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县区委书记大接访经验交流会上的典型发言

时间:2022-05-01 15:45:30 阅读:

内容摘要:被常人称作“天下第一难事”的信访工作,被喻为社会矛盾的“聚集点”、社情民意的“睛雨表”、社会和谐的“

被常人称作“天下第一难事”的信访工作,被喻为社会矛盾的“聚集点”、社情民意的“睛雨表”、社会和谐的“温度计”。对党和政府而言,它更是及时倾听群众呼声的一大窗口,是随时联系人民群众的一座桥梁,是即时体察群众疾苦的一条通道。由于信访问题所反映的大多是涉及民生的问题,所以信访工作是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和谐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和谐之本在民生,民生之难在信访。信访工作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一项保障性工作,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该说,关注信访就是关注民生,抓好信访工作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近几年来,城关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信访为民”的工作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了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立足区情  准确把握信访态势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恐怕再也找不出像城关区这样特殊的城区。作为省会城市的中心区,省、市两级党政军机关集聚于一区的情况在全国难有第二;60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上承载着百万之众,这相当于一个特大城市;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高度集中,基本法人单位就达1.7万家之多,这给各项工作带来的难度可想而知;省市区三级政府所在地皆在半径不过半公里的范围之内,给上访群众就近、及时、动辄越级上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特殊的区情,使城关区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伴随着自身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不稳定因素和深层次的矛盾纠纷相伴而生、随之而来。由于城关区的特殊的区情,使它不可避免地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聚集地、各种社会纠纷的交织点、各种信访案件的高发源。信访维稳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性的任务。作为主政一方的领导者,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准确的形势判断力,及时解决群众信访中反映的我们在执政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事实证明,2004年之后,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城关区信访的高发态势进一步凸现,一段时间内群体性上访事件此起彼伏,呈现出频率高、密度大、门类多和诉求广的特点。上访主体表现出以下五个特征:一是多元性。上访主体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其中以困难群众居多。二是群体性。不少上访主体由涉及共同利益的群体组成,介入群众广泛,组织性趋强,集体访、群体访成为上访的突出现象。三是尖锐性。从表现形式上看,行为偏激者居多,对立情绪明显。上访过程中,违反《信访条例》有关法律法规、谩骂工作人员、静坐请愿、挑拉横幅、阻塞交通、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给党和政府施加压力等过激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疏导、劝返难度很大。四是复杂性。不少信访问题都是多种矛盾和多个利益主体相互纠缠在一起,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生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矛盾的解决牵涉全局,多遇体制性障碍,无法在现行体制框架内和短时间内解决。正是由于这类问题情况复杂、解决难度大,从而成为信访居高不下、重访率增高的一个主要原因。五是择机性。一些上访群众经常会选择“两会’’期间、国家领导人来兰期间、重大节日期间、各类重大活动举办期间等一些他们认为的“最佳时机”进行上访,致使一段时间内上访量明显增加。
有数据表明,近5年来,城关区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集体访、进京访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涉及房屋拆迁、征地补偿、企业改制、劳动保障、复退军人安置等方面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007年,全区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12批(件);2008年,全区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045批(件);2009年上半年,全区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45批(件)。虽比08年下降了*%,但仍高位运行。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城关区始终处在一个信访易发、多发、高发的状态中。信访问题又演化为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问题,解决民生、稳定社会又成为区委区政府面临的头等大事。但是问题千差万别、矛盾千头万绪、解决信访问题从何抓起呢?
