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党校培训班上的讲课稿(城镇化党课讲稿)

时间:2022-05-23 15:40:02 阅读:

内容摘要: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衷心感谢县委党校给我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有幸在这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衷心感谢县委党校给我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有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工作的点滴感受,感到无比荣幸。说实在话,当接到县委党校的通知,让我给大家讲课的时候,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压力,担心由于自己理论水平欠缺,把一些认识讲不到位,耽搁大家的宝贵时间。等会讲课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在座的老师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今天,我将结合沅陵县情实际,以城镇化为主题,讲授五个方面的内容,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正确认识城镇化  

在十八大报告和新一届中国领导人讲话中,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动力,被提到了非常醒目的位置。但是什么是城镇化?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值得我们大家一起探讨。“城镇化”一词出现很显然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获得一批颇有见解、影响较广的研究成果。与城市化的概念一样,镇化”概念也是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至今尚无统一的概念。不过,就数量看,对城镇化“概念”的论述要少于“城市化”。 具有代表性的并符合中国中西部地区现实的观点是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衡量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标志。  

(一)推进城镇化不等于城市建设。长期以来,长期以来,各地都把推进城镇化简单地等同于城市建设,过分注重建成区规模扩张而忽视了人口规模的集聚,出现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并出现了乱占耕地的现象。片面城镇化导致城乡脱节,以至于城乡面貌被人批评为欧洲与非洲之分;无序城镇化导致遍地开花、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在城镇发展模式上存在着城乡分治思维的传统观念,如城乡区域产业分工的不合理、郊区农民和居民基本权益的不协调等现象;“产城脱节”带来大量的“睡城”、“空城”,“城市病”越来越重。盲目追求城市建设的结果,降低了城市品质,更损伤了人们享受现代文明的尊严。如果在城镇化过程中仅把农民工当作生产者而不愿接受其成为市民,将会导致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两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工作居住,却无法真正融入城镇生活。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会阻滞城镇化进程。现在,关于城市的价值理念正在发生新的回归,人们越来越多地呼唤,城市在作为生产载体的同时,也要回归到生活载体。  

因此,在我看来,未来十年的新型城镇化,应该有别于过去的城镇化,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的延伸,而且应该伴随着市民的城镇化、收入差距的缩小、公共服务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城镇化从一条腿走路转向两条腿迈进,才能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轨,支持中国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目前,我国城镇化正面临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从单纯城市化转向新型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口城镇化,创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努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从而使城乡居民公平共享城镇化发展的成果。  

(二)城市化与产业存在关联。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它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因此,城市化与产业存在关联:产业结构的变动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首先是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的比例越高,城市化水平就越高。一是城市化发展对第一产业起到优化作用。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为34.8%,29.5%,35.7%;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依次为10.1%,46.8%,43.1%。34.8%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创造10.1%的产业增加值,表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依然不高,这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小。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史的经验表明,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份额均在3%和4%左右就基本稳定下来,我国距此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解决和突破这一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应该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城市化的道路,通过城市化的发展逐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改变生产的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优化第一产业结构。二是城市发展对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起到推动作用。城市化的发展能为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城市的发展能产生聚集效应和外部经济效益,从而为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其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三是城市发展对第三产业起到支持和推动作用。如果说工业化带来的是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城市数目的增多,即城市化在量上的扩张,那么,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促进了城市化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主要表现为城市化在质上的进步。第三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能吸纳较多的劳动力就业。  

二、了解城镇化水平  

国家层面:我国城镇人口已从1978年的l.72亿人增加到2011年的6.91亿人,城镇化率从l7.92%提升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短短30多年,我国就走过了英国200年、美国100年和日本50年的城镇化发展阶段,这一成就来之不易。  

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GDP占全国的比重为63%。如今,以特大城市为依托、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已经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及辽中南、中原、武汉、长株潭、成渝、闽东南、山东半岛、关中天水、北部湾等城市群,以不到全国1/10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国1/3以上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以上的GDP。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报告显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这三大城市密集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国的60%以上,2008年上半年三大城市密集区共完成进出口额9359.1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额的75.9%。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小城镇在吸纳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109个镇的调研,小城镇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从1985年的62%下降为2005年的38%,二三产业分别从26%和12%增加到38%和24%,有58%的农村劳动力在镇域范围内实现了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湖南省层面:2011年,湖南全省城镇化水平为45.1%,现有特大城市1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10个,县以下建制镇979个,相比全国城镇化率平均水平低了6.2个百分点,排全国18位,中部第4位,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与此同时,湖南省城镇化建设还存在质量不高,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不够等问题。虽然湖南省城市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但根据国际公认的城镇化发展规律来看,湖南省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30%,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怀化市层面:2011全市城镇化率为39%。沅陵县层面:2012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6.1%。  

