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法规处副处长实现伟大中国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22 09:15:03 阅读: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的过程中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梦”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论述。近日,在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的过程中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梦”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论述。近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xx”主题教育活动,对中国梦进行了更详尽的解构和解读。

  一、充分认识“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国梦”的论述中指出,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是当下人的梦,是面向未来的梦。

  今天的中国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共享中国梦,成为中国梦的拥有者和实现者;这种变革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使得每个人都有动力共建中国梦,成为中国梦的建设者和实践者。但是,要保持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不能单单依靠市场经济释放出来的物质利益刺激,还必须构建合理有效的制度机制,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激发个体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好全社会的整体利益。

  二、树立法治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打好基础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是走向现代文明国家的必然选择,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发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号召,强调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这一重要讲话,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勾画了更加明晰的奋斗愿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指明了前进方向。刚刚闭幕的两会,“法律”、“制度”也成为了高频词,多次出现在新一届国家领导层的讲话中,这充分表明了最高领导层对于法治的重视。“法治中国”既是中国梦的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我们要建设的“法治中国”,是全体公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的中国,是政治清明、经济富强、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中国,这是“中国梦”最坚实的根基和最重要的使命。

  三、建设和完善法治政府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手段

  “法治政府”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法治政府要求一切行政只能在法律的规范和制约下进行,防止行政权力的扩张和滥用,要实现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最重要的环节。只有法治政府建立起来,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就在于真正把“法治精神”作为政治信仰,尊为社会柱石。要实现“中国梦”,建立法治政府非常必要。

  法治政府,首先是一个有限有为的政府,有明确的权力边界,它能够按照要求提供公共产品,履行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平济调节的职能。权力的有限性,体现在行政机关本身职权的有限性;第二,法治政府是透明、廉洁的政府。法治政府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减少、预防腐败。在法治政府的框架下,任何公民、企业法人、组织都享法定知情权。透明廉洁的政府能够做到信息公开,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基本权利,尤其是知情权,进而接受公众的全面监督;第三,法治政府是诚信负责的政府。政府自然应该讲诚信,但实际执行中却非常困难,因为行政机关所有行为都代表国家,而国家法律法规会发生修改、废止,政策也会进行调整。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为了公共利益,政府有时不得不改变和撤回一些决定,需要做一些政策调整,而这时便会给当事人造成一定的利益损失。这就需要政府负责任地、诚实守信地承担责任,以维系政策的可持续性;第四,法治政府还是便民高效的服务性政府。早在“十七大”报告就明确提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所谓服务型政府,既政府的存在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如政府必须维护社会秩序、政府必须提供医疗、教育、卫生、社会、环境保障,必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政府行为必须规范、高效率。而且必须方便公众。所以,服务型政府一定是法治政府。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起步,是以计划经济体制自我改良为出发点,而市场经济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生产力与人民生活水平,在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这更需要准确的政府角色的法治定位。以实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转换。政府所掌握的资源很多,但这些资源主要应该用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用于保证人民的基本福祉。这和“中国梦”的初衷和最终目标是相同的。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每位公民的自我实现之梦,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法治的关切和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幸福感不仅表现在物质利益的愈加丰富上,更可能体现在自由、正义、平等、权益保障等法治文明的层面。良好的法治环境,正是以符合社会和人的科学发展规律与正当诉求的规则体系来保障人的权利,促成发展过程中各类主体的协调与和谐,把自由、正义、平等、权益保障等美好的梦想,逐步变成现实,即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状态。没有法治做后盾,做保障,利益就会处于不确定状态,幸福就会打折扣,国家和社会就不能长治久安。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中国 质监 副处长 法规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