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脂肪含量对翘嘴红鲌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时间:2022-07-23 10:45:02 阅读:

内容摘要: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饲料脂肪含量翘嘴红鲌消化酶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作为蛋白源,以鱼油为脂肪源,鱼油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饲料脂肪含量翘嘴红鲌消化酶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作为蛋白源,以鱼油为脂肪源,鱼油的添加水平分别为2%、4%、6%、8%、10%,,设计出饲料脂肪含量分别为2.07%、4.28%、7.14%、9.26%、11.17%、15.32%的6种等蛋白(40%左右)、等能(16.21KJ/g左右)的饲料。对19.36±2.17g/尾的试验翘嘴红鲌进行60d的养殖,结果表明:饲料脂肪含量在7.14%时,试验翘嘴红鲌胃蛋白酶和肝胰蛋白酶活性均达最大,分别为1216.41U和1599.94U;此时,淀粉酶活性达到最大,胃、肠、肝胰淀粉酶活性分别为85.75U、115.29U和92.87U;肠、肝胰脂肪酶活性也达到最大,分别为752.13U和199.71U;当饲料脂肪含量在9.26%时,试验鱼肠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达到最大,分别为1934.09U和391.29U。本试验中饲料脂肪在7.14%~9.26%时,能显著提高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促进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关键词:脂肪;营养需求;消化酶活性;翘嘴红鲌

脂肪是水产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它既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也是构成其机体组织的要素。脂肪在消化器官内被消化酶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而被吸收。一部分脂肪酸和甘油吸收后合成体脂肪保存于组织中,一部分变为热能供给机体活动的需求。则添加适量脂肪既能增加水产动物的能量来源;也可满足水产动物对脂肪酸的需要,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油脂以提高脂肪含量,将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促进鱼类的生长,具有节约蛋白质,增加摄食量,提高饲料效率等效果。Takeuchi等发现虹鳟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从15%增加到20%时,饲料蛋白质的含量从48%下降到35%,对鱼类的生长没有任何影响。但饲料脂肪含量对鱼类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本试验采用梯度法,研究了不同脂肪含量对翘嘴红鲌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弄清脂肪对鱼类的作用机理,确定其营养标准和饲料配方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鱼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为黑水渔场当年孵化的同一批鱼苗。体重为(19.36±2.17)g/尾。体长为11.04±0.52cm。选择体质健壮的鱼种600尾,用5%的食盐水消毒后暂养备用。

1.2试验饲料

参照NRC(1994)鱼类营养需要设计配方(见表1),以鱼粉、豆粕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饲料原料均过40目筛,鱼油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2%、4%、6%、8%和10%。配制成6种为等氮(蛋白质含量为40%)、等能量(16.21MJ/kg)试验饲料。经充分混合后加工成2mm的硬颗粒饲料,烘干并保存于冰箱中备用。

注:1、每公斤饲料含:VA8 000 IU;VD900 IU;VE2IU;VK4mg;VB14mg;尼克酸20mg;氯化胆碱160mg;泛酸7mg;VB6 0.2mg; VBl25mg。1Per kilogram of Vitamin additive:VA8 000 IU;VD900 IU;VE2IU;VK4mg;VB14mg;nicotinic acid20mg;Choline Chloride160mg;Pantothenate7mg;VB6 0.2mg; VBl25mg.

2、每公斤饲料含:Mn 70mg;Zn 60mg;Fe 60mg;Cu 2mg;I 1mg。2 Per kilogram of Mineral additive:Mn 70mg;Zn 60mg;Fe 60mg;Cu 2mg;I 1mg.

1.3试验设计

暂养7d后,选择健康无伤病的翘嘴红鲌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设3个平行组,每组30尾,分别投入1~18号试验鱼池(1×1×1m3)中。分为6个试验组,分别投喂添加不同脂肪添加水平的试验饲料,每个试验组设3个平行组。养殖时间为60d,试验期间水温为15~20℃,每天坚持“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喂饲料,并保持微流水;各试验池水体每天的交换量为30%。试验结束时停食1d,并在各试验池中随机抽取10~15尾试验鱼,按照常规方法解剖,取其消化道各部分制备粗酶液,测定试验其消化酶活性。

1.4酶粗提液的制备

参照中山大学的方法制备翘嘴红鲌肠道、肝胰脏的粗酶液。试验前后,分别在各试验组中随机取10尾试验翘嘴红鲌解剖,取出其肠道、肝胰脏。清除肠道内的食物,去除脂肪、肠系膜,用滤纸吸干后分别对肠道及肝胰脏部分称重。并分别加入相当于其重量20倍的生理盐水,迅速用冰冻玻璃匀浆器匀浆后,在低温条件下,用离心机在3500rpm转速下离心20min,取上清液作为粗酶提取液,保存于4℃冰箱中。24小时内分析完毕。

1.5消化酶活性测定

蛋白酶活性采用Folin-酚试剂法。以1%干酪素溶液作为底物与酶反应,在680nm波长下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值;淀粉酶活性采用次碘酸法测定,脂肪酶活性采用聚乙烯醇橄榄油水解法测定。每个处理均重复5次。

蛋白酶活性单位(U):规定为在pH7.4,28±1℃条件下,酶液每分钟催化生成1μg酪氨酸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本试验中蛋白酶的活性单位则为每1g组织的酶活性。

