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7篇)

时间:2023-08-11 15:40:06 阅读:

内容摘要: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篇一: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南安市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抽查

  初三年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为了解2015年秋季我市初中各年级的教学情况,促进初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市举行了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抽查,由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命题,各完中、初中校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本卷进行期末考查,依据命题组制定的《参考评分标准》组织评卷,并及时进行质量分析。我们对各校上交的质量分析报告进行汇总整理,并与部分初三年数学教师、学生座谈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初三数学考试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基本情况

  1、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实验教材为蓝本,结合我市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命题.试卷能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及“综合与实践”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的考查,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既关注所考查的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又关注对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状况,及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考查;既关注对结果性目标达成状况的考查,又关注对一些过程性目标达成状况的考查。试卷注意控制题量与阅读量,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在考试中的不必要负担;主客观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试卷结构总体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区分度。

  2、考试内容

  试卷的考查内容涵盖了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25章和下册第26章《二次函数》的主要内容,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

  3、试卷特点

  (1)以课标为依据,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着眼于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对基础知识一般只考它的直接应用,不搞知识堆积;对基本技能,不考繁杂的内容,这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以减轻学生负担,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体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试卷中对初中教材中反映出来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重点考查。如数形结合思想、转

  化的思想、方程思想等,这些在试题中都有体现。

  (2)以课本为本,不避讳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全卷试题一部分源于教材,是教材的例题、习题的原题,或改造、延伸和拓展。试题能从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引导教师教好教材,学生学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扩张效应。这样命题无疑对初中数学教学秩序的稳定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有利于广大教师深入钻研课本,防止题海战述,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3)创设探索思考空间,考查探究能力。试卷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确认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试题覆盖面广,几乎考查了九年级上学期全册和九下第一章的所有知识点,而且是重点知识重点考,核心知识反复考,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掌握,又使学生更加明确重点知识与核心知识,体现了考试对教学与学习的指导性。同时,试题难度适中,难、中、易比例及赋分合理,有较高的效度与区分度,体现了命题的评价功能。

  二、考试效果

  考试达到了预计的效果,学生考得了较好的成绩。据全员统计,全市到考人数共13174人,平均分91.00分,及格率61.38%,达A率13.25%,高分率(140分及以上)2.22%,满分7人,试卷总体难度系数P=0.6067。

  三、对试题的总体评价

  各类学校反映试题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大部分试题难度不大,能使绝大部分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一小部分试题注重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有一定难度,易于入手,但答好不易,具有区分度。由于较好地控制试卷的整体难度,考生们都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试卷把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放在首位,考查内容点多、面广,难度适宜(严格按8︰1︰1命题),不出人为编造的繁难偏旧的试题,使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1.重视体现人文精神

  一是内容、题型结构较合理。在内容结构方面,第21章《二次根式》考了16分,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考了29分,第23章《图形的相似》考了36分,第24章《解直角三角形》考了31分,第25章《随机事件的概率》考了12分,第26章《二次函数》考了26分,所占比例与各章节课时安排比例基本一致;二是整份试卷共26个小题,基础更基础,稍难题分步把关,难点分散并且合理分布在各大题的后面;三是试卷体现“依标用本”,试题尽量源于课本或改装(如第1、2、3、4、5、6、8、9、10、11、12、13、14、15、16、18、19、20、21、22、23题),这有利于使学生摆脱题海,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

  2.重视考查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试卷突出对基本数学思想的考查,如第7、17、22、24、25、26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第5、6、11、16、17、24、25、26考查了转化化归思想,第25、26题考查了运动变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函数思想等,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精髓,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重视考查创新意识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用“数学化”的探究过程与“实验数学”的观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索规律去解决问题(如第3、7、16、17、21、24、25、26题)。试卷注意设置开放性、探索性试题(如第7、17、25、26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这些题目,为考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等能力。四、学生答卷情况

  (一)学生已掌握的内容:

  1.二次根式的概念及简单运算。如1、9、20题。

  2.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及解法。如2、11、14、19、23题。

  3.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判定等。如第4、6、8、10、22题。

  4.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简单运用。如第5、15、16题。

  5.随机事件概率的简单运用。如第3、21题。

  6.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及简单运用。如第7、12、13、25(1)、(2)题。

  (二)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基本概念、性质定理掌握不到位。如第5题三角函数概念模糊;第7题不懂得由抛物线开口向下,用排除法只能选B;第8题比例的基本性质用错;第13题平移概念模糊;第17(2)题,无法正确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题,失分严重;第24题中的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掌握不到位等。

  2.审题、解题欠认真、细心。如第21题,把两数之积看成两数之和;第23题,有的同学把其中一种情况舍去等。

  3.基础欠扎实,运算解题能力差。如第2、11、19题,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知识不扎实,解方程失分;第9、20题,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能力差,表现为算错。

  1化简出错、x?23??24.识图能力欠缺,推理能力差。如第7题,识图能力欠缺,第22题画图粗心大意,造成失分。第24题,不懂得添加辅助线,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第26题证明推理过程书写较乱,表达不清。

  5.分析、综合解题能力差。如第25(2)(3)、26题中⑵解答较差,部分学生放空白。

  五、对今后教学及中考复习的启示与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

  3、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

  4、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的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训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

  2、复习过程中存在过偏、超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

  3、对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表述能力不高、书写较乱。

  4、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

  (二)教学建议:

  1.重视“双基”训练。

  ①把好计算的准确关:平时计算时要强调稳,分步计算,注意检查。

  ②把好理解审题关: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题意不清,不急于动笔答题。

  ③把好表达规范关:一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力求严谨;二是要书写整洁规范。教学中不必将“演绎推理”提早于教材的要求,但呈现形式可以提前出现,让学生在经常接触中不断熟悉。

  2.重视回归课本、回归课堂。

  中考试题多数来源于课本或从课本的基本要求出发加以拓宽,详细研读课本,即使是阅读材料等内容也要充分注意,这样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给学生以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应摒弃“重

  结论,轻过程”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理解、分析、探求的能力。

  3、重视问题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在问题变式教学中,教师或通过对命题结论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对命题条件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特殊到一般联想,引出新命题;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有哪些特例,还能否推广,它的反面情形如何,逆向思考结果怎样,与其相关问题结合起来情形如何。这样的变式训练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解决开放探究性问题的能力。

  4、重视数学活动的开展,不能忽视初高中衔接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都非常重视初高中衔接问题。例如,相关的图形的深层认识,要关注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图形的构造要求学生构造各种满足条件的图形,二次函数的问题也经常体现初高中衔接。

  5、关注每一位学生,加强学法指导。

  以作业为抓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态度,让学生充满信心,相信自己

  师生都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从而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进师生间交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要给予极大的关注,赋予极大的耐心。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并采取具体措施。

  6、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把握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研究解题策略,注重实践,培养探索猜想帮助直觉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研究各类题型的解题策略,如特殊值法、图形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等。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教学要作为一个重点内容,使一部分优秀的学生真正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优秀率。

  (三)中考总复习建议:

  1.抓好基础:

  ①重视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②重视运算、作图、推理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③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多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

  ④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专题训练,常见解题思路方法的总结、归纳和整理。

  2.注重综合能力的训练

  中考的综合题是决定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方法一:专题形式展开,系统训练;

  方法二: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与综合能力训练有机组合,螺旋推进。

  抓关键:(1)注意分析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2)注重思想方法运用的训练。

  关注中考中的新型题,注意探索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当的集中强化训练。

  3.狠抓落实:

