业操守和人格素质。在日常工作中要有严谨的职业态度,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个工作,从小处着手,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个环节,为项目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保持专业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二、实践经验

  技术工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通过实践经验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工匠”。同时,要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前景,掌握最新的技术和设备,积极学习新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三、团队协作

  在一个项目中,技术工人需要与多个部门之间进行协作,比如与工程师、项目经理、监督员等进行协作,达成项目目标。在协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高度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要竭尽全力,以良好的合作态度、诚恳的沟通和自我反思来推进项目的进展,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

  四、创新思维

  技术工人需要具备创新思维,不断地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在实践中,可以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在工作中要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和犯错,从中总结经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总之,路桥行业的职业教育需要在培养“工匠精神”上下功夫。通过树立人才观念、加强理论教育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落实企业文化、激发内在动力等多方面来实现培养“工匠精神”的目标,从根本上提高路桥行业的职业素质和整体竞争力。

篇七:路桥行业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作者:宋卓慧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7年第02期

  [摘

  要]职业学校按照党和国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以提高办学质量、服务学生为宗旨,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注重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关

  键

  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立德树人;教育质量;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5-0094-02“工匠精神”是李克强同志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地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要。”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一、“工匠精神”释义

  “工匠精神”,在百科词条查询词义中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咋听“工匠”一词,给人感觉它专指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种对工作执着、忠诚、精益求精的精神。网微平台中华国学文化中谈及“工作是一种修行”是日本韬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的主要观点,体现了在日本备受推崇的“工匠精神”。其实这种精神我们不是学习日本。翻翻我国的史书,我们会看到屠夫庖丁怎样游刃有余地杀牛,驼背老人怎样用那些竹竿告诉孔子粘知了的诀窍,也会看到买油翁怎样让油从钱眼里穿过而不溅出一滴……我国早在日本之前就已发源了“工匠精神”。而这种“工匠精神”就是尊重自己手中的工作,并把它做到极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建臣表示,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业如同一个工匠一样,琢磨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推敲。“工匠精神”应用在各个职场中就是它表现了一种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体现了一种耐心、执着、认真、踏实、专注、严谨、钻研、坚持和注重细节、要求极致完美、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二、职业学校“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一)“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刘延东在天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讲话中强调“十三五”时期,职业教育要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扣“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两大主题,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

篇八:路桥行业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分析发表时间:2018-12-18T11:47:14.403Z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作者:

  张现磊

  律静[导读]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使命感,对各行各业均具有深远影响。

  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省德州市253034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使命感,对各行各业均具有深远影响。职业教育包含了工匠精神的要点及意义,能够体现工匠精神,可进一步细化为职业价值观、职业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观等内容。在职业教育中,践行培养工匠精神的理念,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划,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培养策略

  引言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改造,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我国企业提升生产、经营、服务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现状1.1工匠精神价值观逐步淡化

  在当今时代发展背景下,国内外文化交流频繁,快餐文化、金钱至上论等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严重影响,整体社会风气略显浮躁,不少人不能踏实完成本职工作,存在好高骛远、浮躁虚荣的情况,更不用提及工匠精神。此外,当前基层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略低,不少人存在急功近利等情况,使得工匠精神的影响力明显削弱。1.2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的地位未明确

  在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部分职业院校管理部门逐步忽视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上略显不足,未能作为专项教育内容,其地位为得以明确。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若缺失这部分内容,会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然而,不少职业院校未明确职业教育的内涵,即使开展关于工匠精神的教育活动,也浮于形式、流于表面,致使越来越多的人逐步模式工匠精神。1.3传统思想因素的制约

  在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维模式里,匠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仍然左右着人们的价值评判。其实在我国古代社会,我们并不缺乏大量的能工巧匠,他们的优秀作品经过岁月的洗礼仍被保留了下来,受到后人的敬仰和膜拜,但是很多精湛的手艺因为人们的价值取舍,没有很好地被继承和保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工匠被社会矮化、工匠精神日渐式微,专心做品质、潜心研究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了,社会充斥着大量低端、重复性、仿制性的产品,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需求。2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2.1加强专业课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要融入整个专业教学中去,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为高职学生专业与职业接轨做好准备。学生主要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都靠专业课程获得,而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高低程度是限制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对“工匠精神”理解和深化的因素。因此,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对“工匠精神”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在进行教学时,依托高职学校办学特色,院校地方特色,社会对一线工人的要求以及企业行业对某一岗位的特殊要求,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及内容方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并通过实操、考核去实现。而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专业课程与职业道德教育联系并不很紧密,专业课程不仅要强调专业性与技能性,还有在工作过程中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的渗透。使得学生不仅在专业课上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还能在教学环节中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完善自身的个性素质,同时,以德育课程为载体,运用德育功能,在德育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而实现专业体系中“工匠精神”的发掘,所以高职学校要从职业所崇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手,结合工匠精神,设计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职业道德课程,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2.2立足工匠精神,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手段

