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08-2012年公安局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重点2008年至2012年,全县公安工作在县委、县政
2008-2012年公安局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重点
2008年至2012年,全县公安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工作,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和“四项建设”为重点,以开展民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和“四群”教育、“三访三评”活动为保障,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为目标,紧紧围绕“改革开放活县、绿色经济强县、科教人才兴县、拉祜文化名县和谐社会建县”的发展思路,不断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团结奋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呈现出奋发向上的良好态势,公安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刑事案件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秩序井然,为维护全县社会和政治稳定,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平安XX”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五年来,公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公安机关通过强化情报信息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治安形势分析和评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先期预警和处置,把握了斗争的主动权。密切关注“法轮功”活动动向,依法查禁取缔和打击农村邪“门徒会”活动。5年共依法查处邪教“门徒会”活动11起,查处406人,取缔聚众活动点23个;成功妥善处置2008年谦六乡打岗村打滚村民阻止金泉公司运矿车通行的群体性事件。2011年9月6日发生的糯扎渡镇南现村拉爬寨、吸引河组等8个村组200余名群众设障堵路阻止糯扎渡电站清库的“9.06”事件等2起群体性事件。
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安全感增强。全县5年共立刑事案件 4953起(年均立案990起),破案2202起(年均破440起),破案率为44.45%,综合破案率为48.6%。立命案90起,破8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80名,打掉犯罪团伙 75个317人。破获经济犯罪案件8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4名,涉案金额5182.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43.66万元。通过组织开展“打盗抢、追逃犯”、打击“盗窃破坏‘三电’设施”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打击盗窃摩托车犯罪、“冬季行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命案侦破”、“打击走私和非法制造、贩运、买卖枪支弹药”、“严打整治行动”、 “命案侦破”、“清网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有力地震摄了违法犯罪活动,全县刑事案件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破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秩序井然。
禁毒人民战争成效明显。全县公安机关认真贯彻“四禁并举、预防为主、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禁毒方针,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决定组织开展第二轮、第三轮禁毒人民战争的部署,克服经费紧缺、工作条件艰苦等困难,各警种协同配合作战,组织开展春季扫毒行动、“大查缉”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通过加强堵源截流努力减少毒品内流,狠抓禁吸戒毒工作,对毒品重灾区进行重点整治,使毒品违法犯罪和吸食毒品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取得新成绩。5年共查破毒品刑事案件1133起(年均227起),缴获各类毒品1448.9024千克(年均289.78千克),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994名,打掉贩毒团伙78个305人。2008年 6月4日至6月13日我局组织禁毒、刑侦、交警、法制、督察、装备财务、派出所等部门36名民警在思小公路刀官寨收费站处开展的大查缉行动战果辉煌,共查破16起走私运输毒品案件(其中万克毒品特大案1起),缴获毒品36.355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云南省禁毒委办公室对我局成功破获“5.13”、“6.07”、“7.18”万克毒品特大案件分别发来贺电表示热烈祝贺,并对侦办有功部门和人员给予了表彰奖励。2010年3月8日,禁毒大队成功破获一起万克特大运输毒品案,缴获毒品甲基苯丙胺11310克,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缴获运毒车3辆(轿车2辆、摩托车1辆),打掉贩毒团伙1个。10月26日,禁毒大队成功破获一起万克特大走私、运输、贩卖毒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缴获毒品甲基苯丙胺55.12千克,缴获毒资200余万元。禁吸工作中,从2008年实有吸毒人员2059名下降至2012年的2032名,减少27名,下降1.3%;共收戒吸毒人5890人/次。通过强化对勐朗、糯福、上允、酒井等8个乡(镇)的30个毒品重点村的整治,推行“三包干”(处级领导包乡、科级领导包村、副科领导干部包组)和“三落实”(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资金)政策,目前,30个毒品重点村已对694名吸毒人员实施了就地集中戒毒,并全部签订帮教责任书,一大批吸毒人员基本戒断生理毒瘾,包保帮教工作全面得到落实。通过对30个毒品重点村实施集中整治,当地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由吸毒问题引发的“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明显下降,原来毒品危害严重的村寨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禁毒宣传深入人心,宣传面达99%以上,群众的毒品预防知识知晓率城镇达99%,农村达98%,学校达100%,公共娱乐服务场所从业人员达100%,机关事业单位达100%。通过加强国际禁毒合作,缅甸佤邦司法委共向我方移交吸毒人员5名;在推进与境外替代项目的合作方面, 目前,我县7家企业在境外实际开发种植橡胶、西南桦、玉米等替代项目总面积9.3889万亩,实际投入资金2.6008余亿元。