  ①根据考试各分数段,分清学生好、中、差不同层次,题目要有针对性,分层次地进行辅导;

  ②落实到人,落实到题。哪一个题是哪一个学生出错,哪一个知识点不明白必须讲清;

  ③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4.“目标要明,方向要清,信息要灵,例题要精”。

  目标要明:班级目标、每一个学生的目标要明确。

  方向要清:考什么,怎么考,认真研读福建省各市中考题及2016年各市质检试卷。

  例题要精:各市模拟题要经过筛选、精选,有选择性地利用。

  初三年数学命题组

  2016年2月

篇二: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民族九年制学校

  王磊

  一、试题概况

  1、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标》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按要求设置,数与代数为49%(74分左右),图形与几何为37%(55分左右),统计与概率为14%(21分左右);易、中、难按5:3:2的题序定位及分配分值。

  2、试题结构:1~10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18题为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9~28题为解答题,分值为88分,总题量为28道题目,总分值为150分。各种题型的题量、分数、结构合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3、试题的主要特点

  (1)全面考查“四基”,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有较好的教学导向性。

  (2)注重考查数学能力

  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②注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试卷设计时,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最后一题的难度略有变化,考查学生在新问题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3)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

  ①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

  ②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探索性试题,考查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从而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紧扣课程内容,考查数学素养,体现学科特点

  试题对学生的“四基”、“四能”与“核心概念”的考查得到较好的体现。

  (1)、题目立足于课标要求,全面考查“四基”

  紧扣《课标》要求及教材,立足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部分试题由教材中的题目改编而成。例如:第1、3、4、5、6、13、14、17、20、21、22等题都是由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习题改编而成。有些题也是学生见过的题目的合理改造而来。

  (2)、注重考查数学能力

  试题关注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的形成。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试题中所设置的背景都是学生熟悉和可以理解的。另外注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借此考查学生正确地获取信息,并通过背景、数据及动手绘制图形来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试题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1、课堂教学及复习要基于《课标》和《考试说明》。

  试题以《课标》的课程内容标准要求为依据;体现了《课标》对学生在掌握数学和通过学习数学而达到的自身发展三大方面的要求:获得“四基”、发

  展能力、养成科学态度。阅读《考试说明》了解中考的考点。哪些是重要考点,哪些是必考考点。在复习中有意识的对这些知识点重点复习反复练习。对那些不常考的考点复习时点到为止,给学生和老师减负,也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数学。

  2、回归课本,夯实“四基”是教学的重点。

  试题注重考查了《课标》中对“四基”的要求,课堂教学与复习时要注重对“四基”的教学和巩固,使学生清楚、准确地把握,达到准确记忆并能灵活应用的程度;尤其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要回归《课标》及教材。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许多学生基础题的得分率不很高,许多学生不能准确进行运算,不能准确应用知识去分析、解决综合性问题,暴露出基础不够扎实、缺漏较多,不够重视对课本知识、例题、习题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值得注意的,要认真分析,加以改进。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想与方法,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复习回归课本,对知识进行梳理,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从教科书中寻中找考题的“影子”,多数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也就是说,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为编拟中考数学试题提供了丰富的题源,所以在备考中考的第一阶段,应以教科书为蓝本。应该掌握典型的例题、习题,掌握学习方法,对例题、习题能举一反三,通过融会贯通。通过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不同形式,达到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的的目的。

  学好数学要做大量的题,但反过来做大量的题,数学不一定好,“不要以

  题量论英雄”,而是提倡精练,练一些典型的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一些基本定理证明、基本公式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习题要应用其方法来解决其类似题目,做到训练有素,熟能生巧。

  3、重视思想和方法的训练。

  发展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试题注重考查了《课标》中对“10个核心概念”的要求,部分试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审题并且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灵活正确地解决问题;加强知识的整体性教学,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的联系来认识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学生相关能力的发展不能仅仅通过“听讲+练习”的方式来实现,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的习惯,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当的情境,以利于学生开展“尝试”、“辨析”、“概括”、“反思”等自主性活动,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思考方法,如画一个图表示问题、重新叙述问题、从定义出发、可以借鉴的有效经验、考虑特殊情形的结果等,使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考数学试题特别重视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初中数学中常用到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观察法、面积法、几何变换法;初中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数讨论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分解组法思想、数学模型思想、图形运用思想、用字母表示数。在中考复习中,应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效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加强平面几何推理证明的教学。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培

  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让学生经历对几何对象的实际操作、分析和应用过程,提高认识能力,加强对几何语言、图形语言和数形转化的练习,使数和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牢固的联系,提高学生几何推理能力,借助几何直观加强逻辑思维、逻辑推理的训练,使学生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处理数学问题以及实际问题。

  注重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加强处理图表信息的能力。现在就我们的学生而言一般看到比较长的题目就不做这道题目了。由于中考中很多材料不是课本上的直接内容,因此在所提供的中考复习中,一定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近年中考数学试题,很多题都是图象、图表为背景,展现在考生面前,特别是统计图表,函数图象,这类题目一般是通过观察图表、整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解答此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低,建议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正确分析题意、正确建立模型(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等)、正确建立关系上,如何有效提取信息、如何正确理清关系,这是值得重视的。在教学和复习中,要增加学生的思考和领悟,不要过于直接教学生如何解题,而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思考,增加学生对解题思路的探求和理解。

  运算、变形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计算器,不能过分依赖计算器,不能丢掉基本的运算和变形的技能,建议要加强学生对基本运算的训练,引导学生在正确掌握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理解运算步骤,掌握运算方法,切实练好运算基本功,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大运算量及正确运算的训练。

  推理论证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如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数学的思想方法,解题的灵活性,通性通法的能力,不要以题论题,要以题论法;包括推理过程的严密性,应用定理的完整性,得出结论的正确性,建议在这些方面要加强。

  4、教学中注意强调规范性,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

  (1)认真审题的习惯

  (2)

  很多同学审题不仔细,看错单位,抄错数字,忘记检验,见到熟悉题目就凭印象很快下结论等。审题一旦出错,所有的努力白做了。所以学生读题要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条件,任何一个字。就巴中中考题而言,细心是得高分的一个关键因素.

  (3)

  (2)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4)

  规范解题格式,部分同学(尤其是脑子比较好的同学),自己感觉很好,平时做题只是定个答案,不注重解题过程,在正规考试中即使答案对了,由于过程不完整被扣分较多。部分同学平时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业时免不了互相对答案,也不认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这些同学到了考场上常会出现心理性错误,导致“会而不对”,或是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整体得分。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平时下功夫努力改正。“会而不对”是初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

  注意学生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字迹的工整性,作图的准确性,辅助线的文字叙述的完整性;注意数学方法的学习和使用,不论是推理论证的问题,还是

  计算求解的问题,除填空题直接写答案之外,其余都应认真规范地书写,要有理有据;把握各种推理和论证的规律,使学生会推证数学命题,同时,必须掌握各种必要的数据,熟练计算,使运算达到准确无误的目的,把握定理使用条件的完整性。

  (3)让学生学会检查

  对于认真学习的同学做中考题是游刃有余的,但有时考虑问题不全面或不细心出现问题,只有通过检查才能发现,告诫我们的同学认真检查。

  (4)培养学生解综合题思路和方法

  建议老师平时应指导学生分析,讨论综合题的解法,对于难题也许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边做边思考,更容易理解掌握。

  还来不及享受美丽的锦瑟华年,就已经到了白发迟暮,一生匆匆而过。生命,就是这样匆匆,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就只剩下了回忆。

  生命匆匆,累了就选择放下,别让自己煎熬痛苦,别让自己不堪重负。放下该放下的,心才会释放重负,人生才能安然自如。

  人生就是一个口袋,里面装的东西越多,前行的脚步就越沉重。总觉得该得到的还没有得到,该拥有的却已经失去,苦苦追寻的依然渺茫无踪。心累,有时候是为了生存,有时候是为了攀比。

  只有放下羁绊前行脚步的重担,放下阴霾缭绕的负面情绪,才能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领悟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物外。

  人生太匆匆,累了,就放一放吧,何苦要执拗于一时的成败得失!

