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2-03-18 10:03:26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经济发达城市的中心城区由于基础设施完善、可供开发土地枯竭、级差地租和资源配置流动的内在规律性而

摘 要:经济发达城市的中心城区由于基础设施完善、可供开发土地枯竭、级差地租和资源配置流动的内在规律性而面对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房地产行业萎缩、生产型工业企业外迁等严峻考验。同时,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新兴行业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为推动中心城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积极应对挑战,充分利用机会,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是中心城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中心城区;挑战;机遇;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5502

福田区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深圳市重点开发和建设的中心城区,是深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国际展览和商务中心。目前,福田区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供开发土地的枯竭、级差地租和资源配置流动的内在规律性导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房地产行业萎缩、生产型工业企业外迁的现象出现,从国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过程来看,这种趋势不可避免。这是经济在高位运行的必然趋势和挑战,也是中心城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厂房再造、产业置换“腾笼换鸟”策略的必然结果。

1 挑战与机遇并存

1.1 经济发展中的挑战

1.1.1 工业企业外迁

2005-2007年深圳市福田区工业企业外迁趋势出现并加剧,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迁(含外迁、停产和变动等,下同)112家,流失产值54.83亿元;2006年外迁企业119家,流失产值92.13亿元;2007年外迁企业63家,流失产值96.91亿元。三年外迁企业总数达294家,流失产值合计243.87亿元,导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年下降。从外迁工业企业的行业分类上看,外迁企业主要分布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行业,这几个主要行业的外迁企业数占外迁总数的58.2%,产值流失占总数的82.7%。

从当前的形势分析,福田区工业企业外迁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外迁造成的产值流失是巨大的。2005-2007年间,流失产值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中心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密切相关,目前第三产业成为福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已丧失了首要支柱产业的地位,导致部分企业选择外迁发展。二是低端企业外迁数量较大。由于工业用地紧张、劳动力及资源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和功能的转变、升级,企业大规模扩张无法得到满足等原因,部分企业主动选择退出,寻求继续发展的更大空间。三是外迁的企业类型呈现低端化向高端化发展趋势。占据福田区产值流失前三位的行业均为高端制造业,其原因除土地因素外,主要是由于福田区在吸引、支持制造业方面的优惠政策与区外、市外存在一定差距。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关外大工业区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东莞为代表的其他珠三角地区更是千方百计地吸纳优质企业,部分企业为了寻求更优的政策选择迁往其他区或外地。四是企业加大应对政策优惠的灵活性。为应对政策的变化,企业在发展战略上也进行着相应的调整,个别大型工业企业为应对跨国公司全球布局以扩大获利空间,由进料加工企业转成来料加工型企业,产值由全部产品价值计入产值转为仅计算产品加工费,因此而流失的产值就达百亿。大型企业的经营方式变化不仅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拖累,而且对周边企业也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1.1.2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下降,持续出现负增长

2004年福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峰值水平258.49亿元,此后逐年下降。2010年为174.42亿元,比2004年下降32.5%。因可开发土地逐年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减少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类投资上,基本建设类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仍有增长,尤其是基建投资一直在高位平稳运行。行业的投资上,房地产业下降最快。这与中心区目前的资源情况和市场环境有密切关系。

1.1.3 房地产投资总额急剧下降

2005年福田区房地产投资总额104.13亿元,2006年为89.83亿元,2007年为54.35亿元,到2010年房地产投资总额为48.13亿元,比2005年下降53.8%。按工程用途分类,2005和2006年住宅类的投资出现负增长,下降幅度接近10%;到2010年住宅类、办公楼类和商业营业用房类投资全面下降,降幅在30-50%之间,住宅类下降最大。这与福田区经济发展架构和产业发展引导相一致,出于长远利益考虑,坚持产业第一,凡是能发展产业的,一律不搞房地产开发,故房地产投资下降是必然趋势。

1.2 经济发展中的机遇

1.2.1 工业增长

2006-2010年新增(含工商清查补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家,增加产值50.1亿元,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留存的工业企业更加集聚化、高端化,继续实现较大幅度增长。部分大型工业企业近年已形成良性内部增长机制,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带动福田区工业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总体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脚步有所放慢,增长幅度相对放缓。

1.2.2 新兴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伦敦、东京、香港等城市的发展看,部分行业的高度发达弥补其他行业的逐渐弱化是发展的必然轨迹和规律。福田区部分行业近年成为后起之秀,逐渐转变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如金融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这三个行业在近三年迅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第三产业绝大部分行业已成为福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亮点,具有很强的成长力和发展后劲,这些行业的进一步壮大,将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发展更科学。

1.3 机遇大于挑战

消长理论:仅就工业外迁、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下降导致的产值流失与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带来的地区生产总值而言,“消”“长”平衡以后,数据显示“长”大于“消”,经济依然在高位平稳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消”和“长”现象同时进行,“消”的过程由快减弱,在3年左右的时间逐渐完成淘汰和弱化;“长”的过程是由弱渐强,“消长”平衡的过程循序渐进,“长”大于“消”的趋势更加明显,推动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

2 面对挑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应对

跨越式发展是中心城区在高位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雄厚的经济实力、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良的营商环境为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跨越式发展可由以下途径实现。

