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8篇)

时间:2023-07-02 14:00:07 阅读:

内容摘要:加强党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篇一:加强党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心得体会:“双高计划”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最新)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实施意见》),这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教育“下好一盘大棋”的重要支柱,将带动中国职业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

  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双高计划”以价值导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双高计划”响应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服务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撑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服务产业升级,是“双高计划”重要的政策信号。

  “双高计划”以问题导向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目前,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还不够鲜明,体量大而不

  强、校企合而不深、质量有待提高、体系还需完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迫切需要发挥高职教育的龙头引领作用,创造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坚定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与定位,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是“双高计划”深刻的政策内涵。

  “双高计划”以目标导向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加快实现。高职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形式,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活跃因素。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开启了我国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对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对职业教育现代化也作出了工作部署。虽然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间表和任务书已经明确,但实现路径仍需深入探索,尤其需要高职教育先行先试,率先发展。凝聚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共识与行动共识,是“双高计划”鲜明的政策指向。

  舞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双高计划”明确一个定位——下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先手棋。“双高计划”不仅是建设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更是立足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引领性制度设计。近年来,国家实施一系列引领项目,示范校主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骨干校重点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优质校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扶优扶

  强、率先突破、带动整体的建设模式,加快了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站在新的起点上,“双高计划”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支持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先行先试,形成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双高计划”建设两个支点——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双高计划”着眼新时代新要求,引导高职学校深化改革、整体提升,聚焦服务面向、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紧密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同时,直面高职技术研发薄弱的问题,围绕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升服务行业企业社会的技术附加值,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通过人才培养高地、创新服务平台两个支点,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展。

  “双高计划”达成三个要求——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一是紧扣区域发展,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创新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探索差别化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建设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人才支撑。二是紧贴行业企业,以应用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加强新产品开发

  和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建成一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让行业和企业都认同。三是紧跟“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集聚我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通过院校合作、校企合作、政府援外等方式,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模式,与国际社会共享、交流中国职业教育模式、标准和资源。

  汇聚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

  “双高计划”通过国家顶层设计,构建扶优扶强、持续推进的建设机制。“双高计划”对表对标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整体设计改革发展任务,分段规划2022年、2035年两个阶段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围绕国家战略需要,适时调整建设重点。在建设机制上不搞身份化终身制,动态管理、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通过周期支持、分段推进,持续保持项目张力。中央财政引导和激励,中央、地方、学校各自在职责范围内同向推进改革,着力破除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建立统筹决策、研究咨询、分工落实、监督评价、总结推广的工作链条,完善项目组织管理。

  “双高计划”需要地方统筹推进,构建多元参与、协同推进的支持体系。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地方,建好“双高计划”,地方支持是关键。地方要充分发挥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多渠道扩大资源供给,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推进“双高计划”的新机制。结合区域功能、产业特点,建立健全产教对接

  机制,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构建以“双高计划”学校为引领,区域内高职学校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大资金和政策保障力度,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对“双高计划”学校给予重点支持。着力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吸引行业企业以共建、共培等方式积极参与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院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鼓励高职学校大胆试、大胆闯。

  “双高计划”强调学校主动作为,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着手综合改革和集中攻坚,找准突破口和增长点,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双高计划”启动只是高质量发展的起点,是否水平高最终还要看成效。列入计划的学校要聚焦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实施意见》提出的“1个加强”“4个打造”和“5个提升”,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健全责任机制,持续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率先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真正发挥带动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作用。“双高计划”不仅限于入选的学校和专业群,应是高职战线共同的目标方向,每所学校都应在高水平目标引领下,找准自身发展定位,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办出特色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篇二:加强党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前沿iS!南“双高计划”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宋芳(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系贵州?贵阳551400)摘要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就对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明确了任务。特别是在引入“双高计划”后,各级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更是秉承“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从师资建设、产教融合以及服务水平等角度开展各项工作,以此来确保高职教育能够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400/j

  .cnki.kjdks.2021.01.002HighQualityDevelopmentStrategy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underthe"DoubleHighProgram"SONGFang(DepartmentofLogisticsManagement,GuizhouElectronicCommerceVocationalCollege,Guiyang,Guizhou551400)AbstractIn

  the

  "opin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high-level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specialt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direction,

  requirements

  and

  task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is

  stage

  are

  pointed

  out.

  Especially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ouble

  high

  plan",

  the

  daily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

  all

  levels

  is

  adhering

  to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as

  the

  found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as

  the

  core",

  and

  carry

  out

  all

  kinds

  of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and

  service

  level,

  so

  as

  to

  ensure

  th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achieve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Keywords"double

  high

  progra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y1什么是“双高计划”“双高计划”又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作为政府批准、建设的影响重大决策建设工程,“双高计划”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深度挖掘教育水平软实力的同时,完善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通过具有针对性的破解各种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来营造中国职业教育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最终引领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全新提升。2“双高计划”的作用2.1高职发展的精准度在新时期下的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双高计划”的精准校正作用,“双高计划”的推进过程中,还应当充分的结合党组织在高职院校中的领导作用,发挥党政核心优势和作用,时刻将学校髙质量发展与党建工作进行高度融合,真正做到同考评、同落实、同部署,对社会主义的办学理念、62021导/第1期/I月(上>办学方向进行“把舵”。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优势,来构建出一批业务水平高、政治理念强的教育专业高素养带头人。2.2对教学发展进行精准定位‘‘双高计划”下的高职教育发展,必须要对现行的教学发展进行准确定位,而走位中国首创的专业教学类型,高职教育更是要成为整个领域发展的“领头羊”,在不断解决社会用工需要矛盾的同时不断修正社会岗位需要与校园人才培训的偏差度,通过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来实现用工与就业平衡。在坚持的德技并修、训育融合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入校企合作机制,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既定的办学目标。2.3高职培养目标的精准化作为我国始终坚持的教育目标与发展理念,对在“双高计划”的推进过程中,每一名教学工作者都会从自身的角度来进行提升,从高水平、高质量的角度来进行学生专项培养。

