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8篇)

时间:2023-07-07 08:50:05 阅读:

内容摘要: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篇一: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非致命性武器的应用与发展

  非致命武器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自然产物,尤其是军事科学技

  术迅速发展和现代军事战略理论相结合的必然结果。自20世纪90年代,由于苏联

  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爆发大规模世

  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大,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战争的主要形式,高

  强度的战争减少了,诸如维和行动,对付恐怖主义活动、制止暴乱、打击走私贩毒

  等低强度的局部冲突和非军事行动增多了。如果在低强度战争或一些准军事行动

  中,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的破坏,将会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下面就简单介绍集中非致命性武器。

  害虫弹

  “害虫弹”会让敌方士兵染上一种独特的气味——一种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性荷尔蒙。

  令人讨厌的大黄蜂或老鼠闻到这种气味后,就会将他们误认为是异性,进而对他们实施

  难以忍受的骚扰。一旦害虫弹被发射到敌方阵营之后,这种化学武器就能够在最短时间

  内吸引成千上万的大黄蜂和老鼠蜂拥而至,敌方阵地立即就会变成“地球上最不适宜人

  类居住的地方”。这样一来,阵脚大乱的敌人根本无法专心防御。

  口臭弹

  美国空军科学家还想出一种“口臭炸弹”,一旦这种化学剂被喷射到敌人身上,他们

  就会立即产生一种

  “剧烈而又持久的口臭”。

  通过此法可让敌方士兵怀疑战友放屁或有口

  臭,影响他们的情绪;与此同时,“中招”之后的敌方游击队员或者间谍,如果再想混入

  平民堆中“作奸犯科”,则比登天还难。不过,有军方科学家指出,这种炸弹对于很多贫

  穷国家根本不管用。由于这些国家民众居住环境很差,常常会闻到排泄物的气味,因此

  他们对臭味似乎并不那么敏感,这种炸弹也难以发挥预想的功效。

  吸血僵尸弹

  “吸血僵尸弹”的最大妙处在于,能够在短时间内让中毒敌军的皮肤对阳光产生过

  敏反应,而目.一旦这种过敏症状发作,患者将会有一种“生不如死”的痛苦,甚至“满

  地滚”。如果在敌军阵地上空发射“吸血僵尸弹”,一种具有刺激性的物质将会立即弥漫

  开来,让敌人皮肤迅速中毒,敌方因惧光而无法在日间进出户外,更别说操枪打仗了。

  碳纤维弹

  这种炸弹美军已研制成功,并在科索沃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应用。对伊作战伊

  始,美军便向巴格达发射了多发碳纤维弹。大量碳纤维丝团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地飘

  向电r电站,造成巴格达全市停电,不少电器被烧毁。

  黏稠弹

  这种化学弹通过发射装置喷射到敌人或攻击对象的身上之后,在与空气接触的条件

  下迅速凝固,形成十分黏稠的胶状物质,可将人牢牢地粘住,使其失去行动能力。

  失能地雷

  随着国际军控的发展,传统地雷已越来越难以在战场上应用,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

  西方发达国家加紧研制失能地雷。目前,已研制成功或接近成功的失能地雷主要有以下

  几种:专门用来攻击坦克顶甲的XM一93广域地雷和ERAM远程反装甲地雷等。

  这种地雷

  为空投地雷,主要用于攻击坦克顶甲,杀伤车内乘员,破坏车内设施,使坦克丧失战斗

  力。

  等离子失能武器

  经过多年努力,俄罗斯研制成功了一种能在导弹飞行中将其摧毁的新概念失能武器。

  它由超高频发生器、导向天线和电源三部分组成,集搜索目标、发现目标和打击目标于

  一身。其最大特点是,发射出去的高能束不是聚焦在目标上,而是在目标的前方和两侧,当飞行器经过时即可在瞬间将其摧毁。据称,该武器可以防止带核弹头的导弹威胁,能

  将近音速或超音速飞行的飞机、导弹等各种飞行目标击毁。它具有无危险性、操作简便

  和费用低廉等特点,因此等离子失能武器将成为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电子失能步枪

  所谓新概念电子失能步枪,是由英国研制成功的一种微电脑控制的电子步枪。这种

  步枪不是采用以往机械步枪的射击方式,而是采用一种全新的射击原理。它用一个开关

  式装置代替扳机,开关启动后所产生的强电火花引发链式反应,为子弹发射提供动力。

  电子步枪的枪杆较粗,枪内设置了几套枪管,不同的枪管可以发射不同的子弹,通过充

  当扳机的开关,可在不同子弹之间选择火力。电子步枪射出的子弹速度是机械步枪的两

  倍,而且它还带有一个微型摄像系统,能将观测到的周围环境图像,显示在使用者头盔

  内设置的一个微型显示屏上,可使操作者进行超视距瞄准射击。

  射频失能武器

  该武器是一种名为“强电流电子加速器”的装置,它能激发出激光、x射线、宽带天

  线电波和高功率微波,可使敌方汽车发动机停转,摧毁炸弹中的电子装备,破坏其周围

  任何种类的计算机系统,不管是装在战斗机上的计算机,还是网络中心、银行、发电r军事指挥中心的计算机,其能量脉冲都可以使机内细小的电路开关“熔断”,使系统陷于

  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有效破坏范围约50米至数百米,而且完全无声。值得注

  意的是,该武器重量轻,约8公斤,体积小,可以放在公文包内。据悉,这种武器至今

  尚未投入使用,但已有几个国家制定了发展该武器的计划

  失能泡沫塑料

  它是一种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泡沫,将它喷洒在雷场上,可以变成坚硬的塑料,无

  需排雷就可在雷区为部队打通前进的道路。

  它适用范围广"不仅可以被喷洒在陆地上,也

  可喷洒在海滩上,对许多种类的地雷都有很好的防备效果。成塑速度决,只要将泡沫喷

  洒到雷区的地面或海滩上,几分钟内就可以变成坚硬的塑料,为坦克、车辆和人员铺设

  出“安全通道”。聚氨酯是一种廉价材料,这种泡沫塑料的问世,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经济价值和政治影响。

  灵巧失能子弹

  “灵巧失能子弹”是一种由枪管发射的自适应子弹,通过电压陶瓷制动器和制导装

  置控制其发射。它与普通枪弹相比具有无可匹敌的优点是命中精度高、有效射

  程远。一

  方面,远射距可以使射手在敌方步兵火力乃至坦克火炮的射程之外实施射击,可在敌毫

  无察觉的情况下杀伤敌人;另——方面“灵巧失能子弹”的飞行速度数倍于音速,从发

  射到命中目标时间极短,未待敌人觉察,射手已从容完成射击任务。

  超级腐蚀剂

  目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比氢氟酸强几百倍的腐蚀剂,可破坏敌方铁路、飞机、坦克等重装备或光学仪器等;另一类是专门腐蚀、融化轮胎的物质,它可使汽车、飞机

  的轮胎迅速报废。

  电磁脉冲弹

  这是一种在大气层外爆炸的大面积脉冲武器,主要是使对方的电子器材在瞬间遭到

  破坏而完全失灵。

篇二: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关于非致命武器及其相关争议问题

  下面是关于非致命武器及其相关争议问题,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非致命武器是近年来各国军警界最为热门的话题,其中涉及非致命武器的概念一直存在多种观点,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将对我国非致命武器警用配备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形成较大的制约。非致命武器的概念可界定为:依法安全使用时能使人员暂时失去抵抗力而不剥夺其生命或者使装备、设施和设备失去功能的专门武器。同时,应弄清楚与非致命武器概念有关的两个争议问题,其概念的界定对我国警用配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致命武器;新概念武器;警械;DefinitionofNon-lethalWeaponandItsSignificanceAbstract:Inrecentyears,non-lethalweaponhasbecomeahotissueinthepoliceandmilitarycirclesofmanycountries.However,peoplehavemultipleviewsabouttheconceptofnon-lethalweaponandnounanimousviewhasformedyet,thuscausingabigobstacleforthepolicetoemploynon-lethalweaponsinChina.Theconceptofnon-lethalweaponcanbedefinedas“aspecialweapon,ifappliedlegallyandsafely,cantemporarilydepriveaperson"sresistanceratherthanhislife,ormakesomeequipmentandfacilitieslosetheirfunctions”.Meanwhile,twocontroversialissuesrelatedtotheconceptofnon-lethalweaponshouldalsobeclarifiedandtheproperdefinitionofnon-lethalweaponissignificantlymeaningfultotheequipmentofpoliceweapons.Keyword:non-lethalweapon;newconceptweapon;policeweapons;一、非致命武器概念的合理界定

  非致命武器是新概念武器1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国防部的武器专家提出的一个概念。目前在我国它的名称很

  不统一,除了“非致命武器”外,还有“失能武器”、“软杀伤性武器”、“低杀伤性武器”、“非杀伤性武器”和“非致命性武器”的叫法。国际上,非致命武器的英文表述为“NonLethalWeapons”和“LessLethalWeapons”两种。可能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学者对英语词义的理解不同,所以非致命武器译名不一致。从查阅的大量相关资料和文献来看,使用非致命武器的名称较为普遍。当前,世界各国对非致命武器的概念阐述各不相同,缺乏相对统一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三种:

  1.指公开的设计并主要是用来使人员或物质丧失战斗力,而把给人员造成的伤亡、永久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不希望对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害的武器。[1]该概念本身存在漏洞,比如“丧失战斗力”和“永久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如何量化的问题。以这个概念作为指导的实际操作很困难,不好把握尺度,其实美国的研究者也是这样认为的。很多非致命武器在使用时都或多或少会对环境或者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害,按照此标准,它们都不该被归为非致命武器的范畴。同时,量化标准并没有有效的实验或实际的数据作为支撑,其科学性也值得怀疑。所以,美国虽然作为最早提出非致命武器概念并给予解释的国家,其非致命武器概念的规定也并不被世界许多国家认同。

  2.指杀伤威力比较低的那一类武器,其作用原理是利用一些物质的特性使敌方人员暂时丧失战斗能力或使敌方武器装备、基础设施遭受到破坏,以致不能正常工作,是一种特种武器。[2]该概念是基于对非致命武器的作用原理进行描述的,而作用原理不一定能全面揭示该非致命武器一词所包含的本质属性。单纯以作用原理表述其概念,必定存在涵盖不全面的情况。同时,该概念认为非致命武器“是一种特种武器”,但却没有说出其特殊在什么地方,说法含混不清。汉典网上对武器给出的概念是:武器是指直接用于杀伤和破坏的作战器械和装置,如枪、炮、地雷、炸弹等。实际上,所有的武器被有效利用时,其都应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带伤害最小化的原则。广义的武器是指任何可造成伤害的器具(包括甚至可造成心理伤害的器具),所以该概念并没有揭示出非致命武器的实质所在。