三、沅陵在武陵山片区71个县中的城镇化率、县城人口、面积方面的比较位置  

“十一五”规划以来,沅陵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城镇建设扩容提质发展步伐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到2012年底,全县城镇人口达24.7万人,城镇化率达37.96%,较2000年提高17.5个百分点。县城建成区面积9.6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13万,基本上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基础,以边贸、矿产、旅游等多种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公路、水路交通和现代通讯设施为纽带的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型城镇体系。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M·Northam)发现各国城市化进程所经历的轨迹,可以概括成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如图1)。传统的观点认为城市化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率低于30%为初期阶段,30%-70%为中期阶段,70%以上为后期阶段。根据这一标准,沅陵2012年底城市化率达37.96%,刚刚完成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转移,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前半段,说明沅陵城市化即将进入一个快速上升发展的快车道。但横向比较起来,特别是在整个武陵山片区区域范围内来看,沅陵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仅仅位于中游位置。我在这里抽取几个大县,如我市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邵阳市的新邵县、重庆市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自治县和武隆县、贵州的镇远县、湘西的龙山县、湖北的来凤县,和沅陵做一下对比:2012年沅陵城镇化水平在9个县中,排第5,仅高于武隆县(35.6%)、镇远县(34.8%)、酉阳土家族自治县(31.4%)和来凤县(30.8%),要低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50%)、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43.9%)、新邵县(39.1%)、龙山县(38.2%)。沅陵的县城建成区面积9.6平方公里,在9个县中排位靠后,仅高于龙山县、来凤县和镇远县,距同市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13.6平方公里)的差距还较大,远远低于酉阳土家族自治县(20.8平方公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平方公里)、武隆县(19.9平方公里)。在县城人口方面,沅陵县城的人口相对较多,仅次于重庆市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酉阳土家族自治县,比龙山县、来凤县和镇远县要多5万余人。  

四、湖南省发展城镇化战略的思想、战略方针和要求   

一是指导思想: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四化两型”战略,把加快新型城镇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更加注重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提升城镇发展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以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乡产业、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是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乡一体化为方向,大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发展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和改善民生,着力创造宜居宜业环境;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着力构建“两型”产业和“两型”生活;坚持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着力提高县城和中心镇发展水平;坚持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着力完善城镇功能;坚持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三是发展目标:以宜居宜业为总目标,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超过50%,特大城市6个(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大城市6个(益阳、郴州、永州、邵阳、娄底、怀化),40个县市城区人口发展到20万以上,50个建制镇镇区人口发展到3万以上。全省县以上城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10年下降8.3%,万元GDP能耗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功能基本完善,城乡人居环境良好,“两型社会”建设效用显著。  

四是提出做大做强县城和中心镇。坚持把县城和中心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纽带,建设成为生产要素集聚和承载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区域。加快87个县、市城区的扩容提质,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条件的县、市城区,要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状况、发展基础和环境容量,以增加就业、住房和公共服务为着力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城镇改造和建设,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加快形成城区人口过20万的城市;发展相对滞后的县,要突出抓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做大特色支柱产业,扩大城市规模,增加住房和公共产品供给,逐步发展成为县城人口规模过10万的城市。力争经过5年努力,全省有40个左右的县、市城区人口达20万以上。加快发展中心镇。每个县、市合理确定1—3个中心镇,全省重点支持发展100个左右中心镇。到2015年,每个中心镇镇区人口达到4万人以上,并建成高品质、特色型的生态宜居精品城镇。  

五、县委、县政府提出我县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具体措施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四化两型”的目标要求,坚持“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改善、文明提升”的指导原则,以理顺城镇开发机制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乡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建设进程,注重以人为本和民生改善,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带动,着力建设一批富有地域风情的特色小城镇,努力争创全国环保模范县城,把沅陵建设成生态宜居山水名城。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40%。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 km2,县城常住人口达15万人;基本完成“两桥一路”骨干环线及三个入城口建设;深入开展县城“三巩固、四创建”活动,实现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目标;重点抓好官庄、五强溪、筲箕湾、明溪口、二酉等集镇建设,完成新农村示范村建设30个;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一园三区”发展格局基本成形。  