  时刻以学生需求作为发展目标,同时不断拓宽高职院校的FRONTIERPERSPECTIVE入学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整个人才培养目标中,在突出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以及人类关怀的同时,为国家各个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而进行精准化的融会贯通。3全面提高“双高计划”的人员培养高度首先,是对“双高计划”要做到一个高标准的定位。在日常的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相关高职院校要从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和教学手段入手,在紧密关注国家重大战略发展人才需求的同时做到精准定位,对一些可借鉴、可复制的教堂、科研做文章的大好局面,紧密结合“双高计划”来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和专业科研水平的提升与完善。4.3做好高水平专业队伍的带动第一,是高吻合度的对接工作,高职院校必须要紧紧围绕区域支柱性产业与新兴产业来进行发展,从服务面向的角度来做好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第二,是要确保资源整合的共享程度高。在做好实训实习、学员实操、有机整合的前提下,确保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得到最大化发展,逐学改革手段进行应用,在不断完善职业培训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也要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探索,在不断前进中做到教育业内认可、领域发展需要的高质量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其次,要突出髙水平的体系设计。“双高计划’’的建设方案,必须要充分结合市场用工需求以及学生个体差异来进行不断完善和调整,在深层次理解“双高计划”内涵的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目标、策略以及内容,树立新思路、新模式,力争取得新突破。最后,强调髙效能产出。通过科学的投入来实现良好的需求产出,最终用绩效说话、用数据论功。不断实现实践基地、师资队伍、设备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多重保障,最终实现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多元化的认可和高效产出,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双高计划”之路,在突出丨+X证书认证、“双师”队伍构建、职业与技术能力积累等高识别度领域延伸的同时,也能够打造具有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4从“双高计划”实现改革创新发展4.1做好人才培养是创新关键高职院校的“双高计划”设计中,必须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闪光点,不仅要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与髙职教育进行紧密融合,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校企“双元教材”、工具类手册教材等进行灵活运用,确保每一名学生在进行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都能够实现预期的灵活应用实践目标。而对于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相关内容而言,则是要紧密的与社会发展和专业领域成长进行关联,结合当地用工特点、自然条件、文化积累以及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走出一条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创新之路。4.2补好创新服务平台的短板服务能力与技术创新都是髙职院校最为中心的竞争软实力,要将“双高计划”作为营造人才培养和服务创新平台的重要支撑点。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实习方式真正的将“行业发展、企业发展、领域发展、技术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不断建机制、搭平台的过程中实现成果进课渐形成一种强大的人才培养合力。第三,是要从人才高水平培育的角度来进行实践推进。从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角度来进行专业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化保卫提供较强的人员支撑和技术支撑。大胆实现探索、创新发展。

  第四,是要做好教学手段的提质。在“双高计划”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要瞄准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和现状,在不断纳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的同时,来实现更加理性化的教学创新,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奋力前行。第五,是要做好协同推进机制。在“双高计划”的背景下,学校、教师、学生都应当与发展同频共振,在加强各类经费保障与政策扶持的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动员多方面力量实现相关项目的推进与建设,为早日形成“双高计划”引领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5总结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的“双高计划”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在“高”上面狠下功夫,一方面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从自身做起来进行综合授课能力的提升,以此作为契机带领广大学生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专业高质量突破;另一方面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更是要从宏观的角度、战略的高度来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体系构建进行谋划,通过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方式来推进整个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强化,从带动与辐射的角度来协调发展、放眼全局。★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省社科联2020年度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课题名:《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GZLCLH-2020-086参考文献[1]

  张金凤.新课改下“双髙计划”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研宄与推进[J].

  电化教学研究,2019(10):15-16.[2]

  湛芳芳.新时期下的高职院校髙效发展思考与认知一一以“勘探专业”为例展开研宄[J].高职研宄,2020(5):丨5-16.[3]富

  鑫,王刚.新课改下的高职院校发展思考实践-------专多能背景下的教学发展概论[J].第二课堂研宄,2019(10):3.[4]

  孙悦,贺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职财务会计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新探[J].高职教学研究,2018(9):12.2021年/第1期/I月(上)7

篇三:加强党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从“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看职业教育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孟凡华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27期

  2019年3月,国家正式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按照相关建设任务,立项的56所高水平学校和14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围绕“1个加强”“4个打造”和“5个提升”,先行先试,探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经过3年建设,“双高计划”行至中点。为检验其建设成效,2022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本次中期绩效评价工作采取以“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自评为基础、省级评价为重点、教育部和财政部两部评价为引导,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育部、财政部在“双高计划”绩效管理办法中明确,要通过绩效评价体现示范引领作用,持续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样板、树立标杆贡献力量。作为过程性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双高计划”实施的重要抓手,绩效评价承载着衔接“自上而下”的政策意图和“自下而上”院校推进的重要任务,是“双高计划”建设绩效的监测器、助推器,是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按照两部委的相关要求,“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都完成并提交了自评报告,也收到了上级部门的评价“成绩单”。从“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自评报告看,“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努力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契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一些示范性经验可以为职业院校走好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奠基。