  3.指意图使被攻击人员失去作战能力而不剥夺其生命或使装备失去功能而专门设计的武器,按作用对象,可分为反人员和反装备两大类。[3]该概念更多地从“非致命”的字面意思上做文章,认为“不剥夺其生命”为其区别于其他武器的关键所在,此说法有其合理的地方。美国武器专家在提出非致命武器的概念时,就是期望其区别于“一旦触发极易夺人性命”的手枪等致命武器。因此,该概念的确抓住了关键所在。但由于此概念最早由美国武器专家提出,从设计理念来看,非致命武器区别于手枪等致命武器的重要属性不仅仅是“不剥夺其生命”,“对人的低杀伤和对环境的低损害”也是其考虑的范畴。因此,该概念没有全面涵盖非致命武器的本质属性,也有不够准确的地方。

  对非致命武器概念的阐述应抓住其特有的属性,也就是其有别于手枪等致命武器的特有属性。首先,最终作用目标只有人员是非致命武器的特有属性,而不是包括人员、装备、设施和设备。无论非致命武器是直接作用于人员身上或者是间接使人员所使用的装备、设施和设备失能,其最终是要达到制敌的效果。所以,其与“将非致命武器按照作用对象的不同划分为反人员和反装备两大类”的观点并不相矛盾。前者强调的是最终作用目标,后者强调的是初级作用对象(目标),初级作用对象的最终目标仍然是人员。其次,安全和合法使用是非致命武器发挥非致命效果的前提条件。非致命武器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安全技术规范,并且应该在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环境下使用,才能使非致命武器发挥“非致命”效果。如果非致命武器被滥用,其对作用目标可以“致命”或者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再次,非致命武器的低杀伤性往往不可避免,也是其重要特性之一。从武器专家的设计理念来看,非致命武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作用目标造成“致命”或者“永久性的”伤害,但使用时的现实状况是千差万别的,使用者尽量把对人员可能造成的损害控制在极低的范围是非致命武器使用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造成的伤害或者损害一般都是暂时的或者短时间的,区别于枪支等致命武器的永久性伤害。

  综上,笔者认为非致命武器的概念可以合理界定为:非致命武器是指依法安全使用时能使人员暂时失去抵抗力而不剥夺其生命或者使

  装备、设施和设备失去功能的专门武器。

  二、与非致命武器概念有关的争议问题分析

  (一)非致命武器是“警械”而非“武器”

  很多学者认为,现在国际上正在使用的非致命武器绝大多数是警械而非武器,所以其准确名称应为“非致命警械”.他们是根据我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1996年1月16日发布施行)第3条来划分武器和警械范畴的:警械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从该法条来看,我国法规规定的武器只能是“致命性警用武器”.于是,非致命武器只能归为警械的范畴。但是,“Weapons”在我国习惯译为“武器”,而“警械”的英文表述一般为“PoliceWeapon”.同时,非致命武器概念的提出本来就是与枪支等致命武器相对而言的,枪支是武器,所以对非致命武器我们称“武器”而不称“警械”更符合这个概念提出的初衷。

  (二)“非致命武器”的名称是“伪命题”

  部分学者认为:相当部分的非致命武器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致命伤害”,所以真正意义的非致命武器是不存在的,该名称的提法本身就是“伪命题”.比如,泰瑟枪是美国极为常用的非致命武器,从2001年6月到2008年8月期间,美国共有334人被警方用泰瑟枪击毙,可见泰瑟枪一样地可以成为“致命武器”.又据2002年11月3日的英国《观察家报》披露:美英军方的一份机密文件也承认,可致敌人失明的激光武器、能够烤焦敌人士兵皮肤的微波系统等这些所谓的“非致命武器”其实是能夺走人性命的,因此用“非致命”来给这些武器定性是不准确的。但是,从美国武器专家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初衷来看,研发出的非致命武器是一种和枪支等致命武器有本质区别的新概念武器,其追求的是一种“专门设计的、用于使人员或装备失能,同时使死亡和附带破坏为最小的武器”.[4]也就是说,美国武器专家并不否认非致命武器可能带来死亡或者破坏,只是设计并研发出的非致命武器追求的目标是“非致命”,这两者并不矛盾。“非致命武器”的名

  称不是“伪命题”,该叫法并不违背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这也是这一名称在当今世界各国比较普遍的原因所在。

  三、非致命武器概念界定对警用配备的意义

  (一)有利于认清非致命武器与军用致命武器的不同

  非致命武器是相对于军用致命武器而研发出的一种新概念武器。界定其概念,就是认清其与军用致命武器的区别和联系的过程。

  军用致命武器,即通常说的军用武器,其使用时可以最快、最有效地让作用目标死亡或者重伤,所以其也被称为杀伤性武器。高度杀伤性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比如常见的手枪,它是单人使用的自卫武器,能以其火力杀伤近距离内的有生目标。由于手枪短小轻便,携带安全,能够突然开火,所以其从被研发出来后就一直被世界各国的军队和警察(主要是指挥员、特种兵以及执法人员等)大量使用。20世纪80年代末,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低强度的冲突事件1,为世界带来新的不安全因素。对此,强杀伤性武器如坦克、大炮、枪支等往往派不上用场,而低杀伤性的非致命武器却大有用武之地。据此,世界多个国家积极开展的非致命武器的研发工作,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军事界和科技界最为热门的谈论话题之一。非致命武器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不以大规模杀伤人员和破坏装备为目标,而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削弱以至控制敌方的战斗力为己任。一方面可以达到军事目的,另一方面又能躲避舆论的谴责,因而它的问世受到了军事强国的青睐。

  综上所述,军用致命武器的产生远远早于非致命武器,后者是和平和发展时期军用致命武器不适合处置低强度的冲突事件情况下出现的,更多地适合和平时期各国军警处置国内冲突事件的自卫和制敌,其追求制服而不杀伤有生目标。

  (二)有利于安全和合法使用非致命武器

  非致命武器的概念,必然反映出其特定的使用方法、使用场合以及法律依据。界定并认清它的概念,对于安全和合法使用此种武器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无论何种武器都有基本的使用方法,只有遵循基本方法

  的武器使用,才能使武器发挥最佳的制敌效果。非致命武器也不例外,如果不能正确操作,非致命武器也可以致人死亡。其致命与否取决于包括目标、环境在内的许多种因素。专家认为,某些非致命武器的作用范围和效果易受环境影响,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对武器能量的有效范围和效应的准确控制。[5]因此,警察应加强对其使用非致命武器的训练,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条件要求。只有科学使用非致命武器,才能使警察在执法、执勤过程中发挥最佳的“非致命”效果。

  另一方面,非致命武器的使用也要遵守本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滥用的行为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各国也在法律中明文规定规范警察滥用武器的行为。当前各国警察滥用非致命武器并引发争议的事件也屡屡发生,在这方面美国表现最为突出。美国警方滥用泰瑟枪并致人死亡事件早已引起争议,死者中90%的人在被捕过程中并没有给警方造成威胁,受害者家属因此多次索赔。非致命武器使用的合法性就如同其使用的安全性一样必须被各国军警当局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非致命武器作为新概念武器中的一种类型,其也属武器的范畴,必然要遵循合法使用武器的法律规定。认为非致命武器不致命,就不把它们当武器看待,使用时不以为然、随意性大的态度和行为必然造成非致命武器被滥用的现象发生。

  (三)非致命武器是一类能有效减少警察伤亡事件的武器

  警察是和平时期牺牲数量最大的队伍。2013年12月30日《人民公安报》第7版《你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公布了2013年全国公安机关因公牺牲民警名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298名人民警察因公牺牲,其中新疆最多,自治区和生产建设兵团共40人牺牲,其中多数是在处置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中殉职。警察职业的高危险性决定了警察配备武器是必需的。可是,长久以来,我国警察特别是一线警察的武器配备以军用致命武器为主,如:手枪、微型冲锋枪、阻击步枪等。在基层公安机关,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的配备一般还是比较充足的,而驱逐性、制服性非致命武器的配备则非常不足。少数警察出警时带一根橡胶棍,大多数

  警察仅带一个手铐而已,甚至两手空空的警察也不少见。至于特种防暴枪、高压水枪、催泪弹等非致命武器却很少有,有些种类的非致命武器一线警察都没有见过,使用就更谈不上了。恰当的非致命武器装备是警察贯彻依法执法和强化自身防护的有力保障。如果警察配备有防暴枪、麻醉枪、声光弹、捕网器、催泪喷射器、电击器等非致命性武器,既可以快速制服可疑人员,不会造成无辜群众伤亡,又可以减少警察执法的顾虑(怕打死可疑人员承担法律责任,虽然有枪而不敢开枪),同时也避免警察伤亡事件的发生。据有关权威专家估计,只要有适合的非致命武器,警察开枪的机会将会减少25%.[6]可见,非致命武器的使用可以给警察执勤和执法带来意想不到的动力。

  (四)非致命武器比较适合处置日益增多的非对抗性群体性事件

  随着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交错存在,由此引发的“低强度的”、“非对抗性的”冲突逐渐增多,也造成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类型群体性事件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及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2014年中国《社会蓝皮书》指出:2013年我国社会存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放缓、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加大、社会老龄化加速、住房价格继续飙升、环境群体性事件多发等问题,提出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可以看出,当前群体性事件以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为主,也成为了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处置中,警察面对的对象不仅仅是违法者,更多的是不明真相、手无寸铁的盲从群众,加上各方面舆论更多地关注人的生命安全,并不断呼吁“不流血和人道主义”的战争。在这种情形之下,具杀伤力的致命武器是万万不能用的,非致命武器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如:美国现有4000多个执法机构已装备泰瑟枪,该枪可发射两个电极,将高压脉冲引向人体,脉冲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使人体瞬间失去行为能力,持续时间长达5-10分钟。[7]可见,为了把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避免因对群众造成无谓伤害而引发更大的矛盾和冲突,而要顺利地完成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治安警察迫切需要非致命武器作为其坚强后盾。