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45%。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0km2,常住人口达20万人以上,城南片区和太常片区交通路网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提质城北片区,完成城北旧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质;进一步优化县城形象,实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工作目标。7个建制镇与二酉乡、借母溪乡、火场乡等乡集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建成区3km2以上的集镇达3个,建成新农村示范村90个,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乡镇集镇及新农村示范村亮化率达100%。“一园三区”发挥产业支撑作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实现撤县设市工作目标。  

(三)具体措施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第一,制定和编制好城镇近期、中期、远期建设发展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城镇布局,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建制镇和特色乡集镇为重点,以其它乡集镇为支撑,创立“以城带乡、城乡协调”的新型城镇体系。要抓紧编制城镇规划,3年内,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修编工作,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所有乡镇集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每年每乡镇完成1至2个新农村规划的要求,做好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第二,严格执行规划。住建部门负责对所有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规划执法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城市综合执法部门负责对“两违”建设行为的立案查处;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城乡范围内非法占地行为的立案查处;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本区域内“两违”建设行为的情况报告,协助执法部门做好依法查处的群众工作。同时,加强规划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违反规划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控制“两违”建筑,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加快城乡建设进程。第一,加快县城提质扩容。按照“提升城北、拓展城南、发展城西、建设工业新区”的思路,重点实施太常酉水大桥、沅水二桥和城南龙兴路“两桥一路”建设,拉开城市骨架,用4—5年时间完成“两桥一路”建设,构建“两水三地四板块”城市新格局。坚持项目带动,继续实施好“双十”和“双百”工程,加快县城提质扩容。突出抓好以城南片区和太常片区路网功能完善为主的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两个片区。第二,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以7个建制镇和二酉乡、借母溪乡、火场乡等3个特色乡集镇为建设重点,突出抓好七甲坪镇、二酉乡、明溪口镇小城镇开发,努力把七甲坪镇打造成沅陵东北区域的经济重镇,把二酉乡、明溪口镇打造成旅游特色乡镇。抢抓319国道改线工程机遇,加快国道沿线麻溪铺镇、马底驿乡、楠木铺乡等乡镇集镇建设。第三,加快推进村庄建设。重点抓好官庄镇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村干强”的要求,大力实施促进环境改善的“三大工程”,打造“四大产业带”,力争在3年时间内建设成为“省里有影响、市里起示范、县内树标杆”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  

三是促推生态型建设事业发展抢抓全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机遇,按照“群众为主、政府扶持、突出特色、分步实施和环境优先”的总要求,认真做好农村村庄整治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在村庄整治方面,要推进“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和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工程。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完善县城周边区域30公里范围内垃圾中转设施建设,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县城30公里以外的乡镇,鼓励分片建设区域性垃圾处理设施。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按照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发展规划,结合全县“十二五”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5座,全县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达5万吨。在建筑节能方面,大力引进太阳能路灯、屋面等设施,地下水资源循环利用,小区空心地面砖等新型墙材料和环保节能设施,推进建筑节能。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小区、绿色单位、文明卫生单位等创建活动,不断优化和美化人居环境。  

四是加大城镇管理力度。在县城,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五城同创”活动要求,一是要巩固创建成果,巩固好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文明县城等创建成果。二是切实提升县城品位,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实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工作目标。三是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要形成一家管理、多家协助、全民配合,一级政府、二级机关、三级社区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逐步将城市管理重心从治脏、治乱、治差转移到做优、做靓、做美上来。  

­在乡镇和新农村。一是以创建促管理,开展县级卫生镇、文明镇、文明卫生村庄等创建活动,促进集镇和村庄管理。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以乡镇政府为主,城市管理部门协作和支持的集镇管理新模式,健全环卫、绿化、路灯、治污等管理制度,引进市场化管理模式,组建好相关管理和服务机构,引导集镇管理良性发展。三是大力支持“优美乡镇”、“生态示范乡镇”等评选和创建活动。  

五是加速城镇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一园三区”,即:沅陵工业园、官庄辰州工业新区、麻溪铺工业小区和五强溪工业小区。近3年重点建设“一园一区”,即沅陵工业园和官庄辰州工业新区,5年内“一园三区”基本成型,成为全县工业产业的聚集区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近3年,县财政每年投入4000万元,用于“一园一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带动工业基础投入的增长。力争到2015年,“一园一区”基本建成,新增入园企业30家,年新增工业总产值60亿元,新增税收3亿元。  