  一是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扎根中国,放眼世界。有学校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着力点,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色,不断探寻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有学校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抢抓历史机遇、凝聚本土特色,不断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路径,在国际职业教育中发出了“中国声音”。

  二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自觉担负起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责。有学校立足于区域产业升级,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強,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有学校从自己的区位优势出发,探索地域所属学校与区域经济特色有效结

  合的发展路径,形成了一些典型经验和做法,彰显了学校立足自身、服务区域、引领改革的独特性和专业性。

  三是以对接地方企业实际需求为基础,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有学校以人才培养需求为参照点,与企业密切合作,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方面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有学校根据人才需求及规格的变化,深挖专业群建设内涵,对专业群进行整合,形成了一批辨识度高、影响力大的特色专业,实现特色专业培养特殊人才、特殊人才服务特定区域的人才培养目标。

篇四:加强党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策划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文文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高校党建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压舱石”。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省委工作要求,把加强高校党建作为统领高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工程,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站稳政治立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指导高校进一步修订完善党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集体领导和分工协作制度、书记校长经常性沟通制度、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情况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指导民办高校全面完成党委换届,全省民办高校实现党组织设置、党的工作全覆盖,选派党组织书记全覆盖。党员发展计划适当向民办高校倾斜,党组织关系在省委教育工委的13所民办高校党员发展计划增加10%以上。全面提升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立了抓纲举目、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全省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牵头抓总文件20余个。建立了政治过硬、担当有为的队伍体系,落实高校院系至少配备1名专职副书记、1至2名专职组织员政策要求,思政课教师配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建立了比较科学的考评体系,将党建成效作为“双一流”建设和本科教学评估、“双高计划”建设、学术成果评比等重要内容,将党建工作纳入民办高校年检指标体系。河北经贸大学制定学校党委、二级学院党委、师生党支部3层4类“一流党建”三级指标体系,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党建“八对标八争先”活动,以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高校阵地。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每位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个设区市、1所厅直属高校、1所市属高校,督促指导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压实高校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和一线辅导员队伍作用,加强课堂教育教学管理、宣传思想阵地管理、校园网络管理。全省高校和谐稳定,师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了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坚定信念。增强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实起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实施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党支部质量提升工程”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高校院(系)建立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工作机制,修订完善院(系)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党组织会议研究决定干部任用、党员队伍建设等党的建设工作,把好教师引进、课程建2022年第1期上/总第931期25策划主持人:曹耀峰ff519699156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要工作的政治关;涉及办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事项,经党组织研究讨论后,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健全教师党支部参与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教师党支部书记列席院系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参与所在院系工作规划、干部人事、提职晋级、评奖评优等重要事项讨论决策,对本单位教职工职称评定、岗位(职员等级)晋升、考核评价等进行政治把关。公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100%。河北医科大学发挥501个基层党支部“战疫堡垒”作用,5人河北大学文学院师生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参观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并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次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等称号,280名专家志愿为乡村医生授课,在神农架林区建立培训基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广大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在中青年骨干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等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连续19年实行教工党员“党员包班”制度,累计1500余名教工党员参与了1000多个班级思政教育管理,发挥了政治引路人作用。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全省先后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1所、“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26www.hebgcdy.com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0个、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5个。建党100周年之际,河北经贸大学党委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中科院院士、燕山大学教授田永君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全省高校44人(单位)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称号。坚定政治信仰,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放松坚持立德树人初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突出思想引领,夯实党建基础,强化思政实效,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落实省委常委到高校讲思政课制度,省委书记王东峰带头到河北大学等高校讲党课和思政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和院(系)党组织书记、院长(系主任)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1次思政课,并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评体系。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推进“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全覆盖。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高校党委成立教师工作部,扎实开展教师政治把关、理论学习、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组织教师每周开展1次集中学习、每月开展1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每年组织以海外归国教师、青年教师为主要对象的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社会实践锻炼等。规范人才引进工作程序,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师风关,做到“凡引必审”。推进高校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实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深化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以来,组织高校结合开学、毕业等重要时间点组织师生共上“党史大课”,安排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讲授示范“微党课”。以“‘冀’往开来”为主题,组织全省高校开展百部红色电影展风貌、百部经典红歌聚力量、百个红色基地传薪火等“10个100”群众性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组织省内百所高校有节奏、有步骤

