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对联拾趣

时间:2022-07-18 15:50:03 阅读:

内容摘要:古往今来,名人读书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涌现出了许多妙联。明代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了一副对联:

古往今来,名人读书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涌现出了许多妙联。

明代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数百年来这副对联曾激励和鼓舞过许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为大家,步出书斋奔天下。

清代蒲松龄科举屡试不中,很不得志。为了鞭策自己,他写了一副对联悬于书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巧妙地嵌入了“项羽破秦”“勾践灭吴”这两个历史故事,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读书写作,最终他完成了《聊斋志异》。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自勉联。他常以此来督促自己甘于寂寞,认真读书,写出有价值的文字。范爷爷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过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青年时代的他就见解独到,志向远大。他认识到要改造旧中国必须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必须走出书本,学以致用。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也曾写过一副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从中可见毛泽东主张坚持不懈的读书方法,反对疲劳战和冷热病。


相关热词搜索: 拾趣 对联 读书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