公安行政管理能力和为经济建设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加强治安行政管理工作,认真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把整治社会治安秩序、道路交通秩序作为整治的重点,紧紧围绕重大会议及节庆、首长安全保卫工作,抓好各项安全保卫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安全。全县公安机关共接处警39490起(年均接处警7898起),出动警力21.5万人次,警车11万台次,共受理行政案件8880起,查处行政案件8159起8990人(年均查处1631起1798人)。通过严格枪弹和民用爆炸物品管理,重点加强糯扎渡电站施工区的管理,有效杜绝了涉爆事件的发生,确保了重点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通过加强人口管理工作,确保了二代证换发工作的有序进行;积极完成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目前,我县共办理农业转变为城镇居民的1.8771万人。2010年8月23日,市综治委、市公安局在我县召开了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五个网络、三个体系”建设现场会,会议对我县社会治安防控“五个网络、三个体系”建设取得的实效、总结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五个网络、三个体系”、“网格化”布警防控工作机制,全县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刑事犯罪案件高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县城区实施“网格化”布警防控工作成效尤为明显。通过构建多层次的治安防控体系,县城区实行10个民情责任区管理,加强内部单位的管理和防范,认真贯彻落实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开展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强了治安防范整体联动机制建设和阵地控制。目前,全县共创建安全文明社区392个,覆盖率达70%,其中安全单位126个,安全村寨266个。边境出入境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工作中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交通、火灾事故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杜绝了群死群伤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公安警卫工作部署周密,措施落实,圆满完成了821次安全保卫工作任务。
公安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全县公安机关狠抓队伍建设不放松,以“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平安、建和谐”为主线,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完善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活动和在党的基层组织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群众路线、“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学习《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推动了全县公安队伍的不断向前发展;通过深入推进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公安民警“大走访”、“四群”教育和“三访三评”活动,建立三级定期走访群众制度和联系困难家庭制度,局领导和部门领导率先垂范,组织带领广大民警主动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意,积极搭建与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加强与群众的交流沟通,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搭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通过建立健全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完善队伍管理规章制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层层签订落实执法责任书,强化队伍监督管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通过认真抓好公安机关内部管理工作,公安部“五条禁令”、《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云南省公安机关“六条警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的贯彻执行工作,严格各项纪律规定,加强了对民警的教育管理,确保队伍健康发展,一批民警和部门受省、市、县表彰和奖励,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取得明显进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得到提高,警民关系进一步改善,树立了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公安机关的警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公安经费保障得到落实。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08年年初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已于纳入县财政预算,实现了四类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在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的基础上,我局根据各派出所工作量、业务量和警力配置制定下发了《公安派出所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分别按照每人每月一类1300元、二类1100元和三类1000元给予保障到位(派出所车辆保险、民警人身意外伤害险、网络线路租用费、通信费、电话费、培训费等费用统一由局上支付),并实行了派出所经费单列。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我局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从人均2.05万元提高到3.19万元,经费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缺少经费的困难和被动局面,切实保证了政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经费需要,为公正廉洁高效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二是车辆装备不断改善。5年来共新增警务用车50辆。三是配备下发单警装备,提高民警的实战能力和自防自护能力。总投资250万元配发9件套单警装备353套;发放现场执法记录仪184台、防弹衣150件、防弹头盔150顶及一批警务装备。