基于对区情的认识和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搞清楚群众为什么要上访。为此,从2006年底开始,我们在全区上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大接访’’和“大下访”活动。在热情诚恳的“接访”中听民声、解民意、分民忧,发现突出问题;在耐心细致的“下访”中察民情、化民怨、帮民困,寻找根本原因。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信访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等阶段性特征的逐步显现,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大量的问题便会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可以说,信访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是改革发展进程中不容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也是当前城关区乃至省市、全国信访量高位运行的一个主要原因。从主观上看,一是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在出台涉及社会保障、拆迁安置、土地征用、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时,仅凭以往经验和长官意志拍板决策,考虑政策的连续性和平衡性不够,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不够,甚至有的还带有与民争利的倾向,致使群众心不平、气不顺、利不保,希望通过上访讨个说法。二是有的部门在施政过程中,没有做到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而是搞愚民政策,搞口头上和形式上的公开,对无关痛痒、群众早已知道的事情做一些象征性的公开,而对涉及人、财、物分配,事关群众生活、经济支出等群众普遍关心的关键内容,依然搞暗箱操作,有的甚至截留上级政策,封锁上级惠民信息,人为制造不和谐因素,致使群众积怨上访。三是有的干部群众观念淡漠,将上访和闹事划上等号,视上访群众为“刁民泼妇”,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对群众的合理要求或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该及时办理的事项久拖不办,导致问题积累、矛盾激化,不但造成群众重复上访,而且由此产生“信上”不“信下”的心态,不断地越级上访找“大官’’。四是有些部门和干部对个别群众过高和无理的要求,不做耐心细致的疏导教育工作,对群众越级上访简单地“拦、堵、卡、截”,没有真正把功夫下在解决问题上,导致重复越级上访的现象频频发生。五是一些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面对信访问题,不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不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上下功夫,宁可找出一万条推脱的理由,也不愿意想出一条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把信访问题推向社会,推给政府,推到信访部门。由于个别单位对信访部门交办的问题推来拖去,结果往往是错过了最佳的处理时机,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激化,来信变为来访,初访变为重访,个访变为集体访,集体访变为群体性事件。就上访群众而言,有的群众对改革后的利益调整格局不能完全适应,对一些政策的理解把握只从利己角度出发,缺乏全局观念,思想转不过弯;有的群众不顾政策规定,只从个人愿望考虑,坚持提一些政策规定之外的过分要求,甚至是无理要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的群众解决问题的心情过于迫切,在等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继续重复上访;少数群众缺乏依法信访的意识,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和“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在无知中违法上访。
全力破题  “十抓”举措凸现成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信访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一套有效的方法、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在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结中,我们形成了“十抓”的工作思路。
一抓认识,思想先行。我们认为,信访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的发生发展呈现出一个曲线的运行轨迹,是一个动态的变量,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产生。所以,信访维稳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各类矛盾纠纷,究其本身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运行的活力所在。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敢于正视矛盾,善于处理冲突,努力形成政府有效服务、民意充分表达、诉求不断解决、社会基层稳定这样一个良好、有序、互动的局面。只要我们按照不怕、不推、不拖、不粗的“四不”原则去做,信访工作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面对城关区社会矛盾多、经济纠纷多、遗留问题多、稳控对象多、人事分离多的现状,我们要求全区干部:一方面,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透过民生诉求,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把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上升为党委、政府决策的大事,实现由“小”到“大”的思想认识升华;另一方面,必须要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信访问题,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更加科学的理念,以更加务实的作风,以更加有效的手段,推进信访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二抓责任,领导带头。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牢牢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是我们有效消除社会不稳定诱因、解决民生问题的最佳切入点。我们要求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信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方法到位、落实到位,真正把信访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分析社会稳定形势,像抓重点工程一样抓信访突出问题,使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我们要求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动各方,进一步加大协调和指导的力度,全力促进信访问题的解决,确保信访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此,我们在全区确立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合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制定了领导接访、约访、下访,领导包案,挂牌督办等信访工作制度,通过领导带头,部门联动,合力解决信访问题,努力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息诉不放过。
三抓态度,处置得当。感情是良药,爱心是偏方。态度决定成败,方法决定成效。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没有谁愿意千辛万苦地去上访求助。群众的信访问题,看似平凡小事,但小事情包含着大道理。人民群众有要求、有怨言、有意见找党委和政府,正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民之难即党之忧”,“民之权即官之责”。信访工作就是为了充分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而设计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制度,为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供条件、搭建平台。因此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而且上访群众所反映的问题90%以上的都是有道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抓好大政方针落实的同时,更要抓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群众通过信访途径反映上来的问题再小,我们也要竭尽全力去解决。从另一个角度看,群众上访是送上门来的信息,是在监督政府的工作,是在帮助我们纠偏纠错,所以我们更应该把上访群众视为亲人,端正接待上访群众的态度,不断改变工作作风,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切实讲究工作艺术,带着深厚的感情和他们交流,让他们的“苦’’在推心置腹中得到倾诉;带着满腔的热情去工作,让他们的“怨”在春风化雨中得到消融。