  推进《岁月征程》传唱工作等。扛牢政治责任,构建上下联动党建工作大格局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坚持管班子管业务与管党建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协调,纪检机关和组织、宣传、统战、教育工作等部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高校党建工作格局。省委高点站位、谋划部署。省委把高校党建纳入全省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定期研究重大议题,省委书记王东峰多次就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出批示,组织召开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谋划协调、高位推动的关键作用,每年就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提出重点任务、专题研究审议、作出部署安排、出台重要文件。坚持省委常委联系高校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理顺省属高校、中央部委和企业所属高校党组织隶属关系,明确了各方党的建设管理责任。省委教育工委统筹推进、加强指导。强化顶层设计,在《加快推进河北省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河北教育现代化2035》《河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目标要求。强化专责机构,全面做好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强化述职评议,每年召开驻石省属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议,三年实现现场述职全覆盖。全省各市均设立教育工委,各市委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到高校调研、参加民主生活会、为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等形式,对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高校党组织切实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持续推进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夯实政治保证,把抓党建与抓发展深度融合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把高校党建工作与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紧密结策划合,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等各项任务一体推进,做到党建工作、事业发展“两促进”。党建引领“双一流”“双高”建设。发挥党建工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政治优势,出台《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标准》,大力支持河北工业大学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河北大学燕赵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学科群建设,支持燕山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全省共有19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58个专业被评选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居全国第六,省级重点培育4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和30个高水平专业(群),重组28家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十三五”时期,新增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心)4个,承担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1458项,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16项。党建引领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鼓励各地和社会力量举办高等学校,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十三五”时期,5所独立学院完成转设,新增设立7所高职学校,4所院校完成更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设一批适应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扶持一批服务重大民生的学科专业。近三年,新增本科专业点273个,9所高校的2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8所高校4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全省高校教师主系列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高校,在河北大学等6所省属高校实施人员总量管理改革试点。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高等教育更好融入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新时代新征程,全省高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推动高校党的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人才支撑!2022年第1期上/总第931期27

篇五:加强党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

  作者:朱正茹

  杨剑静

  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20年第05期

  [摘要]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制度设计、品牌标识、项目载体三个方面分析了“双高计划”的政策意蕴,为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在实际建设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依然面临发展理念滞后、办学定位模糊、固有路径依赖等现实困境。为破解这些困境,文章提出了坚持职教属性、坚定办学目标定位,尊重办学积淀、优化办学资源配置,聚焦优势产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创新服务平台,立足办学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破解策略。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专业群

  [作者简介]朱正茹(1988-),女,安徽六安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安徽

  芜湖241002)杨剑静(1984-),女,浙江宁波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浙江

  金华32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现代治理视域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JDZD081,项目主持人:杨剑静)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9-0043-062019年2月,《國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正式印发,明确要求“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同年3月,《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发布,随即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项目遴选。截至2019年12月,“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尘埃落定,56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和14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转入“双高计划”建设的施工阶段。“双高计划”的实施,拉开了新时期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序幕。当前正值各高职院校谋划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起步阶段,亟待各高职院校从“双高计划”的政策意蕴、院校自身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两方面把好脉、迈好步,为后期“双高计划”的科学、高效实施以及院校整体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一、“双高计划”的政策意蕴

  “双高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推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落实“职教20条”的具体行动,其定位于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手棋”与“龙头”,“不仅是建设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更是立足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引领性制度设计”①。对“双高计划”政策意蕴的把握,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制度设计、品牌标识、项目载体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宏观层面: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设计

  “双高计划”是在对我国职业教育整体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综合判断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制度设计。

  从纵向时间维度看,“双高计划”的提出经历了国家战略设计、项目实践探索、落地具体实施等系列阶段。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即提出要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此时已在国家顶层设计层面为“双高计划”的实施做出了政策谋划。2015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提出要坚持以示范建设引领发展,鼓励支持地方建设一批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这在政策层面进一步为“双高计划”的具体实施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在实践层面进行了前期项目探索。2019年,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基础上,国家正式启动实施“双高计划”,并分阶段明确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从横向内容维度看,“双高计划”致力于“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所谓“引领改革”,指对整个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各地要结合当地发展实际,以“双高计划”为引领,统筹谋划、推进区域内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要以“双高计划”建设带动院校整体改革创新,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所谓“支撑发展”,指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需求,尤其是致力于当前突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培养适应高端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人力资源保障、技术服务与支持作用。所谓“中国特色”,即立足中国大地,充分结合经济、社会以及教育自身发展情况,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制度、标准、资源,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并能够以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反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谓“世界水平”,即通过扶优扶强,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使若干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制度、标准、资源等走向世界舞台,具备鲜明的国际竞争力及话语权。

  (二)中观层面: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品牌标识

  “职教20条”开篇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突出强调了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职业属性,同时也明确了类型教育理念在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统领作用。正如有学者指出,“追求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地位,构建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是这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与逻辑主线”②。“双高计划”正是推进职业教育领域贯彻类型教育理念、化解职业教育认同危机、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一项亮丽品牌,其品牌效应堪比普通高等教育领域的“双一流”建设。一方面,高职

  教育的“高等性”凸显了“双高计划”对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独特意义。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使其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相互融通成为可能,通过“双高计划”建设,推进实现各层次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将助力职业教育吸引力及社会认可度不断增强,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不断固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双高计划”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的制度设计体现了其对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特殊价值。职业教育要实现“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③,亟待“双高计划”的探索引领。除此之外,类型教育理念还将随着“双高计划”建设的推进,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得以贯彻、体现。

