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服务业发展新探

时间:2022-07-16 14:30:02 阅读:

内容摘要:服务业一直是台湾的主导产业之一。伴随着台湾经济的转型发展,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但也出现了专业人

服务业一直是台湾的主导产业之一。伴随着台湾经济的转型发展,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但也出现了专业人才缺乏、经营效率不足、出口竞争力弱化等问题。近年来,台湾服务业政策和推动方案的实施。加之ECFA的后续推进,两岸服务业合作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台湾服务业竞争力有望获得提升。

由于特殊的历史和经济环境,服务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服务业不仅是台湾的第一大产业,而且也是近年来台湾当局重点推动发展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台湾服务业的未来决定了台湾经济的未来。

走出阴霾:服务业整体景气回暖

服务业是台湾经济的主导产业。1988年,台湾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了50%,标志着台湾开始进入所谓的服务经济社会。

20世纪80到90年代,台湾服务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服务业占GDP比重由1981年的48.81%增加到2001年的69.36%,服务业已经成为台湾绝对的主导产业。从服务业占GDP比重看,这一指标已与发达国家(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当。近10年,台湾服务业占GDP比重保持在68%上下。2011年,台湾服务业产值达新台币9.3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02%,占GDP比重为68.71%。

服务业是推动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推动台湾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1986年至2000年的15年间,服务业的贡献率年均为5.52%,远高于第二产业的1.66%,而农业对经济的增长基本没有贡献,显示台湾经济的增长对服务业的极强依赖。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击,2009年台湾服务业呈现负增长(-0.5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0.35%,但这两项指标仍优于工业(2009年台湾工业增长率为-4.1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3%)。之后两年,台湾服务业整体回暖,2010年台湾服务业增长率5.4%,2011年为3.02%;2010年台湾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63%,2011年为1.93%。

服务业是解决台湾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长期以来,台湾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一直保持较低的失业率。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前的20多年时间里,台湾平均每年失业率仅有1.88%。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产业的升级,台湾“结构性失业”日益严重,服务业就成为缓解台湾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服务业就业人口开始超过50%。2011年,台湾平均就业人数为1,071万人:其中,工业部门平均就业人数为389万人,占总就业的36.34%;服务业部门就业人数持续增长,达628万人,占58.60%:农业部门平均就业人数为54万人,占5.06%。

据台湾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服务业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至2011年底服务业企业登记数量为99.4万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99%,占全部企业数量的79.9%。2011年服务业营业额累计达新台币20.85万亿元,年增4.88%,占全部企业营业总额的54.87%。同年,服务业企业平均每家营业额约为新台币2098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040万元提高2.84%。由此可见,2011年台湾服务业企业数量及营业额同步呈现止跌回升态势。

检视成效:服务业发展遭遇瓶颈

虽然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但目前却遭遇了专业人才的瓶颈。随着台湾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岛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渐趋成熟,包括运输仓储及通信业、金融及保险业、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台湾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为了适应产业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台湾制造业对外部服务业的支持需求越来越强烈,各类服务活动与功能的区隔也越来越紧密,从而推动台湾服务业向专业性、整合性方向发展,并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品质。其中,服务范围包括仓储、物流、中介、广告和市场研究、信息咨询、法律、会展、税务、审计、房地产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劳动力培训、工程和产品维修及售后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制造业提供了更专业、更有效、更精致的服务。人力资源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服务品质最重要的基础。近年来,台湾服务业发展的人才瓶颈日益突显。相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台湾服务业从业人员对于服务的意识较为缺乏,服务品质有待提升。同时,台湾服务业普遍存在专业人才难觅、员工流动率偏高、人才教育培训较难等问题。

服务业空间集聚现象凸显,但企业经营效率有待提升。台湾服务业以城市或科学园区为中心的空间集聚现象日益明显,以台北都会区为最。台北已成为金融、网络服务、专业咨询、市场中介、教育培训等行业汇聚的中心,各类服务业在此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畅通、人力资源丰富、行业之间相互支持的优势,从而实现提升经营绩效、进行全球化布局的目标。此外,如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都会区域也聚集了一定规模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但专业化的重心略有不同。然而,服务业大都集中在都市地区,使得同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从而导致企业规模偏小、业务量不足、经营成长空间受限。因经营规模偏小,多数企业采取独资经营的模式,企业研发创新的投入不足,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现代化、专业化发展,也阻碍经营效率的提高。

服务业虽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但出口竞争力渐趋弱化。受台湾制造业代工经营模式的影响,台湾代工厂商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虽高,但却未能同步带动岛内其他相关服务业如行销企划、广告、市场调查、全球物流渠道、顾客服务、公关、专利权法律服务等的同步成长。加之台湾制造业几次的大规模外移,而以满足内需为主的台湾服务业市场规模不断萎缩,要求现代服务业提升其国际化水平,跟随制造业步伐而实现全球化布局,使服务业成为台湾对海外投资的主力军。

据统计,截至2012年1月,台湾对外投资累计金额达1823.17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对外投资占比59.23%;服务业当中,金融服务业所占比重最高,占海外投资比重45.24%,批发及零售业位居其次,占7.73%。然而,随着近年来台湾在全球贸易地位的逐渐下降,服务业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也逐渐降低。据WTO的统计,2006年和2007年的台湾服务贸易出口额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26位,而且台湾服务贸易出口全球市场占有率在2007年首次跌破1%。台湾服务业出口值的全球排名从2000年的19名下滑至2010年的24名,位居新加坡(8名)、香港(11名)以及韩国(14名)之后,显示台湾服务业的出口竞争力相对薄弱。