  鱼总是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快乐游弋,是因为鱼只有七秒钟的记忆,只在一瞬间,鱼便忘记了所有的不愉快。所以,忘记所有的不愉快,才能为美好的情绪留出空间,才能让心情灿然绽放。

  林清玄说:一尘不染不是不再有尘埃,而是尘埃让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是呀,世事喧嚣纷扰,放下纷扰,做一个阳光快乐的人,做自己快乐的主人!

篇三: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2011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概况

  (一)试卷结构

  2011年中考数学试卷共六大题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内容为义务教育九年制七年级至九年级数学教材(人教版)各册涵盖知识。

  全卷:数与代数占分值52分,空间与图形6分值53分,统计概率分值15分。第一大题为选择了共8小题(8×3′=24分),第二大题为填空题共8小题(8×3′=24分),第三大题共3小题(3×6′=18分),第四大题共2小题(2×8′=16分),第五大题共2小题(2×9′=18分),第六大题共2小题(2×10′=20分)

  (二)试卷基本特点

  2011年中考数学试卷,在题目的设计提题量上与2010年大至相同,改2010年选择题10题,填空题6题为2011年选择题8题,填空题8题,仍为以答题卷形式答题,实施网上阅卷。试卷难度适中,整卷难度分数为0.58左右。试题反映了考生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该学生的发展与终身学习的需求,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注重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考查,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在创新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也体现的更加明显,反映了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要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

  表一:试卷结构

  题型分值比

  1难度比

  选择题

  (第1—8小题)共8小题

  20%填空题

  解答题

  (第9—16小(第17—25小题)共8小题

  题)共9小题

  20%60%0.3以下

  16.7%0.31—0.8463.3%0.8520%成绩分析表

  20分以下

  3.3%20—398.7%40—5911.8%60—7915.6%80—9922%100—12038.6%最低分

  15最高分

  120平均分

  71.2及格分率

  优秀率

  53.97%8.69%

  试题难度分析(选择题除外)

  题号

  12345名称

  9-1617-1920,2321,2224,25满分

  2418171720样本数

  53895389538953895389零分

  人数

  1616274821659756及格人数

  2713342535611599448及格率

  0.50.630.660.290.08难度高低分组高低分组系数

  难度系数

  区分度

  0.580.650.660.380.240.560.560.590.470.280.660.870.780.930.5标准差

  差异系数

  6.3646.5825.4866.5094.1860.4530.5620.4840.9880.861(9—16题)

  一、考查知识点

  (1)有理数运算法则

  (2)

  分解因式

  (3)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6)

  平面图形中有关分解的数量关系

  (7)h.旋转圆形的中心点

  (8)

  几何图形中角的关系、线段的关系的解答

  二、主要失分原因

  (1)

  分解因式未完整

  如:x3-x=x(x2-1)=x(x+1)(x-1)只分解到第二步

  (2)

  解方程组答案缺括号

  如:

  ??x?4写成:x=4y=-3?y??31212(3)

  解析式中的量的关系

  如:y=x+90写成y=x+90o

  90度

  写成90o度

  三、教学建议

  (1)

  基础教学中基本知识点应要求学生清晰地掌握;

  (2)

  强调数学答案的规范化写作,并要求学生理解透彻应为什么这样写,从根本杜绝简单的错误,减少本来就不应该失去的分,如:更好地体现真实的数学水平。

  第17题

  考查知识点:

  (1)、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2)、分式乘除法;

  (3)、分式化简后求值;(4)、分母有理化。

  第18题

  考查知识点:

  利用列表或树形图求概率。

  第19题

  考查知识点:

  (1)、考查菱形的基本性质;(2)、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求法;(3)、求函数解析式。

  考生失分情况:

  (1)、第17小题一部分学生对于分式相加减知识掌握不足,失分情况较重,还有就是分母有理化失分开发部比较明显;

  (2)、第18小题学生失分主要表现在不会画树形图或列表;

  (3)、第19小题主要失分是几何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的坐标表示

  符号的错误较严重。

  教学建议:

  (1)、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分式基本性质及其简单运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要注意分母有理化教学;

  (2)、要注重对学生利用树形图或列表求概率的教学,尤其要注重树形图的画法。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到用树形图求概率,不能咐写概率答案;

  (3)、要注重几何图形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综合性题目的教学,尤其注意几何图形上点的坐标与线段之间的转化中符号问题,要让学生知道点的坐标在不同象限是有符号限制,而几何图形的线段始终是正的。

  第20题:考查的内容是圆的相关知识,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解答出①中的四个答案,失分分的是学生没有带单位以及②中解答出结果没有最后答,建议任务教师切实加强对数字后面单位的强调。

  第21题:

  考查知识点

  (1)垂径定理应用,三角函数、同弧圆心角与圆周角关系(等边)和直径所对圆周角如何

  (2)等腰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或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

  (4)作辅助线

  考生失分情况:

  (1)在求圆周角时不知道用同弧所对圆心角去求;不能从Rt△边的大小关系得出角的度数;有个别同学多考虑了劣弧上的点的情况。

  (2)未作答;不能确定何时面积最大;求面积时没有乘以

  (3)书写格式规范性不够;∵∴推理不严格;因为→所以常左右排放;应12为“因为”……

  “所以”……;角度单位没写;

  ×120o写成“120o”等等,基本功不扎实。

  教学建议:

  (1)解简易的直角三角形要十分熟练;

  (2)同弧所对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要切实掌握;

  (3)要培养分类思想,但也要仔细审题。

  (4)三角形的面积和底与高的关系,当底不变时,高的大小影响到面积的大小;要注重培养学生以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处理一般和特殊的关系的能力。

  第22题:

  考查知识点

  (1)构造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2)应用数学知识的实际问题,考生失分情况:

  (1)不能数学模型,所作辅助线不能联系起来解决问题;

  (2)用的函数种类与试卷提示有区别,导致出现较大误差;

  (3)比较大小时没有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去与半径比,而只用斜边去比;

  (4)合格问题不知道转化为数学中的线段(角)的大小比较,而用等于关系判断。

  教学建议:

  (1)强化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生活问题提炼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能正确做出辅助线,并弄明白判断是合格的关系是哪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

  (2)理清不同三角函数的定义,能较熟练地从不同条件入手去解直角三角形;

  第23题:

  考查知识点:数据的整理和统计

  考生失分情况:

  51212(1)从画的表格上,学生不善于概括、整理,思维混乱,出现表格内容重复,有多数同学没有带单位;

  (2)从画扇形图上看,学生存在画图随意,过于明显画出与百分比不相符的扇形;

  (3)对相关数据进行表述来看,学生不能抓住实质说些事不相关或是不能把事实情况表达清楚,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在平时教学要注重数据整理的基本技能和数学规范性的训练