淀粉酶活性单位(U):规定为以淀粉为底物,在pH7.4,28±1℃条件下,1h催化生成1mg葡萄糖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本试验中淀粉酶的活性单位为每1g组织的酶活性。

脂肪酶活性单位(U):规定为在pH7.4,28±1℃条件下,脂肪酶水解脂肪每分钟产生1微克分子脂肪酸的酶量定为一个活力单位。本试验中脂肪酶的活性单位为每1g组织的酶活性。

1.6数据处理和分析

用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若差异达到显著,则进行Tukey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为P<0.05。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脂肪含量翘嘴红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从图1可知,饲料中脂肪含量在2.07%~7.14%时,试验组中翘嘴红鲌胃蛋白酶和肝胰蛋白酶的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当饲料中脂肪达到7.14%~15.32%时试验鱼消化道中的胃蛋白酶和肝胰蛋白酶的活性又呈下降的趋势。当饲料中脂肪含量达到7.14%时,试验鱼的胃蛋白酶和肝胰蛋白酶的活性均达最大,分别为1216.41U和1599.94U,且与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而肠蛋白酶则在饲料中脂肪含量在2.07%~9.26%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饲料脂肪含量在9.26%~15.32%时呈下降的趋势。且在饲料脂肪含量在9.26%时肠蛋白酶活性达到最大,为1934.09U,除与饲料脂肪在7.14%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与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

2.2不同脂肪含量翘嘴红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从图2可知,同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一样,当饲料中脂肪含量在2.07%~7.14%时,试验组中翘嘴红鲌胃淀粉酶、肠淀粉酶和肝胰淀粉酶的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当饲料中脂肪达到7.14%~15.32%时试验鱼消化道中的胃淀粉酶、肠淀粉酶和肝胰淀粉酶的活性又呈下降的趋势。当饲料中脂肪含量达到7.14%时,试验鱼的胃淀粉酶、肠淀粉酶和肝胰淀粉酶的活性均达最大,分别为85.75U、115.29U和92.87U,且与各组差异显著(P<0.05)。此时且此时翘嘴红鲌消化道各部分淀粉酶的活性大小为:肠道>肝胰脏>胃。

2.3不同脂肪含量翘嘴红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3可知,当饲料中脂肪含量在2.07%~7.14%时,试验组中翘嘴红鲌胃脂肪酶、肠脂肪酶和肝胰脂肪酶的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当饲料中脂肪含量达9.26%时,试验翘嘴红鲌胃脂肪酶达到最大,为391.29U,与其余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而当饲料中脂肪含量达到7.14%时,试验鱼的肠脂肪酶和肝胰脂肪酶的活性达最大,分别为752.13U和199.71U,除肠脂肪酶与饲料脂肪含量为9.26%时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消化酶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生命活性物质,对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变化起催化作用消化酶活性的提高,可以促进鱼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进而促进鱼类的生长。同时,鱼类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可以适应饲料性质,或者说饲料性质可影响消化酶活性。Barahi等研究大口鲈的消化酶、Pedersen等研究大西洋鲱幼鱼的消化酶均发现鱼类脂肪酶的活性大小与所摄取的食物性质有关。与陆生动物相比,水产动物有将近一半的能量需求是从饲料蛋白中获取。当饲料中脂肪含量不足时,用于其生长的蛋白质将被用作能源以维持鱼类的生存。马平等添加0~15%的精制鳕鱼肝油来饲喂赤点石斑鱼幼鱼,发现不添加鳕鱼肝油生长较快,且幼鱼肝脏脂肪量无明显增加。添加鳕鱼肝油都出现脂肪大量蓄积,添加量为10%~15%时部分鱼肝脏出现脂肪肝,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油脂以提高脂肪含量,将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促进鱼类的生长,具有节约蛋白质、增加摄食量、提高饲料效率等作用。

本试验中,当饲料中脂肪含量在7.14%时,能使各试验组中试验翘嘴红鲌的胃蛋白酶活性、肝胰蛋白酶活性、消化道淀粉酶活性及肠脂肪酶、肝胰脂肪酶活性维持在最高,促进翘嘴红鲌生长过程中对饲料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率;在饲料脂肪含量达到9.26%时,试验翘嘴红鲌的肠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达最高,分别为1934.09U和391.29U。说明此时肠道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力最强,胃部对脂肪的乳化和消化作用较强。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由于饲料中脂肪含量适宜时,可使饲料中鱼类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比例和种类平衡,从而促进鱼类消化道中脂肪酶活性,提高鱼类对脂肪的消化利用率,同时适宜的脂肪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蛋白酶的活性,促使饲料蛋白质高效率地转化为鱼体蛋白质促进鱼类生长;二是当饲料脂肪含量过高时,在加工和贮存过程中致使鱼粉中的油脂氧化,对鱼类产生毒性,导致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所致。同时,饲料脂肪的添加会导致肌肉渗出性损失的增加,证明了机体细胞完整性破坏的发生。当试验用油以较高水平添加时势必导致肌肉营养不良症的发生和导致肌肉渗出性损失的增加,不但抑制鱼类生长,还会损伤鱼体机体。这也与饲料脂肪在7.14%~9.26%时翘嘴红鲌的生长速度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的结论相一致。因此,本试验中,饲料脂肪含量在7.14%~9.26%时,可有效体提高翘嘴红鲌消化酶的活性。


相关热词搜索: 幼鱼 消化酶 活性 脂肪 饲料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