  (三)微观层面:培育职业教育一流院校的项目载体

  “双高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项目建设基础上的一种延续,不同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双高计划”除了示范、引领外,还肩负着培育职业教育一流院校的历史重任。从这一角度看,“双高计划”可以理解为一项重大建设项目,这从“双高计划”的管理方式、建设内容、分类布局等方面亦可得以印证。首先,在管理方式上,“双高计划”从申报、遴选到目前的任务书备案等环节,均采用了项目式管理方式,这是由“双高计划”坚持扶优扶强遴选标准及其长建设周期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利于后期的绩效评价与管理。其次,在建设内容上,“双高计划”从“加强党的建设”到“提升国际化水平”,设计了十项改革发展任务,涵盖了高职院校党建、内部治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研发、师资队伍、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等重点领域,构成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具体项目抓手。最后,在分类布局上,第一轮“双高计划”分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建设单位布局,其中“A档高水平学校”10所、“B档高水平学校”20所、“C档高水平学校”26所、“A档高水平专业群”26所、“B档高水平专业群”59所、“C档高水平专业群”56所,这一方面将“双高计划”以学校为单位开展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也将“双高计划”学校分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旨在进一步扶优扶强,有重点地打造若干既能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又独具办学特色,既扎根中国大地,又在世界舞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一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

  二、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的现实困境

  引领改革发展、彰显类型教育特色、培育一流院校的政策意蕴为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在“双高计划”实际建设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发展理念滞后、办学定位模糊、固有路径依赖等,这些影响“双高计划”高质量推进的现实问题,亟待各高职院校在编制“双高计划”建设方案、明确具体建设任务的起步阶段尽早梳理、及时规避,做到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一)发展理念滞后

  新时期以“双高计划”为引领的特色、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职院校首先应具备自主、与时俱进的新发展理念,而这一点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中仍然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一些高职院校受传统办学经验、发展模式影响,办学理念停留于已有经验基础,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如对以专业群为基本单元开展教育教学及相应改革,还未能在理念层面达成校内共识或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一些高职院校对“双高计划”的政策意蕴及建设内容把握不到位,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或仅作为一个教改项目进行建设,或仅停留于专业、课程、教师等片面内容的改革,而在院校及专业群的整体改革发展上未能做出统筹规划与设计,“双高计划”引领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尚未形成。三是一些高职院校缺乏“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内涵质量观和特色品牌意识,在办学实践中过度追求项目与荣誉,院校发展定位、内涵建设、资源建设、教学质量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得不到足够重视,“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

  (二)办学定位模糊

  “双高计划”有效推进的基本前提是各建设单位要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目标,而且要明确自身与其他同类高职院校的差异与优势所在,即能够为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建成独具优势与品牌辨识度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找到可能及方向。然而,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未找到最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生态位,在办学定位、办学实践中或多或少地还存在同质化现象。如多数高职院校将办学定位表述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質技术技能人才”,这是基于高职教育属性定位的总体办学方向,而一所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还须进一步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设定更加清晰、更加明确的办学定位。分析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专业群建设方案,发现很多院校依然未形成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此外,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到来以及大学适龄人口的减少,一些高职院校不顾自身原有办学优势与办学条件,一味迎合招生市场需求,普遍开设好招生、办学成本低的专业,这些都是办学定位不清的直接表现。在全国现有的1423所高职院校中,除极少数办学特色较为鲜明外,其他多数均未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或办学优势,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清晰、明确的办学定位,院校品牌辨识度低或没有。办学定位模糊还将导致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不明确,进而影响“双高计划”的整体推进效果。

  (三)固有路径依赖

  固有路径依赖是当下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一个隐性瓶颈,尤其是多数经历过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项目建设的传统优势院校,在这方面可能会存在较大隐患。所谓路径依赖,即走老路。导致路径依赖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认为走老路最保险、最安全。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存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两种路径依赖现象。首先,思想上的路径依赖,表现为一些高职院校受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项目建设或其他政府主导力较强的项目建设经验制约,思想上仍旧依赖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给予整齐划一的指挥或是规定动作,缺少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意识,因而当遇到教育主管部门放权时,反而无所适从。其次,行为上的路径依赖,又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被动的路径依赖表现为一些高职院校经过国家和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项目建设,对以学校或专业为单位的重大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因而在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时,会不假思索或不自觉地沿用老思想、老办法、老习惯,进而走向老路。主动的路

  径依赖表现为一些高职院校不愿突破自己既往办学所形成的舒适区,纵然办学水平不是最优秀、办学特色不够明显,但不影响当下的持续生存,如此在衡量走新路可能带来的风险时,更倾向于走老路。不论是思想还是行为上,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路径依赖,都亟待各高职院校加以纠正、突破。国家在宏观层面对“双高计划”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给予统筹指导及政策保障,但同时根据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更多地鼓励各地、各高职院校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及各院校办学实际,进行自主、创新发展,这也是各地、各高职院校在错位基础上推进特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微观层面:培育职业教育一流院校的项目载体

  “双高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项目建设基础上的一种延续,不同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双高计划”除了示范、引领外,还肩负着培育职业教育一流院校的历史重任。从这一角度看,“双高计划”可以理解为一项重大建设项目,这从“双高计划”的管理方式、建设内容、分类布局等方面亦可得以印证。首先,在管理方式上,“双高计划”从申报、遴选到目前的任务书备案等环节,均采用了项目式管理方式,这是由“双高计划”坚持扶优扶强遴选标准及其长建设周期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利于后期的绩效评价与管理。其次,在建设内容上,“双高计划”从“加强党的建设”到“提升国际化水平”,设计了十项改革发展任务,涵盖了高职院校党建、内部治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研发、师资队伍、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等重点领域,构成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具体项目抓手。最后,在分类布局上,第一轮“双高计划”分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建设单位布局,其中“A档高水平学校”10所、“B档高水平学校”20所、“C档高水平学校”26所、“A档高水平专业群”26所、“B档高水平专业群”59所、“C档高水平专业群”56所,这一方面将“双高计划”以学校为单位开展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也将“双高计划”学校分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旨在进一步扶优扶强,有重点地打造若干既能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又独具办学特色,既扎根中国大地,又在世界舞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一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