  (五)非致命武器可有效应对日益多发的恐怖活动

  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恐怖活动日益呈现组织网络化、行动隐蔽化、危害扩大化等新趋势。[8]在突发的恐怖活动现场,各个国家欲将平民和恐怖分子区分开来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导致手枪等致命武器难以发挥作用,而非致命武器却可以派上大用场。一是适合在城市人员密集场所或敏感区域使用,以全面遏制恐怖分子的行为能力,迫使其伏法;也可以实现对事发区域的预先干预,有效制止冲突的发生,却不伤及无辜。二是能有效保护人质。各国突发的恐怖活动中一旦有劫持人质的情况出现,都要求反恐部门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控制现场局势,而非致命武器却可以发挥作用。比如,联合国部队解救索马里危机的行动、德国边防军第九大队参加的摩加迪沙机场的反劫机行动、俄罗斯军警处置的莫斯科轴承厂剧院劫持人质事件等典型反恐行动中,都使用非致命武器来控制局面。三是能达到先发制人的效果。从恐怖活动实施的方式来看,不仅有遥控炸弹、定时炸弹、连环炸弹,而且有残酷的人体炸弹、路边炸弹和汽车炸弹等,让人防不胜防。而非致命武器中的微波枪或电磁枪等,能给恐怖分子有力痛击。四是能瓦解恐怖分子的斗志。目前,国际上区域性的冲突时有发生,灵活运用非致命武器往往可以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世界各国推出的全息摄影幻觉武器,从心理上干扰恐怖分子,使其精神崩溃。

篇三: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作者:潘兆民

  王家磊

  马率

  来源:《中国军转民》2021年第1期

  潘兆民

  王家磊

  马率

  摘要:本文介绍了非致命武器的概念以及在新概念武器中的重要地位,具体对当前各国以及我国非致命武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说明了“采用新技术发展新的作用原理”“非致命武器小型化发展”“发展非致命性武器的一体化技术”“非致命武器弹种多元化”以及“终点作用效果多功能化”五个非致命武器的未来发展方向,最后对未来非致命武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说明了非致命性在未来武器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字:兵器科学与技术;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引言

  非致命武器是指采用光、电、磁、声、化学、生物等手段来达到使人员或设备失能的武器系统,也称为软杀伤武器或失能武器。它是通过控制光、电、磁、声、化学、生物等能量的释放与转换,从而破坏人或装备自身的某些功能,如使人失去听觉、视觉,使车辆、舰船或飞机失去行动能力等。因此非致命武器不但所覆盖的学科广并且由于其对目标破坏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它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非致命武器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可以看出,非致命武器可分为:非致命动能武器、非致命化学武器、非致命定向能武器、非致命电子武器、非致命声学武器以及非致命屏蔽和缠绕武器。其中非致命化学武器根据“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对新概念重要武器确定的平均综合权值为2.57,在所有新概念武器综合排名中排名第15名,[1]从而可以看出非致命武器在未来武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各国都竞相开展了对非致命武器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研制出了许多先进的非致命武器,有些国家已经制定了发展非致命武器的计划,所以在不久的将来非致命武器将会大量装备,并且会成为各种任务执行中的主角。

  2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

  目前各国对非致命武器研究的应用方向主要是城市反恐、维和以及打击犯罪等,但是由于战争爆发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各国也都相应开展了非致命武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以美国为例:在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以及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一种非致命武器“碳纤维弹”。

  美国是当今世界非致命武器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其技术成熟度、投资规模和研究范围都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2],仅2004年其在非致命武器研制上的投入就高达4400万美元。美国在非致命弹药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有:采用电子脉冲来干扰人体中枢神经的X26型高级泰瑟枪;发射低功率激光的PHaSR镭射步枪,它射出的光线类似于人眼凝视太阳时太阳光射出的使人晕眩的光芒,这种光芒不会使人致盲,但可以使人暂时失明;应用痛击波(PainRay)原理研制的痛击波武器,此武器可以使人体受到微波照射后使皮肤上层水分沸腾,产生剧痛;利用噪声原理研制的可以产生150dB噪音的音响炮,它的作用半径是275m,在70m之内没有人可以忍受其发出的声音,是用于驱散人群的可靠武器;用于个人防护的PDLP激光指示器等。近年来美国致力于研究的非致命武器主要有:空炸非致命弹药、MK19非致命弹药、车辆轻型阻拦装置(VLAD)和远程部署装置、改进型噪声发生器、NICOBTV-1闪光弹和改进型(IFBG)等。

  在非致命武器研究方面可以与美国媲美的国家就是俄罗斯。俄罗斯在反恐维和方面所研制的非致命武器有:号称最有效自卫设备的“雅娜”电击武器;用于打击犯罪和恐怖主义的SV-1321手持式远距离声光弹、SV-1319混合弹、SV-1322声烟弹以及SV-1357手持式烟雾弹;此外还有对违法人员进行心理威慑的弹夹式声光弹药和“朝霞-M”手持式声光弹、用于制止混乱的“钉子”催泪弹、“漂移”手持式气溶胶弹。

  除了美国和俄罗斯外,英国的非致命武器有:用于替换L21A1橡皮子弹的衰减能量射弹(AEP);具备识别能力的刺激剂射弹(DIP);新型反装备非致命武器X-Net车辆拦截网系统。德国的非致命武器有:RSG-4刺激性粉末喷射器、警官手持式发射器(OHL)、40mm低速度弹药、HK69A1榴弹发射器、“液体泰瑟枪”、次声武器。法国的非致命武器有:GC54型12号口径SPAL制式巡逻手枪、Stoppeur牌37mm巡逻武器、ALSETEX背负式催泪喷射器、ALSETEX多弹药罐CM6-(761)型榴弹、ALSETEX410型震昏弹、ALSETEX420型声光弹、ALSETEX车载喷射装置。日本非致命武器有:89TAG-S电动气枪。

  我国对非致命武器的研究较晚,现有的非致命武器多用于国内执法行动(如警用橡皮弹),对于采用非致命原理进行部队作战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主要研发防步兵地雷的替代武器,如利用声、光等效果使敌人受震昏厥或暂时致盲、利用机械法将人锁住或致伤而失去战斗力的非致命武器,这些武器可以迟滞敌军行动、达到为我军争取战机的目的[3]。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队非致命武器研究的投资力度,于2010年投入5000多万元建立了我国首个非致命武器实验中心,该中心包括24个实验室,研制生产的5大类近30种非致命武器,已经先后被公安和武警部队等多家机构使用,在维稳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非致命武器发展趋势

  非致命武器使用范围广泛,未来发展的前景不可估量,同时非致命武器作为一种新概念武器,从新概念武器未来发展的特点来看,非致命武器未来发展的趋势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3.1采用新技术发展新的作用原理

  由于非致命武器所涵盖的技术领域十分广泛,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下,各个领域的新技术会不断地涌现出来,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一项新技术的产生,绝大多数都与军事应用有关,而将新技术应用到对非致命武器的研究,即发展了一种新原理的非致命武器。例如,我国相关学者研究了一种特殊功能材料的固体微粒或液体微滴,用于对海面军舰发动机进行破坏,从而达到使军舰不能继续前行的目的。

  3.2非致命武器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无论是反恐维和还是进行大规模战争,武器的灵巧与轻便不但可以提高其作战机动性而且还可以增加非致命弹药的携带量,这对使用者是十分有利的。因此,为充分发挥非致命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非致命武器必定向着微小型的趋势发展,并且随着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一发展方向的实现会逐渐成熟。例如:美国瑞莱庞警用产品公司就曾经研制成功一种小型非致命警用武器——瑞莱庞笔式辣椒素(OC)喷射器,它的体积非常小,就如同钢笔一样大,平时可随身携带,在使用时随时可以拔出,在犯罪分子还未做出反应时,就已经开始流泪、打喷嚏,从而丧失反击能力而束手就擒。

  3.3发展非致命性武器的一体化技术

  非致命武器的一体化技术主要是指将非致命武器和致命武器的功能集成到一起,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士兵在执行任务时,只需携带一种武器。作战过程中根据作战目标的性质,适当地选

  择所使用的武器类型,从而可以更好的完成作战使命与任务。当前美国、英国以及法国等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对非致命武器一体化技术的研究。

  3.4非致命武器弹种多元化

  未来战争战场的突发情况多,作战目标变化快,可能作战对象在瞬间就由一个变为另一个,因此这种目标的不确定性就决定了使用武器及功能要具有多元化的要求。将一种非致命武器配用多种非致命弹药,作战人员根据打击对象的特性来选择不同的非致命弹种,从而可以达到最佳的作战效果。例如:比利时FN赫斯塔尔公司生产的FN303非致命半自动霰弹枪,可发射多种非致命弹药,如动能弹、永久染色弹以及OC弹等,并且FN赫斯塔尔公司打算进一步研制其它变型非致命弹,如内含化学发光体的变型弹等。这些用于相同非致命武器上的弹药具有相同内外弹道性能,可为作战人员提供更多的选择以达到最佳的作战效果。

  3.5终点作用效果多功能化

  当前各国所发展用于非致命武器的非致命弹药都只能实现某一非致命效果,然而在战斗过程中,发射一发只具有一种功能的非致命弹药,往往不能达到完成作战任务的目的,如果可以实现非致命弹药终点作用效果多元化,将对缩短作战时间以及提高士兵的生存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4结束语

  随着世界战争格局的变化、和平时期反恐维和的需要以及未来战争形式的不确定性,非致命武器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泛,并且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由于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的毁伤理念会不断出现,这必将使未来的非致命武器在作用机理上有质的飞跃,因此非致命武器将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概念武器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开展对非致命武器的研究,我国也不断加大对非致命武器的研究力度,因此对非致命武器的研究将成为今后兵器科学领域发展的前沿课题。

  参考文献

  [1]郭美芳,范宁军,郑斌.重要的新概念武器确定与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26(2):77-79.

  [2]郭美芳,郑斌,等.新概念武器发展综合研究[R].BQB2009-0601,北京: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0研究所,200[3]王亚伟,李钊,张有龙.

  非致命武器发展综述[J].

  现代军事,2003,2:12-15.

  [4]于海澜,段成金,张恒.一种非致命新概念武器的可行性研究[J].材料导报,2008,5(22):201-203.

  [5]吕信明.关于新概念武器发展的思考[J].国防科技,2011,3:36-38,73.

  [6]赵吉祥.化学型非致命性武器初探[J].科学之友,2008,12(35):81-82.

