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7-06 18:25:04 阅读:

内容摘要: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一: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训心得体会5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1)

  童年是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无论是优秀人格的培养,还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无论是面对挫折时应有的勇气,还是迎接挑战时应有的信心,都离不开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和影响。其中美德教育更是关键的一项重要内容。少年时接受良好的美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就能传承下去而且能发扬光大,体现出时代进步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因此作为一个家长对自己孩子传统美德的教育负有很大的责任。根据几年来对孩子的教育谈几点体会:

  孩子刚上学对学习各门功课是陌生的,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家长首先要认真给孩子反复讲第一要听老师的话,第二还是要听老师的话,这样形成一个概念就是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就能有好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孩子思想里老师就有了一个高大的形象,比家长要高大,时间一长尊敬师长的美德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当然这当中需要家长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关老师优秀成绩的故事,同时家长要带头尊敬老师,保持一定的沟通。

  一个孩子上学后学习好坏,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培养一个认真学习的态度。几年来作为家长深有体会。我的体会是只要是

  老师和学校要求的就一定要求孩子认真去做决不马虎,差不多的思想和做法是会害了孩子的,几年来的体会是深刻的,我的孩子现在学习、办事都比我认真,这点上我觉得是一个成功的经验。记得一个名人说过:“一个学习办事认真的少年长大以后,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对孩子的教育要坚持原则问题决不妥协。记得孩子刚刚上学一个多月,孩子的妈妈中午来看她,孩子竟然提出下午不上学要陪妈妈玩一下午,不同意就又哭又闹,当时奶奶看到后竟然说给请半天假,我很生气,不头疼、不脑热凭什么这样惯孩子,我是坚决反对毅然拉着孩子上学了。经过这一次严厉的举动孩子得到深刻的教训,从此上学比谁都积极,从不耽误一节课,而且感冒发烧还没完全好也要赶去上下午的两节课。记得一个教授说过:“小孩子小时候找准一个错误认真教育一次能使他一辈子受益。”

  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能力差,这就需要家长一步步引导他管理自己。这就要平时多注意放手叫他自己去做一些事,小件衣服要自己洗,平时要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成为一个勤快的好孩子。我发现凡是平时勤快的孩子,学习上、办事上都认真,成绩上也不错。凡是好吃懒做的孩子,要想学习好挺难的。好学上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着重培养,好的习惯养成了家长就可以放心了。

  孟母择邻说明一个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家长首先要把自己管好,表率作用非常重要,不论学习、做事、说话要给孩子一个好榜样,比如现在孩子吃饭时,把好吃的饭菜拉到自己面前,不管其他人,这时就要从自己做起,要把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道理讲给她听,一次两次坚持下去孩子自然就懂了。看电视要看新闻联播以及有利于少年成长的故事,从小关心国家大事,比如四川地震时那些抢险救人的场面,特别是灾区老师在危难时候舍身救学生的报道和画面对孩子的教育是深刻的,老师崇高的形象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我主张不带孩子去看成年人的电影和不该去的场所,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利用假期和传统节日,带孩子去走一走、看一看感触到节日的快乐和意义,同时对孩子也是传统教育,家在农村有亲戚的去串串门,看看农村是怎样过春节的,农村人是怎样生活的,这对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是非常有益处的。比如农民春节家里贴的春联,高跷会,搭台演戏等等,会使孩子长见识,提高知识水平,懂得什么是文明、礼貌、礼仪等知识,从不懂到懂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过程。

  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抽出时间,去图书馆、书店去看些有用的书。我家孩子原来总感觉作文挺难,我们就给她买一些有关作文知识的书,或带他去图书城、书店去,学习有兴趣了,作文比以前进步大多了。孩子经常看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对她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总之体会和做法不够深刻不够具体。今后我也要学习,像那些有经验的家长学习,一个目的:把孩子培养成国家有用的人。

  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2)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又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平平凡凡,琐琐碎碎,默默无闻。教师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力,没有显赫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但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我们却能塑造出一个有一个的人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所以,教师从事的职业是崇高的、神圣的,那么这么神圣的职业我又如何能够不热爱它呢!

  热爱岗位固然重要,但热爱岗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热爱每一个孩子。我们要把爱撒向学生。一个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和献身精神,只有通过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具体行动才能体现出来。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属于亲缘关系,不是出于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这是一种特殊的、充满科学的、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这种爱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这种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在师

  生之间架起心灵上相互沟通的桥梁,可以转化学生自身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力。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忠于事业,关心热爱学生之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智慧的象征和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的思想、言行、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当然,“传到授业解惑”更是我们教师更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完成社会,学校赋予给我的使命。还要经常学习,达到终身学习,这样不仅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能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让自己和孩子思想上的“距离”越来越近。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规范》第六条

  中提出“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这个条目的提出,我觉得更有利于当前教师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在任何教育体制下,教师总是充当着引领者的角色,教师的品行、内涵,代表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总之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做学生的典范,有爱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遵纪守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

  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3)

  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涪陵区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

  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

  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这节课在两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组织教学,针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对口令、小组竞赛、表扬激励等方式,行之有效,课堂井然有序,彰显了教师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园童谣”,学生对“铃声下的规范”学得快,记得牢。

  罗英老师上的二年级《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巧妙地把对中秋的学习,用找中秋、知中秋、过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动贯穿其中,并紧密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既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又得到了“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的情感体验。

  听了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我们懂得了,这次中央统编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教材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需要,我们要从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等高度充分认识新编教材的意义。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科统编教材的思想和内容,从理念层面,一是要突出德育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为重,三是要突出基础为先,四是要突出创新为上。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内容。对统编教材的使用一要

  高度重视,二要强化培训,三要加强教研,四要落实保障措施,五要加强舆论引导。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钟晓菊老师的培训,从统编教材的新变化、教材的编写思路有及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明确了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儿童日常的生活当中。知道了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接受以权利义务、公平正义、责任担当为主的法治教育,长大后便更有希望成为一名具备规则意识、程序观念等法治意识的公民。钟老师的培训通过课件全面展示,生动而且具体,使人印象深刻,对我们今后的日常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培训是短暂的,付诸实践是我们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经常复习培训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4)

  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专家老

  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学生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学生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俞老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品德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

  纯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生长因子。

  2、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办法。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

  做人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生活意义的领会。新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了解,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爱的领悟,从而感受生活当中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懂得感恩。

  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5)

  未成年人作为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既是一项长远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未成年人,主要是在学校接受教育。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不断渗透,而未成年人的心智较不成熟,又极易简单模仿,从而造成社会问题。而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导致了忽略了对其思想道德的教育。

  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专家指出,由于现在的未成年人要接受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压力会增大,容易影响其心理健康,从而不容易接受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令人心痛的实例。某小学一名13岁的六年级学生,在一数学课上,由于没有作出老师出的数学题,被老师喝到:“你这个木头脑袋!”结果,在其心中造成了阴影,总是感觉自己太笨。从此,便不愿意学习,上课时人在心不在,产生了一种对抗情绪,放学回家后,他便关着房门,一个人闷在里面上网,不梳洗,不吃饭。最终,被家长领到心理诊所进行治疗,证实了其老师的责备在他的心理上造成了阴影,并且导致了

  他后来的一些反常行为。而这样的例子远远不止几件。现在很多抑郁症的大学生,他们感到自卑,究其根源,其中不少人是由于其小时侯老师的一句话造成了阴影。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他们的言行对学生们的影响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健全的心理知识,以好的态度教育学生,大不可因为一句不妥当的话而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近年来,我校从小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如,我们学校开展的电影课程,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片,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革命传统、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为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入格素质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未成年人要健康发展,周围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校、家庭任何一方会对孩子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双双关注的眼睛,而每一个孩子的眼睛,也同样在关注着每个成年人的言行。

  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未成年人为途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6)

  (1)正视和尊重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相信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同时又要正视其认知能力,要努力避免在低估未成年人认知能力的情况下,对未成年人实行的过度保护与控制,以免使未成年人受到过多限制,使其能力得不到适当发展,道德品行得不到正常养成。同时防止未成年人在过多限制的前提下产生逆反心理;在过多限制或保护的基础上萌生依赖心理,无能消极心态,制约其良好品行和高尚情操的培养。此外,要正视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道德教育不得“拔苗助长”,要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来开展教育,更要注重引导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做到在服务中教育,在关心中引导。