2.1 把握消长平衡规律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

本前提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只有淘汰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腾出土地空间,才能吸引高附加值的产业,实现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利用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推动消长平衡、良性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文化和政治全面进步。首先要提高认识,理性对待。经济发展出现消长现象是大多数中心城区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经历,经济规律使然,是发展的途径而非退步,就如同人的新陈代谢,利大于弊,要舍得放弃,大胆跟进。其次要把握机会,推进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抓住企业外迁的机会,推动低端制造业向科技研发型和高端总部型转变,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力促城区产业走集聚化和高端化道路。

2.2 跨越式科学发展是中心城区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2.2.1 自身增长机制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增长的持续放缓,同时也是中心城区寻求发展的内部增长机制的必然结果。如果一个地区只出不进、只消不长,势必出现产业空心化,进而导致经济社会空心化,这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将形成致命打击。福田区近三年经济发展并未因面临困难和挑战而走下坡路,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比重逐渐加大,其中金融业、计算机软件信息传输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更是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这首先应归功于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内部的良性调节增长机制,主要是内生性、内源性经济元素发挥了关键作用,所以,在“消”的同时也出现了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和产业升级的“长”,发展中应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产业的优胜劣汰。

2.2.2 产品高端化发展

工业企业外迁导致产值流失并未改变福田区工业持续发展的整体趋势。在工业企业外迁势头出现之前,福田区工业产品中服装、钟表、组合音响和混凝土等低端产品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企业的外迁,福田区工业产品类型逐渐变化,微型电子计算机、存储设备和集成电路等成为主打产品,产量增长迅猛。在企业外迁同时,留存企业产品逐渐高端化,高端企业不断发展,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工业发展实现了自我突破。

2.2.3 产业结构优化

近年来,福田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从2005年的0.01:32.39:67.60,到2010年的0.04:10.69:89.27,从原来的工业主导推动到现在以第三产业为龙头,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日益提高,经济发展由依靠投入的外部发展转为优化结构、增收增效的内部发展,主要行业也由原来的工业转变为金融业、其他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特别是金融业增加值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增加值644.8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2%;其他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1%和18.6%。产业结构优化已经成为经济优质发展的必胜法宝。

2.2.4 产业聚集化发展

2010年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577.00亿元,增长113%,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158.74亿元,增长169%,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14.50亿元,增长13.4%。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77.54亿元,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4.3%。CBD及环CBD高端产业带产能集聚,共实现增加值116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36%。产业聚集推动形成产业发展的氛围和环境,为中心城区持续发展注入了内源性动力。

2.3 树立全球眼光,把“环CBD高端产业带”打造成在国际

上具有领先地位的产业集群“环CBD高端产业带”对提高中心城区的经济实力和持续竞争力,推动辖区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把“环CBD高端产业带”打造成为世界级产业先锋带,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

2.3.1 立足高远,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从经济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新一轮经济增长靠的不是投资,而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内需市场的培育成型以及内源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按照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决定区域竞争力与产业布局的先天条件及核心要素为区位因素,其次为区域政策因素。产业布局的选择要结合成本、市场份额、集聚效益以及区域总体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做出产业布局的最终选择。因此,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把握“消长平衡”,通过产业的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首先要坚持高标准、瞄准高端化、抢占制高点,以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来提高产业进入门槛;其次要坚持国际化,这是与国际叫板的必然选择;再次要注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注重长期效益。

2.3.2 抓住核心,推进产业集聚化和高端化

面对制约福田区经济长远发展的瓶颈,推进产业集聚化和高端化不仅可以使福田区更快融入全球高端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而且能完善和提升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创新和引领功能。发展总部经济,应大力引进汇总纳税、属地纳税的品牌总部企业,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物理空间涵养税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扭转无核心技术、无知识产权且由外资主导的信息产品制造业“一业独大”的局面,由“硬制造”向“软创造”转变,向高新技术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填补制造业外迁造成的空缺,抢占产业链上的价值核心;发展高端服务业,要重点发展金融业、物流和商务服务业(含会展、咨询)等高端行业,提高其在第三产业的比重。

2.3.3 深港联合打国际牌,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

福田口岸与皇岗口岸、深圳湾口岸互为补充,对提高通关效率、加快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项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也将进一步发挥泛珠三角区域的物流、客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等方面的优势。由于三大口岸带来的顺畅交流,令福田得以更便捷地承接香港人才、信息及资金等资源的辐射。近年来总部经济、金融证券、信息传媒、物流、旅游等行业的蓬勃发展,都融合了深港两地互补的优势,同时也推动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要不断地把深港合作推向深入,全面提升与香港合作的水平,强化“深港都市圈”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2.3.4 广纳人才,集聚潜力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经济的发展更多是以智力为依托,因此,必须在吸引人才上下功夫、出奇招。一是要注重人才结构的优化。努力形成中、高、尖人才梯次布局,以中端人才为基础搭建宽厚的人才平台,以高端人才形成梯度引领产业发展,以尖端人才形成灵魂中枢、行业领袖和创新始作俑者。二是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如采取给予一定的安家费、补贴或由政府提供人才公寓等方式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允许高端人才配偶选聘到事业单位工作,切实解决子女入学问题等,使引进的人才能安心生活,安心创业。

参考文献

[1]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年鉴[Z].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2005.

[2]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年鉴[Z].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2006.

[3]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年鉴[Z].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2007.

[4]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年鉴[Z].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2010.

[5]福田区建区2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数据[R].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2010.


相关热词搜索: 机遇 经济发展 城区 挑战 中心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