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

时间:2022-07-19 14:30:03 阅读:

内容摘要:(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湛江524000)摘要:班级常规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

(岭南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摘 要: 班级常规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结合儿童视角两方面的内涵,运用到幼儿园常规教育中,以此解决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忽视儿童视角的问题,对幼儿园班级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儿童视角 幼儿园班级 常规教育

一、儿童视角的内涵

文学领域内最早开始运用“儿童视角”的概念,例如,吴晓东认为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儿童之眼或口吻讲述故事,使故事带有儿童思维[1],王宜青认为儿童视角就是指用孩童的眼光、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选择素材、组织情节并与儿童感知发生联系[2]。

教育领域内对儿童视角的关注和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颁布,自此人们开始关注儿童的参与权等权利,对儿童的认识发生了重要的转变。Dion Sommer等人认为“儿童视角(Children’s Perspectives)代表儿童对他们的生活世界的经验、认识和理解”[3]。凯兹在评价托幼机构质量时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儿童视角,强调以儿童在具体教育活动情境中的体验为核心。

综合以上两个领域对儿童视角的关注,儿童视角的内涵一方面强调成人眼里要有儿童,要理解和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考虑问题,做到以儿童为主体。另一方面强调成人要倾听儿童的声音,真正以儿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及儿童解释问题的方式为主,让儿童成为自己世界的主体。

二、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4]因此,幼儿园常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开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忽视儿童视角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常规教育目的忽视幼儿发展

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幼儿的发展。然而调查发现,如今一些幼儿教师的观念不科学,制定常規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开展常规教育的目的重在班级管理和维持秩序,以常规作为管理和约束幼儿的手段,甚至以外部强化的方式控制幼儿,让幼儿绝对遵守,这样幼儿缺乏自主性,形成对教师的依赖,也就无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常规制定方式忽视幼儿主体参与

常规的制定者主要是教师,而且教师制定的常规常常以维持有序安静的班级管理秩序为出发点,忽视幼儿参与制定常规的主体地位。这样幼儿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将规则灌输给幼儿,幼儿被动地遵守教师的要求,并没有真正理解规则的实际意义,更无法内化为幼儿实际遵守的规则,在教师的反复提醒下规则只是起到暂时维持秩序的作用,并没有取得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内容忽视幼儿特点和差异

幼儿阶段典型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好问、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由于遗传、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幼儿与幼儿之间也有很大差异。然而一些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是要求幼儿“安静”和“不许动”等,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当前一些幼儿园常规是面向所有幼儿,对幼儿统一规范和要求而忽略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造成对幼儿多元性和个体性的压制。

(四)常规教育评价忽视幼儿评价主体

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5]因此,幼儿园常规教育的评价是多元的,然而幼儿参与评价的并不多,主要还是以管理者和教师评价为主,而且教师评价多以幼儿是否遵守常规为主,注重幼儿之间的比较评价,没有看到幼儿的进步,没有了解幼儿违反常规的深层原因,忽视幼儿这一重要的评价主体及幼儿发展的评价效果。

三、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实施

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出现的上述问题都忽视了儿童这一重要的主体,因此本文结合儿童视角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以此解决存在的问题。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树立“眼中有儿童”的常规教育观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常规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必要内容,要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因此,幼儿教师不能把班级常规仅仅作为自己管理和教学服务的工具,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牢固树立幼儿第一的核心思想,即“眼中有儿童”,尊重幼儿,发挥幼儿在常规教育中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常规教育的管理价值观念向育人价值观念转变,把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幼儿园常规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以儿童为主体”开展常规教育

蒙台梭利在论述纪律与自由时曾指出:“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时,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可称他为守纪律的人。”[6]显而易见,蒙台梭利的纪律观体现了以儿童为主体的理念。

1.常规制定注重幼儿参与和理解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幼儿共同讨论,共同制定活动规则。在讨论过程中,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参与权和表达权,让幼儿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并用幼儿可理解的方式表现规则。另一方面,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常规及常规制定的意义。比如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儿歌等幼儿喜欢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培养常规;遇到违反常规的情况可以通过分析其带来的后果,以此让幼儿深入体验感受到常规的重要意义。这样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和体验常规,逐步内化,达到自律。

2.常规内容考虑幼儿特点和差异性

一方面,常规教育内容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园班级要建立积极的常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被动的、屈从的常规,幼儿教师要考虑该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处理好纪律与自由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限制过多的常规,毕竟常规教育是为了幼儿的发展,因此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相符合。另一方面,常规教育内容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幼儿对常规的执行程度有差别,克服追求唯一标准和行为统一的做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常规教育评价“倾听儿童声音”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幼儿园常规教育的评价主体应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倾听儿童声音”,让幼儿参与到常规教育评价中。在常规教育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幼儿,跟幼儿一起讨论分享经验、解决问题,了解幼儿对规则的理解程度和违反规则的原因;评价方法和效果上教师要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幼儿的发展性结果,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评价,从而更大程度上促进幼儿发展。

总之,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实施要以幼儿为主体,站在幼儿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核心目标,促进幼儿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东.现代小说研究的诗视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1999(1).

[2]王宜青.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及如理文化内活[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3]李玉.儿童视角下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4]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39号,2016.

[5]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教基〔2001〕20号,2001.

[6][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1,12.


相关热词搜索: 视角 班级 常规 幼儿园 儿童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