  (2)了解和掌握未成年人的个性特点。

  未成年人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开放活跃,主体意识、平等意识较强。对未成年人的这一共性,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把握,适应其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在教育过程中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要了解掌握未成年人的个性差异、年龄差异、生活环境及智能组合的差异,在德育过程中坚持因人施教。

  (3)重视和倡导未成年人的互动参与。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我说你听”的陈旧模式,使未成年人由教育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参与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逐渐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对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只有重视互动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从灌输教育向情感体验转移,才能在感受和体验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识,培养道德能力。

  总之,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引导和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都一定要十分精心、十分专心、十分耐心地关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

  建设,使未成年人在教育的“黄金阶段”里,受到最佳教育。

  16

篇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精选2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18月19日矿区教育局组织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学习,主题为《用新课标精神指导课改实践》,内容围绕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解读与落地进行,我感受颇多。

  主讲人xx市教研室教研员石慧萍老师从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的变化切入,探讨了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阶段各科在考试与教学中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接着介绍了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变化,随后深入而系统地剖析了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结构、逻辑与变化要点,让参会老师都对新课标有了一个全新、清晰而准确的把握。下午,石老师又对新课标的课改实践进行了详细指导,石老师用两个清晰的案例为我们展现了如何将课标要求落实到日常的备课工作中,如何进行单元设计,以及大单元教学、项目化研究、情景化教学应当避免的形式主义倾向,真正踏实地钻研如何将课改精神落实到每一天的日常教学当中。

  通过培训,我深深认识到2022新课标的改版对今后的教学与考试提出了新的导向与要求。与旧版课标不同的是,新课标以系统而清晰的结构与方式让我看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清晰体现,并且以直接而具体的教学建议的方式引导教师如何将素养目标、总目标、学段目标、学业质量目标切实有效地落实在每节常态课中。我深切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思政课真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所具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所提出的教学建议明确要求教师需要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及时搜集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随

  时关注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在课堂中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需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这些素材。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需特别注意按照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进行,既要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领会,又不能放任自流,而要在思考中对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以规范和引导,其中需特别注意自己的案例选取和措辞的政治准确性,需要正视学生的困惑与疑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结论、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潜移默化中达成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的素养目标,在灌启结合中辩证地呈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这对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深切感受到教师任重而道远,我自身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不断适应和达到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高要求,才能肩负得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在教学形式上,新课标更加注重案例教学和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教学,强调校内外相联结,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为适应新课标的变化与要求,我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密切关注党和国家及社会的重大时事,搜集正面、紧扣时代主题、反映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

  第二,在教学日常中认真研读新课标要求,尤其是素养目标、总目标、学段目标和学业质量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扎实将其落地;

  第三,在教学日常中需特别注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四,要扎实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灌启结合的原则,给予开放性,同时还要锻炼自己解决生成性问题,并且在开放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立场和结论的能力,练习收放的尺度,逐渐能够越来越收放自如;

  第五,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探索与研究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教学,尽量将碎片化的知识以符合学生认知和生活实际的方式形成一个体系,尝试给学生呈现一片森林而不只是一棵树木,在活学活用中下功夫。

  未来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今天的我们应当鼓足干劲、加油前行!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2新版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在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均有创新举措。研读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改革重点:

  1、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2、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跳出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

  3、是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克服认识与实践“两张皮”现象。

  二、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思想性

  1、细化培养要求,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2、是充实更新课程内容,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对课程标准做了进一步充实更新,补充了有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规范了有关表述。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

  三、注重学段有机衔接

  课程实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新修订《标准》特别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注重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

  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循序渐进地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为此,课程实施中,要力避“铁路警察思维”把教育教学的所有元素统筹起来,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科学研判,靶向精准、有效融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以新课标为导向,注重教学改革,所授课程形式按照新课标要求去做,上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38月19日我们聆听了xx市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石慧萍老师关于《用新课标精神指导课改实践》的专题培训,石老师从课程修订背景、课标的特点与作用、课标的主要内容和变化等多方面让我们对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的目的。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每位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关于修订的主要背景

  一是中央作出新部署: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三是课程实施中发现新问题。学段纵向有机衔接不够,课标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缺少科学依据,课程实施要求不够明确等。同时,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

  课标已分别实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根据课程改革自身规律性要求,有必要进行修订完善。

  二、课标特点与作用

  新课标修订目标体现核心素养导向,要让核心素养落地;主动回应新时代的新发展、新要求、新期待。课标特点与功能体现在: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指导性;让课标真正成为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及课程实施管理等方面的直接依据,直接依据是刚性的要求,国家和学校组织的一切有关课程的活动都必须基于课程标准,教科书必须依据课标编写,教学必须依据标准展开,考试评价必须依据标准命制试题。总之,课程标准是带有法的性质的课程活动纲领、准则,或者说是一门具有法律法规性质的实践性的“教育学”。

  三、课标的主要内容

  国家课程标准主要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组成,这六个板块是标准的主体。其中学业质量及课程实施中”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是新增部分。课程性质是一门课程的“定性”,主要回答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是什么;课程理念是对本次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定位”,主要阐述课程改革的立场、方向和观点;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所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和最终结果的预设和期待;课程内容是这门课程所规定的学习范围和对象;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学完阶段性内容之后的学业成就表现;课程实施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的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的活动。这六个板块相对完整地阐述了一门课程的主要教育教学问题。

  四、课标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五大方面

  第一: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彰显了课程的育人价值

  2011版课程标准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课程目标的。新课标凝练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着力培养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阐述了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该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

  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表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第二:建立清晰的内容框架,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融入了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相关主题,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呈现教育主题。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统筹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内容,构建起了四个学段围绕主题内容的课程体系。这样既避免了学段间的交叉重复,形成学段间层层深入的学习进阶,又与高中思想课程有机衔接,落实了思政课程一体化的要求。

  第三: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它不是衡量学生知识点掌握的多少和深浅,而是以素养为导向,全面反映学生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业质量标准通过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能够做什么的关键特征,反映了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它采取分学段描述的方式,形成了清晰的水平梯度。

  第四:贯彻落实“八个相统一”要求,提出具体教学建议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制定素养目标,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教学中强调实践性,坚持灌输启发相结合。

  第五:发挥评价的育人作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新课标不仅给出了具体的评价建议,还专门论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要求,引导树立科学的育人目标,提高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为了能够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评价建议:重视表现性评价,鼓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主体的参与,发挥育人合力;采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更加多元的评价方法,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抓住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终评价等主要

  环节有效落实评价;课程标准给我们明确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要求,对考试性质和目的、命题原则、命题规划、题目命制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五、今后努力的反向

  第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备课时在梳理教材知识点的同时,对相关内容对应的主题、具体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质量目标、学段目标、核心素养都有哪些,需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碎片化”教学。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无字书,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强国”平台推荐的时政类、文化类栏目内容,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学生生活实践,倡导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学习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教学中要积极拓展教材,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教材的知识点,也可以用本学科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第四:要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立足教学实践需要,从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一方面整合各课时的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内容,另一方面整体性设计作业任务,强化不同课时作业内容与要求之间的关联,减少哪些低水平、反复操作性作业在不同课时的简单重复,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

  新课标存在的意义是指导我们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而精准、细致的研读和解读才是新课标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备课、上课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的发挥指引作用。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4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韩教授从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编写的要求理念等方面进行了细

  致地解读,对于我们思政课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育人模式,同时提升教育素养准确研读新课标有非常大的帮助。李晓东教授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的报告更加深入地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问题,小学阶段打好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增强自身价值,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同时要遵守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5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新时代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老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是必经之路,为此我反复研读了2022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有下列点滴体会,掩卷记录,深思待续。

  1、找准新变化,明确新方向

  首先,关于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调整了课程设置,将小学原有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的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同时增加了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可见道德与法治课的系统性、科学性、普及性、实践性、人文性不断增强,落实立德树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势在必行。

  其次,关于课程,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设立了跨学科主体学习活动,加强了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这就进一步明确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方向性,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再次,关于课程理念,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我总结了以下四点:

  1、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核心。

  2、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4、让教与学根植于儿童的生活。可见立德树人的根基在于儿童的生活,这就为我们的备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2、把握新理念,运用新方法

  首先,研读新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其中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包括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道德修养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包括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健全人格包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友爱互助。责任意识包括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有序参与。面对这些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有把每个学段需要达到的度,很明确的分割到相应学段。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来说,我们面临挑战的是如何将新理念与具体课程相结合。

  其次,面对新理念,作为一名专业老师,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我:

  1、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来严格要求自己。

  2、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注重课堂的民主性、生活化、多样性。让活动贯穿课堂始终。

  3、思想性和亲和力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面对小学生,特别是小学1、2年级低段学生,要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生活中,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上,潜移默化地将美好道德融入学生心里。

  3、不断研修,深化认识

  对于新课标的研读和领会,学习一直在路上,为此我提出以下疑

  惑:面对“主题式编排、生活化取材”的教材,我们对于教材的重组和系统化思想之间的矛盾,如何合理解决?

