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平昌县清代墓葬建筑艺术的田野考察及人类学浅释

时间:2022-07-22 08:10:02 阅读:

内容摘要: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在“互酬与归宿”“阴宅与阳宅”的想象性互释逻辑中,长江上游地区的民众通过模仿高等

材料。但是,这些“墓葬碑刻”遗存,作为与族谱、方志、祠堂(碑)、会馆建筑雕刻和装饰相互印证的整体文献系统却被忽视。多年来,笔者带着课题组收集到大量的一手材料(包括照片、著录、测绘数据、拓片、访谈录音、族谱等),从中发现了这些碑刻铭文和装饰图像是研究该地区历史文化、民俗民艺、家族变迁、社会整合等问题的重要文献,构成了一个与该地区的会馆、碑刻、族谱、方志等可以互证的完整文献系统。它们反映出的寻根问祖、族规家风、崇孝奉善等文化要素和道德信仰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社会伦理道德、家庭、家族乃至中国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基础,是乡村社会文化的“根”和“魂”的一部分,也是乡情乡愁的重要纽带。

这些实体的建筑及其丰富的装饰,创造出了特殊的多重空间:实体与精神、实用和欣赏、教化与娱乐、现实寄望与祖先的德行等,构建起了特殊的观看逻辑,从而实现了祭拜、教化、宣示等功能,整体地塑造了一个对生者而言的肃穆恭敬的祭拜之地。对亡者而言的幽微深邃的灵魂居所,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由建筑营造的“礼仪场所”和“视觉空间”的特殊理解,也是该地区民众传统孝道观念和祖先崇拜的地方性知识。

参考文献:

[1] 邓霜霜.四川平昌县黑马山李氏墓葬建筑雕刻艺术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2] (清)计成.园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 (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相关热词搜索: 平昌县 墓葬 建筑艺术 人类学 清代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