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条件下评价体系的效果检测研究

时间:2022-07-24 09:00:02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是建立和促进“创业群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建立和完善创新

【摘 要】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是建立和促进“创业群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需要,需要评估和监督教育的有效性。根据这个时代的要求,高校要努力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示范体系,努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体系,努力构建创业教育指导思想制度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努力构建创新型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本课题通过分析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影响因素,确立了“三要”原则,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方法,实现评价体系和效果检测的平衡。

一、研究背景

总的来说,高等教育不仅要教大学生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还要发展和激发他们的发展潜力,尊重和促进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创造新的社会生活不仅是一项遗产事业,也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但是,大多数传统的从小到大的教育模式都是以同质素教育为基础的。他们过分重视“标准”和“规范”,缺乏甚至阻碍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这个模式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得到一些改变,但由于长期教育学生有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式,创新和创业很少启发。因此,目前学校要大力开展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几所学校真的这样做了。所以研究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的评价体系和效果检测是很重要的环节。

二、创新创业教育下的定义和特征

在创新创业教育下,是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在坚持高校教育特色,适应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开展新型本科教育。与传统的学术机构不同,这些机构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本质区别。其特点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更适合各种社会需求;从专业设置的角度来看,这类机构的专业设置更贴近社会的实际需求,与生活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灵活应变能力;从课程和教学角度看,这些机构更注重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多彩。他们不仅学习理论,而且还有把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课。这些机构更有能力培养青年学子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意识,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合适的人员。

三、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创新点

创新创业教育其实质内涵是实现岗位就业进而能够开拓事业,并创办新的企业,不断开发创业能力等。因而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是创办企业或公司这么简单,而是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去学会学习,学会如何生存,并学会如何发展。因此更需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和锻炼其创业实践能力。

本课题创新之处,结合“互联网+”国际化进行进一步的实践,以及“三要”原则评价体系。“互联网+”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学校、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学生和高校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教育评价和效果检测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战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和最终效果检测。

四、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原则要素

实施步骤:加强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是建立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下的需要,也是考核和检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的需要,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设需要注意以下“三要”原则

1、要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规划合理原则: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和组织机构、经费投入、课程体系、课外实践、教师队伍六个方面进行学校层面的评价。办学理念即学校制订积极的创新创业教育办学理念和教育规划。校园环境和组织机构即学校具有积极的培育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如创业社团、专题研讨会、创新创业活动以及比赛等,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及创业孵化中心、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经费投入采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门经费给学生创造条件。课程体系即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可以采用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相结合,学生参加企业家创业项目分析、访问演讲等来进行评价。教师队伍需要给教师开设创业创业课程、创新创业陈果展示、论文被引用次数、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等指标来衡量。

2、要企业和高校内外部有效合作原则:企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撑,主要从优惠政策和企业团体二方面进行评价。优惠政策,即社会对于高校创新创业相关优惠政策措施。企业团体衡量的是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积极支持高校学生创业、为学生创业提供大力的服务和支持的力度,比如提供实践基地、启动资金,与高校开展合作项目的数量等。

3、要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原则:根据“互联网+”国际创新型人才评价胜任力模型,学生层面评价指标是接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学生在企业的综合表现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结合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评价理论,学生层面主要从学生背景和学生个性化两方面来评价。学生背景包含家庭经营企业的、有工作经验学生等。学生个性化包含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率、科研能力、参加实践活动情况、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核心,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我国的大学教育水平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还略显不足,当前,社会需要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需要从教育课程体系入手,把握教育发展形势,建设出高水平、高效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理论结合实践,使大学生教育更加偏向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五、结语

高校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还是要彻底的澄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即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创造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完全理解为指导学生创业,創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挑战,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替代选择。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二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一般课题,项目编号:PJHYYB17172


相关热词搜索: 条件下 评价体系 检测 效果 创新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