  [7]罗志成.浅谈非致命技术和武器[J].警察技术,2007,3:62-64.

  (作者单位:驻牡丹江地区军事代表室)

篇四: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32卷第9期 四川兵工学报 2011年9月 【武器装备】

  非致命动能武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向红军,李治源,雷 彬,支彬安 (军械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石家庄050003)

  摘要:介绍了国外几种典型的非致命动能武器,分析了现有非致命动能武器在可控性、发射性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MOOTW)对非致命动能武器提出的挑战,从用途、精度、射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非致命动能武 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非致命武器;动能武器;反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J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707(2011)09—0036—03

  Research on Developing Situation and Trend of Nonfatal Kinetic Weapon XIANG Hong—jun,LI

  Zhi—yuan,LEI Bin,ZHI Bin—an (Department of

  Ammunition Engineering,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03,China)

  Abstract:Nonfatal kinetic weap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onfatal weapons.The paper introduced some typical nonfatal kinetic weapons which have been owned or are just under study,and then analyz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nonfatal kinetic weapons from the velocity control and launching performance.

  Aimed at the challenge from MOOTW,it analyze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nonfatal kinetic weapons from the usage,precision,range of fire,etc.

  Key words:nonfatal weapons;kinetic weapons;counterstrike;trend of development

  随着世界形势的深刻变革,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世界的主 题。军队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工具,其作战目的 和打击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通常军 1 非致命动能武器发展现状 非致命动能武器的种类很多,最简单的非致命动能武器 队被更多地要求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例如反恐、处突、维 和、反骚乱、反暴力犯罪、打击海盗等 J。新的任务和作战 就是弓弩。他可以发射箭镖,用于打击有生目标。这类武器 的发射过程无声、无光,便于隐蔽作战,但是射程近、精度较 差。除此之外,按照发射方式,非致命动能武器主要分为燃 气压力发射、压缩气体发射和电能或电磁能发射非致命动能 武器。燃气压力发射主要是利用火药或者可燃气体燃烧爆 炸产生的燃气压力发射弹药;压缩气体发射主要利用压缩空 气发射弹药;电能发射主要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 对弹药的发射 J。

  1.1燃气压力发射 对象对武器装备也提出了新需求 。为避免造成打击目标 的大量伤亡而使政府陷入被动局面,非致命武器为军队遂行 多样化任务提供了新的选择。近年来,各国都逐渐意识到非 致命武器的重要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非致命武 器的研究,使非致命武器得到了快速发展。非致命动能武器 作为打击人员的攻击性武器,在非致命武器家族中占有非常 重要的地位。面对新形势提出的挑战,分析非致命动能武器 的研究现状,明确未来发展趋势,理清发展思路,从顶层对非 利用火药燃气发射主要通过发射药燃烧产生压力,用于 非致命弹药如痛球弹、痛快弹、橡皮子弹等的发射。例如美 国金属风暴公司研制的模块化非致命武器系统(MPM—NL一

  致命动能武器的发展做好规划,对非致命动能武器的研究并 使其满足未来军事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11—07—08

  基金项目:军械工程学院基金资助项目(YJJXM09029)

  作者简介:向红军(1981--),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电磁发射技术与非致命武器技术研究。

篇五: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

  .《武器战斗部投射与毁伤》

  专

  题

  -

  优选

  课

  程

  作

  业

  :土木工程

  :非致命武器战斗部综述

  业目

  .

  -非致命武器战斗部综述

  摘

  要:非致命武器是新型高科技技术武器的一种代表产品。这种武器的杀伤机理不同于传统的武器炸药。它不以大规模杀伤人员、毁坏武器装备和基础设施为目的,而是通过攻击人员、武器装备和基础设施的最薄弱部位,使人员部分失去作战能力,使装备暂时失去作战效用,使基础设施等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阻止或限制敌方作战与行动的能力。由于战争具有残酷性与破坏性,而人们既要进行战争,又想要减少伤亡与损失,正是这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才使非致命武器在战争舞台上闪亮登场。

  关键词:非致命武器战斗部;失能武器;反恐武器;警用武器;

  -

  .可修编

  .

  .

  -

  引言

  世界呼唤和平,呼唤人道的呼声日益高涨,那种靠大规模杀伤与破坏来赢得胜利的做法必将遭到强烈的谴责,而主要以削弱或控制敌方战斗力的非致命性武器的作用就日益明显了。非致命武器具有极大地改变战争性质的潜能,将使未来战争的作战样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2非致命武器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2.1非致命武器发展的背景

  由于战争具有残酷性与破坏性,而人们既要进行战争,又想要减少伤亡与损失,正是这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非致命武器在战争舞台上闪亮登场。

  北约也逐渐开始涉足这一非常特殊的项目,并正式公布了非致命武器的定义:“非致命武器是指明确用于使人员失能和驱散人群,同时对人员造成致命性或永久性伤害的可能性非常小,或者使设备失能,同时对设备的破坏和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同美国一样,北约政策委员会也明确指出非致命武器是常规武器的补充,而不是它们的替换品,这样就允许战场上的人员决定哪一种武器最适合当时的战术环境,避免了完全使用杀伤性武器来保护部队和完成任务。

  2.2国外现状

  美国一直是新技术的先行者,除了继续发展改进传统的非致命武器之外,还投人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开发新型高技术非致命武器。尤其是在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海军军官麦克马丁提出的非致命性战争概念,得到了美国政府和军方的重视和支持,由此引发了以非致命武器为中心的新军事理论和学说的发展。

  -

  .可修编

  .

  .

  -除美国外,许多其他国家也正在补充他们自己国家的项目,目的是为非致命武器评估新的技术和开发解决方案。但是许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2.3国内现状

  我国非致命武器技术起点低,经费投人有限,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悬殊。

  我国的反恐概念是从“9·11”以后才开始的。目前,我国非致命武器的研制主要集中在催泪、震晕、动能打击、捕捉网和闪光致盲等低层次技术水平上,种类不够齐全,型号比较单一非致命武器发射手段落后,难以实现远程精确打击,难以对封闭空间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打击中创新型、高水平的非致命武器难以问世。

  3各显其能的非致命武器

  非致命武器是以现代军事高科技为基础的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成就,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军事高科技的发展与运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其在军事、警署应用X围广,种类形形色色,是现代武器的新宠儿。

  3.1非致命武器的定义

  非致命武器,也称非杀伤性武器、弱杀伤武器、失能武器,主要是指利用声、光、电磁、化学等手段,使敌方人员或武器装备的战斗能力丧失或降低,但不造成人员大批伤亡和武器设备严重损坏的新型武器,因具有非致命性,被标榜为“人道武器”。

  3.2非致命武器的分类

  3.2.1按非致命武器作用机理分类

  1、化学失能

  通过化学失能剂驱赶目标或使目标失能,通常是使用化学催泪剂。PepperBall-

  .可修编

  .

  .

  -辣椒粉射弹就是近年来新研制的一种OC防暴武器。

  2、动能打击失能

  一般通过射弹来实现。借助发射动能来打击目标使其失去反抗能力。橡皮子弹和塑料子弹是人们最熟悉的动能打击射弹。近年来开发了各种各样的射弹,如豆包弹(装有铅砂的包)、痛球弹、环翼射弹等。

  3、电击失能

  通过释放高压低电流电击使目标失能。电击武器目前大致有4种:电击枪(器),包括各种电击器和电击警棍,以泰瑟枪为代表的有线电击射弹,正在研制和评估中的无线电击射弹和可以使人肌肉强直的紫外激光电击武器。

  4、声光干扰(注意力分散转移)武器

  通过强光、高强度声响使人暂时至盲或失聪来分散目标的注意力,借以达到控制目标的目的。这类武器包括各种声光榴弹和声光射弹、强光电筒、激光电筒等。

  5、其他

  上述4类之外的武器,如拦车钉排、采用缠绕技术的抓捕网等。

  3.2.2按非致命武器作用对象分类

  1、反传感器非致命武器

  反传感器非致命武器主要是用来对付情报搜集和目标探测的传感器,通过攻击武器装备的光学系统、电子设备等,使整套装备或系统失灵,不能正常工作。如美国陆军AN/PLQ一5型激光对抗系统、英国激光致眩器、前苏联激光致盲武器等。

  2、反人员非致命武器

  -

  .可修编

  .

  .

  -反人员非致命武器是利用低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非致命化学战剂、声波武器、光学弹药、非穿透弹头等武器,影响人员的作战或行动能力,使人员暂时失能,造成非伤亡性战斗减员,从而削弱对方的战斗力,甚至可以直接达成作战目的。

  3、反机动非致命武器

  反机动非致命武器主要采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物质或类似网状物的装置,阻止飞机正常起飞、车辆正常行驶、舰船正常航海、设备正常运转等,影响敌方作战行动,为己方争取有利时机。典型的反机动非致命武器包括超级润滑剂、超级腐蚀剂、材料脆化剂和燃烧剂“病毒”等。例如:超级润滑剂、材料脆化剂、燃烧剂“病毒”。

  4、反基础设施非致命武器

  反基础设施非致命武器主要以电力能源、水源等战略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与其他基础设施为攻击目标,破坏能源供应,毁坏基础设施,影响战争的物质基础。典型的反基础设施非致命武器包括电力破坏弹药、破坏水力发电化学战剂及非致命细菌弹、非致命计算机病毒武器等。

  3.3目前流行的非致命武器简介

  1、X26泰瑟枪

  X26高效的秘密是采用了“成形脉冲(ShapedPulse)”原理。与M26相比,M26需要26W功率的原因之一是其每秒产生的18个电脉冲,都要克服衣服和皮肤的阻抗。相反,X26只需突-

  .可修编

  .

  .

  -破一次,然后用一小部分能量维持这种开放状态,其余能量在遇到很小阻力的情况下,以前2秒每秒19个脉冲、后3秒每秒15个脉冲的方式进入人体内。这就使其以较小的能量产生较好的作用效果。X26的功率小,可以用较小的电池供电,从而使武器外形变小。另外X26,设置了由5s到1s的倒计时显示器,以使用户了解目标开始失能的时间。这样,在控制目标方面可以直接对警察提供帮助。

  2、激光眩晕步枪

  近年来,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军械研究所正在研制一种便携式激光步枪,试图通过对目标距离的自动感应来解决联合国所关注的人员安全问题。该枪的重量约为9千克,外型有点像栖息于马萨诸塞州沿岸水域的毒棘豹蟾鱼。当然,它喷射的不是毒液,而是低功率激光束。敌方人员被击中后,如同直视太阳,顿时感到头晕目眩,无力还击。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怪枪配备有“眼睛安全距离探测器”和“双波长激光系统”,可以根据与被攻击者之间的距离,自动调整发射激光的强弱,从而避免对眼睛造成永久性伤害。

  3、LED失能器

  LED失能器(Incapacitator)是美国国土安全部打算让联邦探员配带,用以制伏罪犯或不守规矩的飞机乘客的非致命武器,这种武器发出的强烈闪光会-

  .可修编

  .