  第24题:

  考察知识点:

  (1)抛物线;(2)图形的平移、翻折;(3)分类讨论;(4)矩形的判定;(5)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得分率:极低

  教学建议:

  (1)加强概念教学;(2)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第25题:本题为课题学习题。考察知识相关如下:

  (1)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平行的相关知识;

  (2)、探究规律;

  得分率:极低

  教学建议:

  1、加强对课本知识深层理解及应用。

  2、教学中多渗透点类比讨论思想与不完全归纳方法。

  3、平时多做一些推广类问题的训练,不要局限书本,只有课堂开放,学生才会不怕开放题与探究题。

  总之,通过中考试卷分析暴露出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基础问题: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较差,学生数感、符号感不强。一些基本概念及相关运算能力有欠缺。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基础,教学中要突出主干内容。落实基本概念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要求,特别要关心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问题,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其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提高合格率。

  2、学生对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数学建模能力。而数学建模是新的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更要加强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要经常性地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相关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抽象。不断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能力。

  3、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需加强。在解题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思路混乱、书写不规范、数学表述能力差。因此,在数学中要重视教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述与交流能力。

  4、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如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联想与类比、特殊与一般、简单与抽象、猜想与验证、不完全归纳法等,这些思维方法都需要在长期的数学过程中渗透并潜移默化,才能收到一定的预期的效果。

篇四: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概况

  (一)试卷结构

  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共六大题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内容为义务教育九年制七年级至九年级数学教材(人教版)各册涵盖知识。

  全卷:数与代数占分值48分,图形与几何占分值56分(包含综合与实践),统计概率分值14分。第一大题为选择了共6小题(6×3′=18分),第二大题为填空题共6小题(6×3′=18分),第三大题共5小题(2×3′+4×6′=30分),第四大题共4小题(4×8′=32分),第五大题共1小题10分,第六大题共1小题12分。

  (二)试卷基本特点

  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在题目的设计和题量上与2015年大至相同,但解答题的分值有调整。仍为以答题卷形式答题,实施网上阅卷。试卷较2015年持平,加大了题目的阅读量和计算量。试题反映了当今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发展与终身学习的需求出发,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注重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考查,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在创新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也体现的更加明显,反映了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要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

  二、我县成绩统计

  我县数学平均分60.5,在全市排名第六;优秀率10.7%,在全市排名

  第二;良好率28.1%,在全市排名第六;及格率42.3%,在全市排名第七。其中最高分116,最低分0分,全县6802名考生,总分36分以下1736名占了全县考生数的25.98%。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三、试题综合评述:

  选择题

  以基础知识为主,其中1、2、3、5题分别为数与代数的考查;4、6为图形与几何的考查。

  填空题

  7——12小题,7、8、11题分别为数与代数的考查,完成的较好,题目较易,9、10、126为图形与几何的考查,12题为多答案题,能完整解答的同学不多。建议:重视课本,夯实基础,进一步改变教学内容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参与、勤于动手动脑、乐于探索,尽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矫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解答题第13题是今年新增加的题型,两个3分的小题,一个解方程组,一个简单的几何证明题,主要考查为解题规范性,但从考生答题情况看出,一个是解方程组的过程缺失,一个是证明过程不严密。14为分式的化简求值,15为一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16为统计初步,17题几何画图题。

  从学生失分的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审题马虎,概念不清,书写不规范,14题有不化简就求值的;15题不少考生直接写出结果,没有推理过程,横坐标与纵坐标位置错误;16题准确率比较高,17题为几何画图题,从答题

  情况来看,考的并不理想,得分率偏低,大部分同学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对题目中的重点词字不重视造成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握作图题的基本方法,利用原理寻找图形的关键所在。

  18题为圆的证明题,考生证明的逻辑性差,证明过程混乱,简单问题复杂化,造成错误。难易适中。19题是一个数学应用问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利分析问题以及计算等能力,本题得分率比较低,主要表现在:阅读习惯差,审题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计算能力差,卷面混乱,不规范。今后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计算器使用尺度,不要过滥。

  20题,概率常规题,反映的问题主要为:基础不扎实,最基本的树状图都画不来或画错;审题能力差,对题意不能理解。

  教学建议:此题为常规题,但得分并不高,反映了考生基础不扎实。今后应该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

  21题,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考生主要问题在于审题,不能准确理解题意,同时解直角三角形不过关,计算错误比较多。

  教学建议: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多挖掘已知条件。

  22题,考查全等三角形、正方形、图形的旋转的综合性

  题目。

  通过对此题的批改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1、逻辑推理还很薄弱,说理不透,含糊不清。2、基本的知识点也掌握不够,概念不清,3、书写很规范。

  教学建议:1、加强基本知识点的教学,注重学生数,学表达、书写要求规范;2、注重结合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题,说理能力。

  23题,这是一道典型的函数与平面几何结合的综合题,要求学生要充分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还要熟练应用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

  考生答题情况:本题得分率相当低,很多考生不能得分,但同时也有一小部分考生得满分,说明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抓住《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

  2、以课本为本,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特别是相关数学思想的培养。

  3、重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综合运用,这样才能取得综合解题能力的提高,中考才能取得高分。

  总之,通过中考试卷分析暴露出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基础问题: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较差,学生数感、符号感不强。一些基本概念及相关运算能力有欠缺。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基础,教学中要突出主干内容。落实基本概念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要求,特别要关心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问题,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其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提高合格率。

  2、学生对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数学建模能力。而数学建模是新的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更要加强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要经常性地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相关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抽象。不断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能力。

  3、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需加强。在解题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思路混乱、书写不规范、数学表述能力差。因此,在数学中要重视教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述与交流能力。

  4、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如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联想与类比、特殊与一般、简单与抽象、猜想与验证、不完全归纳法等,这些思维方法都需要在长期的数学过程中渗透并潜移默化,才能收到一定的预期的效果。

篇五: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概况

  (一)试卷结构

  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共六大题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内容为义务教育九年制七年级至九年级数学教材(人教版)各册涵盖知识。

  全卷:数与代数占分值48分,图形与几何占分值56分(包含综合与实践),统计概率分值14分。第一大题为选择了共6小题(6×3′=18分),第二大题为填空题共6小题(6×3′=18分),第三大题共5小题(2×3′+4×6′=30分),第四大题共4小题(4×8′=32分),第五大题共1小题10分,第六大题共1小题12分。

  (二)试卷基本特点

  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在题目的设计和题量上与2015年大至相同,但解答题的分值有调整。仍为以答题卷形式答题,实施网上阅卷。试卷较2015年持平,加大了题目的阅读量和计算量。试题反映了当今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发展与终身学习的需求出发,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注重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考查,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在创新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也体现的更加明显,反映了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要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

  二、我县成绩统计

  我县数学平均分60.5,在全市排名第六;优秀率10.7%,在全市排名

  第二;良好率28.1%,在全市排名第六;及格率42.3%,在全市排名第七。其中最高分116,最低分0分,全县6802名考生,总分36分以下1736名占了全县考生数的25.98%。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三、试题综合评述:

  选择题

  以基础知识为主,其中1、2、3、5题分别为数与代数的考查;4、6为图形与几何的考查。

  填空题

  7——12小题,7、8、11题分别为数与代数的考查,完成的较好,题目较易,9、10、126为图形与几何的考查,12题为多答案题,能完整解答的同学不多。建议:重视课本,夯实基础,进一步改变教学内容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参与、勤于动手动脑、乐于探索,尽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矫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解答题第13题是今年新增加的题型,两个3分的小题,一个解方程组,一个简单的几何证明题,主要考查为解题规范性,但从考生答题情况看出,一个是解方程组的过程缺失,一个是证明过程不严密。14为分式的化简求值,15为一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16为统计初步,17题几何画图题。

  从学生失分的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审题马虎,概念不清,书写不规范,14题有不化简就求值的;15题不少考生直接写出结果,没有推理过程,横坐标与纵坐标位置错误;16题准确率比较高,17题为几何画图题,从答题

  情况来看,考的并不理想,得分率偏低,大部分同学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对题目中的重点词字不重视造成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握作图题的基本方法,利用原理寻找图形的关键所在。

  18题为圆的证明题,考生证明的逻辑性差,证明过程混乱,简单问题复杂化,造成错误。难易适中。19题是一个数学应用问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利分析问题以及计算等能力,本题得分率比较低,主要表现在:阅读习惯差,审题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计算能力差,卷面混乱,不规范。今后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计算器使用尺度,不要过滥。

  20题,概率常规题,反映的问题主要为:基础不扎实,最基本的树状图都画不来或画错;审题能力差,对题意不能理解。

  教学建议:此题为常规题,但得分并不高,反映了考生基础不扎实。今后应该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

  21题,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考生主要问题在于审题,不能准确理解题意,同时解直角三角形不过关,计算错误比较多。

  教学建议: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多挖掘已知条件。

  22题,考查全等三角形、正方形、图形的旋转的综合性

  题目。

  通过对此题的批改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1、逻辑推理还很薄弱,说理不透,含糊不清。2、基本的知识点也掌握不够,概念不清,3、书写很规范。

  教学建议:1、加强基本知识点的教学,注重学生数,学表达、书写要求规范;2、注重结合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题,说理能力。

  23题,这是一道典型的函数与平面几何结合的综合题,要求学生要充分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还要熟练应用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

  考生答题情况:本题得分率相当低,很多考生不能得分,但同时也有一小部分考生得满分,说明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抓住《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

  2、以课本为本,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特别是相关数学思想的培养。

  3、重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综合运用,这样才能取得综合解题能力的提高,中考才能取得高分。

  总之,通过中考试卷分析暴露出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基础问题: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较差,学生数感、符号感不强。一些基本概念及相关运算能力有欠缺。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基础,教学中要突出主干内容。落实基本概念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要求,特别要关心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问题,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其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提高合格率。

  2、学生对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数学建模能力。而数学建模是新的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更要加强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要经常性地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相关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抽象。不断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能力。

  3、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需加强。在解题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思路混乱、书写不规范、数学表述能力差。因此,在数学中要重视教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述与交流能力。

  4、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如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联想与类比、特殊与一般、简单与抽象、猜想与验证、不完全归纳法等,这些思维方法都需要在长期的数学过程中渗透并潜移默化,才能收到一定的预期的效果。

篇六: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三篇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展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正确的学习状态。因此,编辑教师为各位教师预备了这篇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期望可以帮助到您!一、试卷有如下特点:

  (1)

  单独考察根底的、重要的学问技能

  本卷考察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试题的比重都较大,留意考察通性通法,淡化考察特别技巧,较为有效地确保了试卷的内容效度.如选择题,学生得分率高。

  (2)

  重点考察核心内容

  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根底,本次试卷在留意内容掩盖的根底上,突出了对“特别的平行四边形”、“一元二次方程”、“图形的变换”等核心学问内容的考察.其中第

  6、9、10、17、20、22、24、25题失分率高。

  (3)

  突出考察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学问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它不仅蕴涵在数学学问形成、进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而且也渗透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本次考试突出了对数形结合、分类争论、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察.其中

  6、9、10、17、20、22、24、25题学生由于对学问不能敏捷运用、计算力量不强,耗时多,失分率高。

  (4)

  突出考察以生活、劳动和学习为背景的问题

  本次试卷留意表达数学的工具性的理念,强调考试问题的真实性、情景

  性和开放性,以到达加强考察数学应用意识的目的。从试题的呈现方式来看,带有实际背景,需要数学建模才能解决的问题题型正在成为中考追赶的热点。如

  10、24题。

  二、得失分统计与缘由分析

  (1)

  选择题局部

  第

  3、4、6、9、10小题失分率高,其余题目正确率高。错误缘由:从学的角度

  分析,局部学生对根底学问把握不牢、对规律不能敏捷运用;从教的缘由分析,教学过程中无视了简洁学问的生成,起点过高。今后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回归书本,重视根本学问点的建构与运用。

  (2)

  填空题局部

  第

  13、15、17、20、21、22题失分较高,其余题目正确率高。错误缘由:

  从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对题目意思理解不清,对所学学问模糊不清,在加上

  题目敏捷性较大,造成此题失分率很高;从教的缘由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缺少题目的变式训练,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今后措施: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题目的变式训练、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力量。

  (3)

  解答题局部

  第

  25题失分率达

  38.8%,主要失分缘由:不会设未知数,不能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不能正确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第

  26题失分率达

  62.4%,主要错误缘由:从学的角度分析,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肯定理”、“弧、圆周角、圆心角的关系”;“切线的证明方法”等把握不敏捷;从教的缘由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缺少对学生如何解答综合题的解题指

  导。今后措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加强学生的把握落实,重视对学生解答综合题的方法指导。

  三、今后复习策略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加强对学生对学生数学力量进展状况的培育,通过设置探究型问题、开放型问题、运动变化型问题、操作型问题、应用型问题等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应用力量.篇二

  本试卷以《数学课程标准》为精神指导,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忱,既考察学生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的把握状况,也考察学生分析、比较、审题、操作和敏捷应用数学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

  一、本试卷表达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试卷内容生活化、情境化。

  把学问点融于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留意对数学根底学问的考察,试题涉及的学问点根本涵盖本册的教学内容,掩盖面广,各学问点分布较为合理。

  主要有“分数的意义、24时记时法、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作图和周长计算、加、减、乘、除法运算以及与这此局部学问相关的生活问题、观看物体与可能性”等。而且在试卷中,各学问点的根底题和提高题都有恰当的表达。

  3、从整体试卷来看,凡属考察三年级数学难点的内容,在命题上都适当降低要求,并且都掌握了试题的难度,留意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避开过高要求。这样的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教师和学生扎扎实实的讲透和学

  好“双基”内容,夯实根底,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进展供给牢靠保证;留意对重点学问的考察,关注学生的“数感”、“分析力量”、“计算力量”、“应用学问”的形成。

  4、表达对数学思考的考察。如,其次题〔

  4〕题表达得是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周到,是否有清楚的思路找到规律;第三题〔1〕题考察学生的空间想像力量,利用立体的图形连线视图;第三题〔2〕题既考察了“长方形与正方形”

  的作图和周长计算,又用逆向思维考察周长求边长,这一题型符合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第三题〔4〕题是与语文学科整合,给学生自主思维空间的题型,培育学生的分析力量以及对“可能性”的理解。这些试题给考生制造探究思考的时机与空间,表达对数学学问理解的考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观念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取得的成绩

  1、根底学问把握扎实。

  从批卷状况来看,学生的根底学问把握的比较扎实。根底学问考试题中除个别的题目学生出错外,大局部的题目学生的准确率比较高,难度稍大的题目虽然全对率不是很高,但是,大局部学生的得分率也很高。说明学生对本册教材中的根本计算、动手操作、单位换算、可能性、解决生活中的根本问题等根底学问把握的比较好。

