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

时间:2022-05-10 15:45:02 阅读:

内容摘要:“十一五”期间,XX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XX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期间,XX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XX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以林业发展为龙头,巩固和发展生姜、畜牧业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桐果、优质稻、热区蚕桑、蔬菜后续产业;开发绿谷、牛干巴等特色产品,加大电力、交通、扶贫、水利、集镇建设步伐及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富裕劳动转移力度等为主要任务,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规划建设任务。现将XX乡“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结如下: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基本实现
1.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左右,到2010年预计达到9680万元。据统计,XX乡2005年实现5208万元;2006年实现5937万元,比上年增长14%;2007年实现6709万元,比上年增长13%,2008年实现7648.3万元,比上年增长14%;2009年实现856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预计2010年实现96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基本实现了XX乡十一五规划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13%的目标。
2.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15%以上,预计到2010年达到2010元。XX乡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93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52元,比上年增长16%;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元,比上年增长15%;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45元,比上年增长16.7%;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比上年增长13%;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01元,比上年增长15%。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15%的任务。
3. 地方财政收入变化幅度较大。XX乡2005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6万;2006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1万元,比上年增长96%;2007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8万元,比上年增长52.9%;2008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与上一年基本持平;2009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5万元,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3%;预计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二)农业工作取得新突破
1. 林业发展效益明显。一是林改工作成效明显。自2007年在坝林试点林改工作成功后,2008年在全乡全面铺开,XX乡加强领导,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以林业站技术人员为主,抽调精干工作人员60余人(次)进村入户抓好林改工作。目前,全乡完成了11个村委会98个村民小组的宗地调查,确权10773宗地,确权面积23.51万亩,发放林权证3440本10773宗。排查各种山林矛盾纠纷30余起,其中州市际1起、村委会间10起、组与组之间20余起。二是按时完成每年人工商品林采伐指标。2006年XX乡农户完成采伐指标蓄积21617.8立方米,材积16544立方米,实现产值756.6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84.4元;2007年农户完成采伐指标蓄积34188.5立方米,材积23214.6立方米,实现产值1367.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512元;2008年农户完成采伐指标蓄积36807.3立方米,材积24291.3立方米,实现产值1288余万元,人均增收482元;2009年农户完成采伐指标蓄积40933立方米,材积27288.2立方米,实现产值1432.6余万元,人均增收536元。三是积极完成植树造林任务。通过林改和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的顺利推进,农民的植树造林积极性逐年增加,2006年全乡造林面积仅有1.6万亩,2007年达3.2万亩,2008年达4万亩,2009完成新造人工商品林面积3万亩,目前XX乡人工商品林已达20余万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59%以上,真正成为储能巨大的“绿色银行”。
2. 粮食生产稳中有增。一是紧抓时节,按时完成大春作物播种任务。2006年全乡粮食面积4.5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392万公斤;2007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4.5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404万公斤,以上一年持平;2008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4.56万亩,总产1452万公斤。2009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4.49万亩,总产量1557万公斤;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计划4.1万亩,粮食总产量将达1393万公斤,因受百年未遇旱灾影响,预计粮食总产量在往年的基础上有所下降。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结合XX实际,加大对生姜、绿谷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确保特色产业为群众增收创利。2006年全乡种植生姜18160亩,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种植绿谷9000亩,实现绿谷产值270余万元,并对纳非村委会生产的绿谷进行了有机认证;2007年全乡种植生姜2万亩、绿谷1万亩,分别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700多万元;2008年全乡种植生姜2万亩、绿谷1.1万亩,分别实现产值1600万元、495万元。推广种植小米辣1000亩,实现产值150万元。2009年全乡种植生姜2万亩、绿谷1.5万亩、小米辣0.1万亩,分别实现产值4000万元、1000万元、200万元;2010年全乡种植绿谷1.8万亩、生姜2.5万亩,预计分别实现产值1780万元、6000万元。三是依托资源,冬季农业开发效益凸显。“十一五”期间,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开发冬季农业,在蚌别村建成3000亩高规格冬早洋芋丰产示范样板基地,年均实现产值300万元以上。
3. 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十一五”期间,全乡大牲畜累计存栏预计达12.78万头(匹),出栏预计达3.38万头(匹);禽类累计存栏预计达73.9万只(羽),出栏预计62.2万只(羽)。畜牧业共实现产值将达20397万元。二是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目前,全乡发展林下养鸡存栏1000羽以上的专业户8户,养牛存栏10头以上10户,养猪存栏100以上的5户,特种养殖火鸡1户,野鸡1户。
(三)新农村建设成绩突出
