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血型的临床分析和处理探讨

时间:2022-07-11 09:50:02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目的:分析疑难血型临床处理对策。方法:抽选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血型不一

【摘 要】目的:分析疑难血型临床处理对策。方法:抽选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血型不一患者20例,借助疑难血型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处理对策。结果:临床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中2例患者血型不一是人为因素导致,占总数的10.0%;年龄和疾病因素导致血型不一患者12例,包括:肿瘤患者5例,老年患者2例,新生儿2例,贫血患者2例,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1例,占总数的60.0%;其余6例患者分别为不规则性抗体、溶血性贫血。结论:ABO疑难血型分析法可清楚的给予疑难血型定型,提高输血安全性,值得使用。

【关键词】疑难血型;临床分析;处理

疑难血型指临床无法检测、判定的血型,是和大多数人均不相同的稀有血型,血型的鉴定可确保输血安全性。目前,输血是治疗的主要手段,输血安全也逐渐受到广大人们的关注,输血前期对血型进行鉴定是确保输血安全的有力保障,规范性操作可减少输血隐患。由于血液类型相对复杂、多样化,给疑难血型的临床输血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必须探讨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本文将我院接收疑难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抽选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血型不一患者20例,包括:中年患者10例,老年患者8例,新生儿2例。20例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进行针对性临床比对(P>0.05)。

1.2 方法 20例患者均借助临床常用离心机、孵育器,血型抗原检测卡、ABO标准细胞悬液。方法:借助ABO疑难血型分析法,通过对血型标本的检测来排除导致血型不一的人为因素,认真分析患者临床病情,便于进一步确定血型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借助ABO红细胞、抗体筛选细胞进行筛选。

2 结果

20例患者中,2例患者血型不一是人为因素导致,占总数的10.0%;年龄和疾病因素导致血型不一患者12例,包括:肿瘤患者5例,老年患者2例,新生儿2例,贫血患者2例,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1例,占总数的60.0%;其余6例患者分别为不规则性抗体、溶血性贫血。

3 讨论

3.1 血型鉴定 ABO血型物质大多存在于红细胞膜,一般情况下唾液、胃液等均出现,血型物质所具备的化学本质指可构成血型抗原的糖脂、糖蛋白,而出现血型特性异的直接原因则和血型抗原糖链相关[1]。ABO血型鉴定指ABH血型的检测,红细胞所含有的A型抗原被称之为A型,B型抗原称之为B型,含有共同A、B型抗原的被称之为AB型,然而,未含有A、B型抗原却含有H型抗原的则被称之为O型。因此,ABO血型即可分之为A、B、O、AB型。临床资料显示,ABO血型的鉴定内容为ABO血型抗原的检测。ABO血型的鉴定原理为:借助盐水凝集法检测红细胞上所存在的血型抗原,包括血清中存在的抗体,继而根据抗原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判断血型。一般来说,血型判断方法为以下几种[2]:①正向型。正向型是采用已知抗体标准血清来检查红细胞上未曾知晓的抗原;②反向型。反向型是采用已知的血型红细胞来检查血清中所知晓的抗体。最后,对临床结果进行判定,若结果显示红细胞出现凝集现象,说明为阳性;若结果显示红细胞所呈现出的状态为游离,则说明为阴性。

3.2 血型影响因素 临床资料显示,ABO血型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血型系统,也是目前临床输血过程中较为危险的血型系统。伴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界对ABO血型的认知度也有所提高,对血型鉴定的方法也有所进步,也就是说,做好ABO血型的鉴定是确保输血安全性的主要保障。然而,虽然临床上先进技术已具备,但仍然无法避免影响ABO血型鉴定因素,这些因素在基层医院的血型鉴定较为明显[3]。从本组研究结果得知,20例患者中2例血型不一患者是人为因素导致,占总数的10.0%;年龄和疾病因素导致血型不一患者12例,包括:肿瘤患者5例,老年患者2例,新生儿2例,贫血患者2例,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1例,占总数的60.0%;其余6例患者分别为不规则性抗体、溶血性贫血。由此可见,人为因素、年龄、疾病等均是影响ABO血型鉴定的临床因素。因此,临床实际输血过程中,应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重视血液鉴定,叮嘱医护人员按照临床规章制度对其进行鉴定,将输血安全性放在临床工作首位,核对标本有效期,规范化操作,进而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王莉[4]等研究成果显示:ABO血型不一致的主要因素为抗体缺失、抗原减弱,常见于老年患者、新生儿,毕竟新生儿抗体出现时间较晚,抗原相对较弱;由于老年患者抗体减弱,也会引起血型定型不一致。研究报告显示:造成疑难血型的诸多原因中,抗原方面原因占32.0%,抗体方面原因占65.0%,抗体减弱或缺失占31.0%,可见抗体因素是造成疑难血型的主要因素,可通过红细胞浓度的提高、抗原-抗体反应的增强来确定正确血型。此外,不规则性抗体也是造成疑难血型的重要因素,正常人体内不规则性抗体检出率在0.2%~2.5%之间,本组研究实验检测出不规则性抗体4例(20.0%),长时间输血、异型输血等患者均存在不规则抗体。通过直接抗人球蛋白法和所筛选出的细胞不规则性抗体,应重新对抗体进行鉴定,用凝胶卡和ABO红细胞对血型进行正向、反向定型,从而最终确定血型正确与否。

综上,临床影响疑难血型鉴定的因素相对较多,实际血型鉴定和输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感染等实际情况,以免严重浪费医疗资源,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本组研究实验中,为探讨疑难血型鉴定对策,借助ABO疑难血型分析法进行鉴定,可准确判断出血型,进而提高输血安全性,临床检测效果明显,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汪芳.疑难血型的临床分析和处理方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28(23):3254-3255.

[2]吴穗,董伟群.83例患者疑难血型原因分析及鉴定方法[J].云南医药,2013,14(2):138-140.

[3]张应德.40例疑难ABO血型鉴定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0(10):62.

[4]王莉,张玉林.2例疑难血型分析及输血方案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26(13):91-92.


相关热词搜索: 疑难 血型 临床 探讨 分析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