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维吾尔族婚俗音乐班社在人民生活中的用途与功能

时间:2022-07-18 11:15:03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本文是关于喀什市维吾尔族婚俗音乐班社的实地调查,通过对班社的内部构成、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生态背景

摘要:本文是关于喀什市维吾尔族婚俗音乐班社的实地调查,通过对班社的内部构成、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生态背景、传承方式等生存现状的考察和描述,探讨了班社在人民生活中的用途与功能,从中追寻他们在多元文化的现代化城市环境中如何维护传统文化的维持与发展,以及笔者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对所发现音乐现象的反思。

关键词:喀什市维吾尔族班社  用途功能

一、喀什市维吾尔族婚俗音乐班社的生存语境

班社是指一个民族支系或民族社区内部被某一特定的传统音乐实践活动维系在一起的共同协作操纵某类音乐品种的、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最小群体。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要准确地对民族音乐学科进行定位,首先需要将音乐放置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实现音乐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才能对其展开认知及研究。喀什市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班社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与喀什市身处的地域文化相互交融,构成一个互动的社会共同体。

喀什地处中亚腹地,位于我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北麓,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塔里木盆地,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五国相邻,体现了人类文化是以自然为基础的真理。喀什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维吾尔、汉、回、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31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05%,是一个以维吾尔族文化为主,多民族文化共存的地区。

(一)语言文字

喀什地区的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由于喀什的维吾尔族人口占多数,喀什地区维吾尔人方言属于中心方言,维吾尔族的主要交流工具是维吾尔语。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葛罗禄语支的粘合型语言。维吾尔语的形成曾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时期:突厥语时期、回鹘语时期、哈卡尼耶语时期、察合台语时期、维吾尔语时期。今喀什市人使用的是现代维吾尔语,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

(二)宗教信仰

喀什不仅是个多民族的地区,而且是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公元前7世纪,喀什已出现原始宗教,先后经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古疏勒一带即有了以“巫”为标志的“巫术崇拜”。公元前后,佛教传入疏勒,公元2世纪后已在疏勒占主导地位,11世纪初佛教被伊斯兰教所取代,直到今天。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疏勒(即喀什噶尔)一带的宗教虽伴有萨满教、祆教(拜火教)、基督教等宗教,但主要的只有佛教与伊斯兰教两种。

(三)喀什市的文化

位于我国最西部边陲的喀什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二千一百多年,是新疆第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艺术历史,这里独特的地缘优势使之成为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中的商埠重镇,中西亚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等多元性的文化在这里传播、汇聚、交流并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音乐舞蹈方面,喀什自古以来就独树一帜,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喀什这片丰厚的文化艺术土壤,哺育出众多维吾尔文化名人,喀什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天山南北维吾尔文化的典型代表。民间班社正是在喀什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且文化传统浓厚的古老城市里得以生根发芽并不断传承。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状况下,民间班社仍能在喀什市得以生存,并且如此活跃,这与当地特定的文化氛围是息息相关的。

二、喀什市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班社在人民生活中的用途与功能

只有当特定社会的人产生对某种事物的需要,那么这个事物才会存在,换言之,特定社会的人与事物的社会存在是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只有满足人的需要,事物才有了存在的价值。喀什市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班社就是在喀什市社会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一种传统音乐文化,正是特定生活环境中的喀什市人有了对民间音乐班社的需要,才使这种文化能在喀什市这块土地上长久存在。而喀什市人对民间音乐班社的需要,是由于人们身处喀什特有的社会、经济、文化、习俗、信仰等环境下衍生出来的,民间音乐班社这一传统音乐文化满足了喀什特定社会下人们的需要,因而体现出了其特有的存在价值。喀什市的各民间班社在人民的生活中为各种活动奏乐,为人民的生活添加各种色彩,他们演奏的音乐在人民的生活当中有着不同的用途与功能。

班社除了在婚礼仪式、节庆仪式上为人演奏,还有在饭后闲时或者在农闲季节,聚于家中自我娱乐,合乐练习等非正式场合上演奏音乐,人们也常常聆听,审美欣赏。“音乐”就成了一种娱人之乐了。当地人民精神世界的生活需要音乐的滋养,而当地人民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举行的诸多风俗仪式也需要音乐,因而“音乐”的社会地位在当地极具重要,当地人与音乐的存在之间的关系是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当地人以自身特有的审美标准来评判音乐的等级优劣,喀什人民对音乐的赏识与爱护使得音乐在当地备受遵从,拥有极高的地位。音乐满足着喀什市人的审美需求,体现着它的审美享乐和娱乐的功能。

在婚礼仪式中,民间班社不但要为音乐伴奏,还能起到渲染情绪、传导信息的功用。纵观音乐的发展史,音乐可以说是人们表达情绪的重要载体,且音乐的参与使诸多重要的活动更显意义重大,民间音乐尤为如此,音乐的演奏往往是与意义重大的活动如影随形的。例如,人们在路上听到鼓吹乐在车上喧闹,往往第一直觉便会知道,一定是谁家在办婚事之类的,可见民间音乐的演奏很少是基于单纯的娱乐目的。在当地的婚礼没有民间班社的参与,就被视为该婚礼不够热闹。民间班社演奏的音乐是喀什市婚礼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要素,已经构成一种特定的婚礼仪式音声符号。

喀什市的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班社有它们不可忽略的社会作用。它们不仅仅是“演奏团体”,而且还是市里培养“音乐人才”和“知音”的一所学校。在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可能有上千名乐手均入班社接触过音乐。学成者成为乐队的“骨干”或者各艺术学校,艺术团的一员,辍学者便是乐队外的“知音”。众多的成员与“知音”使民间音乐班社在喀什市极为普及,拥有非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除此之外,它们在市里民俗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同时,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各班社由各家的能人贤才组成,这些班社成员,和睦相处,切磋技艺,长期活动,相互交往,在很大程度上维系和团结本市各家族的纽带作用,以其强有力的聚合作用巩固着这个经济共同体的团结,他们丰富的音乐演奏技艺能刺激下一代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他们共同学习,无偿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纯正作风也感染着人们的行为,对培养下一代这种积极精神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是表达价值观的综合性活动,一种展现某种文化心理的真髓的途经,而且不像其他文化活动具有那么多外围的保护机制。在当地,班社体现着促进文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促进社会融合的功能。

从民俗学的视角出发,音乐形成、发展与民俗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其乐队的组合、传承的曲目、演奏的风格和社会的功用等方面的差异,民间器乐的乐种也独具民俗特色。这些独具民俗特色的乐种不仅有相对稳定、世代相传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班社组织,同时还有各自具代表性的曲目和固定的传播范围。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发展,民情风俗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依附于民俗的音乐也必然会随之而变化。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延续使传统民俗音乐得以继续存活,始终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新风俗的形成又会产生新的民俗音乐,有些民俗的消失也会使与之相关的民俗音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班社源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极大地丰富了喀什市的文化生活,满足了喀什市民的精神需求,不但继续发扬出民间音乐班社本身固有的大众性和民族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强了其科学性和现代性,真正成为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市场主体。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中亚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为:XJEDU040914C11。


相关热词搜索: 喀什市 维吾尔族 婚俗 用途 功能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