  坚守初心使命,精研核心素养,愿我们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再谱写新华章!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6本次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基于五个方面核心素养选择和建构主题,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作为暗线,在明线上突出了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除了国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入学教育六大课程主题,更是强化了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融入国家安全、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让教师在下一步教育教学中活动中有了方向引领,自己真的是收获匪浅。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真正做到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育人质量,重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课堂吸引力。

  自己也清楚了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基于核心素养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实施。

  同时,进一步扎扎实实提升个人的专业成长,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关注教育生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全力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实施路径创设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和行为特点的育人模式和课程体系,给学生营造生命自由成长的空间,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7韩震教授在此次研讨会上特别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具体课程内容目标相协调。首先要基于课程本质,凝炼核心素养,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维目标进行全面整合,呈现课程目标新模式。

  思政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

  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作为未来的思政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效。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8韩震教授主要从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主要变化与突破、课程性质与理念、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教材的编写要求五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全方位解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新课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指南,我们要精准细致研读,深刻领会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正确实施教、学、评策略,才能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9学习了韩教授的讲座,我深深体会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新课标的新变化新表述,强调德法并重,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辅相成,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新需求,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务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研究新课程,形成新教法。同时,要注重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引导作用,不断探索多元评价模式,推进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促进“教——学——评”一致性,助力学生发展。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10韩震教授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一针见效地指出新时代道法科目的总体目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

  人、为谁培养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考试导向的教育理念,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牢固树立并落实育人的核心理念,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11今天,我认真聆听了韩震教授对《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报告。报告指出思政课教师心中要有大局观,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贯彻五大核心发展理念,不断改变育人方式,进行跨学科和大单元设计尝试:改变评价方式优化终结性评价,探索增值新评价,突破纸笔考试评价,发挥评价对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学习后,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作为思政课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争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12本次《道德与法治》义教课标解读的培训,我印象深刻的是: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建议。要体现核心素养导向,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者是理念,不是嘴上说一说的,而是真正能够落实到我们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里面。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比方说社会的发展有新要求,百姓对教育也有新期待,同时我们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些新的成果,也推动了我们教育的发展。所以总体上来说,目标就是素养导向,要让素养落地。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13今天,我们在线上认真听了韩震专家解读了2022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学习,给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在学习新课标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这给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14今天下午进行了道法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新时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的新格局、中华民族站在伟大复兴的关键

  节点上,节遇与挑战并存,作为道法老师,培养堪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我们肩膀上的重任。应该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他们的成长。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15今天下午,我认真聆听了韩震教授的报告,使我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有了深入的认识。新的课程标准更加人性化,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课标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挥。同时,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16今天非常荣幸观看了韩教授的讲座。韩震教授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让我更清晰更深刻地认识到新课标,就是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更加激发和增强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责任感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转变传统的考试导向的教育理念,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牢固树立并落实育人的核心理念,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次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更为我以后的思政课点起了指路明灯。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172022版《课程标准》,统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等内容,使课标既是有机统一,又能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知进展特点,确定各学段的要求及学习内容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作为教师,只有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展更高效的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以新课标为指路明灯。研读新课标,不断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争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2022版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有以下几个主要变化:

  一是完善的培养目标。结合义务教育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

  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增强了指导性,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下面我着重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这四方面解读课标。

  课程标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行顶层设计研制,全面落实有关要求。这就是“为什么教”。

  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确定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各课程标准以此为依据,具体细化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这就是“教什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制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引领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这就是“教到什么程度”。

  “怎么教”?

  一是立足核心素养,制定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二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要政治立场鲜明,二要价值导向清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

  三是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典型实力,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案例选择要关注以下几点:一坚持正面引导为主,二,紧扣时代主题,三,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可扩展性,能够服务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说服力能够引起共鸣。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等方式走向社会,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事业,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18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义务教育阶段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标新课标,作为道德与法治的老师思考如下:

  1、尊重学生,善于赞美学生,润物细无声。俗话说“种树先护根,育人先培心”,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重视

  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缺点,耐心等待学生成长,立德树人,学生才能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走进新课程,积极设计开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强调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因此,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在教学中设置开放性教学目标,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增强学生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3、落实核心素养,要注重不同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各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丰富课堂内容,启迪学生思维,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自己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4、除传授好有字的书,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无字书。新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注重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培养,这要求教师除充分运用本学科的独特知识,如社会人文、时政法治、名人轶事、国内国际实际形势等,还把道德与法治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通过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方式走向社会,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激发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听从党的领导,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19《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颁布后,我认真阅读学习了新课标和相关解读视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

  首先我了解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具体变化如下:

  1、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2、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3、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5、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8、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9、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

  10、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下面谈一谈我的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后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通过学习,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道德与法治教研团队,提升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业务修养。

  3、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懂得所教规则。让学生快乐学习。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积累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学无止境,行以

  致远。教师的成长推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成就教师的成长。这也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意义。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20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育时代背景下,作为立德树人关键的思政课程也随之做出了一定调整。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内容。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对三维目标整合的结果,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具体课程的内容目标。本次的新课标凝练了五大核心:政治认同、道德素养、法治观念、人格修养和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覆盖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韩震教授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新课标在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目标以阶梯化形式呈现,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以连续性和进阶性使核心素养不断深化,这是非常科学有效的。我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塑造一个人,培育一个民族是不可缺少的,即使过了很久忘记学过的具体内容,但核心素养仍能影响人们很久,潜移默化在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中。还有一点引起我注意的是,韩震教授指出要在“在对实践的体验感悟中发展核心素养”,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融合,强化实践性,理论的学习终究还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核心素养的提升终究也还是为了在各种复杂的情境中能做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符合中国国情与现实的最佳选择。同时,韩震教授还提出坚持素养导向“评价与考试命题”的新思路,强调将大主题蕴含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时整体地综合运用知识、体现能力与情感态度的水平,注重知行合一。在核心素养下的教学,也需要摒弃以往的“切碎灌入式”教学,以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围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大目标来推进教学。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21学海无涯,若要成为合格专业的人民教师,则要以勤为径,以苦作舟,始终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三自教育”的前

  提是教师要做好自身的“三自教育”,即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觉成长,这也是对师德的时代要求。

  假期研修在教育局和学校的安排下纷至沓来,对在疫情之下居家不出门的我们给予了提升自我的机会。新课标的研读与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需要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在听了吴又存老师的《新课标背景下思政课教师的时代精神与师德修养》之后,更对道法课的学法、教法和思政课所承担的责任心领神会。通过学习有了以下思考:

  对自身专业素养有了新思考。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现者。吴老师二十几年的100多本读书笔记对我震撼不少,读书、思考、写作、勤奋必将成为我的常态。

  二、对初中思政课的教法有了新思考

  1、在课堂上讲爱国人物,弘扬爱国文化。

  2、上好思政课要做到“三不”,即不做“照先生”(不照本宣科);不做“贝多芬”(不以背记为最终目的,而是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不做“误”先生(不误人子弟)。