  .

  -让注视者暂时失明,是美国政府研发非致命武器的最新成果。其发出的光不是激光,不会令人永久失明,与闪光灯类似,但可使坏人转身离开或本能地闭上眼睛,给执法者足够时间制伏嫌犯、铐上手铐,同时不危及路人、人质或飞机乘客的性命。

  4、车载主动拒止系统(VMADS)车载主动拒止系统(VMADS:Ve-hicleMountedActiveDenialSystem)是一种定向能武器,其工作波段为95GHz。该系统由雷西昂AET公司根据与美国空军实验室签订的合同研制。车载主动拒止系统可使皮肤表面产生一种强热,但不会渗入深层。这就是说,人只会有疼痛感,没有被烧伤的危险。实际上波束仅穿透皮肤,刺激神经疼痛,而不是使皮肤受到灼伤。如果在波束作用X围内停留达一分钟以上,皮肤将受到永久伤害,不过正常人几乎不可能坚持这么长时间。该武器大概与标准的微波炉相当,但频率较高,发射时间仅几秒钟,不会对人的皮肤造成深层破坏或永久性伤害。主要用于控制骚乱人群和保护指定场所(如大使馆、基地等)不受暴乱分子和恐怖分子的骚扰。最终型号将有一个安装在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顶部的大型开口天线。

  5、辣椒粉射弹

  PepperBall公司的辣椒粉射弹是一种易破碎的球体,把安全级的动能冲击与粉状OC刺激剂相结合,它们-

  .可修编

  .

  .

  -在打到人身上或人附近的物体后,就碰撞破裂开释放出粉末状OC刺激剂,引起人的眼睛、鼻子和肺部的不适。辣椒粉射弹发射器现有手枪式、半自动步枪式和选择发射步枪式三种,采用高压气瓶为动力。射程0到30英尺。据报道,美国已有1000多家警察机构使用这种武器。

  6、BLU-114B碳纤维特种弹药

  这是一种主要针对电力设施的武器。这种炸弹内含有大量的丝状碳纤维,经飞机投送后在空中炸开,大量碳纤维丝团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地飘落,因碳纤维是电的良导体,缠绕在电力设施上之后,电流经碳纤维丝会导致电力设备温度上升。如果电流达到一定强度,则会烧断输电线路引起火灾,给敌方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电力供应中断后,还会迫使敌军启用自带发电系统,从而易被侦察系统发现对方发电机的红外信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曾用装满碳纤维小卷或碳纤维布条的巡航导弹弹头,使巴格达周围的7个发电厂和28个电站瘫痪,陷入混乱。

  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趋势

  从非致命性武器的使用效果、作用原理和物质组成看,应该发展使人员战斗力丧失的失能性武器,而且在对物理、化学、生物的的利用都将有新的突破。

  第一,轻小灵便。

  第二,实现非致命性武器的一体化,配套化。例如,外警装备的玛斯战术备-

  .可修编

  .

  .

  -用箱。

  第三,远、中、近火力梯次配备。

  第四,终点效应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各个领域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各项医学成果,使得人们对于人体生物,生理机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些科研成果越来越多的武器专家所利用,制造出多种致伤机理很独特的新式非致命武器。

  第五,一物多用。如德国的手发式捕捉网抛射器,既有捕捉网,在网上还加装了一个OC喷射器。

  第六,有对肉体伤害转向对精神的伤害。“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必是非致命性武器未来发展的趋势。据美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五角大楼曾研制过一种威力惊人的“性感炸弹”。今日,解密的军方文件中披露了这一非致命武器的新变种。这种炸弹可以破坏敌方官兵的道德伦理、涣散其部队纪律,让他们成为不可思议的同性恋者。在有关研制“性感炸弹”的提案中写道:这种武器可以对敌方的道德操守给予“完全非致命性的打击”。

  结论

  由于战争具有残酷性与破坏性,而人们既要进行战争,又想要减少伤亡与损失,正是这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非致命武器在战争舞台上闪亮登场。非致命武器是一种全新概念的高技术武器。尽管非致命武器的研制与应用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能立即取代现有的传统武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使用它明显利大于弊,更有利于减少伤亡与损失,更有利于反恐的文明化。因而,非致命武器日益成为武器家族新的发展方向,更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不惜重金进行研制与开发的对象。可以说,随着这类武器的运用,非致命武器定-

  .可修编

  .

  .

  -会对传统的作战方式造成冲击性影响,使未来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

  参

  考

  文

  献

  [1]

  王丽静.不流血的战争—非致命武器新发展[J].轻武器,2007(10)上:

  8—12.

  [2]

  连鲁军.发展中的非致命性武器[J].国防科技,2004(1):35—36.

  [3]

  秋风.非致命性武器[J].军事,2007(12).

  [4]

  马寿春.形形色色的非致命性武器[J].生命与灾害,2009(1):25—26.

  [5]

  赵建和.警用非致命武器新装备—LED失能器[J].警察技术,2008(7):

  62—63[6]

  王占良.非致命武器新发展[J].兵器知识,2007(6).56—5-

  .可修编

  .

篇六: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非致命性武器发展趋势

  及对警用装备的启示

  ①课

  题

  组

  (武警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86)