四抓素质,依法重理。一些信访案件的发生,与的部分干部政策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办事结果不公等不无关系。“打铁先得自身硬”。因此,我们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作风、业务能力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充实加强信访部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法制教育,大力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求信访工作人员在接待上访群众和处理信访案件时努力做到: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应该而且能够解决的,要一次解决到位;对群众要求合理、但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够完善的,要主动帮助协调,争取妥善处理;对群众提出的应当解决、但因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主动说明情况,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适时予以解决;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多做说服教育、积极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消除不切实际的想法;对群众反映的无政策法规依据的问题,要坚决表明不能办理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特别是针对一些群众普遍关注或已在群众中产生误解甚至以讹传讹的问题,及时做好解疑释惑、以正视听的工作,同时要加大对《信访条例》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学习宣传力度,引导帮助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地表达诉求。
五抓协调,合力攻坚。解决信访问题,靠单兵作战不行。我们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联席会议和信访部门的综合协调,有效整合社会管理资源,进一步建立起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做好信访工作的强大合力;我们采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建立起了部门协调、统筹兼顾、分工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已形成了如信访联席会议、联合下基层调研督办、现场办公、联合“会诊”、组织律师参与信访接待、推行信访听证会等一些好的制度和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六抓投入,财力保障。信访中的一些遗留问题是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坚持做到还“感情账”不怕丢面子,还“经济账’’不怕受损失,还“执法账”不怕担责任。因此,我们每年在研究财政预算时,都要预留100万元作为信访稳控资金,每年都要拿出500万元对1万名困难群众进行一次性救助。今年政府又从项目建设中调整出2000万元资金用于解决突出信访问题。在特殊财力的保障下,使得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不和谐因素,也真正使困难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七抓机制,长效管用。解决信访难题,长效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通过不断摸索,反复实践,我们建立了一套事前预防、事中化解、事后追究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信访信息汇集分析制度。每月20日,由公安、司法、综治办、各街道向区信访局报送《不稳定因素排查表》和《信访情况统计表》,由信访局汇总登记,实行季度统计分析和年度统计分析,并对排摸案件进行通报和交办。二是建立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通过区、街道(部门)、社区(村)三级网络,采取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全面排查与重点排查、定点排查与流动排查相结合的办法,对排查出的信访不稳定因素逐级建立台帐,列清基本情况、矛盾成因、解决措施、包案领导责任单位等内容。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早做工作,早定预案,及时化解,把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方面的力量,集中有关部门联会办公,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交办督办重大不稳定案件。四是建立领导包案制度。对每一起重点案件,逐案成立工作组,由一名县级领导负责包案调处。包案领导必须做到“三个亲自”:亲自听取汇报,了解详细情况;亲自主持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亲自督查督办,力争息诉罢访。五是建立信访日常接待制度。每周由分管领导对上访群众进行接待,做到随访随接待,随接待随处理。六是建立案件限时办理制。对重点信访案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责任单位,由分管信访工作的区级领导、区联席办与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要求责任单位在1个月内拿出处理意见,使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对复杂疑难案件,要在1个月内向联席办报送进展情况,2个月内处理完毕。
八抓落实,案结事了。信访工作难就难在“事了”环节上。案子结了但事情未了,这是导致重信重访的主要原因,也是涉法涉诉案件的主要特征。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坚持在治“本”上下功夫,做到“重视初访、抓牢重访,因人而宜、因案施策”,从过去单纯注重结案率向彻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息诉罢访率转变。对于初访问题能够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能够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对政策规定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心地做好解释说服工作,绝不允许“踢皮球”,绝不允许久拖不决、久拖不办。对于重访问题,确定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并列出时间表,尽一切可能解决、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争取“案结”的同时做到“事了”。对一些积压多年、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老大难”案件,本着既尊重历史、又面对现实的态度,按照“不限原调查结论、不限原处理意见、不限原领导表态”的原则,在依法的前提下,做到合情、合理、合法解决,正确处理好当前信访工作中存在的“情理之中、法度之外”的问题。对于一些“人户分离”、‘‘人事分离”的案件,我们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主动接手、积极协调,最终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处理。
九抓考核,追究问责。根据《**省信访工作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24个街道签订了信访案件责任书,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把信访工作纳入各个部门领导班子考核的内容,将信访工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不断加强和改进情况通报、诫勉谈话、督查督办制度,不断建立健全责权明确、查究有据的信访责任体系,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处置不及时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领导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对处理信访问题时失职、渎职的,遇到信访问题推诿扯皮、拖延贻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通过责任追究和考核评定,确保“四个一批”、“四个下降”和“一个提高”目标的实现。