  3、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力求将书本知识生活化。在课堂上结合自身经历以讲故事的形式将知识点植入学生心。捧在手上的是书,而教师自身经历也是一本书,两本书合在一起才能上出一堂精彩的课。

  4、要将学生学过的诗词歌赋适当地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做逐美而行的人。

  要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要发挥好思政课的培根铸魂作用,要把握教育的正确方向和价值导向。帮助学生崇德向善,遵德守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仅要关注学生一程,更要关注学生一生!我们要时刻牢记:现在的孩子就是未来的中国。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的时代新人。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222022版新课标整合了2011版,按学段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统筹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业内容、课程实施等。使课标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又体现了不同学段的特殊性和迫切性,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特点,确定各学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学习内容安排、载体形式,更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

  核心素养中的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课标对健全人格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释。关于三四年级健全人格的目标有一条是这样表述的:“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对珍爱生命意识的生成、培养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创设两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探究欲望。创设两难情境,引起学生对生活中此类情境的注意,而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出困境、珍爱生命。

  二、运用名人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珍爱生命的意义。案例法是生命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同时,也能发展教师深入社会实际收集案例和调查研究的能力。

  三、运用项目化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动态的课堂教学,对德育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我学习新课标的一点思考和体会。作为道法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标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23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作为一线老师的我责无旁贷在暑期认真研读了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课标新增了核心素养、总目标、学段目标,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核心素养学段表现,课程内容按照学段要求分四部分进行一体化设计,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标修订的重点。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通过学习,给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改革,教师与学生要和谐互动,增加实践。

  一、不断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学科专业素养,丰富教学内容。

  1、新课标的改变不仅是内容的变化,而且是理念的转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切实可行的学科活动。例如:义务植树、义务清扫垃圾、义务去儿童福利院当义工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感受深,能洗涤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热爱公益的热情,从而亲社会,达到立德树人。

  2、树立学科核心素养,制定铸魂育人的目标

  新课标提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我们道法老师要立足核心素养,要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变满堂灌,营造有趣课堂

  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课程资源要用足红色,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英雄人物等的事迹,运用好身边的人和事,还有最新的时政热点实例,比如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的事迹,爱岗敬业的张桂梅等,让道法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三、引导学生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访问、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方式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国情、社情,增强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总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结合学校实际,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绚丽多彩!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24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思品教师,我们肩上的胆子太沉重了,正向课上老师所说的,我们必须把它上好。

  我们的教材又有了新的变化,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太陈旧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25正值伏中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实施培训活动。五位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高屋建瓴的诠释、有理有据的分析以及毫无保留的分享,恰如炎炎盛夏中氤氲的缕缕香气,百味可觅,又使赫赫骄阳下贫瘠的寸寸心田,沐得甘霖。

  三天的培训满载而归,有对思政课育人价值的全新体悟,有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认知,也习得了一些课堂教学实施的方法。在整理学习资料,反复研读课标后,我感悟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实施中一定要有“精气神”。

  一、“精”字当头,精益求精保证学业质量

  《新课标》从整体内容上增加了“学业质量”一项,“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地转变育人方式,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达到标准,就要做到:

  (一)“精准”的教学目标

  学业质量描述的内容可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参考此标准,去制定导向清晰、要求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要提高站位从单元、主题出发制定立场鲜明、层次分明的教学目标。

  (二)“精细”的课程设计

  专家提出的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为我们打开了教学视野,以目标为导向去进行设计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要坚持好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积极地创设有共鸣的情境、设计参与度高的活动,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适时的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和思想培养。

  (三)“精心”的评价体系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提质增效的要求促使我们不断改革评价机制。《新课标》也提出了“增值评价”,主张关注过程和培养,也要求我们的评价要更具发展性、整体性、综合性、价值性。多元的评价要从形式、内容上更科学、专业、客观,从而促进知行合一的实现。

  二、“气”字疏通,气贯长虹培养核心素养

  《新课标》所提出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是对以往三维目标的深化和升华。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正气”,不迷路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道德与法治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具有特殊性,它担负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也是培根铸魂传播政治思想的主阵地。我们要坚持好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作为思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境界,为国家的政治工程、法治进程添砖加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提升保驾护航。

  (二)有“人气”,不孤独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好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始终以学生发展为着眼点,关注临界学生、旁观学生。制定目标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要基于学生情理去解决核心问题,要抓住师生联结点去突破疑难问题,引领学生深度参与才有助于“教学同增”。

  (三)有灵气,不忙碌

  素养有“形”,我们要坚持好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长远渐进的工程,我们要积极调动多元主体,整合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同时扩展思政教育的时空维度,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时时刻刻都可以进行教育。做个不瞎忙的思政教师要善于收集学生的需求,也要关注课堂生成的宝贵资源。

  三、“神”字铸守,神融气泰落实立德树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结合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坚持德育为先,重在引领学生充盈思想、提升能力、全面发展。我们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怎么能丢了国家和民族的“神魂”?我们要不断增强师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要不断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五位专家的“精气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新

  课标》出台才三个多月,他们是怎样的夜以继日、钻研沉淀才能为我们呈现出一次又一次的精彩。夏虫鸣初心,日月迎热忱,或许这就是对教育的热爱和担当。

  再次感谢上级领导为我们提供的宝贵的学习机会,使这个夏天充满了希望和力量。每一场讲座都是含苞蓄力的绽放,每一次呈现都是时光积淀的回馈,每一页诠释都是执著热爱的坚守。唯有前赴后继才能不辱使命,唯有潜心修炼才能担当重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已经有了更深的时代烙印。我们要先育己再达人,以饱满的“精气神”为更多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262022年7月18日、19日,在学校进行了为期2天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由四位专家为我们讲解新版的课程标准。我的收获有以下三方面:

  一、要理解道德与法治主体学习实践新样态内涵及外延。

  主题学习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自身实际,立足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提炼出学科内为学生成长所共同关注的生活主体,并围绕主题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设计,依据设计开展主题学习活动的过程。以“民主与法治”这一单元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与选举相关的小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演讲、投票、公开唱票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到民主选举的流程以及民主存在的意义。

  二、要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主动开展教学设计活动,增强主题教育效果。例如:“孩子们,马云在大学期间定了三个目标,都实现了。毕业后他创业了很多次,屡遭失败,但他没有气馁,他坚持了梦想的力量,自信的力量,最后他成功了,并影响了咱们的生活方式,从他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从轮椅姑娘黎川的身上,你又学到了什么优秀品质?””感动中国人物刘伟告诉了我们什么?从钟南山院士身上你

  又学到了什么?”“寻找一下你身边的榜样吧!你打算学习他的什么品质?”道德与法治老师在《青春飞扬》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又一个的生活情境,并且情境材料的选取,都是学生关注的,紧扣学生实际的,学生最有感触的话题。

  三、新课标更加关注环节活动的深度学习。

  在课堂上通过案例、问题、活动等情境的选择,设置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单独思考与集体思考相结合,学以致用,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观念,强调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法治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例如:在日常学习中,学校可以相应的给学生多安排一些有着积极教育意义的活动和一些有关于法治内容的讲解。借此,通过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德育思想,还可以让学生不再做法盲,做到知法、守法、遵法,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德育思想和法治思想的进一步加强。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会牢记思政课教学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立足核心素养,制订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

  立足核心素养,放眼学生未来,我将勤于反思,勇于反思,善于反思!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27《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义务教育段的思政课担负着在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任务,所以在新课标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这样规定的: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这门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

  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所以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之间的关系。

  一说到教学我们总会自然的联想到上课,一提到到上课我们又会自然的联想到学习,再一说到学习我们又自然的联想到知识。所以我们通常对于教学的思考,对于课堂的把控都会把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作为核心和出发点,但在众多的课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确是个例外,因为这门课程的重点和核心是思想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教育,因此它的课堂目标不是教会了学生什么,而是帮助学生认同了什么。不是把学生教会了,而是把学生说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能像其他课程一样总想着要教会学生什么,把知识的传递作为重心,从学习知识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课堂教学的组织,这样肯定会让课堂背离《课标》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把“观点认同”作为出发点,认同—接纳—践行这应该是我们课程的学习逻辑,所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是处在首位的。是在思想情感的培养中扩充知识。

