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发展趋势研究

时间:2022-07-10 17:45:02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我国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的建立,其间历经了5次比较重大

摘要:我国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的建立,其间历经了5次比较重大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框架。虽然我国的高考制度在一直发展,但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发展目标的变化,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高校大众化的加快,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现行的高考制度仍旧受到诸多的责难。为此,专家学者们对新时期高考制度的走向作了大量的探索,我国形成了多元化的招生考试局面。

关键词:高考制度;发展趋势;招生考试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198-02

高考招生制度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影响作用。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以来,招生制度就一直处于改革与发展中,目前已经从全国统一考试为主、中学保送为辅,发展到全国统一考试为主,高等学校多样化考试、免试入学为补充形式和多元化录取相结合的方式。其间经历了考试内容、考试时间、考试次数、招生对象、录取方式的巨大变革,命题方式从全国统一命题改为全国统一命题与分省命题平分天下,录取方式从手工操作改为远程网上录取,高等学校享有一定的自主权,招生考试机构的职能得以转变,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

一、高考制度概念简析

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简称高考制度,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政策、规定、办法等行事规则的集合,支配和约束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中学以及考生的行为,分为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两个不同的方面。考试制度包括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形式的选择,还有考试标准、命题原则、阅卷与评分办法以及考试管理等。招生制度主要包括招生政策、规定、管理办法等。

二、我国现行高考制度概述

(一)现行考试制度

当前凡符合有关具体规定的中国公民均可报考,模式为“3+X”科目设置方案,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科目,X为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生物,学生可以选择一科或多科考试。形成了“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大综合+1”、“3+大综合”、“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1”、“3+1”等多种方案,考试科目的设置出现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景象。由于综合考试科目的出现,使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科目内容在高考中也有所体现。目前,实行国家统一命题和高校自主命题相结合的形式,由国家于每年的6月7 、8、9三日统一组织考试。

(二)现行招生制度

除一些试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外,基本模式是由国家计划部门制定年度招生计划,然后分解到各省市计划部门、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高等学校在考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前提下,依据考生所在地的录取分数线,以学校、专业为单位,根据高考总分,从高分到低分,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目前已基本实现网上录取。

三、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

(一)造成区域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毋庸置疑,我国现有高考与招生的竞争态势是相当明显的。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十分有限,而绝大多数公民(尤其是城镇公民)都期盼自己的子女能够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高考招生制度应当确保考生竞争机会的公平、公正,以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反观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尤其是在招生方面),不难发现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差距(分别体现在录取比例、录取学校及专业分布、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距上)。部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录取率和录取分数线成倒差,加剧了我国部分地区之间已经存在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二)催生了高考移民现象

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设定分省录取方式,高等学校负责制订分省招生来源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由于招生来源计划决定着各地录取控制分数线的高低,因此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地区性差异十分明显,不同省(市)重点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异有时高达100分之多。为了逃避招生中的地区性分数线差异,“高考移民”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三)不利于多样化人才的选拔

随着高等教育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高等学校也急剧增长,出现多种高等教育机构并存的局面。由于各种类型大学培养目标的多元化,需要通过高考招生来选拔学术研究型、综合应用型、技术操作型等不同种类的人才。然而,目前我国仍然沿用以往选拔精英人才的“一个标准、一次性统一考试”的模式,难以适应大众化阶段多样化人才选拔的需求,不易甄别出多种类型的大学生。

(四)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

众所周知,高考招生对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目前我国高考招生主要看重的是考试分数,导致中学为追求高分和升学率采取各种手段,教学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围绕高考“指挥棒”转,高考考什么,中学教什么,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虽然这种状况近年略有好转,有些省份开始向社会公告今后在录取工作中除看重考生高考分数外,还要注重其在中学期间的综合素质情况。但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的高考招生方式仍然不利于中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推行。

