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空间竞合问题

时间:2022-07-17 18:00:03 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这就引发了旅游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这就引发了旅游地之间的激烈竞争。要转化和引导这种竞争局面,实现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吸引力,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旅游地之间选择空间竞合发展战略是一种必然趋势。

一、竞合模式的内涵

陶伟提出竞合模式是针对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简称C2C模式)。竞合是指基于竞争前提下的有机合作,其实质是推动和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旅游竞合以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为背景,以相关地方利益为基础,以市场交易为基本方式,以政府协作为补充,在塑造和发挥各相关地方及景区特色的基础上,最终建设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竞合模式对协调旅游空间竞争和空间合作的关系可以起到显著的协调作用,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有些专家把“竞合”称之为“均赢战略”。

旅游空间竞合是竞争性合作,即竞争是前提,这种竞争是通过各旅游地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创新以及各旅游地之间功能的重新分工定位和合作实现的。其目的是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将局部对立变成更大空间范围的共存,在加强旅游地自身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强化和提升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实现区域旅游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二、实施区域旅游空间竞合的基础

(一)区域旅游空间竞合的理论基础

1、博弈论。博弈论是研究理性决策主体行为在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如何进行决策及均衡问题,又称为“决策论”。博弈论主要有合作博弈和竞争博弈两种,其主要区别在于企业行为相互作用时双方有没有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则是竞争博弈。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看,将各个子区域看作一个行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子区域都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于是,在旅游资源非均衡性与独特性及国家财政有限性限制下,各子区域旅游政府和企业间相互竞争。各地旅游部门均按各自最优决策行事,以达到个体效率的最大化,但由于各方的不合作,个体理性并不一定会达到各自的预期目标。因此,为了保证整体区域利益最大化,各子区域旅游部门之间必须相互合作。一个地区的旅游部门在作出战略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自身优势,还要考虑其他地区相关决策,而且该决策也会影响到其他地区决策的制定。区域旅游整体竞合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博弈过程,它强调的是竞争与合作并重。

2、外部规模经济论。从狭义上而言,单个企业存在一个最优规模,由此产生的节约被称为企业内部规模经济。从广义上而言,由相关产业或同类产业在某一地区范围内聚集的最优规模而产生的节约称为外部规模经济。对区域旅游空间竞合而言,存在一种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具体而言,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可以产生资源、信息、品牌共享,优势互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等外部规模效应。

3、共生理论。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既具有来自组织过程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共生过程的独特个性。它不是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排斥,而是在相互激励中共同合作进化。这种合作进化不仅可能产生新的单元形态,而且产生共生能量和新的物质结构,表现为共生个体或共生组织的生存能力和增殖能力的提高,体现了共生关系的协同作用和创新活力。共存、共荣是共生的深刻本质,但共生并不排除竞争,它不是自身性质和状态的摒弃,而是通过合作性竞争实现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这种竞争是通过共生单元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创新以及共生单元之间功能的重新分工定位和合作实现的。“对称互惠共生”的行为模式和“一体化共生”的组织模式是实现“双赢”和“多赢”的理想模式。同类旅游地的相似程度或异类旅游地的互补程度决定了其共生关系。因此,区域旅游竞合可以共生理论为基础。

(二)区域旅游空间竞合的现实基础

1、资源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区域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导致竞争,同时也能成为旅游空间合作的基础。在同一区域出现的相似性旅游资源,如果将其置于一个大的区域范围之内,它们就是构成完整旅游活动空间的要素。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的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同类旅游资源常常是集中分布,如喀斯特岗丘上,河流峡谷是河流穿切山地高原而形成的雄奇景观多分布在河流的上游地带等。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是指旅游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造成各旅游地间风景资源结构及旅游功能的差异性,是旅游地间形成相互作用互补增强效应的物质基础。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又分布不均衡,形成了跨区域的旅游资源密布圈。我国自然地理上的多样性、地方文化的多元性,又使各个密集圈的旅游资源各有特色,客观地具备了进行旅游空间合作的资源基础。