  二、做好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在教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小圈子走到社会这个大天地中来,教会学生正确对待人和事,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能够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所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一定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也不能拘泥于学生的生活圈子,要帮助学生看到他能看到却看不明白的和他还没有看到的,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开阔视野,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升社会生活的认同感,只有这样我们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达成。

  三、做好教材的处理和加工,让教材有血有肉“活”起来。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正文都是本课话题中学生应该形成的正确观念,都是结论性的表述,理论性较强,虽然有材料,但有些材料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远说服力不强。其实《道德与法治》教材对于我们的具体教学来说,是为我们打了一个架子,这幅骨架是我们教学的指引和方向,是我们课堂的灵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它却有点枯燥,有点晦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这幅骨架及时补充“血肉”,让他变得鲜活,变得形象,变得可感,这个“血肉”是什么,就是具有时效性且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实例,让学生在新鲜,生动的实例中理解教材的观点,不但可以提升认同感,而且对学生的生活也有指导意义。

篇三: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8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2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涪陵区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

  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这节课在两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组织教学,针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对口令、小组竞赛、表扬激励等方式,行之有效,课堂井然有序,彰显了教师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园童谣”,学生对“铃声下的规范”学得快,记得牢。

  罗英老师上的二年级《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巧妙地把对中秋的学习,用找中秋、知中秋、过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动贯穿其中,并紧密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既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又得到了“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的情感体验。

  听了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我们懂得了,这次中央统编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教材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需要,我们要从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等高度充分认识新编教材的意义。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科统编教材的思想和内容,从理念层面,一是要突出德育为魂,二

  是要突出能力为重,三是要突出基础为先,四是要突出创新为上。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内容。对统编教材的使用一要高度重视,二要强化培训,三要加强教研,四要落实保障措施,五要加强舆论引导。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钟晓菊老师的培训,从统编教材的新变化、教材的编写思路有及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明确了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儿童日常的生活当中。知道了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接受以权利义务、公平正义、责任担当为主的法治教育,长大后便更有希望成为一名具备规则意识、程序观念等法治意识的公民。钟老师的培训通过课件全面展示,生动而且具体,使人印象深刻,对我们今后的日常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培训是短暂的,付诸实践是我们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经常复习培训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3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4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霍静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主题是做有情怀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明确了课程性质,紧扣课程目标

  培训中,霍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霍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霍静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5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

  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610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本校网络直播的教科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材培训研讨会。会议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位专家的讲座:方丽敏老师《德与法融合,教与学互动》,安子琴老师《凸显学科特色,助力学生成长》。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和别人交流的难得机会,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也留给了我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道德与法制》的教材特点

  两位老师都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特点,让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把握更准确。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体现了学生喜欢,图文并茂,抽象问题直观形象表达的卡通版面。

  2、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3、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上专家给出了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三观并存的建议,学生观重点突出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多样。教师观中强调了教师的三个角色扮演即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学目标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它还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材料的主要源泉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因而取舍材料均要以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切实需要的内容,以确保内容生活化,绝不再是以本为本。

  在这次学习中,据方老师介绍新教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赋予老师跟孩子之间更多的互动。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我将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学更加精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道春光无限好。跟随春天的脚步,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会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在这次培训会上,经过两位专家老师的阐述和讲解,令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共享:

  一是高瞻远嘱,统筹全局。

  上午,张广宇老师就本册教材的整体布局向大家做了详细阐述。从背景回顾,理念介绍,框架分析,教材研读,栏目使用等方面逐个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让我从思想上、认识上把握了本册教材的理论系统。本册教材以宪法精神为红线进行贯穿,是统帅全篇的灵魂,以增强学生的民意与国家意识为主旨,遵遁生活

  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站在理论的高度把握教材,给老师们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二是真抓实干,精准干练。

  下午,金利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统编教材的使用建议。金老师的报告内容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较好地使用教材,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精准地阐述:

  1、理解——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思考。

  2、研究——法治教育专册的主要内容。

  3、落实——教材学习与使用的建议。

  经过金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我在对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上做到了心中有数,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是不辞辛苦,答疑解惑。

  培训中两位专家不辞辛苦,耐心地回答了我们一线老师许多的难题和疑惑,令我们茅塞顿开,收获满满。

  培训后,我要把自己所听、所学认真地反思,输入输出,更好地服务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奉上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合格学生。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

  王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3月19日,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认识到新教材基于儿童发展的课程理念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所以,《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反思《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我们让学生学习书中的内容,一直接受成人的观点,成为道德说教的工具,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有时还会起到逆反的作用,这种教学存在不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而《道德与法治》提倡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儿童的个性,尊重儿童的差异,关怀儿童的独特个性。也就是说,课程理念由学生被动说教转变成学生亲近学校,家庭和社会,“我”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体验活动,这要比教师闭门灌输讲解效果更好,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体会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道法课程的积极性。新教材解读与使用讲座提纲,从道法教材的特点,单元主题的指向,教材栏目的组成及法制教育的体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怎样才能将活动园、交流园、故事屋、阅读角、美文欣赏、知识窗、小贴士等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道法教学过程中。这对我今后的日常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认识到联系实际,紧扣主题,灵活使用教材的实效性

  通过示范课,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紧扣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实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一分钟有多长,能干些什么,从而认识到要珍惜时间。老师联系实际,让学生大胆,具体说说父母对我们的爱,感受父母的温暖。如果我们面对的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难道他们的父母就不爱孩子了吗?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开发学生身边的、适合的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对教材的学习活动进行再设计,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道德素养,奠定科学合理的道法观念。

  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在几位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把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法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我很荣幸的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在三天的时间里,主要听了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下汇报。

  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之,课标教材特点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改变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

  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制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

  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

  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

  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二、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

  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

  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教科书育人的载体,通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学生可以看到政治思想是如何构成的,浩如烟海的政治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起来的。因此,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构建,体现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

  从各领域内容的前后顺序、内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政治内容与相关学科内容的配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角度,调整了不合理的内容顺序,构建更加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政治知识。

  2、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逐步领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加深对政治核心内容的理解

  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挖掘政治核心知识蕴含的思维教育价值,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研究方法,领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政治的有一定深度的整体认识,从而体现政治教学的育人价值。

  3、反映背景、重视过程、加强应用,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

  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是政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志。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科发生、发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政治所依赖的基础,也是政治课程教学的精髓。

  概念和原理的引入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或政治理论发展的背景,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是自然而水到渠成的;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研究方法;通过解决具有真实背景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政治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政治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4、发挥章引言的“先行组织者”和章小结的“概括提升”作用,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引言是全章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好的引言,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思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章引言的作用,修订版教科书着重从__内容的引入、__内容的概述、__方法的引导等角度组织相关内容。在具体处理中,不追求“实际问题——政治问题”的单一模式,而是结合具体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

  5、加强探究、重视“综合与实践”,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修订版教科书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内容的呈现上努力体现政治思维规律,倡导探究式学习,给学生一条观察事物(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

  教科书从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考虑,在一些关节点上设置“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领悟政治的本质,提高政治思维能力,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1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学生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学生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俞老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品德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生长因子。

  2、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办法。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

  做人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生活意义的领会。新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了解,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爱的领悟,从而感受生活当中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懂得感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2在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学法过程中,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谈谈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能够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过程,能比较好的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3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4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小学语文(1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确保新编教材在我省顺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湖州、金华举行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柳琏老师、杭州市青蓝小学娄屹兰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王健敏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林莉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雅琴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侯定伟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使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及时而有效,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介绍,又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解读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顺利推开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跟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了方向。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5新学期开始,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版本的一时更新让我有些始料未及。因为我们上学期还是粤教版本,新学期一开始一下子就变成了人教版本,正当我饥渴无助之际,今天的新教材网络培训如同一场可贵的春雨及时地滋润了我干渴的心田。

  网络培训让我站在"高处"把握了教材的主题、理念与框架:宪法精神是贯穿全册的红线,统帅全篇的灵魂。本册书我应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不断去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教材采取总——分框架结构,犹如一篇__,思路特别清晰,这一切似乎使我顿生驾驭教材,运筹帷幄之感。