发展历程:当局的推动功不可没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服务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台湾当局的积极推动密不可分。

当台湾经济逐步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过渡时,台湾当局于1986年推出“推动策略性服务业发展方案”,选择那些产业关联度大、市场潜力雄厚、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附加值高的服务行业,如超级市场、速食餐厅、连锁商店、商品及包装设计、征信及保全服务业、顾问服务业、资讯服务业、文化服务业以及机械设备租赁等14项战略性行业作为重点扶持行业。为加速台湾服务业发展并满足扩大内需的需要,台湾财经当局于1988年推出“服务业发展推动方案”,选定工商服务、资讯服务、工程顾问、现代化商业、休闲娱乐业、环境服务、医疗卫生等7大类为“重点发展服务业”。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台湾当局寄希望于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以再创台湾“经济奇迹”,于2004年9月推出台湾“服务业发展纲领及行动方案”。该方案包括人才培训、法规松绑、建立有利服务业发展的机制、统合相关部门功能、投资奖励、国际化、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业及拟定旗舰计划等八大发展策略,以及推动金融、流通、通讯媒体、医疗保健及照顾、人才培训、人力派遣及物业管理、观光及休闲运动、文化创意、设计、资讯、研发、环保、工程顾问等12项服务业发展措施。

为迅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台湾当局于2009年7月推出“服务业发展方案”,计划到2012年:服务业名目GDP达新台币11万亿元,每年平均增加12万就业机会,服务出口达全球比重1.2%。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相关策略主要包括:一是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二是加强研发创新,三是创造差异化服务,四是加强人才培育与引进,五是健全服务业统计,六是发展新兴服务业。2009年10月,为提升服务业出口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台湾“总统府财经咨询小组”建议将国际医疗、国际物流、音乐及数位内容、会展、美食国际化、都市更新、WiMAX、华文电子商务、教育、金融服务等10项服务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项目。

2010年,台湾当局核定了观光、健康照护、文化创意、精致农业、绿能及生技等六大新兴产业方案。无论是六大新兴产业还是十大重点服务业的发展方案,均旨在进一步优化台湾产业结构,加速台湾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将进一步加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提高产业附加价值。必经之路:扩大两岸服务业合作

如前所述,台湾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呈现弱化趋势,台湾当局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服务业发展,但由于开拓国际市场不力,台湾服务业仍增长乏力,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台湾服务业没有以大陆市场作为支撑。

扩大两岸服务业合作,是提升台湾服务业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首先,扩大两岸服务业合作将为台湾服务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现阶段,台湾很多服务行业都出现过度发展、市场饱和的情况,台湾的金融、工商、物流、教育、医疗等服务业也都面临着类似问题,都有前往大陆寻找和扩大市场的迫切需求。另外,扩大两岸服务业合作将有利于台湾建立区域性服务中心。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把台湾打造成亚太服务中心是台湾当局长期以来的一项重要经济发展战略。早在20世纪90~-i"-t,台湾当局就提出了雄心勃勃的“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进入20世纪后,台湾当局又提出要把台湾建设成为全球或区域运筹中心。不管是从世界经济合作的趋势,还是从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扩大两岸服务业合作都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随着两岸政经环境的改变,台湾服务业投资大陆必将成为新的热点,这是台湾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两岸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ECFA框架下,两岸服务业的合作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从2003年起,大陆取代美国、日本,成为台湾的最大贸易伙伴,并成为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地、贸易顺差的来源地及最大的投资地。根据商务部统计,至2010年底,两岸贸易总额累计达11,089,45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进口金额累计2,019.98亿美元,出口金额累计9,069.57亿美元。2011年,两岸贸易总额突破1,600亿美元,同比增长10.1%。截至2011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5,772个,实际利用台资542亿美元。由于受两岸关系因素影响,台湾当局长期限制服务业机构来大陆投资,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比重一直很低。根据台湾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核准到大陆投资金额达143.77亿美元,其中工业占73%,服务业仅占27%。两岸服务业合作的滞后状态与庞大的贸易投资量也不相适应,同时与台湾以服务业为主的对外投资结构不相适应。迄今为止,台湾对大陆服务业的开放,如在通讦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许多方面仍未达到其入世承诺水平。随着ECFA的签署与落实,两岸服务业合作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ECFA附件四规定了两岸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但是两岸服务业的相互开放,还需要相应的投资开放以及具体的配套措施。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大陆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地区管理暂行办法》、《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管理办法》和《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补充规定,积极配合落实ECFA。ECFA生效以后,台湾当局也于2011年3月公布《第二阶段大陆地区人民赴台投资业别项目》,其中包括制造业25项、服务业8项及公共建设9项。至此,台湾对陆资开放的服务业项目,约占其服务业细类326项的42%。2012年3月,台湾当局再次公布《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业别项目》修正案,新增开放部分业别项目核准陆资赴台投资,包括制造业115项、服务业23项及公共建设23项,并修正部分已开放陆资投资制造业项目的限制条件。可见,随着ECFA的后续推进,两岸服务业合作将不断扩大和深化。廖

参考文献

1 曾文利、李非,台湾服务业竞争力与发展前景分析,开发研究,2009(2)

2 王华、陈酋,台湾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大陆引资策略研究,开发研究2009(1)

3 庄芮,两岸服务业现状比较与ECFA框架下的合作前景分析,国服务外包,2012(2)


相关热词搜索: 台湾 服务业发展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