  二、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的现实困境

  引领改革发展、彰显类型教育特色、培育一流院校的政策意蕴为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在“双高计划”实际建设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发展理念滞后、办学定位模糊、固有路径依赖等,这些影响“双高计划”高质量推进的现实问题,亟待各高职院校在编制“双高计划”建设方案、明确具体建设任务的起步阶段尽早梳理、及时规避,做到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一)发展理念滞后

  新时期以“双高计划”为引领的特色、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职院校首先应具备自主、与时俱进的新发展理念,而这一点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中仍然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高职院校受传统办学经验、发展模式影响,办学理念停留于已有经验基础,不能很好地适

  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如对以专业群为基本单元开展教育教学及相应改革,还未能在理念层面达成校内共识或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一些高职院校对“双高计划”的政策意蕴及建设内容把握不到位,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或仅作为一个教改项目进行建设,或仅停留于专业、课程、教师等片面内容的改革,而在院校及专业群的整体改革发展上未能做出统筹规划与设计,“双高计划”引领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尚未形成。三是一些高职院校缺乏“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内涵质量观和特色品牌意识,在办学实践中过度追求项目与荣誉,院校发展定位、内涵建设、资源建设、教学质量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得不到足够重视,“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發展理念贯彻不到位。

  (二)办学定位模糊

  “双高计划”有效推进的基本前提是各建设单位要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目标,而且要明确自身与其他同类高职院校的差异与优势所在,即能够为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建成独具优势与品牌辨识度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找到可能及方向。然而,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未找到最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生态位,在办学定位、办学实践中或多或少地还存在同质化现象。如多数高职院校将办学定位表述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是基于高职教育属性定位的总体办学方向,而一所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还须进一步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设定更加清晰、更加明确的办学定位。分析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专业群建设方案,发现很多院校依然未形成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此外,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到来以及大学适龄人口的减少,一些高职院校不顾自身原有办学优势与办学条件,一味迎合招生市场需求,普遍开设好招生、办学成本低的专业,这些都是办学定位不清的直接表现。在全国现有的1423所高职院校中,除极少数办学特色较为鲜明外,其他多数均未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或办学优势,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清晰、明确的办学定位,院校品牌辨识度低或没有。办学定位模糊还将导致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不明确,进而影响“双高计划”的整体推进效果。

  (三)固有路径依赖

  固有路径依赖是当下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一个隐性瓶颈,尤其是多数经历过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项目建设的传统优势院校,在这方面可能会存在较大隐患。所谓路径依赖,即走老路。导致路径依赖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认为走老路最保险、最安全。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存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两种路径依赖现象。首先,思想上的路径依赖,表现为一些高职院校受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项目建设或其他政府主导力较强的项目建设经验制约,思想上仍旧依赖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给予整齐划一的指挥或是规定动作,缺少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意识,因而当遇到教育主管部门放权时,反而无所适从。其次,行为上的路径依赖,又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被动的路径依赖表现为一些高职院校经过国家和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项目建设,对以学校或专业为单位的重大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因而在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时,会不假思索或不自觉地沿用老思想、老办法、老习惯,进而走向老路。主动的路径依赖表现为一些高职院校不愿突破自己既往办学所形成的舒适区,纵然办学水平不是最优

  秀、办学特色不够明显,但不影响当下的持续生存,如此在衡量走新路可能带来的风险时,更倾向于走老路。不论是思想还是行为上,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路径依赖,都亟待各高职院校加以纠正、突破。国家在宏观层面对“双高计划”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给予统筹指导及政策保障,但同时根据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更多地鼓励各地、各高职院校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及各院校办学实际,进行自主、创新发展,这也是各地、各高职院校在错位基础上推进特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篇六:加强党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现代商贸工业[

  Modem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党建引领“一流校”

  “双高计划”建设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黎海凌郑新(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36)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党建在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及其在“一流校”"双高计划”等引领作用,以中山火炬职业

  技术学院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为例,阐述“一流校”双高计划”中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教改科研、社

  会服务等工作在党建引领下的建设成果。关键词:党建;一流校;双高建设;成果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

  革实施方案》,其中关于“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

  面领导”部分内容提出需融合党建与学校事业发展来

  同步规划、部署、落实及考评,并需在各环节中发挥党

  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印

  发的《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确定广东省一

  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粤教高函

  〔2016〕250号)指出需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

  神的基础

  上培

  养

  技

  术

  技

  能

  型

  人

  才

  。201年

  教

  育

  部

  、财

  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

  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亦强调了“加强党的建设”,即发挥

  党组织的领导与政治核心作用,把握学校师生的意识

  形态工作,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道路给予组织上的保

  证。上述文件

  均

  强

  调

  了

  党

  的思

  想

  、领

  导

  与

  建

  设

  在

  职

  业

  教育工作、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地位,本文以中山火炬

  职业技术学院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为例,阐述“一流

  校”双高计划”中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教

  改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在党建引领下的建设成果。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新时

  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为首全面增强其对学校的领

  导覆盖面与领导力度,调动校内的党员干部及教职工

  积极参与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之一,从2016年入选“广

  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名单,到2019年包装策划与设计

  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

  划,在学校党委的号召下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包装

  策划与设计专业历经4年(2016年一2020年),秉持学

  校“立德树人、精业维新”的理念,专业群的党员师生对

  标先进、勇于担当、见贤思齐,致力于教育教学建设,使

  教育教学实力大幅提升,具体成果如下:(1)人才培养

  机制方面,开展现代学徒制省级试点、获批省级包装设

  计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协同育人基地等;(2)教学改

  基金项目:2020年度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党建研究课题。doi:10.