  我最赞赏的还是本书很贴近青少年实际,遵循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建构"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回归生活"的路径。这将会使学生们增加很大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的过程中也不会觉得抽象、枯燥。

  同时,本次培训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教材研读方面,我要肯下苦功。字斟句酌,逐层分析,多思考,勤动脑,既不能想当然的望文生义,也不能迷信权威或墨守成规。

  新学期,新教材,新挑战,我虽不能轻车熟路,但不能不说,这次网络培训,真的很给力。当然,探索学习之路没有止境——我会努力不懈,只求更好!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6肩负着学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秋季一年级开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教师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智慧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领悟。

  如今,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一半,以下是这几天我对这几次讲座的浅薄的见解与体会:

  听的第一场讲座是成尚荣老师的《道德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虽然不是专业的道德教师,但被成尚荣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吸引。因此,对这堂课非常有兴趣,津津有味地认真聆听成老师的独到见解。

  首先,成老师论述了道德和法治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而这门课程,是一门道德与法律的相结合的课程。“法治是对道德的支撑,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们心中,离不开道德的滋养。”我对成老师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感触,这句话我的见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没有法治,道德会被随意破坏与践踏,法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朝着道德的方向发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体现,法治应该是为道德服务的,如果法治背离的道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种情况下,法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道德还是对法治的一种补充。两者是相互依存、支撑与补充的。接着,成老师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论述了道德教师该如何进行专业成长,我从中收获良多,不仅清楚了国内道德教育的方向,而

  且了解到国外道德教育的成果。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讲座,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课,虽然的一个老师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万万的老师也是由一个教师组成,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我国的国民素质、道德水平才会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才会越来越好。

  第二场是孙彩平老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整体解读》,孙老师这堂课让我们非常直观的认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非常有指导意义。

  专家讲到新旧教材的不同,并进行了对比,新教材将德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实《课标》要求和大纲精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承的过程,还讲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工作要求。专家还列出了小学一二年级法制教育图谱,并列举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单元课例,教材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启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另外,汪凤炎老师的《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讲座也让我记忆犹新,对今后我教学有着很重要指导性意义。

  首先,汪老师提出,“为什么要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的这样一个命题,他是从“德多才少”、“才多德少”这两点来加以解释。而我听后的见解是,德和才一样重要,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危险,就像我曾经和学生开过一句玩笑话说的那样——“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有头脑、有技术、有能力,他们如果做坏事,造成的社会危害会更大。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备,也就枉为人师了。然后,炎老师从理论基础、具体措施这两方面提出,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教师,他的智慧与理论让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体运用到我的教学生活当中去。

  还有很多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来。他们的智慧、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着我的教育职业生涯。此次培训进行到这里,我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10月17日,我有幸在加来中心学校参加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通过学习,本人受益匪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

  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

  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篇四: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

  导语】?得就是?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亦可以称作?得体会。“?得体会”是?种?常应??体,属于议论?的范畴。?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较简单。下?是由?忧考为?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得体会【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1.道德与法治?得体会

  7?26?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在暑期组织的?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在此次培训中,我收获满满。  此次培训会由教育局陈主任主持。他?先播放了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xx重要讲话。朱xx强调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  接下来是??的优秀教师骆分享了她在教学?学?年级《道德与法治》?些?得。新教材的编写是按?童的?活路径,以?童的成长与发展的?活逻辑为核?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童,教材的内容是?童的?活。教材关注?年级学?的整体成长、?活;了解学校?活的两个主体?活?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然和?活的热爱,从多元的?活世界,?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童的?活视?和路径,形成?活内容和教学相统?的叙事逻辑,教材?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与?、?与?然、?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努?从适应制度?向?理、?律、?觉、?主。  下午的课堂,由最近到南昌参加部编历史教材教研员培训的骆帅?师主讲。她为?家详细介绍?年级道德与法治各单元的内容,要求和教法,并结合??的教学经历加以阐述,?励?师们引导和组织学?,在各种有趣活动中去体验,从中获得收获,促进??健康,快乐成长。  上有种说法:消息越短,分量越重。她认为,年纪越?,教材越薄,课越难上。教师绝不能等闲视之,率性?为。教育?既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及时吸取各??的新知识,学会新本领,?要保持教育定?,善于分辨良莠,不盲?跟风,更不推波助澜。  最近,中国环保部宣布,今年底前拒绝塑料、纸张等四类??多种固体垃圾?境。现在,国家推进部编中?学历史等教材,其宗旨也在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化,抵制国内外反动、落后、腐朽的精神垃圾。通过陈?师、骆?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的思维通道、掌握?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能?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为主体,充分让学?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观,价值观。  部编本?学?年级《道德与法制》的编写是按?童的?活路径,以?童的成长与发展的?活逻辑为核?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童,教材的内容是?童的?活。教材关注?年级学?的整体成长、?活;了解学校?活的两个主体?活?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然和?活的热爱,从多元的?活世界,?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童的?活视?和路径,形成?活内容和教学相统?的叙事逻辑,教材?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与?、?与?然、?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个深?的了解.。2.道德与法治?得体会

  7?26?,在?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我有幸参加了?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上午,我们观看了朱部长的视频,让我们充分认识三科教材的重?意义。下午,我们聆听了?阳??骆?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读,收获颇多,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明确了今后教学中要正确、全?解读教材,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教材,让农村的孩?们在品德??同样不落?后。  ?、注重引导学?从?活中获得经验  道德内在于?活之中,是?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的学习,不同于?般的书本学习,?必须是在?活中向?活学习。向?活学习,包括?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活、当下的?活与未来的?活。本册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讲述??已有的?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过去的?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是只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已有经验出发?更好理解。引导学?回忆、整理已有的?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学会将“回望”作为向?活学习的?种重要?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想??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这是?种?活的反刍,?道德意义,就是在这种?活的反刍与回味中呈现在学?的?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现场的?活体验,就是引导学?向当下?活学习的设计。教材中还有?些设计,?般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种未来?活的教育。  向过去的?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下?童的道德困惑或问题,是为了对美好的未来的憧憬。道德的意义,就是这样在?童对?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与绽放出来的。

    ?、注重引导学?在活动中领悟  低年段?童还没形成?觉的?活反思意识,在?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过“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等多样的活动栏?,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的是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如:本册第1课中的装书包活动,第6课的《神秘的指挥》,第9课的《开个玩具交流会》,第10课《?物的诉说》,第16课的《新?愿》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童学会发现?活中的意义。  ?如:逃?、救护等不能够让?童在现实?活情境中学习,但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式教会学?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防在现实?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6课中的“?警演习”,第11课中“发现家中有危险”的活动。  三、注重引导学?在反思中进步

  “以?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式。榜样的??,能够将?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童特别适?。但是,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存在着榜样过于成?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童?常?活与理解能?。?新教材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榜样教育依然将成为低段学?的?个重要学习?式,?是创造性加?“绘本故事”,通过图?的?式,选取的主要是接近?常?活中好?童的榜样;如第1课《上学啦,真?兴》,第2课的《交朋友》,第15课的《团圆》等,引导学?在阅读?本中学习?为的正确?范表达??所悟的道理。?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种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只向学校?师学习的观念。如教材第8课的《课堂作业认真做》,就突出了同学间的?范与互补学习。  在榜样学习中,会出现正??物与反??物,它也包括着?种反思与批判的引导。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的做法,我们可以回到学?的现实?活中,结合本班学??常?活的实际情况,展?给他们?些容易混淆的例?,引导学?进?批判反思。逐步养成?觉的道德分辨意识。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与教材编写者进?对话,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做到正确、全?解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展开??的课堂教学。作为?名村完?的教师,我认为我更有责任让孩?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门课,让孩?们在快乐学习中,深埋下良好品质和法治素养的种?,让这门课真正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3.道德与法治?得体会

  4?8?,在钉钉群参加了沙河市道德与法治培训,受益匪浅:  ?、对?个单元整体的把握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个??来考虑:

  1.?先要清楚整个单元的内容,包括分?个课时教学,每个课时的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清楚单元整体的教学?标是什么,??标?可以分成哪些??标,每个?标具体在哪?课时落实。