(五)影响高校自主权的发挥

我国目前主流上还是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属于中央集权制。虽然《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规也赋予了高校一定的自主权,但由于有关法律法规对高校招生自主权行使范围、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法律责任规定得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解释,可操作性不太强。因此,对于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而言,目前其招生考试的自主权均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它们很难像国外许多高校那样,可以自主决定是否采用统一的入学考试,自主决定采取什么方式、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等等,从而使学校选拔出符合自己办学宗旨、具有个性特征的人才,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与自主管理。在我国,高校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表现在具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太少,即使是具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其自主招生的学生人数比例也很小。这种情况对于我国高校自身特色的建设和增强竞争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四、我国未来高考制度改革发展趋势构想

(一)未来高考制度改革遵循的原则

1.机会均等原则

一是从政策层面上,加强宏观调控,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为我国经济落后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创造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二是从技术层面上,继续推进高校招生的“阳光工程”,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和促进高校招生选拔的公平性。

2.专业化原则

要实现招生考试管理科学化,提高招生考试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除了要设置专门性的考试机构外,还必须要对招生考试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训练,从而提高其专业素质。招生考试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指其心理方面稳定的特点和胜任本职工作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具体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文化业务素质、智能素质等方面。

3.诚信原则

未来高考招生制度的实行,将给学校很大的自主权,但这些权力的执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诚信。只有逐步建立诚信制度,才可以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二)未来高考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1.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法

(1)科学命题。国外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考试研究,注重命题与考试的科学化,英、美等国尤其如此。他们设有专门的考试服务机构开展考试方面的研究,其研究力量雄厚,通过研究开发出来的试题较为科学、全面、可靠,同时测试技术、测试系统标准的制定等方面的水平也很高,经验丰富,值得借鉴。我国也应注重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在高考命题上有所改革、有所创新,从高考命题上突出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好地体现地方特色,丰富试题形式,提高试题内容的科学性、代表性、信效度与区分度,使试题内容的难度控制在科学适当的范围内。

(2)实行分类考试。随着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阶段,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必须不断深化,才能与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和新情况相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对人才和质量的要求和标准与精英教育阶段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和标准有很大的不同。因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在培养少数“学术精英”的同时,更要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大众化阶段高校类型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对人才选拔的要求和标准也应多样化。我国在新出台的《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试办法,本科院校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高职高专院校由各省组织考试招生,高水平大学可以另外加试。另外鼓励实行联考,现在已经有一些学校在实行联考,本科院校高水平高校、高职高专可以有不同的考试办法。

(3)尝试多次考试。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年一考,每年在夏季举行。这样做的效果有利有弊,利的方面是节约成本,考试与录取管理实施的工作量和难度更小,然而对于考生来讲,这种状况往往导致“一考定终身”的“惨烈”局面。因此,在未来的改革中,考试上将不止一年一次,有的科目一年可以进行多次考试,给考生多次机会。

2.推行综合评价

目前国际上高考招生评价机制的改革趋势是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考查评价。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实行的就是三结合考评模式:高考成绩+高中平时成绩+社会活动、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公益义工和工作经历。借鉴国际经验,我们除了分数这一重要评价手段外,还要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中学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这两项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更全面的评价。到条件成熟的时候,这两项将会作为选拔学生的依据之一。

3.采取多样化录取方式

多元录取是指录取的基本原则是择优录取,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来择优录取,同时高校逐步扩大自主录取的比例,还可以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这样就可以招来不同才能的学生,特别是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突破现在高考招生制度对学生评价的局限。

4.建立高校招生考试监督机制

精英型高等教育直接影响的仅仅是少数人,但在进入大众型高等教育时代后,公众对入学机会和高等学校招生更加关注,高考招生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应注意发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招生考试工作的巨大热情和潜力,动员、吸纳、组织全社会力量,对涵盖高等学校招生全过程的机构及人员进行监督,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招生监督制度,保证高等学校和招生考试机构真正代表广大考生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谢名春,郭英,荀丽城.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36(2).

[2] 刘庆根.新时期高考改革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7.

[3] 刘智运.高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从统一走向多样化[J].湖北招生考试,2005,(1).

[4] 姜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J].煤炭高等教育,2005,(1).

[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相关热词搜索: 高考 发展趋势 制度改革 我国 研究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