六是理顺开发机制。第一,坚持县规划委员会集体决策制度。理顺县、乡政府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上的职责分工,建立以规划建设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协调配合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形成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群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规划编制工作体系。城镇新区、开发区、各类园区的开发建设,必须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统一管理。必须坚持先规划、后供地的原则,统筹项目评审,城镇建设项目均统一纳入县规划委员会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依法依规实施建设。城镇没有编制控制性详规的地块,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手续,城乡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手续。农村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纳入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第二,坚持县土地储备委员会集体供地制度。依据城乡规划,县土地储备委员会定期召开土地储备专题工作会议,要将项目用地和项目拆迁户宅基地的安置用地,均纳入会议议定内容。经会议研究决定后,各相关项目指挥部或相关单位,按照程序,依法取得项目用地使用权。第三,坚持县经投公司代表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制度。在县规划委员会集体决策和县土地储备委员会集体供地前提下,做大做强县经投公司,切实发挥其城镇建设投融资主平台、土地储备、经营城市的功能。县经投公司代表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三级市场,按照“五统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控制零星征用建设用地。同时,县经投公司要盘活现有资产,搞好资产经营,加快培育市政公用事业融资市场,通过产权市场进行资产转让、拍卖,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加大城市经营力度,整合各种城市资源,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第四,坚持以奖代补制度。县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的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奖代补资金,作为城镇建设发展资金,重点奖励规划编制、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由住建部门组织实施。第五,坚持县直单位办点示范制度。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县直机关单位原则上每个单位每年联系一个新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在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的前提下,集中一定财力和物力帮助新农村进行环境整治和建设,每年支持额度不低于10万元。第六,坚持优先发展制度。一是优先发展县城,集中财力、物力干大事,优先实施“两桥一路”工程。二是优先编制规划,集中一定的资金,优先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规划编制工作。三是优先投入,整合移民、交通、扶贫、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畜牧水产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优先投入已编制规划的乡镇和新农村,同时,对已编制规划的乡镇和村居,在项目申报、资金争取等方面,均优先支持。第七,理顺管理机制和创新开发机制。一是理顺管理机制。住建部门主要负责城市规划、行业监管、行业标准及部分公共项目的建设,要严格执行规划、严格控制规划,全程监督规划的实施,负责建筑质量安全的监管、规划专项验收、综合竣工验收备案和产权发证;国土资源部门要依照城乡规划和年度计划,保障项目用地的征收和报批,负责土地招拍挂、批后监管及土地执法和土地发证;房屋征收部门负责所有开发建设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和安置标准的制定及组织实施工作,履行政府征收的行政职责。二是创新开发机制。坚持招商引资促发展原则,引进有战略投资眼光的大企业、实力雄厚的企业、经营效益好的企业,搞大建设、大投入、大回报。坚持做大做强县经投公司的原则,国土、住建、财政、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要切实配合县经投公司开展工作,全力支持和服务县经投公司,促成县经投公司做大做强。  

第八,坚持集中安置制度。县城所有开发建设项目的征收安置,必须统筹到集中安置区,实行集中安置。同时,在保障征收户基本养老保险、土地收益等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实现集中安置的两个过渡。一是由现在的分散安置,过渡到集中统一安置,划定区域,采取安置户自建的方式安置;二是由安置户自建逐步过渡到统一建设、统一安置。以达到有效预防重复安置、重复拆迁和彻底根除新的“城中村”的目的。  

七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第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理顺城市开发机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研究和解决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第二,加大政策扶持。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借助新一轮持贫开发政策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政策机遇,借助十二五发展项目优势,特别是省以上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优势,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投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县级财政每年支持额度不低于5000万元,重点投入县城建设,并每年集中支持2个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抢抓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完善投入机制,为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第三,改善项目用地报批。加强与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衔接和协调,保障项目建设用地的及时报批。稳妥实施城镇土地、房屋征收,出台全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办法,进一步完善征收安置政策,细化补偿标准,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高标准规划好安置区,优先实施安置区建设,确保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第四,强化组织保障和绩效考核。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抓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的理念,使全县各级各部门形成重视城镇建设、关心城镇建设的氛围。继续实施对23个乡镇下派专职副乡镇长分管小城镇建设的工作,同时,加大专业人才的招考和录用,充实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经投公司等主要责任单位的力量,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绩效考核,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和行政问责内容,建立完善新型城镇化目标考核体系,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与县直相关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督促检查,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和不定期抽查。对年度考核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完成情况不好的,给予通报批评,对单位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  


相关热词搜索: 党课 讲稿 县委 党校 讲课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