  2、独立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力量有所提高。

  在考试时,学生是在自己独立读题和分析的状况下完成试卷的,对试题的分析和理解符合题目要求,解答的状况比较令人满足,说明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的动手力量比较强

  学生在解决动手操作的题目时,正确率比较高,画对称图形、小船平移位置画的准确,说明学生的动手力量较强,这是寻常严格要求和训练的结果。

  4、思维敏捷,方法多样。

  在“我会统计”一题的解答中,学生利用计算的方法和图示比照的方法。准确的推算出星期五该进

  23箱冰糕。从中看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缘由

  1、不留意认真、认真审题。

  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如选择题中“3点

  15分在镜中是几点多数学生都选择了

  9点

  45分”造成这些错误的缘由主要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这说明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读题不认真。

  2、对一些根本概念的生疏和理解还不到位。

  有的学生对一些根本概念的理解还不够。如,在“填和

  17.01相邻的两个整数”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写成了

  17.0和

  18.0。说明这些学生对小数的概念和整数概念的生疏和理解还不够。

  4、数学学问的运用不够敏捷。如“排队中也有数学问题”三

  1班有

  42人,要排成长方形的方队,可以有几种排法。假设要排成方队,至少要去掉几人?

  每行几人?有些学生在答排成方队时只能打两种排法。

  5、根底学问的把握还存在不抱负的现象。

  有的学生的根底学问把握不抱负。如,有的在计算题中出错,缺少验算检查的习惯;有的学生根本的平移画图消灭错误,测量不准确。

  四、改进意见

  1、针对一些学生不能认真认真审题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认真读题,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训练。

  2、针对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意义理解不够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根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3、针对一些学生不会估算,估算力量弱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留意加强对学生估算力量的培育和训练。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留意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在学生把握根底学问后,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问敏捷解决实际问题力量的培育和训练,培育学生的敏捷应用所学数学学问的力量。。

  5、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数学根底比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时机,加强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的训练。

  篇三

  一、命题意图:

  本份试卷包含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相像图形等三章内容。根本涵盖全部学问点,易中有难,重点突出,难点适中,考察优等学生的发散思维力量,计算题适合差等学生求解。适合近几年中考的要求。

  二、学生答题状况:

  后面大题的指导。用两周时间的复习学生考出的成绩与同等班级相比略好一些优生

  1个及格

  9个平均分

  71、7分。同等班级

  2班优生

  0个及格

  7个

  平均分

  62.5分。3班优生

  0个及格

  5个平均分

  64.7分。说明我的复习方法相对应当是比较抱负的。

  三、教学方法分析:

  本次期中考复习我对后等学生的培育主要是二次根式计算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配方法〕用讲练结合小测罚抄的方法攻破计算题。中等学生侧重于填空选择题得高分,优等学生则是也有一些缺乏,今后打算这样做:

  (1)

  侧重差生。初次统计有

  17位同学有进步有些学生从原先的个位数

  提高到

  40-50分左右。说明他们还是很有潜力的。假设能把他们再提升10-20分段那么平均分也就上去了。首先要培育他们的兴趣,其次跟踪他们的作业

  17位学生的作业另交,每天具体批改并准时单独补缺补漏。〔重点:宝玲,炎平,小雪,一凡,志成〕

  其次是重视学法指导,帮助差生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如:各章节的阶段学习;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来要求,刚开头见效不大,但随之不断努力,就能形成一股力气,让后进生从“指导学习”逐步向“独立学习”转化。推动差生进步。

  (2)

  多测试,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应试技巧。

  (3)

  提倡学生多争论但是方式应当改正。半学期以来觉察有些题目做过多遍或者已经做过作业但考试时仍有学生放空白,缘由学生在解题时不是先经过思考后相互沟通意见而是利用争论的时间他人抄袭答案特别是中差生自己懒于动脑,所以有些题目做过了再次遇到时都没有印象。

  (4)

  杜绝学生使用计算器。半学期以来觉察学生计算题常常会出错,经查是寻常使用计算器的缘由,所以应依据中考的要求制止使用计算进展计算,有必要进展计算题的竞赛。

  (5)

  建立错错题集。主要整理寻常解错的题目,以便在考试之前好好复

  习。把不懂的题目确实弄懂。

篇七: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考数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孝感市2007年中考数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中考数学阅卷组

  在三年的新奇、犹豫、彷徨和思考中,送走了2007年的中考。回顾这几年的历程,如坐过一列行使的列车,对那些沿途的风景,看过了,也就过去了,错过了,今年也就永远的错过了。面对还要走下去的路程,从今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我们需要思考什么呢?

  一、关于试题

  1.试题难度(抽样)

  解答题

  分

  类

  选择题

  填空题

  19难度系数

  0.650.62200.84210.79220.82230.54240.29250.3整

  体

  2.试题说明

  试题的优劣,作为命题者不好评说,就留给大家吧!下面就命题时的思考作几点说明。

  (1)平稳过渡

  今年是从《大纲》到《课标》,从旧教材到新教科书转变的第一年,平稳过渡是命题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从那些方面来做好平稳过渡呢?

  形式:题型、题量、风格基本没变。

  难度:今年和去年试题的难度基本相当。

  内容:新增内容,如:图形认识和变换、统计与概率、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数学活动、课题学习等适度涉及;删去内容,如:因式分解中的某些方法、圆中的几个定理等坚决回避。

  (2)公平选材

  试题来源于三个方面:教科书、公共教辅资源、创编。

  以25题为例,他选自教科书八(下)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旧教材中也有,可以说是“新

  瓶装旧酒”。今年为什么要考呢?有三个原因:

  公平:教科书上的素材,每个学生都有,没有认真钻研是自己的问题。

  形式:数学活动是新教科书的一个特色,当然应该考。

  内容:本素材内容丰富,有折叠、对称、三角形、四边形等。经过拓展还要一个隐含知识,就是命题和逆命题。

  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做一件工作,找一找另外一些试题的来源。

  (3)突出重点

  教学资源:教科书。

  我们一定不要使用东方不败之旷世秘笈《葵花宝典》: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不必自宫,亦可练功。即使自宫,未必成功。

  教学内容: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等。

  有人可能认为今年二次函数没怎么考,那看看第11、12、18题:

  11.小敏用一根长为8cm的细铁丝围成矩形,则矩形的最大面积是

  A.4cm2B.8cm2C.16cm2D.32cm

  212.在一化学实验中,因仪器和观察的误差,使得三次实验所得实验数据分别为a1、a2、a3.

  我们规定该实验的“最佳实验数据”a是这样一个数值:a与各数据a1、a2、a3差的平方和M最小.依此规定,则a=A.a1?a2?a3B.a12?a22?a323a?a2?a3C.2122D.a1?a2?a3318.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且P=|a-b+c|+|2a+b|,Q=|a+b+c|+|2a-b|,则P、Q的大小关系为

  .这三道题把二次函数定义、图象、性质及其应用全部包含进去,而且还很深刻。

  我们的教学要抓重点,抓关键,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少走弯路,不做无用功。

  教学理念:

  问题:

  一条船上有75头牛,34头羊,问船长几岁?