  【摘

  要】

  具有高科技性质的非致命性武器有

  物理型

  、化学型和生物型三种

  。它们既可使有生目

  标暂时失去抵抗能力或受到抑制

  ,却又不危及生命。我国警用装备应该有选择地全面装备物理型

  、化学

  型和物理化学综合性的非致命性武器。【关键词】

  非致命性

  ;武器

  ;趋势

  ;警用

  ;装备

  在过去的10年间

  ,全球恐怖活动和低烈度武装

  冲突不断增加

  ,使得各国政府在应付突发事件方面

  面临巨大挑战

  ,深感仅仅依靠以往的常规军事装备

  已难以控制日益复杂的安全局面

  ,因而对于发展新

  型防暴装备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于是

  “,非致命性武

  器”的概念应运而生

  ,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军事科技界

  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军事科技界的这一热潮

  ,对

  警用装备的影响显而易见。1非致命性武器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的物质

  。在骚乱的人群中

  ,使人精神上产生诧异和

  惊恐

  ,头脑眩晕

  ,眼睛暂时失明

  ,过一段时间后就会

  恢复正常。次声炮

  ,即噪声炸弹

  。当这种炮向敌方阵地发

  射时

  ,炮弹在敌方上空爆炸

  。它能使敌方作战人员

  产生恶心

  、呕吐

  、头晕的不良感觉

  ,甚至会昏迷不醒。强光手电

  ,强光暂致盲武器

  。它是用闪光灯泡

  闪光后经光学聚光器聚出一束很强的光束

  。用它照

  射歹徒的眼睛使其双目产生暂时致盲

  ,伴随有头脑

  眩晕

  、丧失活动能力

  ,便于警察逮捕

  。经过一段时间

  后

  ,歹徒又恢复视力。1.1.2防暴枪

  、防暴弹和防暴发射器

  它又分为手

  枪式和肩扛式两种

  。手枪式防暴枪发射小型和近距

  离的防暴弹

  ;肩扛式防暴枪发射距离远的防暴弹。防暴发射器可以同时发射多发大型防暴弹

  。防暴弹

  有环翼形软质橡皮弹

  、硬质单粒或可分几粒的橡皮

  弹

  、塑料弹

  、木质弹以及各种化学催泪弹

  、无毒烟雾

  弹和染色弹等

  。它们的用途起到制服罪犯和驱散骚

  乱群体作用

  ,但这些防暴弹一般不会使击中对象致

  命和留下永久的残缺

  。环翼形软质橡皮弹

  ,靠着旋

  转弹体对人体擦伤

  、震荡引起疼痛

  ,对人体皮下组织

  无破坏作用

  ,几天内可以好

  。塑料弹

  、木质弹以及硬

  目前世界非致命性武器

  ,从使用效果上

  ,可分为

  使人员战斗力丧失的失能性武器

  、使基础设施和装

  备失效的武器

  、使敌方电子设备失灵的武器三大类

  ;按其作用原理和物质组成

  ,大体上可分成物理型

  、化

  学型和生物型三种。1.1物理型非致命性武器

  1.1.1声光武器

  在枪榴弹中加入能产生强光

  、闪

  橡皮弹靠打在地面上反弹的动能打到歹徒身上引起

  光和巨响等功能

  ,构成强光弹

  、眩晕弹等

  。它利用爆

  疼痛

  ,不会引起永久性的伤残

  。但是

  ,这些防暴弹不

  炸后产生的高度强光

  、巨响使敌方人员暂时有失明

  、可直接向人脸或眼睛射击

  ,否则会引起永久性的伤

  耳聋

  、错乱

  、惊恐等现象

  ,从而丧失活动能力和反抗

  残或者太近射击可能会致命。能力。声光手榴弹

  ,弹壳是用塑料

  、软质橡皮或者薄铝

  片制成

  ,弹内装有引信和高爆炸的炸药或产生强光

  ①1.1.3警棍

  按其制造材料和外形

  ,大致可分为木

  质警棍

  、塑料警棍

  、橡皮警棍

  、气动警棍

  、铝制警棍

  、直式警棍

  、爪式警棍

  、垂直手柄警棍

  、隐蔽式警棍

  、伸

  收稿日期

  :2003-10-31基金项目

  :武警工程学院

  2003年度军事理论课题《武警部队非致命性武器应用前景研究》部分内容。缩式警棍

  、电击警棍以及催泪警棍等。1.1.4电击武器

  除了电击警棍外

  ,还有电击枪发

  幕便于警察进攻罪犯。1.2.3染色弹

  在金属薄片

  、塑料及软质橡皮

  射电弹以及电击手套

  。它们主要使受击者在高电压

  和小电流作用下

  ,产生麻痛到肌肉的痉挛

  ,失去反抗

  能力

  。电弹是一种带电的子弹

  。射入歹徒身上可以

  挂住

  ,因电流小

  ,会较长一段时间引起麻痛

  ,无生命

  危险。1.1.5水枪和水炮

  它们是车载型较大的非致命

  的弹壳内装入强有机染料和引信

  。投掷后

  ,施放着

  色剂

  。染料也可以放入水枪或水炮中与催泪剂或水

  混合进行喷射

  ,也可以将染色弹用防暴枪进行发射。它主要是使群体骚乱者的衣服或皮肤或头发着色。为骚乱过后

  ,警察进行追究骚乱者提供重要的线索。1.2.4润滑剂

  也叫溜冰场武器

  。这类物质类似

  性武器

  。车载大量水

  ,靠强压水泵喷出高压水流

  ,它

  可以是连续喷射也可以间歇喷射

  ,或者用泡沫聚乙

  烯作弹托直径为

  75mm的水球制成的水弹

  ,在射击

  过程中水球不会破裂

  。它们的作用是射中人体

  ,将

  其击倒

  ,起到驱散人群的作用

  。当然水枪和水炮还

  可以射出染料和催泪液体

  ,这样都会起到驱散示威

  者作用

  ,不会引起伤残。此外

  ,还有微波武器

  、全息图像武器

  、逻辑炸弹

  和纤维弹等。1.2化学型非致命性武器

  以特定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产生的特殊效果为

  作用机理

  。下面将这些化学型的非致命性武器作一

  简单介绍。1.2.1催泪武器

  可分为催泪手榴弹

  、催泪枪榴

  特氟隆

  (聚四氟乙烯)和它的衍生物

  。它可用飞机

  、火炮施放

  ,也可由人手工涂刷在机场

  、航母甲板

  、铁

  轨乃至公路

  、街道

  ,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滑冰场”。

  由于这种超滑物几乎没有摩擦系数

  ,又极难清洗

  (除

  非使用刮刀把它一点一点地刮掉

  ,否则无计可施)。

  这时

  ,即使再好的地面运载装备也将无济于事

  。一

  旦在机场

  、航母甲板

  、铁轨

  、公路上使用

  ,就使车辆无

  法运行

  ,火车无法开动

  ,飞机难以起降

  ,无法施行战

  斗行为

  。还可以把超强润滑剂雾化喷到空气里

  ,当

  坦克

  、飞机等发动机吸入后

  ,功率就会骤然下降

  ,甚

  至熄火。1.2.5超强粘合剂

  即粘性泡沫

  。这是一种运用

  超粘性聚合物

  ,如化学固化剂和纠缠剂

  (即胶粘剂)等

  。作战时可用飞机播撒

  ,炮弹

  、炸弹的投射等方

  法

  ,将粘性很强的胶粘剂直接置于道路

  、飞机跑道

  、武器

  、装备

  、车辆或设施上

  。这类化学制剂的作用与

  超强润滑剂正好相反

  ,具有超级粘合力

  ,甚至像“粘

  苍蝇纸”那样

  ,粘住车辆和装备使之寸步难行

  。胶粘

  剂一旦被吸入发动机

  ,可造成发动机熄火

  ,当车辆的激光测距仪

  、瞄准器等部件上粘上这种胶粘剂时

  ,它

  们将失去作用

  。在公路上使用一种特殊的橡胶破坏

  剂

  ,可

  逐

  步

  使

  车

  辆

  的轮

  胎

  变

  形

  、破

  碎

  乃

  至

  爆

  裂

  ,被

  “钉”在沥青路上不能动弹。还有一种叫丝网枪的胶粘武器

  ,它分为两类

  :一

  是蛛丝枪

  ,也称特种胶粘武器

  。它所发射的类似蜘

  蛛分泌液的粘性丝状物质

  ,能够粘住对方

  ,使其失去

  活动能力

  ,从而束手就擒

  。二是捕捉网

  。它是警察

  在捕捉犯罪嫌疑人时的得力助手

  。可以通过喷射装

  置弹射或装载在汽车

  、直升机上发射

  ,将被追捕者笼

  罩在网络里

  ,无法逃跑。超强腐蚀剂

  、泡沫剂

  、易爆剂和阻燃剂等

  ,也都

  是这类武器。1.3生物型非致命性武器

  国外一些研究人员的论弹

  、催泪喷射器

  、警棍和手枪式自卫喷射器等

  。常用

  的催泪剂有氯乙酰苯

  (CN),氯苯丙二腈

  (CS)以及

  天然的辣椒粉

  (OC)等

  3种

  。无毒烟雾剂有六氯乙

  烷。CN剂使人感到恶心

  、烧灼感

  。若使用浓度过

  大

  ,会使人致死

  。CS剂使人

  眼

  睛

  感

  到

  强

  烈

  的烧

  灼

  感

  ,大量流泪

  ,并咳嗽

  、胸闷

  、呼吸困难

  、不自觉地流

  鼻涕

  ;若过量使用会引起皮炎

  。辣椒粉有极强辣味

  ,使人口辣舌燥

  ,流鼻涕

  。主要用于驱赶大规模群众

  示威

  ,暴力性非法集会和暴乱

  。CS毒剂在警用定为

  蓝色包装标志

  。毒剂为黄色结晶体

  ,很容易随风特

  别是烟雾飘散

  。催泪枪榴弹

  ,是用

  37mm气步枪或

  者防暴枪或者气手枪发射

  ,射程在

  50~400m之间

  ,同样施放催泪瓦斯。催泪喷射器

  ,是警察戴有放毒面具肩背催泪喷

  射器向骚乱群体喷射催泪瓦斯

  。较大型的催泪喷射

  器还可以进行车载喷射

  。喷射的催泪剂有气雾型

  、射流型

  、粉尘型和泡沫型等类型。1.2.2无毒烟雾弹

  在金属薄片

  、塑料或软质橡皮

  的弹壳内放有无毒烟雾剂和引信

  。投掷后

  ,施放烟

  48文透露

  ,美国目前正在

  利用合成

  DNA技术研制“非致命性武器”,但具体

  细节属于高级机密

  ,外界一时无法得知详情。油料凝合剂

  ,也是一种微生物战剂

  ,将其投入到

  2.1警察使用武器的目的特殊

  警察使用武器的目的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

  产

  、生命安全

  ,保卫社会稳定

  。如在海上缉私战斗

  油料中可使油料变质

  ,凝结成毫无用途的胶状物。中

  ,走私分子走私价值几百万元的货物

  ,当不能人

  、它主要用来破坏敌方的油库等。货全获时

  ,就应把获取货物放在首位

  ,确保国家财产

  警犬是警察驱散骚乱群体和逮捕恐怖分子的有

  力助手

  ,所以很多人倾向于将警犬称为动物型非致

  命性武器

  。我们不主张这样划分。非致命性武器的种类不少

  ,但是它们的主要特点

  性能是一致的:用化学物质破坏军事设施

  、装备及后

  勤保障系统

  ,利用声能

  、光能

  、电能

  、核能

  、化学能等途

  径产生的效应

  ;运用物理装置巧妙发力

  ,致使有生目

  标暂时失去抵抗能力或受到抑制

  ,但不危及生命。目前

  ,国际上物理技术应用于非致命性武器的研究最为活跃

  ,其次是化学及生物技术

  。国际上一

  些军备大国虽然口头上反对使用生物化学武器

  ,但

  仍在进行此类武器的研制

  ,并且将这种研究延伸至

  “非致命性武器”的领域。生化类“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

  ,遭到许多人的质疑

  ,他们认为发展此类武器是在钻国际公约的空

  子

  。同时

  ,许多人认为

  “,非致命性武器”并不是不能

  置人于死地

  ,如果使用不当照样可以夺命

  。而且

  ,此

  类武器如果管理不当

  ,有可能成为罪犯或恐怖分子

  的工具

  ,给各国政府带来更大的麻烦。但尽管存在许多争论

  ,面对国际恐怖

  、犯罪活动

  日益增多的复杂局面

  ,各国政府不可能放弃这些武器

  的研究发展计划

  。而这种研究到底还要走多远

  ,将取

  决于全球范围内的恐怖活动是否能被彻底根除。不过我们认为

  ,即便是没有恐怖分子

  ,犯罪分子

  却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根除的,更何况在当前的国际

  反恐怖的双重标准下并不缺乏恐怖分子生长的温床

  与土壤

  。因此

  ,发展非致命性武器已经成为不可阻

  挡的历史潮流。2警察执行公务运用武器具有特殊性

  不受损失

  ;当违法分子以爆炸危及重要桥梁

  、大坝

  、油库

  、电厂时

  ,其战斗目的必须是以保护上述重要目

  标为主

  ,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当犯罪分子

  挟持人质以期达到不法目的时

  ,其战斗目的是既要

  保全人质

  ,又要捕歼罪犯

  ;当发生大规模群体骚乱

  时

  ,战斗目的是驱散人群避免伤亡事件。2.2警察作战对象的特殊性

  警察作战的特征是抓捕

  ,即尽最大可能生擒捕

  获违法犯罪分子

  。因为这些作战对象

  ———各类违法

  犯罪分子

  ,包括境外敌对分子

  、黑社会帮伙

  ,都是各

  类不同的犯罪嫌疑人

  ,是违犯了不同法律的人员

  ,应

  按法律要求

  ,对其实施审问

  、判决等有关法律程序。如果就地将其击毙

  ,法律程序就无法实施了

  。况且

  ,有些嫌疑人也不一定就是罪犯

  ,或者还是无辜群众

  ;即使重要违法分子

  ,还要审问案情

  ,以及获取与案情

  有关的重要线索等

  。所以

  ,警察战斗必须提倡捕获

  ,

  这是警察战斗的主要特性。2.3警察使用武器的地域性

  警察代表国家和人民执行法律

  ,一切行动不但

  要受法律约束

  ,而且还要注意当时的环境和周围群

  众情况

  ,不能给社会或境外造成不良的影响

  。只能

  在国内的有关地域里使用武器

  ,不能跨国境作战

  ,也

  不能向境外射击

  ;即使是武警部队的海上缉私战斗

  ,国家有关部门还规定

  ,不准越省或辖区缉私。2.4警察使用武器的辅助性

  警察在执行公务中

  ,传统武器的使用是辅助性

  的。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规定》对使用武器的情

  况有细致的规定

  。必要的武力打击是必不可少的,但关键要尽可能减少伤亡

  ,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

  的利益

  。即使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

  ,警察在维持国

  内稳定或进行执法“抓捕”时

  ,使用武器的时机也进

  行了严格的限制

  ,而且主要使用催泪弹