  19311/j.

  cnki.

  1672-3198.

  2021.

  15.

  036革方面,立项省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立项全国包装职

  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项目3项;(3)创新创业教

  育方面,构建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专业课

  程+创新拓展项目(工作室)”的课程体系、立项校级大

  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8项;(4)学生成长与发展方

  面,学生获省教育厅“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2项、获全

  国包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包装设计技能大赛”

  2项、获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创意设计大赛”144项;

  (5)质量保障方面,启动UK专业认证培训工作等。2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教师团队发展从“一流校”建设,到“双高计划”,不仅需校党委统

  筹推进,更需要教师团队积极参与任务建设与成果落

  实,,一流校”“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积极发挥党员教

  师的先

  锋

  模

  范

  作

  用

  尤

  为

  重

  要。在

  激

  励

  和

  约

  束

  机

  制

  方

  面,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细则,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担任学生导师、企业实践锻炼、应用技术研发与社会服

  务等纳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发挥教师绩效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党员在任务建设的主力

  军与模范效应,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干业务,培养出的广

  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军人才3人均为党员;专业

  带头人以党员作为主线,骨干教师以党员为主的优势,

  在“一流校”双高计划”建设中凸显优势与带头作用,

  也使得此类党员同志在任务建设中得到考验、锻炼与

  培养,号召更多的优秀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在教师团队

  方面,主要从骨干教师培养、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兼职教师培养、微课录制及竞赛等几点出发建设,尤其

  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模块,以优秀党员的模范为

  向心力,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战斗力与凝聚力。3强力推动产教融合,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构建

  优质教学条件基于建设改革、持续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高职学校建设目标,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与支持下,

  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群强力推动产教融合,创新办学

  体制机制,构建优质教学条件,具体成果如下:1)与中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第15期

  7?

  劳动经济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合作共建了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

  心中山实验室,在这平台上2020年8月份开展对外检

  职业学校教学标准、承办了全国包装行业职业技能大

  赛、参与主持了国家包装资源库课程,奠定本专业在全

  测服务企业20家、包装设计改进、参与行业标准修订,国的地位和优势。(2)

  在党与政府的支持下,校内引入国家级包装检

  共同申报项目1项;(2)技术服务推广平台方面,与中

  山市中益油墨涂料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中益油墨应用

  测机构和包装生产企业,为专业建设搭建了“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平台,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大大提升,实训

  技术研究中心,在这基础上共同进行技术研发;(3)成

  人学历教育方面,与中山市印刷包装协会合作建成了

  中山市包装印刷人才协同培养基地;(4)职业技能培训

  方面,开展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培训班,开展贵州

  教学方面,融入了国际包装检测标准和方法,专业实战

  化教学水平得以提升。(3)

  合作育人方面,本专业与区域内优质企业共建

  省包装人才产业培训,开展CTP岗位紧缺专业技术人

  才培训等;(5)教学条件方面,完成多门国家级、省级资

  源库课程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新增省级校内

  冠名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构建校企命运共同

  体,通过共同开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实习

  实训、技术研发、教师互聘等开展交流与合作,促进了

  实践教学基地

  包装测试公共实训中心,校企共建

  的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中山分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

  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增智能包装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

  基地等。4意识形态工作为国际视野人才的培养保驾

  护航“一流校”双高计划”的最终目的培养高质量的人

  才,在提高高职学校的综合办学竞争力、实力社会地

  位、社会地位与影响力的同时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不仅需要基于国情的高职教

  育,还需要具有国际视野、改革开放的格局。因此,对

  于国际人才的培养,意识形态的培养与引导尤为重要。建设期内主要完成了以下相关任务:1)与台湾龙

  华科技大学建立了合作姊妹专业关系,与台湾朝阳科

  技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合作办学,实现人才共同

  培养;(2)安排学生到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台湾朝阳科

  技大学为期一个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取得相应课程

  成绩,按相关规定置换相应学分,通过境外教育资源共

  享共育,达到了合作培养的目的;(3)学院领导等赴香

  港工程师协会培训交流技术教育认证事宜等。在实施

  以上任务时,学校自上而下传达与巩固师生意识形态,

  在学校层面,采取多形式的意识传递与巩固活动,如以

  社团活动、讲座、志愿者服务、暑假活动等形式传达爱

  国精神、团结民族、中华文化渊源,提升师生爱党拥党、爱国卫国的情怀;采取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

  学生的理论素养与职业道德、加深其家、国的再认识,

  培养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5党建引领下的学校建设工程总体成效显著作为广东省、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一流