公安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2008年投资33万元完成酒井派出所建设工程;2009年投资150余万元,新建上允出所;
2010年投资100余万元建成谦六派出所、文东派出所办公楼;2010年5月22日,总投资958万元建成总建筑面积3986平方米,设计关押量350人的新看守所。2012年正在启动的项目有:1、XX县看守所扩建项目。目前已下达投资计划325万元,扩建设面积为3585平方米,总投资753万元。现第一期扩建已接近完工,总投入130多万元;第二期扩建正在进行项目招投标工作;XX县强制戒毒所扩建项目。二期建设地点选在勐朗镇唐胜村唐胜老寨梁子,于2012年9月16日开工建设,现“三通一平”正在进行,工程主体建设预计在2012年内开工建设。3、XX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项目。省发展和改革局于2011年8月25日批准立项,批准文号为云发改投资[2011]1799号,投资规模为9874平方米。2011年11月云发改投资[2011]2669号,普发改投资[2011]794号下达项目建设资金500万元。经过多方协调,该项目建设地点确定为勐朗镇小学路右侧、园丁小区左侧的空地,目前已开工建设。
公安机关机构设置进一步规范化。目前,我局内设13个机构、20个派出所(含3个边防派出所)。全县公安编制为348名(政法专项编制307名,人员控制数36名,工勤编制5名), 现有民警347名、职工16名,全局警力占全县总人口万分之六点九四。基层一线实战单位警力达到330名,占全县公安民警的94%。全县20个派出所实有警力224名,占总警力的55.03%。县城区、建制镇、建制乡派出所警力分别达到50人、20人、5人以上。目前,全县20个派出所全部完成等级达标,已创建一级所1个、二级所3个,三级所15个,四级所1个;警务室实现外观形象、制度牌匾、基础台账、装备配备“四统一”。“三必训”、“轮训轮值、战训合一”等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公安机关应急指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积极探索信息化公安指挥工作新型警务模式,建设网络化、智能化、规范化的运行体系,全面提高全县公安机关指挥系统的指挥、协调、调度水平。目前全县公安机关建成了无线网络通信系统,装备了无线对讲机200余部(车载20部),警务通350台,无线图像传输设备1套,建成投入使用出入城卡口、加油站车辆抓拍系统8套、城市监控系统1套、视频会议系统23套。县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对全县公安机关接处警情况、值班备勤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积极为一线执法办案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并24小时接受处理人民群众的报警、求助,制定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科技强警力度进一步加大,服务实战能力明显增强。全县公安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目前,全局已建立四信道350兆集群机站1个,智能中转1个(包麦地智能中转台);新增中继调度台1套;建成公安监控中心1个,安装城市监控摄像头80个;建成交通监控中心1个,安装城区道路交叉口监控摄像头4个;建成110指挥中心接警平台1套,指挥调度处置群众报警及求助,办理省厅自动化预警平台发布的各类预警信息;建立高清视频抓拍机动车辆信息卡口8个,建成出入城车辆牌照信息采集上传服务器终端1套;2009年7月1日正式建成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开通至基层派出所,共覆盖17个派出所和看守所、戒毒所共19个部门;全局共有计算机530台,接入公安网335台,单机和其他网络44台,人均拥有计算机1.5台;警务通业务全面启用,为全警采集、查询信息提供了保障。全局共投入预警平台计算机42台,均安装了落地监控软件,实行24小时巡查值班,做到及时接收预警,及时落地查控。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总体上看,五年来,我县社会治安形势总体上是好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为公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保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县同全国、全省、全市一样,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的凸现时期、对敌斗争的复杂时期、刑事犯罪的高发时期,尤其我县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体的国家级扶持县,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XX进程中,影响社会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不断显现。公安机关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承担起和谐XX建设者、保障者、促进者的新任务,是全县公安机关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主要是:
(一)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一是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渗透破坏活动加剧,境外宗教渗透和邪教活动突出,“法轮功”反动宣传活动仍然存在。二是当前,随着糯扎渡电站建设、惠民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建设的推进,因城市建设、移民安置、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日趋突出,同时,农村地区因山林、土地、水源、涉茶和民间纠纷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仍是影响我县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三是扩大开放对边境管理压力增加。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边境情况也将变得更加复杂,诱发和滋生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也将明显增多。同时,缅北局势动荡、仍然是当前影响我边境稳定最敏感的问题,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仍然是全县公安机关首要政治任务。
(二)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刑事犯罪活动仍然突出,治安形势不容乐观。杀人、伤害案件、多发性侵财案件仍然突出,特别是盗窃摩托车发案仍在高位徘徊,破案率较低。二是在社会治安整治方面,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各部门、各警种还没有形成合力,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化解能力不强,整治成效不明显;社会治安防控手段不多,方式单一。三是社会管理薄弱增加了维护稳定的新课题。特别是以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和社会闲杂人员为重点的人口管理工作薄弱,重点物品和行业场所管理盲点多、漏洞大,阵地控制基础不牢,动态社会的管控能力不强。
(三)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四项建设”方面不同程度存在困难。一是信息化方面。预警情报信息网上逃犯抓获率、吸毒人员查获率不高;民警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侦查破案的能力有待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各种硬件设备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需要。二是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个别部门和民警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整体工作的推进;民警运用警综平台开展执法办案的熟练程度有待提高;内部执法监督体系不够完备,执法责任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公安机关自身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警力不足与形势任务繁重不相适应。二是观念机制滞后与发展加快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执法素质不高与群众的期盼不相适应。四是少数干部民警精神状态与职务职责不相适应等等。
三、今后五年工作重点
2013年至2017年是我县经济大提速的重要时期,认真谋划、科学规划好5年全县公安工作对促进“十二五”期间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后5年全县公安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和“四项建设”为重点,以开展民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和“四群”教育、“三访三评”活动为保障,以理念转变、机制创新、科技应用、能力提升为核心,强力打牢基础,全力维护稳定,坚决防止发生影响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社会反映强烈的重大恶性案件和治安事件,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新成效、以人民满意的新形象,为“平安XX”作出新的贡献。
做好今后5年的公安工作,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
一、坚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一是要切实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工作,强力推进驻澜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组五级情报信息网络和“大情报”系统建设,强化涉稳情报信息的搜集研判工作,把情报信息搜集任务落实到各个警种、各个岗位、每个民警,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充分发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服务决策和实战作用。二是要有效整合情报信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情报研判功能,用情报信息导引各项工作,尽快实现“情报平台”与“警综平台”的有效对接,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有机融合,提高全警信息共享和高端应用水平,努力实现研判、决策、指挥、执行、反馈一体化运作,实现快速反应、正确决策、准确打击的效果。三是要及时掌握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的新动向,力争获取高质量、深层次、内幕性情报信息,及时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组织及邪教组织的渗透和颠覆活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活动,继续确保我县政治大局稳定。四是继续深入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建立定期和不定期分析形势,排查、上报、通报、协调、调处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完善稳定信息研判制度,及时了解和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及早预警、及时化解,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经常化、规范化。要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矛盾疏导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不断完善处置突发性事件工作预案,充分做好处置突发事件警务保障工作,强化实战演练,加强对糯福、雪林边境通道管控力度,及时、准确掌握边境边民动态,做好相关处置涉外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水平。