  、高压水枪

  、警棍盾牌等非致命性武器

  。所以

  ,尽管武器是取胜

  的重要的物质条件

  ,但以杀伤

  、杀死敌人为主要功能

  的传统武器在警察作战中处于辅助性的地位。3非致命性武器发展趋势对警用装备的启示

  传统的军队作战以消灭敌人为主要目标

  ,以歼

  敌完全

  、彻底干净为大胜

  ;作战总的原则是消灭敌人

  是第一位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在现代战争中

  ,

  却要尽量避免造成人员伤亡

  ,所以促进了非致命性

  武器的发展

  。作为警察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其主

  要职能是抓捕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

  。所以

  ,在越

  来越文明化的今天

  ,警察运用武器执法时就更应该

  采用非致命性武器生擒活捉的办法。在我国

  ,警察面对的主要是国内影响社会安定

  4的各种因素

  ,往往是人民内部矛盾

  。警察使用武器

  并不是纯粹为了消灭对手

  ,消灭是迫不得已时的权

  宜之计

  ;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抓捕

  、生擒或者驱散

  ,从

  而实实在在地维护好社会的安全与稳定。3.1非致命性武器是警用装备的最佳选择

  面对越来越猖狂

  、凶狠的犯罪分子

  ,警察既要用

  强制的手段制止违法犯罪

  ,又要达到不致人死亡的目的,怎么办呢

  ?惟一的办法就是使用非致命性武

  器装备来“不杀而抓捕罪犯”。根据武器装备的特点

  来看

  ,具有高科技性质的非致命性武器

  ,既可使有生

  目标暂时失去抵抗能力或受到抑制

  ,却又不危及生

  命

  。显然

  ,要圆满完成警察的特殊任务

  ,只有非致命

  性武器可以担当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只有非致

  命性武器才能成为警察的主要武器装备。3.2我国警察急需装备非致命性武器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

  ,有些派出所害怕干警丢

  失或损坏枪支

  、出事故等

  ,竟然不愿意保存和使用枪

  支

  ,仅用人力和传统的手铐与警棍

  ,往往造成干警伤

  亡而犯罪嫌疑人逃逸

  。例如

  ,2003年

  9月

  11日凌

  晨

  ,316国道福建省某公路超限检测点门口发生群

  体暴力抗法事件

  ,该分局副局长竟在被追打中猝死。2003年

  10月

  14日

  ,西安市公安干警祝选朋与战友

  卫器的防暴警察

  ,实际上非常少

  。武警部队所拥有

  的比较先进的自卫器

  、催泪弹等

  ,主要装备武警部

  队

  ,还没有完全在公

  、检

  、法及保卫部门推广开来。3.3我国警用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方向

  从非致命性武器的使用效果

  、作用原理和物质

  组成看

  ,警用装备应该发展使人员战斗力丧失的失

  能性武器

  ,主要是物理型

  、化学型的非致命性武器。在物理型非致命性武器方面

  ,应主要发展

  :①声

  光手榴弹

  、强光手电等声光武器

  ;②橡皮弹

  、硬质单

  粒或可分几粒的橡皮弹

  、塑料弹

  、木质弹

  ,各种化学

  催泪弹

  、无毒烟雾弹和染色弹等防暴弹及与之配套

  的防暴枪和防暴发射器

  ;③电击警棍

  、电击枪发射电

  弹以及电击手套等电击武器

  ;④水枪和水炮

  ;⑤各种

  形式的警棍

  ,特别是催泪警棍等。在化学型非致命性武器方面

  ,优先选择

  :①催泪

  手榴弹

  、催泪枪榴弹

  、催泪喷射器

  、催泪警棍等催泪

  武器

  ;②蛛丝枪

  、捕捉网和粘性泡沫一类的超强粘合

  剂武器

  ;③无毒烟雾弹和染色弹

  ;④适当发展镇静

  剂

  、发笑剂

  、致幻剂等失能剂。其中

  ,在物理

  、化学综合型方面

  的研

  制

  应

  该

  加

  强

  。比如

  ,在染色弹中加入电磁感应类物质

  ,不但可

  以从颜色上标记还可以用先进仪器追踪犯罪嫌疑

  人

  ;将传统武器与化学试剂相结合的电击警棍

  、电击

  枪发射电弹

  、电击手套

  ,以及手枪型和警棍型喷射自

  卫器

  ;致命性武器与非致命性武器相结合的“两用”

  武器

  ;等等

  。武警工程学院近几年研制生产的一些

  产品就具有典型性

  ,可尽快推广成为武警和公检法

  等执法

  、保卫人员的警用装备。参考文献

  :

  1一起追赶一小偷时

  ,自己被刺身亡

  ,战友重伤住院。前不久

  ,某地又有警察在一洗浴中心抓捕犯罪嫌疑

  人时

  ,集体被打并受到非法拘禁

  。虽然发生这种事

  情的原因很多

  ,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执行公务者要

  么徒手

  ,要么只有常规的手枪

  、警棍和手铐

  。谁愿意

  因执行公务而误伤群众或致死人命被法办呢

  ?徒手

  或有枪不敢或不愿打

  ,武功不行时就只好挨打

  、被拘

  禁

  !如果装备了非致命性武器

  ,结局自然就会截然

  不同。《华商报》2003年

  10月

  1日报道

  ,广州

  200空

  警开始带枪登机执勤

  ,而且多半是隐身旅客中的便

  衣

  。如果是常规枪支

  ,在飞机上似乎也不便使用。所以

  ,我们建议

  ,还是应该尽快为空警配备非致命武

  器

  ,最好是致命与非致命相配套的武器。2003年初

  ,武汉市就给所属银行配发了大量标

  2345678记弹

  。这样

  ,使逃跑中的犯罪嫌疑人

  ,一旦“中弹”,就难以逃脱被抓住的命运

  。这就是明智之举。但是

  ,据调查

  ,到目前为止

  ,绝大多数公

  、检

  、法

  及保卫部门

  ,甚至连高科技非致命性武器的影子都

  没见到

  。目前配备标记弹的银行和捕捉网

  、喷射自

  50白文杰.关于确立“非致命性武器”词条及定义的考证J.武警

  技术学院学报

  ,1995,(3).吴玉斌

  ,王健.新概念武器

  ———非致命武器

  J.沈阳工业学院

  ()学报

  ,1995,3.徐俊培.非杀伤性武器的研制J.世界科学

  ,1995(6).邓立新.杀伤性化学武器J.知识介绍

  ,1997,(10).李进培

  ,刘杰.外军非致命性

  武

  器

  研

  究

  现

  状

  及

  防

  护

  研

  究

  对

  策

  J.人民军医

  ,2000,(12).蔡芸.“非致命性”武器研发的新动向J.经济导刊

  ,2003,(1).Jane’sPoliceandSecurityEquipment2003~

  2004.editedbyMike

  McBride,2003.华商报N,2003.(责任编辑

  :熊贤培)

篇七: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0全球与中国非致命生化武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12020全球与中国非致命生化武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2020全球与中国非致命生化武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2报告摘要

  2019年全球非致命生化武器市场总值达到了xx亿元,预计2026年可以增长到x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xx%。

  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非致命生化武器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别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非致命生化武器的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的生产商。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产品类型、不同产品类型产品的价格、产量、产值及全球和中国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

  主要生产商包括:

  LamperdLessLethal

  BAESystems,Inc.

  QinetiqGroup,Inc.

  GeneralDynamicsCorporation

  TASERInternational,Inc.

  Moog,Inc.

  RaytheonCompany

  ChemringGroupPLC.

  TextronSystems,Corp

  LRADCorporation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

  直接动力型

  直接接触型

  2020全球与中国非致命生化武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3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军事机构

  执法机构

  重点关注如下几个地区:

  北美

  欧洲

  日本

  东南亚

  印度

  中国

  以上内容节选自《恒州博智

  |非致命生化武器市场分析报告》,详细内容请联系发布者。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BYYY

篇八: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摘要: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作为非致命武器装备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有机结合体,其与新兴技术结合将极大改变现有的处突任务作战理论和模式。首先分析了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背景需求,对国内外先进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先进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主要特点的分析归纳,描述了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应具备的三个典型特征,并对未来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最后,从强化机动、识别、模拟和仿真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对武警部队未来处置突发事件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非致命武器;智能化;前景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国防军事领域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趋势逐渐显现。与常规武器、生化武器、核武器不同的是,现代非致命武器装备拥有的“人道性”和“低冲突性”成为多样化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优先选择,非致命武器装备发展也应朝着智能趋势演变,针对多样化任务采取不同程度、类型的处置措施,以提升非致命武器装备处置效能,确保多样化任务圆满完成。

  一、非致命性武器装备的应用现状

  非致命武器种类繁多、形式不一,根据不同的任务分类、作用原理、作战方式和物理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作用的目标对象可以分为反人员非致命武器和反物质非致命武器。从非致命武器装备技术属性上划分,可以分为物理类、化学类、定向能类、生物类、心理战类、信息战类等。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背景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也伴随产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不断增加,民族分裂势力在境外敌对势力的支持下愈加猖獗,由于这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常常有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裹挟其中,武警部队在遂行处突任务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旦动用武器造成群众伤亡,可能使事态急转直下,若有不法分子趁机挑唆煽动闹事,我们党的、政府的、武警部队自身的形象都将受到诋毁。所以遂行这种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时,主要运用非致命武器装备。常见的有防暴枪、爆震弹、催泪弹、橡皮弹丸、捕捉网枪、电警棍及高压水炮,技术原理比较简单,主要是进行武力威慑和驱散,迫使有生目标短暂失去攻击能力,对作用目标造成极大心理威慑,同时不产生群体性失能影响和永久不可逆严重损伤,避免不明真相的无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波及。

  (二)国外先进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

  正如美国专家智能型非致命武器装备,突出的特点是无生命的武器装备具备了智能感知、识别、判断甚至自启动功能,能够随着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或者实现自适应性调整。外警非致命武器装备主要包括催泪弹、动能弹、防暴声光弹、染色弹、防暴枪械、防暴喷射器、非致命电击器等常规性型武器装备,也包括非致命声波武器、非致命微波武器和非致命激光武器等新型装备,主要作用于人体,疼痛灼烧感不会留下伤痕,亦不会延长目标对象疼痛时间或者产生身体永久伤害,更多倾向于“威慑”功能,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能够指向人群中某特定的目标具备压制单个重要目标能力,纳入反恐作战体系后,为快速精准打击涉恐涉爆首要分子提供可能性。