  在接受测试的45名学生中,有以下四种答案:不能做、41岁、109岁、54.5岁,其中只有5人说此题不能做,多数回答是41岁。这是什么原因?它说明什么?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我想至少说明在学生的头脑中有这么一个观念:老师出的题都是可以做的!它

  折射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神圣地位。

  某教师为了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使用录放机进行教学,讲桌上放一台录音机,放事先录好的磁带。学生也想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用一台录音机进行录音。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一台录音的机器和一台放音的机器。

  或许大家已明白我举这两个例子的意图。一方面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自身常常存在某些缺陷。因此,要把我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统一到科学的教学观上。

  作为一名九年级教师,应如何面对这一问题?下面就一个方面和大家谈谈看法。

  据说阿贝尔曾经批评高斯的书难懂,“像雪地里奔跑的狐狸,用尾巴压去了自己的足迹”。高斯则为自己辩解,“一个成功的建筑师,是不会把脚手架留在已完成的作品上的”。

  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把搭脚手架的本事也教给学生呢?

  不可以从庞大暖昧的事物中,只可以从最容易碰见的容易事物中,演绎出最隐秘的真知本身。

  ——笛卡儿

  这里搭脚手架的本事和“最隐秘的真知本身”是什么?那就是数学的通性、通法。

  2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1)x-2m2+m=0(m为实数)有两个实数根x1、x2.

  (1)当m为何值时,x1?x2;

  (2)若x12?x22?2,求m的值.

  这是一道过渡性题,今年如果不考,大家一定会很失望,所以还是考了。但在设计这道题时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判别式、求根公式、因式分解等方法可自由选择。

  二、关于命题

  1.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应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实行毕业、升学两考合一的考试形式,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教育部教基?2005?2号)

  2.指导思想

  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数学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要达到的水平,体现初中义务教育的考试性质。既要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也要重视

  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标准设定的数学教学目标。

  有利于对学生数学水平的评价,并为高一级学校的录取提供依据。

  3.命题原则

  (1)指导性原则

  中考数学试题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应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关注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有利于引导学校加强日常教学改革,引导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2)基础性原则

  立足教材和教学实际,突出对考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考查。试题关注《标准》和教材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考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概念和常用技能。所有试题求解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与技能都以《标准》为依据,不会扩展范围或提高要求。

  (3)应用性原则

  试题背景尽可能来自于生活现实,来自于符合数学学科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尽可能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注意设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实际问题情景,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

  (4)开放性原则

  考试内容多元化,不拘泥于教材,具有开放性;考试方式多样化,具有灵活性;评分标准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一定的弹性,给每一位学生提供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熟悉的方式去表达对问题的理解的机会和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用于考查学生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活动水平,从而能够较全面地推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4.命题范围

  以《标准》第三学段(7—9年级)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学习)”等四个领域的内容为依据。在《标准》中所列出的43个三级知识点,考试试卷覆盖率不低于85%。

  内容为《标准》内容部分所规定的数学知识。

  “数与代数”所占分值比例为40%,“空间与图形”所占分值比例为46%,“统计与概率”所占分值比例为14%,“实践与综合运用”分解于上述三部分内容之中。

  试题注重考查“双基”,考查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与化归思想、形数结合思想、方程和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运动变换思想及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考查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分析、归纳、类比、推测、证明的一系列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考查运用数学语言、数学知识说明或解决现实情境问题的能力。

  三、关于选题

  在复习备考阶段,选一定量的问题作为例题、习题、考题,这是应该的,但要注意避免以下两个问题(选自各地中考题):

  1.观念层面上的问题

  (1)人为编造难题

  设置综合题、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有些问题过分强调知识层面的综合,硬凑覆盖面,致使问题的人为痕迹过重,出现一些繁、难、偏、旧的问题,失去了数学问题的本身价值。

  如图,矩形ABCD,AD=a,AB=b,将矩形ABCD沿着

  直线BD折叠,点C落在C"处,BC"交于AD于E,3sin?ABE?,关于x的方程x2?8(b?1)x?4a2?48?5两实根差的平方小于128,求a、b都为整数时,反比例函数y?AEC′

  DB

  Ca?b的解析式。

  x(单纯追求问题的综合性,将矩形的折叠,解直角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等进行了人为拼凑,牵强附会)

  (2)应用问题背景脱离实际

  数学实际应用题尽管继续保持较好的势头,出现了各种形式,但有些应用题流于形式,问题背景脱离实际,甚至极不合理。

  某商品原价为100元,现有下列四种调价方案,其中0?n?m?100,则调价后该商品价格最高的方案是

  A.先涨价m%,再降价n%C.先涨价

  B.先涨价n%,再降价m%D.先涨价mn%,再降价mn%m?nm?n%,再降价%

  22(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问题是受社会需要,商品的性能等诸多因素制约的,调价不能随心所欲地按照毫无根据的数学公式进行)

  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o角,一棵倾斜的大树与地面成30o角,这时测得大树在地面上的影长约为10m,是大树的长约为

  2?1.41,3?1.73。)

  m(保留两个有效数字。下列数据供选用:(大树与地面成30o角,几乎倒地,脱离实际)

  我市某中学组织480名师生乘客车去参观一纪念馆,原计划平均每车载x名师生,学校为了师生安全,乘车时,每车比原计划少载20人,结果多用了2辆客车,问原计划平均每车载多少名师生?

  (本题答案为每车载80名师生,人数如此之多,显然脱离生活实际)

  一个收银员将某商品价格表上的两位数看颠倒了,因此错误地多收了顾客27元,如果这个两位数的数字和是15,那么商品的真实价格是多少?

  (人们要问:若不是事先知道商品的价格,你如何知道多收了顾客27元钱?又如何知道这个两位数的数学和是15?显然,这是一个不真实的问题情境,它是人为编造的)

  (3)问题开放过渡

  开放性、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是给每一位学生提供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方式去表达对问题理解的机会,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但应该放而有度。

  如图,点A、B、C、D、E把圆周五等分,连结AC、AD、BGFNMCDEABE、BD、CE得到一个五角星,则图中与三角形有关的所有结论有:

  (开放过渡,无从答起)

  2.技术层面上的问题

  (1)语言表达问题

  数学问题的语言表达确切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一些语言表达不清,措辞不当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决不能因为是数学试题,就马虎了事。

  据说,有一年中考生物出了这样一个填空题:受精

  进行。答案有:夜晚、床上…

  。你能说学生答错了吗?

  (2)探索、归纳、推理类题的合理性问题

  探索、归纳、推理类题,有的过于简单,不用探索,直接可以写出答案,有的除非凭记忆或其他方式得到结果,否则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此,严重降低了这类试题的效度。

  观察下列各式:12+1=1×222+2=2×332+3=3×4……。请你将猜想到的规律用自然数n(n?1)表示出来

  (过于简单,失去推理归纳的作用)

  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交文字:

  两条直线相交,三条直线相交,四条直线相交,

  ……

  最多有1个交点;

  最多有3个交点;

  像这样,十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A.40个

  D.55个

  B.45个

  最多有6个交点;……

  C.50个

  (从观察两条、三条、四条直线相交的图形,归纳、猜想出十条直线相交时的结论,恐怕单纯在短短的考试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

  在△ABC中,D为BC边的中点,E为AC边上任意一点,BE交AD于点O。某学生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了如下的事实:

  AE11AO22(1)当时,有(图1)

  ????AC21?1AD32?1(2)当

  (3)当

  BD图1OC

  BD

  图2C

  B

  D

  图3C

  B

  D

  图4CAEAEOOAEAEOAO22AE11??时,有(图2)