  3.分析整个单元的重难点在哪?,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如何突破这些难点,解决这些重点,尽可能地减少错误。  ?、着眼点要“远”、切?点要“准”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必备功课。?先,通熟教材整个体系和单元教材体系,把握整个体系所要达成的教学?标和单元体系要达成的阶段性?标,理清了每个阶段应该?什么,可以?什么。其次,根据预设的阶段性?标展开?任务式的分配,理清每?课时的教学?标,形成阶梯型的块状教学设计。最后,精化每?个课时教学设计。  三、进?单元整体设计的开始每?位?师都应读懂教材,读懂?标。在理解整个教材的编排体系的背景下,细读单元教学?标,然后把?标细化分解,细化到新授课、练习课、整理与复习课的分?标以及各?标之间的联系与递进关系。?标解读充分了,接下来便可以考虑?什么样的载体来开展教学,让孩?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到学习当中。  四、平时备课的时候,我喜欢先从络中找相关的内容来结合书中单元教学?标进?分析,这样会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个?较精准的把握。了解完?个单元?致脉络,然后再对这部分内容在?学阶段的来龙去脉也作?个?致的梳理,像我现在是从?学三年级教到六年级,对于前?的学习活动过程和研究?法都基本了解,那就重点关注?下具体实施研究?案的步骤,这样对这个课题整体把握也会有帮助。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是对单元进?整体设计的关键。  五、对?个新的单元课题进?设计时,我们?般按这样的步骤?:?

  1.先把这?单元的课题内容都看?遍,?已定?个教学?标。?

  2.看看??还有哪??没有考虑周全。(这样对提???把握课题的能??有帮助!)?

  3.定好课时。每?课时具体?什么,要了然于?。

  ?4.把书上提到的相关内容都梳理?遍。看看哪些环节需要补充进去,哪些需要强化训练。在了解单元整体?标后展开教学,我认为?先要读懂每个课题的意图。其次把握整个体系所要达成的教学?标和单元体系要达成的阶段性?标,将单元?标细分成课时?标,分析出重、难点。最后精?设计每个课时,尤其是突破重难点的环节要精?设计。在备课组活动时也可以集体讨论,单元中的易错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

  4.道德与法治?得体会

  4?8?上午,沙河市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申?师和温家沟中学张?师分别通过钉钉络直播的形式作了《基于核?素养的?单元集体备课》和《树情怀强思政享经验》的培训。

  1.初中阶段思政课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把党祖国、?民装在?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的思想意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化素养为重点,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针对性。

  2.提???修养,培养能担社会责任和国家重任的?。“百年?计,教育为本,教育?计,教师为本,教师?计,师德为本”。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树?良好的榜样,成为孩?良好习惯的楷模。正如美国?理学家班都拉所?:个体?为习惯是从观察学习中获得的,孩?的?为习惯是从模仿成?开始的。我想:教师的巨??量应在于做出榜样,要做?个???致的榜样,做?个会温暖关?他?勇于承担责任的榜样,做?个严谨治学的榜样。教师要做到?教与?教的统?,???诚挚的语?教育他们,???的?动影响学?,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活习惯。努?将学?培养成为拥有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合格?才。

  3.做善于学习的?,不断适应教育?作的需要。未来的考试也会更侧重学?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考查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教师应更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持开放的态度,学习吸收,积极研修,终?学习,做潜?治学的学习型教师,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引领教学;更新和丰实学科知识,服务教学;引进先进的教学?法和?段,实施教学;强化道德和法治观念,完善教学。  在课堂中,教师只是?个引导者,学?才是主体。以前的课堂教学,?师灌输的多,学?参与的少。学?不敢说,?师不让说。课堂死?沉沉,学?也讨厌上这门课,政治课成为学?不喜欢的科?。这样的课我们?师很?奈。其实,我们不能怪罪学?,我们应从改变??开始,新的课程?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帮助学?解决困惑,使学?做?个善良的?,有能?的?,这靠灌输是不?的。所以,我们怎么来达到这个?的,值得我们思考。?定要改变以前的旧观念,让这门课成为师?之间共同对?活乃??命的深刻体验与学习。?师要让学?动起来:动脑、动?、动笔、动嘴,积极参与,??去发现、去质疑、去归纳结论,得出正确的认识。5.道德与法治?得体会

  4?8?,在沙河市初中道德与法治钉钉群,教研室申?师和蝉房学区张校长做了精彩的讲座。  其中申?师《基于核?素养培育下的?单元整体备课》主要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作安排四个??进?分析。从中我了解为了落实?德树?的根本任务,培育核?素养,应对中考命题趋势,改进教学现状的需要,我们思政?师?定要进?课堂改?,进?核?素养下的单元整体备课。利?好教材,吃透教材,夯实基础。还要把课堂教学与现实?活和时政热点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积极参加图说时政、主题实践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的兴趣,提升学?的学科能?。同时我们思政?师也要在教学之余,积极参加?微课题、?主命题、优质课评?等活动。这样通过课题引领、主题教研、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来提?思政课教研?度和?平。  张校长《树情怀强思政享经验》的专题讲座主要给我们分享了初三政治复习课的?些好?法。其中讲练结合,通过练习加强巩固,重视模拟考试,通过考试找出??复习的漏洞,及时补救,训练学?的应试技巧,积累考试经验,锻炼学?的考试?理等?法我觉得很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将它为我所?。  感谢这次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如今做为?名思政课教师,我?常骄傲,因为我?后有?个强?团队的?持,感谢有你,我们?直在路上。

篇五: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0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9月20日,XXX《道德与法治》课例研讨与教学分享XXX在XXX举行。哈尔滨市道德与法治(品生)学科教研员XXX、南岗区道德与法治(品生)学科教研员XXX,XXX校长XXX、副校长XXX,以及XXX道德与法治全体教师参加活动。活动由XXX老师主持。

  活动中,XXXXXX老师作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认识您了》一课教学展示,通过比眼力、猜名字和填字游戏等活动设计,引领学生观察、模仿、交流,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学会尊重他人劳动,学会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祝福。

  展示课后,XXXXXX老师、XXXXXX老师、XXXXXX老师、XXXXXX老师,分别针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

  第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就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研讨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呈现了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基本架构。

  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XXX老师在活动中,对一年级新教材作深入解读,为全体参会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考和新方向。市教研员XXX老师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XXX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常识课程”的精神,教育部于20xx在全国范围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并将小学《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要求、新教材,对小学品德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本次活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及学习的平台,对XXX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会后,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将利用qq群、微信群,组织区内道德与法治教师结合本次活动继续进行交流与学习。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味2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酷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学生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学生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子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XXX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开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开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大。

  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品德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常识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切的意义上完成“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切发掘常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在,使常识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开展因子。

  2、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4、发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在。

  做人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生活意义的领会。新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

  的了解,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爱的领悟,从而感受生活当中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懂得感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味3今年8月17日至19日,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全员培训。专家的讲座以及一线优秀教师的交流与互动,让我受益良多。

  从前初中政治教材叫思想品德,目前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变化,响应和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常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了法治教育(尤其表目前八下整册为法治专册)将依法治国理念根植于中学教育之中,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真正落实到从娃娃抓起。

  XXX教授就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实施做了精彩的讲座:从课改的缺憾谈到课改的方向再谈到有关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考,真正让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与反思。下面摘录对我触动较大的与各位分享:

  其一:一个学校的产品是学生?(不,应该是课程。)

  其二:能力=?素养(素养特别考虑自我的态度,要喜欢。)这里XXX教授特别强调了核心素养,并做了注解,即为中国未来20~30年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1个、2个,不能太多)也即创新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

  其三:“道德”在教材内容板块(心理、道德、法律、国情)中是基础,是根本,是中轴。通过精彩片段的展示,让所有参训人员印象植入大脑深处的一句话是:“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这是部编教材改版的一种指向,要让学生,让所有人有一种“问心”即所谓的信仰;这也是做为一名教师自身积极向上的一个突破口;也将会是今后考试的一种导向。

  其四:教材“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这是部编教材之魂。有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却又润物无声地渗透于其中。