二、积极构建治安防控体系,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一是要全面抓好县城区社会治安防范各项工作的落实。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政法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及要求,建立健全治安防控网络,认真落实由4名处级领导和24名副处级领导挂钩联系,10名公安局党委委员担任各责任区巡逻组组长,10个局直部门负责各责任区包保工作的领导包保责任,综合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等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强化治安巡逻防范,督促内部单位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使县城区突出社会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打击、防范,不断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县城区治安大局稳定,努力构建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社会环境。二是要积极构建严密的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推进“五个网络”、“三个防控体系”社会治安防控管理机制建设,并以“平安XX”视频监控系统为抓手,以推进县城区“网格化”布警防控机制工作为重点工作的落实,切实增强全县社会面防控能力;结合当前开展的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要深入开展重点治乱,集中整治突出的治安问题;要切实加强内部单位和其他行业场所安全防范工作。要优化社会防范力量资源配置,推进县城区点、线、面的治安防控工作,构建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把“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落实到每个单位和重点部位,推进重点单位、内部单位及其他行业场所以保安为主的治安防控网络建设。三是继续深化各项打击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突出犯罪活动,特别是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街头“两抢”、盗窃摩托车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社会影响恶劣的涉枪涉爆、杀人、拐卖儿童妇女等严重刑事犯罪,要及时查处,坚决打击,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要在多破案、破大案、挖团伙、破串案上下功夫。结合当前我县杀人、伤害等恶性案件和“两抢一盗”,特别是盗窃摩托车案件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一直在高位徘徊的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其规律、特点,抽调警力,按照县政法委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继续组织开展专项行动进行严打整治。针对摩托被盗案件及侵权侵财案件居高不下的问题,按照县局开展打击整治县城区治安突出问题专项行动部署,并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警情主导警务工作”的主导思想,强化10个治安防范民情责任区的巡逻防控力度,提高街面见警率、盘查率、管事率、捕获率,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可防性案件发生。四是要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全县公安机关继续按照为期5年的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部署深化完善堵源截流、禁吸戒毒、宣传教育、禁毒合作等措施,切实掌握禁毒斗争主动权,继续坚持“打团伙、摧网络、破大案、抓毒枭、缴毒资”禁毒工作方针,强化工作措施,力争在禁毒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要继续坚持情报主导,增强公开查缉针对性;继续加强缉毒破案和禁毒执法,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完善各警种广泛参与、上下联动、联合作战的堵源截流工作新机制,强化堵源截流,加大公开缉堵卡工作力度,不断调整完善“三道防线”查缉网络,最大限度减少毒品内流。坚持不懈地抓好禁吸戒毒工作。结合当前县政法委统一组织开展毒品重点问题整治专项工作,继续推行禁毒成员单位“三包干、三落实”做法,强化对30个毒品重点整治村寨的整治和管控力度,力求抓抓出成效;进一步落实好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等措施;进一步创新帮教工作机制。要抓好打零专项行动,确保社会治安稳定。继续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打好禁毒预防战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禁毒斗争,在全县形成浓厚的禁毒氛围。要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和药品的管控。继续深化禁毒国际合作,遏制境外毒品渗透。五是要密切关注和研判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的新动向,加强与相关行政执法、经济管理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市场秩序。
三、强力推进“四项建设”工作,努力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一是认真抓好全县公安机关基层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扎实抓好基层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为基层民警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按照三年为期完成派出所用房建的硬性要求,我局计划于2015年前,完成新建糯扎渡、惠民、富东、大山派出所建设任务,其中糯扎渡、惠民2个派出所,争取今年开工,于2013年前完成建设;富东、大山派出所于2014年前完成建设;其余建筑面积在470平方米以下的文东、安康、发展河、富邦、酒井、东河、南岭、拉巴等8个建筑面积不达标的派出所通过改扩建于2015年前完成达标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交警大队业务用房立项工作,抓好县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看守所扩建、戒毒所、拘留所建设工作。二是想方设法增加基层警力比例。目前,我县公安编制为348名(政法专项编制307名,人员控制数36名,工勤编制5名),现有民警347名、职工16名,全局警力占全县总人口万分之七点零二六。