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蔚县暖泉古镇“打树花”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2-07-21 17:55:02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加强对暖泉树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即对暖泉树

摘要: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加强对暖泉树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即对暖泉树花如何进行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调查和探讨。

关键词:暖泉树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2-0165-02

1 暖泉树花的起源

1.1 暖泉树花简介

“打树花”是河北蔚县暖泉镇的一项传统的民间社火活动,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以前在蔚县境内的很多古堡都能看到“打树花”这一传统的民间社火活动,而如今只有暖泉古镇还保留着这一传统民俗。

每年的正月十五傍晚,人们吃过晚饭后便聚集在了堡门下,等待着观看表演,而此时工匠们便将熔化了的生铁水倒入“火砖堡”内,接着快速抬到城门前。这时三五名身强力壮的壮汉便戴好湿草帽,反穿羊皮袄,戴好手套,眼镜等防护工具,用浸泡过水的柳木勺舀起炽热的铁水,快速泼向堡门上方,滚烫的铁水遇到冰冷的墙壁之后顿时迸溅出万朵火花,形如树冠,火树银花,灿烂夺目,因此得名“打树花”。

1.2 暖泉镇的地理状况和人文环境

暖泉镇,顾名思义,就是有着常年不冻,温暖如春的泉水,据《蔚州志》记载:“其水澄清如镜,三冬不冻,故云”。三九寒天,水面积气如蒸,三伏盛夏,水反觉清凉,一年四季水温如一,“暖泉”之名正源于此。

暖泉古镇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有文字可考的史料记载,古镇在尧、舜时期就建立了,那时属于冀州,春秋战国时成为秦、赵等国的争夺之地,唐宋时期又成为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角逐争夺之地,暖泉古镇始建于元,经过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空前繁荣,形成了现在的“三堡、六巷、十八庄”,暖泉古镇在明清时就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

1.3 暖泉树花的历史传说和兴起原因

“打树花”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冶炼工匠们倾倒铜汁时的劳动,“打树花”就是将炼铁时的残渣泼洒到树干或者墙面上。暖泉镇处于农牧相邻地带,历来就是两大文明发生冲突的地带,常年都是战乱不断,因此,暖泉镇的古堡修建的十分坚固,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具有军事防御功能,而战事频繁的古镇铸造业也因此而发展起来,那种制造农具、打造兵器、打马蹄钉的翻砂作坊也就由此而生,发展壮大,铁匠们在翻砂时会不小心将铁水洒在地面,便火花四溅,这时,有些铁匠发现溅到地上迸出的火花很像燃放的焰火,于是便尝试着把熔化的铁水泼到墙上,逐渐形成了打树花。

2 暖泉树花的传承与发展

2.1 暖泉树花的传承

“打树花”这项民间技艺是通过口传心授,言传身教这样的形式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有时是师徒传承,有时是家族传承,而且这项技艺传播的范围很小,具有封闭性。

旧时的封建社会,工匠和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不能载入史籍,因此“打树花”的传承历史在清代以前是无法考证的,即使到了近代,有些传承人的姓名仍然无从得知,因为旧时民间艺人大多是文盲,生活艰难,地位地下,所以没有十分可靠的家谱进行考证。另一方面,过去的树花艺人并不是专职的,他们往往是由铁匠临时客串。

2.2 暖泉树花的发展现状

暖泉树花在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依旧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社会整体对暖泉树花的价值缺乏科学性的认识,因此暖泉树花一直得不到正确规范的保护。

其次,暖泉树花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

最后,暖泉树花缺乏文史资料,很多重要的实物资料也没有很好地进行保护,对于研究保护工作的开展产生很大阻碍。

3 暖泉树花的制作工艺和表演过程

3.1 暖泉树花的相关工具和制作工艺

3.1.1 熔炉、火砖煲的制作

熔炉即化铁炉,是用来将砸碎的小铁块熔化成铁水的炉子,由上节、中节和底盆三部分所构成。上节最长,是圆柱形的铁筒,中节是最重要的部分,铁块儿在中节里熔化成铁水,所以中节内部都涂抹有耐火的材料,能耐得住幾千度的高温,而且其构造也更为精密复杂,中节表面要有一个大风口,用来接鼓风机,还要有许多均匀分布的小风口,用来确保通风,有充足的氧气,从而使焦炭更好地燃烧,使铁熔化。底盆是用来接中节熔化的铁水,底盆必须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否则铁水便不能保持稀薄,会凝结成糊状。另外,熔炉的大小根据表演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没有统一的规格。

火砖煲是用来将熔化后的铁水抬给打花者的路途中盛铁水的器具。打树花是先由掌炉的工匠们将熔化了的铁水倒进火砖煲内,然后迅速抬到堡门前。火砖煲的内表面是用矸泥涂抹过得,矸泥里添加了耐火材料,具有耐高温,不裂缝的特点,等完全晾干了才能使用。

3.1.2 木勺及防护服的制作

打树花所用的柳木勺,无论在选材还是制作方面都是十分有讲究的,首先在选材方面,必须选用生长在湖边或者河边的新鲜柳木,因为这种柳木含水量大,不易燃烧。其次必须保证上面没有虫洞,裂缝等任何一点小的瑕疵。柳木的纹理要规则排列,柳木不能太粗或者太细,也不能太弯,只有经过精挑细选的柳木才能保证不出现危险。

在木勺的制作方面,以前全部是木匠手工制作,经过精心打磨雕刻,现在改用了电动工具,但同时离不开匠人的手工技艺,每把木勺在打树花表演结束后,都会高价卖出,因为人们认为,木勺经过了火的历练之后会具有辟邪消灾的功能。防护服主要有湿草帽或湿毡帽,羊皮袄,防护手套,防护鞋,现在还有防护眼镜和护脸的面具等。