  (三)国内先进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

  目前的智能型非致命武器装备以反物质为主、反人员为辅,主要针对掌握装备、车辆和一定技术基础的不法群体,例如当下的极端港独实力,他们具有高度组织性、目的性、破坏性,需要提高警惕。目前国内典型的反物质智能型非致命武器是电磁阻车系统,针对集团犯罪分子的车辆进行识别、跟踪、判断,采用主动反应的运行模式,一旦不法分子驾驶机动车辆冲闯我任务区域,自主系统将识别敌我,并启动应急状态。除此之外,由某大型军工集团牵头研制的六旋翼爆催弹挂仓式无人机已经问世,该无人机能够一次最多可携带五枚爆催弹,采用卫星导航和人脸识别系统,能够实现精确定位追踪,在处置类似于非法集会的极端群体性事件中可以发挥对闹事群体头目人员精准威慑的作用。

  二、智能非致命性武器装备的基本特征

  非致命性武器装备不以大规模杀伤人员、武器装备和基础设施为主要目标,智能为非致命武器配上了灵敏的“眼睛”和聪慧的“大脑”,使之匹配了高精的感知、识别、判断、自启动功能,使非致命性武器装备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然而,智能非致命武器并不是孤立的武器单元,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布设各种类型的传感器,通过各种侦察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早期预警、全维侦察和立体监视,构建数字化通联系统,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才能充分发挥作战效能。

  (一)作用方式智能化。非致命性武器装备的作用原理与传统的杀伤性武器有着根本性的差别,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又使原理作用方式发生了崭新的变化,识别和打击目标更为精确,既要确保对目标的威慑力,又要保证对目标非致命效益的安全性,从而将人致命或永久性伤害的概率降到最低。目前国内外非致命武器装备种类繁多,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也层出不穷,性能越来越先进,主要动力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非致命武器装备发展的技术基础涉及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声光电磁技术、心理学技术等广阔科学技术领域,并且伴随着激光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及在非致命武器装备领域的广泛应用,未来的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会以这些高新技术为支撑,作用方式会向高技术、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作用效果可控化。智能的非致命性武器装备可以更精确对作用效能进行选择和控制,在一定距离内智能控制对有生目标进行点对点精确打击,并且打击的作用效果具有可逆性,人员身体机能恢复、装备设施维护维修工作都可以恢复到之前水平。以车载非致命微波武器为例,不仅可以点对面辐射目标区域,还具备较强的选择性,能够精确指向人群中的特定目标,具有方向性强、能量聚集、打击精确等特点,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来调节作用能量的大小,是威慑警告还是令受打击目标失去行动能力甚至是对打击目标施以身体杀伤效果。

  (三)社会效益最大化。非致命性武器装备是武警部队遂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客观需求,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拥有更多的选择参考性和决策辅助性,更加遵循“三个慎用”的处置原则,既保护了合法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影响,又进一步威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符合现代社会人道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同时,智能非致命性武器装备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够纠正传统非致命武器装备存在的化学性、污染性的弊端,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得到控制,能够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三、智能非致命性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

  非致命武器装备智能化应用,将会极大地提高部队的装备信息化水平,提升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水平。因此发展智能型非致命性武器装备,构建武警部队非致命武器装备信息系统,以先进多元的科学技术提升正确处置的安全系数,对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智能发展的重点方面

  1.以信息和信息系统为主要攻击目标。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推动现代非战争军事行动作战模式的变化,由冷兵器、热兵器逐渐发展成为通过声、光、电、气等现代元素运用使得对方信息系统失能,作用目标不仅局限于目标人体,具有智能打击能力和“低冲突性”的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能有效降低目标人员和社会风险。

  2.以先进技术多元化为主要发展重点。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与常规型、改进型非致命武器装备相比,具有更高层次的设计思想、技术原理和内生结构。它是新时代作战思维与技术智能化发展水平相结合的产物,运用多元化的先进技术,能够提升非致命武器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以先进技术多元化促进非致命武器装备系统综合集成,可彻底改变单兵武器装备繁杂而功能单一的现状,实现“1+1>2”的集优效果。

  3.以小型精确智能化为主要发展方向。从物理外观来看,许多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因为自身电路复杂、原料多元的原因,体积比较庞大,装备的运输保障存在一定的难题。同时,针对任务不同能调整非致命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对任务官兵在应对不同目标、需达到不同的非致命效果时,能否精准识别主要打击目标,成为智能化发展的必备方面。因此,要想实现非致命武器装备智能化,就要在装备研制小型化和装备释能精准化上寻找突破口。

  (二)智能发展的隐患风险

  1.安全性能。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致命性结果。比如声波装置和电磁波波装置有时会对肌体产生持久破坏甚至引起人体脑溢血及内脏破裂,激光可识别炫目系统的激光可能对作用对象的虹膜晶体造成长期影响,因此如何在现有非致命武器装备上提升安全性能,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事件,成为智能发展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2.自主意识。部分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由集成芯片控制,并具有自启动、自适应功能,引发出一个新的问题。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芯片失能、失控后作出错误选择,导致突发事件处置失当,责任由人还是由装备来承担?显然,从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水平上来看,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只是“人”的力量延伸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具备独立的法律人格,因此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自启动失误造成后果的,应当由武器装备控制人承担责任。

  3.伦理法规。虽然非致命武器装备拥有天然的“低伤害”优势,不以对生物造成武力杀伤为使用目的,不受军事冲突法和《日内瓦公约》的约束,但非致命武器装备并不是绝对“零伤害”,智能化水平高低不代表在遂行多样化任务时造成客观伤害的程度高低,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以其高技术性,甚至有进一步突破伦理界限的风险,例如美军曾试图研制一款“性感炸弹”,即一种特殊的催情药,受波及人群将在其影响下变成“同性恋者”,击溃目标人群的心理道德防线,并针对人类底线道德造成无可挽回的精神伤害,已实现击溃其组织纪律的目的。

  四、对武警部队未来处置突发事件的深刻影响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日新月异,在军事领域的集成创新也日益繁多,在非致命性武器装备智能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与其他高新技术领域的融合交流,推动综合集成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的发展,不论是部队和装备的机动,还是处置突发事件的模拟推演或者仿真训练,都将对武警部队处置新形势下多样化的突发事件产生深刻影响,力求在降低兵力和装备投入的同时,实现处置突发事件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作战效能最大化。

  1.强化机动能力,实现快速投入

  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由于自身结构原理的原因,大多体量巨大且功能单一,如何提升机动性能和侦察能力,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若实现主动拒止系统、自识别激光炫目系统等智能型非致命武器装备能够实现单兵化,将提高非致命武器装备的机动性、勤务性和作战效能。许多智能非致命性武器装备从技术原理上都是可行的,随着新材料技术、新制造工艺在非致命武器装备设计、制造方面的引进和使用,智能非致命性武器实现小型机动化已不再遥远。武警部队任务官兵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处置效能和处置范围都将得到较大程度的优

  化,既能使任务部队圆满完成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任务,又有效降低处置行为造成的不必要影响。

  2.强化模拟能力,降低运行成本

  由于技术成本和武器装备造价的原因,智能非致命武器装备在列装在役、维修保障等方面与常规型非致命武器装备相较而言,不具备全寿命管理成本优势,因此开发智能型非致命武器装备模拟系统,将模拟系统引入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训练,突出做好预演预练,能够降低运行成本,弥补短板。在2019年江西南昌“世界VR产业大会”上,某公司展出与武警江西总队合作开发的一款处置突发事件虚拟现实系统,系统模拟了常规型、改进型和智能型非致命性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通过处置突发事件的虚拟现实系统,以低成本实现了非致命武器装备运用训练的高收益,值得武警部队推广。

  3.强化识别能力,力求精准打击

  面对当前形势愈加复杂多样的突发事件,应强化处突任务分队识别能力,以非致命武器装备的多能化应对突发威胁的多样化,并且致力于不同性质和强度的非致命效果,以满足识别、针对不同目标的任务需要。例如通过将非致命武器装备与侦察装备的系统集成,为精准识别打击首要分子提供了可能,一旦发现目标,就意味着目标以进入我处置核心圈。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当中,可以有效提升我任务分队或单兵对可疑目标的识别能力,并实现对其特定对象实施特定程度打击。

  4.强化集约能力,提升作战效益

  长期以来,非致命武器装备发展比较单一化,导致武器装备运用过程中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如何通过武器装备系统的综合集成,是提升装备保障的能力、完成遂行多样化任务中,需要破解的系统难题,也是提升作战效益需要注意的重点环节。通过智能非致命武器系统的综合集成,提升装备保障的集约能力,充分发挥硬件优势,在武警部队遂行处置突发事件的任务行动中,由智能非致命武器系统与常规非致命武器系统组成的非致命武器系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集声、光、电、化学于一体的多功能防暴弹,可以体现出一弹多能化、系列模块化和终点效应多元化的综合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打击效果。

  五、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层出不穷,我国所面临的各种突发事件持续增多,武警部队为有效遂行职能使命,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非致命武器保障机制和功能,研究非致命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特征,是适应新形势下武警部队职责使命的需要,也是遂行多样化应急保障任务的需要。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推动非致命武器装备智能化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明确要求的,也是武警部队适应新时代变革、遂行多样化任务的时代选择。只有通过不断提升“人”和“器”的发展,推动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提高,才能确保武警部队能始终履行好新时代使命任务,以高标准实现两个“确保”,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答卷。

  参考文献:

  [1]郭三学.《非致命武器技术》[M].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2]罗忠新,黄东.低能激光武器在反恐战争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05):05.

  [3]魏继锋,徐楚璇.反人员非致命武器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四川兵工学报,2015(03):15.

  [4]傅瑜,陈定定.人工智能在反恐活动中的应用、影响及风险[J].国际展望,2018(04):119.

  [5]郭旭.人工智能、自动化武器系统及武装冲突法的适用[J].中国军事科学,2018(03):67.

  [6]张尊柏,余璐璐,陈军.处置突发事件军事行动装备保障研究[J].科技信息,2010(01):104作者简介:杨超(1993.5.15),男,汉族,江西樟树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非致命武器装备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状及 致命 武器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