  对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改革我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立足工匠精神的课改应将其精神贯穿于公共课、专业课、技能竞赛、校园文化和校企合作中。

  公共课这里我们指的是德育课,培养和引导学生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氛围;专业课以项目教学模拟真实企业流程,教师把综合能力的培养融入项目教学,以组为单位,各负其责,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技艺,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也得到提升;以赛促学,在职业教育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内心的专注与坚持,对品质的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让他们职业生涯走得更稳、让教师深知如何引导学生个人发展、更能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可以开展以技能名师、工匠大师为典范的主题活动,邀请优秀毕业生、实习生返校,现身说法,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工匠大师,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尊重劳动、崇尚技术技能和创新意识;校企合作是传统学徒培训和现代教育的结合,把技能大师和名师请进校园,把课堂搬到企业,使学生在学校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企业实践中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2.3学习借鉴学徒制

  坚持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相融合的原则就要将职业教育延伸拓展至企业,将教学要求与企业生产需要对接,建立充分互动的校企合作模式。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学习瑞士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做法。瑞士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除了安全的金融体系外,瑞士还拥有发达的工业,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生产各类钟表、机械、化学、食品等产品,其生产的钟表等产品的品质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极高的口碑,世界各国的人们为拥有瑞士的钟表而感到自豪。瑞士产品之所以质量如此精湛与其学徒制有很大的关系。在瑞士,从事银行等金融领域工作的瑞士人只是少数,选择上大学的瑞士年轻人,实际上也只占三分之一,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就选择了职业教育,一边当学徒,一边上学,每周三天或四天在企业当学徒,其余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各相关生产型企业为学生培训提供场所、设施和岗位,提供学习培训经费并向学徒支付一定的薪金。学生之间组成学习小组,在各自学习的同时,相互学习交流,应用企业相关生产设备,不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一些大企业诸如迅达集团(世界第二大电梯供应商),都设立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其他中小企业则将学徒培训委托给行业协会,承担一半的培训费用,另一半则由公共基金支付。

  2.4强化校园文化宣传,传承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弥足珍贵,但绝非高不可攀,学校可以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经过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工匠精神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校园新媒体加大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定期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国家重器》等系列影片,组织学生开展技能大赛等活动,也可以通过认真的打扫一次教室卫生、拧一颗螺丝钉、加工一个小零件等活动,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完美地做好每一件事,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践行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

  结束语

  在职业教育中践行培养工匠精神的目标,既是我国发展战略的要点,也是大势所趋。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从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均有效落实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提升当代学生的价值理念及职业素养,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孜孜以求、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从而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1]李云飞,徐涵.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缘由与路径重塑[J].职教论坛,2017(16):76-78+83.[2]杨萌.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与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7(12):25-29.[3]何伟,李丽.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04):24-29.

篇九:路桥行业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高等职业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个背景下,工匠精神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普遍希望培育的素质。本文将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从课堂中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于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专业以及实训课程而言,教师应该通过细致的教学,向学生阐释工匠精神的内涵与重要性。同时,要结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和真实场景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从实际中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这样有助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及后续的工作中更容易深入细致地实践工匠精神。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应通过实际实践中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实际操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之一,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在这方面,学校不仅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与条件,而且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教育的引导及跟踪评估。在实际实践中,学生应该积极互动,相互交流学习、分享经验,增加实践体验的广度和深度,进而培育工匠精神。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应通过企业实践中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国外的实习制度不同,国内职业教育中,企业实践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工作场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标准,同时关注产品和服务质量。这样就能更好地感悟工匠精神对于实际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也能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拓宽了视野和实践经验。

  最后,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从学校文化中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应该从校园文化中积极倡导工匠精神。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比赛、活动、展览等形式,向学生展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内涵。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扩大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视野,以全人教育为目的,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总之,培育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应该从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企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全面地加强工匠精神的教育与培养,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篇十:路桥行业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分析

  摘要:“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求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学习与创新,形成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品质。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了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其对于学生和学校的重要意义,来引起教育工作者对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视,加强学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必要性

  “工匠精神〞是劳动者追求卓越,积极进取的一种体现,也是劳动者职业素养和个人素质的体现。作为人才输送基地和培养基地,职业教育承当着教育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学校的人才输出质量,提升社会基层技术人员和工匠的人文素养。在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时,学校和教师必须充沛地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培养和教育。