  ??AD42?2AC31?2AE11AO22时,有(图3)

  ????AC41?3AD52?3在图4中,参照上述研究,请你猜想用n表示的一般结论,并给出证明(其中n是正整数)。

  (本题从重心出发,让学生探求一个拓广的结论,并加以证明,这与降低几何证明的难度,削减繁琐的内容和技巧的课改方向是不一致的)

  (3)试题的科学性问题

  试题的科学性是命题最起码的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小明是一位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的同学。一天,他在解方程时,突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x2??1这个方程在实数范围内无解,如果存在一个数i2??1,那么方程x2??1可以变为x=i,则x??i,从而x??i是方22程x2??1的两个根,小明还发现i具有如下性质。

  i1?i,i2??1,i3?i2?i?(?1)i??i,i4?(i2)2?(?1)2?1,i5?i4?i?i,i6?(i2)3?(?1)3??1,i7?i6?i??i,i8?(i4)2?1……

  请你观察上述等式,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i4n?1=,i4n?2,i4n?3=

  (n为自然数)。

  (虚数单位、符号的确定以及i所具有的性质是数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绝非“小明”在解方程时突然产生的“想法”)

  人们看重考试,是东方民族人性的体现。在立法和执法不太完善的今天,在人事和就业制度不太健全的中国,在官场不正之风还未完全得到纠正的形势下,相比较,考试显示了公平、公正、公开!人们信奉考试,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因此,考场成为同龄人在成长中争夺优胜者,争取成为“人上人”的竞技场。

  在这个竞技场中显示了目的的竞争、胆略的竞争、毅力的竞争

  、身体的竞争。

  作为竞技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我们处在一种什么境界?

  第1境界:

  昨夜秋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2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3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独在灯火阑珊处。

  试问,你正在哪个境界中?

  2007.请删除以下内容后使用本资料

  【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互联网的诞生

  知识与能力

  识记

  理解

  运用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互联互联网诞生的历程;互网的诞生及联网与信息化社会

  通过互联网通过了解互特点,知识的诞生及知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联网的诞生问题探究

  经济的发展识经济的发知识经济景、知识经济的内涵及及特点,知

  的认识,理展的认识,理的发展

  发展概况;知识和信息识经济的发历史比较

  解传媒技术解互联网迅对社会的影响

  展的认识,的进步对社速普及所具探究它们对概括阐释

  会发展的推工作和生对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有的优势以人类社会产

  动作用以及活方式的及网络在当学习方式的影响

  生的重大影合作交流

  对文化和生革命

  今时代所起活发展具有机遇与挑战;对青少年的巨大作用。

  响。

  面临的问深刻的影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影题

  响。

  响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互联网的诞生

  1.互联网诞生的历程

  2.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

  二、知识经济的发展

  1.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景

  2.知识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概况

  3.知识和信息对社会的影响

  三、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四、面临的问题

  重点:信息化社会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知识经济的内涵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的内容更加贴近于学生生活的实际,资料容易搜集,并且也很有趣味性,因此在教学前应该引导学生搜集网络发展的资料,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本基本线索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中有关资料,进行交流,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这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20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世纪,是高科技层出不穷的世纪。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化成为20世纪新生的事物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都产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互联网的诞生

  1.互联网诞生的历程

  提问: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诞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虽然它是一个几层楼高的庞然大物,耗资巨大且功能不够完善,但它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随后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直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四大实验室,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这个网路的基本要求是当战争爆发时,即使网路上的线路或设备部分遭到破坏,系统仍能正常运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

  全球信息网(WorldWideWeb),音译为万维网,顾名思义就是包罗万象的可存取信息的全球性网络。它是人们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的抽象空间,主要由互联的文本页面、图像、动画、音像及三维世界构成。

  引导学生回顾必修教材Ⅱ,媒介发展的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然后指出: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提问:互联网的优势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快捷、方便、高效等。

  国际互联网可以提供电子邮件收发、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谈心等等。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媒体的所有用途,而且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源,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既是科技革命的成果,也带来了一场经济革命。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二、知识经济的发展

  1.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在美国首先出现。

  提问: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传统工业陷入了困境和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景。

  然后教师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后,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生态危机,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查的工业经济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于是人们开始反省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源消耗低,技术含

  量高的经济。而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种经济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应运而生。

  2.知识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概况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型经济模式。在美国首先出现,这就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主要成分,信息经济有、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智能经济等各种叫法。

  知识经济是是21世纪的经济主流。知识经济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大大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效率。因此,知识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资源,知识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得到全面发展,信息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的有关内容,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相关知识。然后教师指出:1992年9月,克林顿把“兴建信息高速公路,推动经济增长”作为其竞选总统的口号。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推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以互联网为雏形,兴建“信息高速公路”。随后,日本、加拿大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提出了激励政策,加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在当今社会,信息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源于知识的增长,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本储备。中国应该抓住机遇,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3.知识和信息对社会的影响

  提问: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和信息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有哪些?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和信息技术促进了传统的产业的更新改造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后教师指出: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和信息发挥了比传统经济更加重要的作用,它本身已经成为巨大的实际生产力。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据统计,在机械化程度低的情况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是9比1,中等程度机械化是6比1,全盘自动化是1比9。信息工业是知识密集型工业,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加,主要靠知识。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差别日益被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所代替,“白领”、“蓝领”的差别正在逐渐消失。信息技术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促进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互联网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起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工作方式的革命。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限制,使世界更加紧密地连成一体。在互联网时代,许多工作的办公地点可以选择在家中或者野外,办公场所的变化,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工作的乐趣。

  互联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给我们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和极大的方便。如在互联网时代,根据网上的求购信息,商店及时把货物直接送到消费者家中,银行则自动处理转账支付业务。这就是所谓的“室内购货”和“室内银行”。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国际互联网还为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人类最大的资源库、知识库,互联网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

  领域中广泛应用。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录像、电视教育和人工智能课程来指导学生的学习。网络使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互联网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四、面临的问题

  国际互联网在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地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提问: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挑战?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垃圾信息、网络安全、网络犯罪、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等。

  然后教师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网络,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造成世界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国际互联网上色情信息泛滥成灾,虚拟社会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巨大挑战。

  【课后研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互联网已经逐渐进入家庭,并深入人心。只要条件允许,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就可以上网,互联网的生活逐渐影响并冲击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要知道,当前的世界,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互联网信息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世界、了解时代潮流的重要工具。最近,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评论了一下互联网和互联网信息,在网友之间引起了相当广泛的争论。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互联网和互联网信息?

  试结合你对互联网的认识,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互联网和互联网信息。

  思路引领:充分理解、包容、使用互联网和互联网信息;正确地诱导、引导、使用互联网和互联网信息。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互联网和互联网信息,日本的前首相铃木幸善曾经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座右铭“安分顺时”,日本的另一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先生也曾讲“挡不住,就和它一起走”,这两个人对于新生事物的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人只有在安分守己的同时,做到顺应时代潮流,才能真正与世界和时代一同进步,才会真正不落伍。如果用鄙视、敌视、仇视的心态面对新生事物,只有说明你的落后、愚昧和无知,最后,你必然被时代和世界所淘汰。

  【本课小结】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信息化社会开始。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在美国出现,人类开始从工业化迈向信息化、知识化。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就是这种转变的突出标志。以信息高速公路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然而,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当今的青少年一代在信息化的今天,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 中考 数学试卷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