  除此之外,XXXXXX老师对七上教材的解读也甚为赞之。尤其思维导图的建构值得借鉴,不仅可也帮学生建构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还有忻州市教研室XXX老师对山西最近几年来中考的导向进行理性分析并给出了科学的备考方案,打破了我固有的认识,尤其表达交换上“分点式”到“组织化”的答题为我指点了迷津。

  培训虽已结束,但于我来讲学习专研才刚刚开始。只有不断专研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精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更好地落实课标,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到达真正育人的目标。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味4培训中,我在XXX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切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味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标、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XXX首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标,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标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常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常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常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一样平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如许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订要求,教材内容厚实,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常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常识点比拟从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常识点的组成,以及常识点之间的接洽与区分,XXX所提供的常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十分紧张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XXX、XXX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XXX、XXX老师出色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切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味5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目前,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歹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短缺有着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常识的第一阵地,增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育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一样平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

  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如许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味620xx年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起始年级开始利用小学语文(1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确保新编教材在我省顺利利用,省教研室先后在湖州、金华进行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XXXXXX老师、XXXXXX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XXX《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XXX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XXX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

  XXXXXX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XXXXXX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利用、拓展性课程的开辟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实时而有用,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介绍,又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解读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顺利推开利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用跟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白了方向。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720xx年9月22日,XXX在XXX举办了初中教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为期一天的活动由市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XXX老师主持,XXX的XXX校长发表了致欢迎词。

  一、培训概况

  由人教社委派的培训专家XXX教授,作了《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的讲座。XXX从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新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学的一些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活动最后安排与会教师与专家就教材的相关问题进行互动研讨。

  20xx年秋季起,初中的教材有了新的变化,在教材框架设计、教材栏目设计、教材素材选择、教材容量和难度、教材的呈现体式格局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它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充分发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在内容设计上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逻辑暗线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长规律,善于捕捉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疑心和问题,正视矛盾,揭示矛盾,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开展。

  与会600多名教师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我们要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人教版政治教材修订的精神实质与主要变化,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使教学更具有人文关怀,更能满足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求;尽己所能,为更快地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建设留下自己的足印,贡献一份力量。

  二、培训感悟

  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第一、要积极研讨新教材、新教参,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不断深切研讨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全面准确理解,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如许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工夫,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强常识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办法,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兴趣性,激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的介入意识;在“用”字上做文章,正视理论接洽实际,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如许才能有用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是和我们政治课的教育是一致的,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课的实效性,但也会有不少信息与政治课的教育是相抵触的,处理不好就会削弱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深入社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六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一致?是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的政策相一致?是否与当今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相一致?是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一致?只有保持六个“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认识,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正确、恰当地释疑解惑。

  2.实行课中课---上微课,师生共同成长

  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内容上:逻辑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更强;形式上:版面更活、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动设计,例如: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浏览感悟、方法与技能、探究与分享和

  拓展空间等。这些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实施微课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能到达师生共赢的效果。

  3.勇于担当,勉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多艰辛的路要走,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更新,我们的任务——依法治国的教育也任重而道远。我作为工作室的学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制作《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经验和本领。制作课件时关注细节、深度思考、精益求精,在课件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学、互惠互利,力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决疑难问题。把自己平时遇到的疑心或疑难问题以及经验心得发布在群里,在对这些教学疑心进行的交换与碰撞中,我们相互启迪相互的思维与想法,让我们都能在研究与交换中得到提升和开展。如许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平时靠一小我或几小我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一体,让我们之间发生聚变效应,发挥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反思,撰写论文。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及时将这些感悟提炼成

  教学论文,力争我们学校政治科组每学年都有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同时也积极呼吁我们全市的政治老师踊跃向相关教育报刊投稿。同时向工作室建议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专题,引领全体成员、学员共同研究、探讨、实践、总结。为工作室将来的研究成果结集成册,著书立说做出贡献。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8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

  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

  《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

  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望。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若何高效地教。如许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

  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

  在XXX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素质上,人的情绪和观念会不同水平地遭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

  们面对孩子的时分,对孩子的评价,应当自己斟酌。如许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从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固执规复现象,要重复抓,抓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当纠正,而不是抱着与日俱增的灵活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枢纽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

  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紧张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何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容易,纸汗青悠久,从而揣度出,应当节约用纸。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容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明把汗青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常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

  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

  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

  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

  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祖先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自满,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超出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汗青”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明。

  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当对若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味9今天在XXX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一天培训颇有收获。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动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XXX,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开个辩论会,问题越辩越明。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生经历,详细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订详细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终究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生动,绚丽多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03月19日我参加了XXX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XXXXXX老师主讲。XXX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开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体式格局;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介入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篇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新课程标准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

  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内容基于五个方面核心素养选择和建构

  主题,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作为暗线,在明线上突出了道德与

  法治的基本内容。除了国情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入学教育六大课程主

  题,更是强化了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并有机融入国

  家安全、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让教师

  在下一步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了方向引领。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的课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消弭差异性,超越多样性。当今时代

  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面对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益复杂的国际

  环境使世界面临更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

  课教师,必须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感

  受道德的价值和需要,进行情感认同,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

  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

  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标细化了培

  养目标,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通过深入学习,思政教师应肩

  负重任、任重道远。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读出课标和教材

  的本意和新意,把握课标和教材的精髓难点,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

  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社会发展和学

  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同时,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

  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

  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榜样,做一个会温暖、关心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的榜样,做一个严谨治学的榜样,做到言教与

  身教的统一,用自己诚挚的语言教育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帮助他们行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拥有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人才。要不断学习,汲取课标的精华,将课标新

  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22年新颁布的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

  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

  甘o,,课标整合了

  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

  德三个课程标准,按照学段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统筹课程性质、课

  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各部

  分内容,使课程标准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又体现不同学段的特殊性,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

  发展特点,确定各学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学习内容安排、载体形式,贴

  近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际。

  核心素养中的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

  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课标对健全人格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关

  于三四年级健全人格的目标有一条是这样表述的:“初步认识和体验

  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

  课标细化了培养目标,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等。通过深入学习我觉得我们思政教师的肩负重任、任重道

  远。我们要不断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标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

  标,才能本次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基于五个方面核心素养选择和建构

  主题,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作为暗线,在明线上突出了道德与

  法治的基本内容。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真正做到创新课堂的教学

  模式,提高育人质量;重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课堂吸引力。

  韩教授讲到,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

  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基于核

  心素养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实施。

  同时,进一步扎扎实实提升个人的专业成长,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关注教育生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全力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实施路

  径,创设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和行为特点的育人模式和课

  程体系,给学生营造生命自由成长的空间。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22年5月,利用全省上下齐心协力跟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作斗

  争居家抗疫的机会,积极响应上级安排,在家自主学习了

  2022年版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对更好实施教学

  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具体心得如下:

  一、知道了部编本教材的修订原则、主要变化。

  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是

  在以往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

  向的原则修订的。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

  学段衔接。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

  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

  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

  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

  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

  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

  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

  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

  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我们理解

  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

  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

  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

  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

  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思政教师来说是非

  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学习各阶段目标,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

  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

  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

  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

  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标准贵在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

  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

  观。

  总之,参加了此次课标学习后我才深深感到:这次的培训让我受

  益匪浅:我不仅从课程标准的学习中了解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的要点,而且还能深入领会课程指导思想。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培训I,我一定会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并结合实际,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上好每一堂道德与法治的课,培养新时代

  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七: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

  篇一: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新”主要表达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提出。通过对道法新课标的学习,感触最深的是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和生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开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效劳。作为老师,只有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展高效的课堂教学。

  篇二: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三: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通过对道法新课标的学习,新课标的观念深化人心。老师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不断深化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华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敏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新课程要求老师要擅长学习,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与合理扩大,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展高效的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四: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强调:如今老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多地鼓励学生考虑;老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是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表达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堂课都充满活力。

  篇五: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我们要真正做到创新课堂的教学形式,进步育人质量;重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课堂吸引力。韩教授讲到,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才能。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基于核心素养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施行。同时进一步扎扎实实提升个人的专业成长,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关注教育生态发生____性的变化,全力探究核心素养落地的施行途径,给学生营造生命自由成长的空间。


相关热词搜索: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素养 法治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