一是按照“二十”字方针,认真完成了设里老寨、大XX村和新安村新农村建设,共完成投资400余万元。二是圆满完成了第一、二批“866”工程建设任务。两批“866”工程建设共涉及10个村委会、108个村民小组、5300户、23277 人,面对繁重的建设任务,乡党委政府不等不靠,依托民族地区特有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最大限度地发动农户和党员干部职工投入到建设工作中来,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建设信心,确保整个建设工作得到迅速推进,并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共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通过两批“866”工程的实施,使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发展基础得到夯实,生活习惯得到改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 教育工作有新突破。一是“十一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小学六年级小升初教学成绩均列同类别学校前茅;中学升学率逐年增高,其中2009年中考成绩居全县第一名。二是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五年以来,投资200多万元建盖了中学学生食堂和鲁古完小教学楼;投资596万元对中、小学校进行改扩建,排危新建1.3万平方米;投资512万元新建中学教学楼一幢5层、25个教室、2621.5平方米;投资270万元新建了中学教师周转房,解决了50名教师住宿难的问题;投资80万元新建中心完小学生餐厅一幢,建筑面积374.02平方米;投资38.26万元建笼嘎完小综合楼,建筑面积320.1平方米;投资17万元对戈勒完小进行运动场、挡墙和围墙建设。三是严格按国家规定,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坚决治理“三乱”现象,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2.医疗计生工作有新发展。一是新农合减免成效明显。截至到2010年上半年,XX乡“十一五”期间新农合累计减免9.76万人次,减免金额累计161.35万元,解决了8万余人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全乡10个村委会建起了卫生室,利用国债资金45万元对乡卫生院进行扩建,扩建面积904平方米。三是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得到巩固。认真完孕检、结扎、放环等计划生育工作,切实落实好“奖优免补”政策,每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7‰以下。
3.民政救济工作成效明显。截至2010年上半年,“十一五”期间,全乡共发放自然灾害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复员军人和小乡干部定补等扶贫资金共计380余万元,粮食360余吨,衣物1万余件,共惠及3.6万余人次。
(五)扶贫攻坚力度加大
一是切实做好省级重点扶贫建设工作。“十一五”期间,全乡共争取扶贫资金783.35万元,在小罗里等30个村实施温饱村建设,在科白、笼嘎、设里、便料和雨厦五个村委会的30个村民小组实施重点扶持村建设,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二是“十一五”期间发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累计883万元,为300余户养殖户解决了资金困难问题。
(六)劳务输出效益显著
在11个村委会各建立1个外出打工联络服务组织或协会,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数据库,密切关注农民工务工情况。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帮免贷扶等有效手段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树立典型,鼓励外出农民工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回乡创业。五年以来,累计输出农民工8700人,创收5000余万元。
(七)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干部群众法制意识。组建各村护村队,设置应急民兵分队,健全乡村两级综治室和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积极化解民间矛盾纠纷,筑牢第一道防线,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重点村寨、重点林区、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黄、赌、毒、邪”等违法犯罪活动,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局面。
(八)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严格依法行政。全面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推行行政执法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效率。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二是加强廉政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大力弘扬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新风正气。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执行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严格履行公务员八条禁令和党委制定的廉政承诺。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三是认真落实政务信息公开、阳光政府工作。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发布信息,公开重要公示事项,重点工作通报,认真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加大对干部职工的监督、管理和问责力度,使全乡各项工作更加阳光透明。四是实施好群众事务代办制、行风评议工作。认真做好便民服务中心群众事务代办制工作,目前,共发出群众事务代办卡256份,收回180份,落实了148件。五是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拓宽干部培训渠道,健全完善培训制度,着力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狠抓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把全社会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全面开展“无职党员带薪设岗定责”活动,确保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九)按期、按量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圆满完成预定招商引资任务,一系列招商引资工程项目的引进,加快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二、“十二五”规划任务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依托资源优势,整合发展项目,紧紧围绕“以林业为主体,以劳务产业和反季节蔬菜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努力把XX乡建成林业之乡,打工之乡,生态之乡,文化之乡。力争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实现富民强乡目标奠定基础。一是强化五大产业,实现农民增收目标;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社会发展基石;三是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发展模式;四是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五是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平安乡镇;六是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七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通过以上建设,使国民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年均递增10%,2011年达9423万元;2012年达10365万元;2013年达11401万元;2014年达12541万元;2015年达137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年均递增10%,2011年达1914元;2012年达2105元;2013年达2316元;2014年达2548元;2015年达2802元。地方财政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年均递增8%,2011年达100万元,2012年达108万元;2013年达117万元;2014年达126万元;2015年达136万元。


XX乡党政办公室


相关热词搜索: 十一五 工作总结 乡镇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