湿毡帽是用羊毛毡制作的,羊皮袄在打树花时要反穿,露出其有羊毛的一面,铁水落在羊皮袄或毡帽上不会烧着,而会迅速熄灭,这样就保护了艺人的安全。另外还有护腿、防护鞋,防护手套等,这样就起到了最佳的防护效果。

3.2 暖泉树花的表演过程

3.2.1 表演前的准备阶段

打树花表演之前的准备工作,同样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准备的材料有:熔炉、鼓风机、手拉风箱各两个,火砖煲两至三个,柳木勺五六把,五十公斤焦炭,碎铁块、铜屑、铝屑各十五公斤。

材料准备好之后,先要進行祭炉仪式,最初的打树花具有五金工匠的行业特征,打树花的表演活动是工匠们为了宣传本行业,取悦城乡居民,扩大自身影响,二是旧时的工匠民俗具有神秘性和迷信思想,通过打树花能达到祈福镶灾、辟邪的愿望。

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始炼铁水。首先,把铁、铜、铝块放在熔炉内,这些金属块必须要去除铁锈,并且要尽量弄成小块。这样有利于熔化,而且炼出的铁水也会很纯净,没有太多杂质,接着将放在熔炉内的金属用焦炭烧,并使用鼓风机吹火,等到金属熔化后,两名掌炉艺人便把铁水灌进火砖煲内,迅速抬到堡门下。

3.2.2 表演阶段

三五名树花艺人反穿羊皮袄,头戴湿草帽,轮番上场,他们双脚叉地,手持柳木勺舀起铁水,飞快的泼向堡门上方,在这一过程中,从舀起铁水,到泼向堡门,动作一定要快,要连贯,如果出现脱节,铁水就会落在人的身上,发生危险。由于一勺铁水要七八斤重,因此每人打上七、八勺就得换下一个人,技艺高超的艺人在打树花时用力很巧妙,打出的树花又大又散,散开之后形成的“花”很细小,落下来之后会变成细碎的铁屑。

关于打树花,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套口诀“打白不打红,打快不打慢”。“打白不打红”说的是铁水没达到一定温度时是红色的,这时的铁水还比较稠,不容易打开花,如果铁水呈现白色,就表明已经变得稀薄,这时的铁水只要一打就会火花四溅,“打快不打慢”指的是铁水在往墙上泼的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迟疑,如果稍微出现一点偏差,就会发生危险。由此可见,打树花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不仅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还要求树花艺人掌握高超的技艺。

4 暖泉树花的文化内涵

暖泉树花一般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进行表演,正月十五是元宵佳节,而打树花作为一项民间社火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欢庆佳节,增添欢乐的节日气氛,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在过去,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娱乐活动形式单一,下层劳苦大众在长期的生存压抑和阶级压迫之下需要一种心理的释放。打树花活动使人们长期积累的压力得到了释放,,调节了人们的心理,同时也起到了调和社会关系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祭拜老君和驱除鬼怪,中国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大都是集娱神和娱人功能于一体的,打树花反映了工匠民俗的迷信思想,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人与超自然的,神秘的鬼怪之间的关系,通过打树花活动来满足人们祈福镶灾的愿望。打树花高度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生命创造力。

5 暖泉树花的保护及发展对策

5.1 暖泉树花的保护状况

在乌镇、西塘、周庄等一个个江南古镇开始焕发生机的时候,暖泉镇也在寻求着自己的新生。2005年,暖泉镇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暖泉树花被列入河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镇政府为了保护古堡和扩大游客容纳量,在开阔地区建立了一个树花广场,并模仿了北官堡的城墙修建了一座新的城墙。

近年来,通过政府主导,社会捐助,暖泉镇政府不断地对树花广场的软硬件设施进行提高和完善,同时,斥资建造了规模更大的室内树花广场,配备了先进的声光系统,全方位打造树花表演场所。与此同时,政府也积极组建了打树花的表演团队,邀请了有关的民俗专家,调查走访了当地的树花艺人,将现存和失传的民俗重新组合,成立了民俗表演队,进行民俗文化表演活动。

5.2 暖泉树花的发展思路

1)加强资源整合,大力发掘民俗文化内涵

暖泉古镇地域文化独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晚,缺乏资金和整体的规划,对古镇的文化发掘处于粗浅的开发阶段,尤其在“打树花”表演上,对其内部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比较简单,感受不到深厚的民俗文化气息,由于开发程度的不深入,给人带来平淡之感。在开发中不能借保护之名行敛财之实,既要注意充分发掘文化内涵,又要避免过度开发。保护和开发的平衡问题,是当前暖泉树花保护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也是整个非遗保护中的难点,在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开发,科学、有序的开发可以更好地对这一独特民俗进行保护和传承。

2)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保护机制

保护好暖泉树花这一传统民俗文化,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保护机制,政府要加强科学引导,提供政策和项目投资,促进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民俗文化是一种公共资源,其保护和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政府有必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民众了解到暖泉树花的文化价值,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

3)加强宣传力度,打造品牌化发展

要增强文化保护意识,必须运用多元化的媒体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暖泉树花,可采取的措施有:建立专门的网站,宣传有关内容;报纸上开辟专题版面,设立暖泉树花文化艺术节,增强广大民众的认知度;建立宣传项目的专项资金,加大对暖泉树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

[1]罗德胤.蔚县古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1.

【通联编辑:唐一东】


相关热词搜索: 蔚县 河北 古镇 调查 研究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