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杀人浪”的踪迹

时间:2022-03-05 09:56:46 阅读:

内容摘要:几个世纪以来,大洋上存在着十几层楼高的“杀人浪”。这种说法常常从惊恐未定的船长、水手乃至有幸逃生的乘

几个世纪以来,大洋上存在着十几层楼高的“杀人浪”。这种说法常常从惊恐未定的船长、水手乃至有幸逃生的乘客们口中传出。不过,听者对此说法往往深表怀疑:“一定是被风浪打懵了。口说无凭,以讹传讹罢了!”就连有些海洋学家也视之为迷信不予理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你相信与否,“杀人浪”依旧我行我素,以“史无前例”的一个又一个“业绩”,雄辩地告诉你它曾经来过。

远在1502年,哥伦布带领船队第四次前往美洲时,曾途经险恶的百慕大三角。有一天,晴空万里,风平浪静,可转眼间海面就浪涛翻滚,冲天巨浪黑压压地向船队压过来。哥伦布惊异万分,把这一切详细记录在航海日志上。1970年11月13日,孟加拉湾遭遇风暴,浪高约7.2米,顷刻间夺走了沿岸30万人的生命。杀人如儿戏,世上还有谁比它更凶残?

更多的例子不胜枚举。“杀人浪”像个幽灵,往往来去匆匆。除了沉没中的船只、飘荡着的尸体、一片废墟以及电影中虚构的镜头,人类从未直接把握其踪迹。

直到2000年12月,欧洲宇航局启动了“大海浪计划”,人类的“捕捉”才算成功——“杀人浪”竟屡屡出现在屏幕上。科学家用两颗卫星扫描海洋,没想到在头三周之内,就监测到大洋上单独出现的10个25~30米高的巨浪。严格地说,“杀人浪”是个绰号,其大名应该是“巨浪”。一般说来,所谓巨浪,浪高至少在七八米以上,并且能够造成重大的海难或灾害。它具有如下特点:突发,而且常常独来独往;巨大,你不知道它们的极限高度是多少;能量集中,毁灭性能量有时超过上万颗原子弹,甚至不亚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呈锯齿状;前面是一堵立陡的水墙,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

“杀人浪”是怎样形成的呢?

最有说服力的,应该是当今的非线性说——由于非线性孤立波的传播而激发。非线性理论认为,海洋中随机会有多个孤立波各自独立传播,它们的速度和方向各不相同,而且每个孤立波的波高可以不很高。因而即使海面平静,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这些孤立波一旦碰撞叠加在一起,瞬间就会生成几十米高的巨浪。但由于各孤立波碰撞前的速度和方向各不相同,而且碰撞后各孤立波依然保持原来的波速、波形和方向,因而巨浪无法传播。于是很快解体,恢复为各孤立波,海面即刻又归于平静。因此,“杀人浪”往往不期而至,突发、孤立,而且来无影去无踪。

2006年5月21日,价值1亿英镑、号称“海上巨无霸”的法国豪华邮轮“彭特·艾温号”满载着1150名乘客行驶在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比斯开湾,起初一切正常。当晚10点半许,突然风起浪涌,轰然一声巨响,一个高达15米的骇人巨浪从天而降。下面的6层船舱顿时一片汪洋,玻璃悉数被击碎。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杀人浪”突发、孤立、来去匆匆的特性。

其次,偶发的风暴会激发巨浪。海底突发的地震也会激发巨浪。海流也是激发巨浪的一个因素。此外,天文大潮也往往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杀人浪”恰逢近地点朔望大潮之时产生,自然就更加雄伟。

综合上述多种因素,现在可以设想一个极端的情况:如果某年某月某日的某时刻,由于巧合而又巧合,某大洋底发生了最大的浅层地震,海面上则正席卷着最大的风暴,该时刻又适逢近地点朔望大潮,该洋底又恰恰地形奇特而洋流汹涌,此时刚好又有许多非线性孤立波叠加在一起,那么,那个“杀人浪”会有多高?有多少人会葬身海底?又有多少个国家会因此惨遭毁灭之灾?有谁能够知道?

所幸的是,就在去年,西班牙埃纳雷斯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何塞·卡洛斯·涅托和德国基斯塔赫特研究中心合作,已经开发出了可以预报“杀人浪”的“大浪软件”。该软件精确预报的距离可达8千米以上,能够把360。范围内的雷达信号转化为巨浪,并在彩色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也就是说,舰船能够主动监测、规避“杀人浪”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摘自《晶报》)


相关热词搜索: 踪迹 捕捉 杀人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