  校”“双高计划”的站位高、要求多,需要政府主管部门

  大力支持,需要学校统筹推进,更需要党建的引领,总

  体而言,专业群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包装产业发展带来

  的人才需求变化,在政府的支持下,整合行业、企业的办学资源,使本专业在平台建设、行业引领方面彰显特

  色和优势:(1)在中国包装联合会、全国包装职业教育教学委

  员会的支持下,学校成为全国包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

  委员会副会长单位,牵头修订了包装相关专业的高等

  7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第15期企业注入资源,共同培养本专业学生。(4)

  培养手段方面,将大师大赛结合,采取多途径

  多手段进行人才培养,如柔性聘请全国唯一被省级政

  府部门授予的“包装设计大师工作室”带头人陈缪华团

  队,形成了以大师工作室引领的工作室育人模式,先后

  成立了包装结构设计工作室、瓦小楞工作室、软包装创

  新工作室,并本通过教学改革和承办技能大赛,将各类

  大赛的要求和国家标准融入教学环节。另外,为建设“国际一流、国际领先”的国家特色高

  水平专业群,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以下努力:整合专

  业群资源,根据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群“技术+艺术”

  的特点,形成群内“基础相通、平台共享”的专业群资源

  共享共用机制,逐步建成以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群为

  国内领先、行业顶尖、国际知名的国内一流高水平专业

  群,专业群的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都

  达到新的高度,专业品牌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进一

  步显现。6结论综上,党建事业关于学校的办学方向,是高校借助

  “一流校”双高计划”飞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关

  于着指导学校如何正确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虽

  然“一流校”经过4年的建设已经进入验收部分,但“双

  高计划”才刚露尖尖角,如何借助党建的引领,大力展

  开双高的建设任务,达到国家部署的要求,并争取在下

  一轮比赛中保持竞争力,需要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加强

  党建的铸魂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融入贯穿到办学治

  校的各个环节中,才能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

  //www.

  gov.

  cn/zhengce/content/201—

  02/13/content

  _

  5365341.htm,2019—01—24/2020—12—18.[]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

  计划的通知[EB/OL].

  http://www.

  moe.

  gov.

  cn/s78/A07/zcs_

  ztzl/ztzl_zcs1518/zcs151_gsfb/201609/t2016090_278346.ht-

  ml,2016—06—162020—12—19.[]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

  划

  的意见[EB/OL].

  http://www.

  moe.

  gov.

  cn/srcsite/

  A07/moe

  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

  376471.

  html,

  201—

  03—

  29/202—

  12—

  19.

篇七:加强党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引领西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

  碑式的战略举措,对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划时代意义。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

  方案》。之后,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了中国特色高

  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

  56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141所。高职教育迎来了以

  "质量”为核心的“双高”建设期。2020年10月27日一29日,为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

  改革实施方案》,加快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

  业建设计划”的建设步伐,推进西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提

  质培优,共享各院校在“双高计划”建设进程中的成功经

  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与西部现代职业教

  育研究院共同主办“西部"双高计划"建设研讨会”,以期

  大力推进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此次硏讨会的承办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协

  办单位一一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西部大开发》杂志

  社通力合作,共同办出一场精彩的盛会。策划/刘永亮统筹/杨建民编辑/张永军

  杨延波

  陈会玲

  王恩波7I

  2020/10/VOL.289

篇八:加强党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第18卷第5期2020年10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8No,5Oct.

  2020“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性

  和建设路向周彦兵(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机器人学院.广东深圳518172)摘要:高职改革行动纲领“双高计划”,其目的在于集中优势力量建设一批能够引领高职教学改革、支撑经济

  产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职院校和高职专业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全

  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和改革创新离不开教育价值的引导,离不开高标准榜样的先行示范。空德树

  人、匠心培育始终是高职教育高质量育人的应然追求。在类型教育视阈下,坚持社会主义育人方向,深度产教融合,完善制度供给与标准制定,创新教学团队,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然追求;建设路向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32(2020)05-0006-05继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开篇明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

  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巴可见,职业教育上

  后,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

  升为类型教育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

  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提出.“集中

  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左

  性。作为类型教育要充分凸显和发挥其类型教育的属性和功能,体现出在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城市文

  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

  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

  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

  展”

  111:

  “双高计划”是国家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

  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强国战略;“双高计划”中“高

  明、服务科技创新、服务民生需求等社会领域的育

  人作用和创新突破,形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

  轨”运行的标志,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与经

  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集群发展相辅相成的现代职

  水平学校”

  ”高水平专业”建设内涵体现的是质量治

  教体系。理;“双高计划”强调“立德树人”

  “大国工匠”的培养,是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叫1.2质量治理为标准是高质量发展的应然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诞生、地位确立、规模扩张、内涵提升、再到跨越发展的过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程,不难看出高职教育一直在探索和变革之中,并且

  逐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职创新发展之

  的应然性1.1类型教育为标志是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产业

  路。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叫“双高计划”

  的实施.质量治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高标

  结构转型升级,亟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亟需高

  质量的高职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准的质量治理将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应然呈现:[收稿日期]2020-09-15[基金项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19年度公益基金课题(项冃编号:ZG201913);校级课程研究项目(项目编号:深信院(2019]

  4号);校级教学成果培育项冃(项冃编号:深信院办〔2019〕IX号)[作者简介]周彦兵(1971-),女(n),云南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领导与管理、职业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加强党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 党建 引领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