十抓发展,源头治理。大量的信访问题,是在改革发展中引发的利益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得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还得通过发展来化解。只有在着力做大“蛋糕”的同时,更加注重分好“蛋糕”,使新增财力大多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让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进而才能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增进和谐。因此,加快发展才是解决信访问题的治本之策。近三年来,我们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发展“三大产业”,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解决信访诉求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固本强基  “十靠”做法形成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讲,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取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水平和程度。只有主动发现矛盾、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才能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践中,我们从“平安城关”、“和谐城关’’的建设大局出发,坚持从最棘手的矛盾、影响最大的案件、涉及老百姓最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探索出了一套处理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有效办法。
一是全局性问题靠联合解决。对涉及面广、影响全局的信访问题,我们采取区领导协调部门联合接访,确定集中调处日联合调解,对疑难复杂案件邀请专业人士联合商处,对争议性案件召开听证会联合评定等方式进行化解。近年来,我们对排查出的6起重大矛盾纠纷实行区级挂牌督办,对4个信访突出案件实行领导包案,解决率达到83.3%。
二是涉法性的问题靠法律解决。针对涉法问题,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处理,严格规范和约束信访部门受理群众信访的行为。对属于司法机关处理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积极引导信访者向司法机关反映,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通过加强与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使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得到了依法分流和依法处理。2009年以来,全区共解决涉法涉诉案件189余起、2000余人次,一大批案件案结事了,信访人息诉罢访。
三是民间性的问题靠群众解决。对于民间纠纷,我们充分发挥村情民意恳谈会、对话会、企业谈心会和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引导群众面对面交流恳谈,较好地解决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以及村务、企务、财务、农民负担等方面的问题,有效避免了小矛盾扩大化、小纠纷信访化。
四是决策性的问题靠科学程序解决。对于重大决策,我们通过决策前听证、决策中协商、决策后跟踪等程序,把群众要求想在决策前,把群众工作做在执行前,把群众利益落实在实施前,认真解决好政策不及时、不连续、不落实的问题,努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决策,从根本上防止了因政策因素导致信访问题的发生,有效防止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革和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避免了因决策和工作失误引发的不满和抱怨,从源头上减少了群众信访。2006年以来,全区因重大项目涉及集体和国有土地的拆迁面积达30万平方米,没有发生一件到省、市越级上访的事件。
五是苗头性的问题靠排查解决。从实践看,绝大多数信访问题发生在基层,也大都可以在基层得到解决。为此,我们以“提高基层化解矛盾的能力”为重点,眼睛向下,夯实基层基础,筑牢社会稳定根基,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责任下移”,把信访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访问题的事前防范上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通过建立起经常化的矛盾排查机制,对可能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特别是反映出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做到预警在先,苗头性问题早知道;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从而有效防止了问题的积累和矛盾的激化,有效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今年上半年,全区共排摸出各类民间矛盾纠纷253起,已调处解决227起,调处率为90%;排查出各类重大矛盾纠纷54起,已解决30起,解决率为55%;预防和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43件,解决率100%。
六是初访性问题靠随访随接解决。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群众初信初访反映的问题,做到群众第一次来信、第一次来访就把问题妥善解决好,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防止问题积累、矛盾激化,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由于信访反映的多是涉及民生方面的问题,所以区委、区政府响亮地提出了“关注信访就是关注民生”这个口号,要求全区上下把信访这一“送上门来的民生问题”切切实实地解决好,并公开承诺政府的大门始终向老百姓敞开着。由于做到了随访随接随消化,不但使一些新的矛盾纠纷没有积累转化,反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是重访性问题靠“下访”解决。从一大批重访问题的特点来看,一是拖的时间长,二是问题复杂,三是牵涉的部门多,四是上访群众的情绪比较对立。这样一些问题靠坐在办公室是解决不了的。为此,我们要求对一些解决起来比较棘手的疑难信访案件,由包案领导带案“下访”,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在吃透情况、找准问题症结的前提下再着手处理。
八是生活性的问题靠保障解决。信访问题大多反映的是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应该讲,解决信访问题的出发点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上,落脚点也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上。抓住了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也就抓住了信访问题的根本。每年我们都要拿出专门的资金用于困难群众的救助。今年,我们又率先在全国将农村人口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率先在全国将九十年代一次性买断的1400名国有和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不但使连续上访十年的老大难问题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从而也使城乡最困难的群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九是闹访性问题靠真情解决。缠访、闹访在整个信访中量虽不大,但影响却很大。有效解决好缠访、闹访问题是维护信访秩序的难点之一。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把缠访、闹访人员当“瘟疫”对待,唯恐避之不及,致使上访群众产生偏激心理、出现过激行为,发展为上访“专业户”。当我们转换了角色,给他们倒茶递烟,用真情与他们谈心时却发现他们个个都明事理,只是他们的苦楚没处诉说,没人愿听,没人能懂,他们真的很可怜。我们坚持用“没有真情化解不了的纠纷”来指导工作,用真情化解上访群众心中的“冤屈”,用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用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句问候、一声“请坐”体现对上访者的尊重和爱护,使来访者“坐得下、听得进、拉得近”,为处理信访问题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十是违法性的问题靠处置解决。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煽动群众的不满情绪,教唆上访人员扰乱国家机关的办公秩序和社会秩序,有的甚至培植“反对派”。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绝不掉以轻心,对于那些无理缠、无理取闹、聚众滋事的人员,依法及时给予了打击和处置。
构建和谐社会,当把民生列为和谐之首;解决信访问题,要把功夫下在信访之外。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信访工作也必将面临许多新情况,出现许多新问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将在坚持练好信访工作内功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尺,立足发现民忧、化解民怨、顺应民意,坚持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不断增强科学决策的水平,不断提高执行政策的水平,不断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和谐社会构建发挥积极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会上 经验交流 县区 书记 典型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