为积极争取增加编制,推动警力下沉,按照省厅和市局要求,我局将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通过选拔大专院校结业生到警官学院再培训再学习渠道,增加民警的数量,同时增加辅警数量,提高辅警待遇和素质。按照辖区实有人口5000:1的标准配齐配强全县派出所社区民警100名。目前,我县共有社区民警76名,需增配24名;拟在县城区勐朗派出所增加100名协警,加强对县城区13条主要巡逻线路的社会治安面的管控;拟在全县各乡镇16个农村派出所每所增加2至5名协警,需增配70名协警。三是加强基层所队领导班子建设。根据我局部分基层所队领导干部空缺的实际,通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争取按照基层所队设所队长、政治教导员各1名,设副所队长1至2名的配备要求,力争全部配齐基层所队领导班子,切实加强所队内设中队的建设工作,推动职级高配,解决好民警职级待遇问题。根据机构改革后,我局领导配备职数减少的实际,争取向市局和县委、政府等上级部门反映协调帮助解决。四是继续加大基层所队的装备投入。把警务资源投向基层一线,在经费、装备上倾斜基层、保障基层,配齐配强基层一线民警的办公设备、单警装备、执法执勤装备、交通装备等基本装备。结合我县实际,实行业务经费按照规定下拨到位,装备经费县局统筹的原则,进一步提升装备保障水平。五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公安机关业务基础工作。坚持一手抓基本建设,一手抓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上,派出所及各部门、各警种要实现信息采集常态化,增强民警主动采集信息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培训,提高民警的应用水平;落实基层民警科技创新奖励办法,鼓励民警在信息化应用中不断总结探索和推广创新技战法,实现应用效能最大化,努力提升派出所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在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方面,要做到预知、预警、预防,确保“不出事”;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要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在推进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方面,继续深入推进破案会战,集中力量快侦快破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大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强化民情责任区管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在考核工作中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指向明确的考核激励体系;在督导检查落实上,实行局党委定期研究派出所工作制度、局党委班子成员蹲点挂钩联系基层所队工作制度和专班专项督导制度,推动基层基础工作的深化落实,努力实现全县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全面跨越发展的目标。六是加强学习培训力度,打牢执法基础。七是要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打牢群众工作基础。要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着力在加强同群众沟通联系、争取群众理解支持上下功夫,真正打牢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八是加强基层所队正规化建设,增强公安基层实力。以基层所队正规化为载体,真正树立起公安队伍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四、着力内强素质,严优并举,树立XX公安“六个形象”。队伍建设是根本、是保障,我们要把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公安队伍,树立XX公安“六个形象”,即:公正廉洁的执法形象、忠诚为民的公仆形象、积极进取的开拓形象、攻坚克难的勇士形象、警容严整的仪表形象、服从命令的军人形象,充分展现新时期人民警察时代风采。一是要把学习教育培训作为提高民警职业素质和实战本领的重要途径,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按照市局要求,要在全县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全县公安机关要认真组织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管理的全过程,贯穿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力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平安XX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二是要结合实际,广开思路,建立目标管理用人制度、定期分析队伍制度、民警违法违纪连带责任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三是要创新选贤任能机制,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导向。四是要坚持从严治警,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从严治警不动摇,持续抓好“五条禁令”、“七个严禁”、“六条警规”等纪律条令的执行。五是积极推动从优待警各项措施的落实,要从政治上关心民警,工作上爱护民警,生活上体恤民警,精神上鼓励民警,最大限度地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让全体民警心有所系,干有所盼,苦有所值,使民警能够专心干事、用心干事提高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公安队伍稳定。六要加强公安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营造情趣健康、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公安宣传工作,把经验亮点的培树、打造、宣传、推广作为公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丰富公安文化内涵。七是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局党委成员要按照分工,定期、不定期深入联系挂钩基层派出所,实地了解情况,找准问题,面对面进行指导,督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相关热词搜索: 五年 工作重点 工作总结 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