2、空间联系具有便利性。旅游资源具备了进行竞争性合作的条件,旅游地之间还不一定真的发生联系,要构建旅游空间合作体系,还必须借助于地区间便利、通达的空间联系来实现。空间联系的便利性,首先表现在空间距离的相邻性上。旅游地间的距离往往会制约旅游地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两旅游地间的距离越大,则旅游地间联系所需的时间和环节就增多,费用增大,产生作用的阻力就增大。其次,旅游地空间联系的便利性还表现在旅游交通发展水平上,任何旅游业网络都应该以交通网络为基础而建立,交通便利就会缩小旅游者的心理距离。距离接近和交通便利是旅游地空间联系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3、经济、文化差异不大。一般情况下,两个区域要实现在竞争的基础上合作,需要具有共同的物质利益基础和文化观念基础。如果两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大,文化观念差异大,有可能难以达成合作的共识。即使在短期内实现了合作,由于各方立足于各自局部利益的角度,往往造成竞争是“实”而合作是“虚”的竞合假象,而最终使合作走向破裂。

4、基础设施及其他条件。区域旅游竞合要求旅游地基础设施已初步发展,配套设施较完备,有较好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能基本解决旅游者吃、住、行等问题。区域内要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能够提供给旅游者质量较好、记忆深刻的旅游体验。此外,还要求旅游区的知名度要相当,或一个旅游区的知名度高,而另一个旅游区也已为一定数量的游客所感知和认可。

三、实行区域旅游竞合对策措施

(一)坚持政府导向、市场主导的原则。旅游区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跨行政区域进行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区域内各单元的政府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没有政府参与的区域合作,不可能具备整体协调能力。政府的导向作用必须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在对旅游法规、协议实施细则的制定以及出台的各项政策对合作的倾斜,成立由各政府成员组成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宏观上对区域旅游的竞争与合作进行指导。以市场为主导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动力,市场需求是旅游业发展的驱动力。任何一个旅游地都不可能具备满足所有旅游需求的能力,客观上要求加强与其他旅游地的合作。

(二)实施差别战略,构建互补旅游产品群。在进行旅游空间竞争合作时,结合各地的优势特点,实施差别化战略,最大限度地挖掘各个单元的旅游发展潜力,扬长避短,使本地已经为市场所接受的旅游产品格局的潜能通过改造、建设等手段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更要强调区域的整体特色,协调好整体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在开发过程中须对旅游路线进行整体设计,对旅游产品组合搭配,从而形成互补性的旅游产品群,以联合和合作的方式来构筑区域旅游的总体优势和竞争力。各合作方之间定期交流旅游信息,经常就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共性问题和矛盾进行磋商,及时进行政策协调。

(三)联合开拓市场,塑造整体旅游形象。为了实现旅游区整体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各旅游地不能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互相抢夺市场,而应在争取扩大自身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合作,努力使旅游区的整体、长期效益达到最优。共同进行市场调研,制订统一的市场开发战略、市场营销计划和实施方法;培育共同的市场,在扩大原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客源市场;旅游地之间互为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互宣传,视旅游资源为旅游区共同拥有的财富。

(四)共同建设基础设施。首先,要强调交通设施。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一要保证进入区域的通道便捷,要构筑高效率的内部交通网络系统。区域联合,共同建设进入通道,共同担负费用,可获得成本优势;二要加强区内旅游交通设施的建设。将游客引进区内后,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除了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合理布局外,区内交通是个关键。将各旅游点连接成线,编排环状封闭式旅游线路,避免往返路线重复,提高旅游效率。其次,旅游者在旅途中还要进行娱乐、购买活动。因此,要加强景区的接待、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接待设施与整个旅游区环境相协调,且消费水平具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五)加强区域旅游企业合作。旅游企业是旅游地之间竞争与合作的真正主体,政府虽说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宏观调控者,但具体的合作通常还是通过企业行为来实现的。旅游企业的合作是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因此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要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信息与利益共享。鼓励旅游区内的旅游企业相互投资,进行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采取融资、合并等手段,组建大型股份公司,吸引更多的投资,共享营销队伍和营销成果,内化经营成本。

(六)建立要素转让市场,实现资格互认。为旅游业与相关行业的要素(资本、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客流等)建立要素转让市场,使旅游要素能够在市场有效配置、政府宏观协调、旅游企业的联动与竞合中无阻流动。旅游区域内各城市对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主体及自然人给予资格互认和同城市民优惠待遇,鼓励旅游经济主体跨省市注册、设事业部等,开展多种形式旅游经济活动。

(七)协同加强环境保护。为了实现环境和生态效益最大化,旅游区内各旅游地除了要在思想上树立开发、保护和利用并举的原则,还需要做到:加大对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引进现代高新技术,提高环境管理的科技含量;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确定合理的开发目标和开发次序,保持旅游区整体的协调性;对旅游区的整体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确定其合理的生态容量,并通过旅游线路的设计和促销宣传,引导客流的流向和流量。


相关热词搜索: 区域 旅游 空间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