  一、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劳动者对工件进行精工制作的内在意识,是工匠对制作产品进行精雕细琢的精神,也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精益求精的一种内在精神的体现,同时,“工匠精神〞也是追求卓越,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创新进取,将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社会责任、对事业的专注与工作的敬畏作为劳动者的根本素养。现代职业教育把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作为其首要的目标,将学习者的实践技能提升、知识的学习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伎俩,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个人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培养的人才在技能方面得到了提升,不足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这就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和输出的人才在个人素养上有所缺失,不能保证人才的可持续开展性,输出的人才难以促进社会进一步开展。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背景的要求,向社会输送更加有用的人才,作为为社会培养适用型、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习者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习者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以“工匠精神〞的实质对学习者进行严格的要求,改变专业传统的重技能轻人文的人才培养方式,要求学习者能够摒弃急躁、急功近利的思想,专心关注产品的品质与细节,注重创新,关注社会交往的细节,具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业务意识与工作精神,心存敬畏工作的意识与思想,全面构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通过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来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向社会输送更加有用,更具有思想的人才。

  二、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现代企业要注重培养企业工人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要求劳动者能够将产品的意识、社会责任作为自身工作的要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根本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企业需求人才培养的摇篮,为企业提供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已经是势在必行,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更有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充沛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学生个人开展和社会开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经济转型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时期,社会急需要各种各样的应用型人才来为企业的开展效劳,要求各种初、中、高级应用型人才能够具有社会责任、敢于担当、善于合作,将效劳于地方经济的开展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能够为社会的开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而“工匠精神〞的本身就要求工作者能够专注、耐心、淡泊名利,将实践创新作为工作中的根本要求,并在工作中不断的突破自我。作为人才输送的基地,职业教育负担着人才培养和驾驭的责任,将社会任务具体在职业教育中,就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道德涵养水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产品的质量专注,将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融入到学习中,培养学生精心打造、精工制作、耐心、淡泊名利的精神,将实践创新的精神融入学习中,将社会责任作为工作中的首要目标,并最终能够形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开展,才能提升我国制造业开展的速度与品质,而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开展战略目标来分析,要培养劳动者的“工匠精神〞,就必须扎根于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将学习者的实践技能、道德涵养、人文素养结合在一起培养,对学生进行专业与专注、精准与创新、责任与意识、道德与素质等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未来大国工匠的素质与能力,使得在企业生产与效劳中的“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能够得到充沛的体现。可以说,“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我国经济转型所必须的,因此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需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众所周知,“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作为“工匠精神〞的核心,需要学习者持续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关注,更需要学习者具有耐力的精神与

  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求学习者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持续不断的关注细节、注重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训练,做到为人谦逊、与人为善品质的培养,所以说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贯通学习者的职前与职后的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社会的开展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而职业教育直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人才质量决定着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与企业的未来开展,如果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具备“工匠精神〞,就不能满足企业开展的要求,也不能促进企业的开展与创新。所以说,现代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不仅是注重对学习者应用型、创新型能力的培养,应该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心,让“工匠精神〞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境与过程,将责任意识与思想道德的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的品质与工匠意识,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工匠习惯,保证每一个学习者在进入企业之前就已经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

  3、职业工作者的自我实现需要“工匠精神〞

  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求劳动者能够根据实际的生产,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才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劳动者具有“工匠精神〞是企业开展的保证。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如果只是被动的、压抑的、消极的工作,长此以往就会消弱人自我开展的积极性,职业工作者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自我表现的过程,也需要有一定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职业工作者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表现,也是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是职业工作者的技能、知识在工作中的转移与升华,同时也是职业工作者的劳动创新的重要体现。现代职业教育对学习者的培养,实现了学习者从“成才〞到“成人〞的转变,也提升了学习者的职业技能,而具备了“工匠精神〞,使得学习者具备了耐心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促进学习者在实际项目中产生“敬业〞、“爱岗〞的精神。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将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耐心、竞争、合作、爱心、信心、精准、创新的精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逐步完善学生职业技能,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教育过程中,在高职校园内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认真态度,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严格的按照企业生产的标准与规范进行操作,将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到实践中。这样,只有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具备了“工匠精神〞,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才能够对产品进行精雕细琢,为在企业生产实践中自我实现奠定根底。

  三、结束语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是当前社会开展的必然要求,全方位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重点对学生的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的精神进行培养。文章简要阐述了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内涵,并简要分析了在我国

  当前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来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对人才的要求,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要求,还是学生个人开展和进步的需要。需要教师和学校充沛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营造“工匠精神〞的文化气氛。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在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不断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职教论坛,2008(22).

  【2】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当代职业教育,2008(10).

  【3】重莲.中联重科: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中国品牌,2008(10).

  【4】陈伟民.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研究.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5】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职教论坛,2008,22:60.


相关热词搜索: 路桥行业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工匠 职业教育 培养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